晋末长剑 第1398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9 字数:3474
“已筹得驿马千余匹,置驿站三十余处。每驿依大小不同,给驿田二顷、草场山林数顷。”蔡承说道:“人员明年初应能招募齐备。”
“万象院的驿传还是先由少府担着吧。”邵勋说道:“冬月就要开始送书信,主要往来于巴陵、丹阳、陈留三郡府之间。”
“是。”蔡承顿了顿,又道:“肥皂之事触动很大,外间议论纷纷,不少人想插手其间。”
“议论纷纷是真的,愿意动手的恐怕没几个。”邵勋说道:“肥皂能有几个人用?交州苑囿兴建了吗?”
“已经开始建了。”蔡承说道:“臣打算明年去看看。”
“不,你不要去。”邵勋立刻阻止了:“其他先不论,便是只得了疟疾,也是大麻烦。你也是开国元勋了,何必事事亲为?让下面人去就行了。”
“是。”
“遣人南下的时候——”邵勋说了一半,又叹息一声,止住了。
他本来想提棕榈树,也就是此时被称为“栟榈”的东西,但这玩意出油率太低了,只有油棕榈的五分之一。
中国本土的橄榄(白榄)也是,出油率低得令人发指。
油棕榈在西非,东南亚都不知道有没有传入。
油橄榄在地中海沿岸,波斯有没有传入他都不确定。
出糖率高的甘蔗在塔希提岛。
产糖的甜菜(海甜菜)还不知道有没有被地中海沿岸的人培育出来并传入中东,这会搞不好还是蔬菜。
油菜一代代培育,似乎要到唐代才被人拿来榨油,之前只作为蔬菜,出油率很低,广成宫至今没培育出出油率高的油菜。
大豆同理,老百姓都不愿意拿这玩意榨油,因为出油率不高,还不如当做食物。广成宫翠囿同样没培育出来。
真真让人绝望,想做点事情太难了。
他在农业上的主要成果,大概就是搞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白菜,培育了一些血统较为优秀的牲畜,并将农业耕作制度慢慢推到了中唐时期。
年代太古早了……
历史时不时朝他冷笑,烦躁之时,恨不得立刻跑去趴那群亡国妇人身上泻火。
操丕真爽昂,比做实事舒服多了。
邵勋猛然起身。
蔡承吓了一跳,也跟着起身。
邵勋示意无事。
良久之后,他说道:“前几日收到了交州贡品,稍稍逾期,朕没有怪罪。听闻他们船运至晋安郡附近,海上忽起风浪,慌忙避入浦中,不敢再前行了,于是走陆路,千辛万苦送来汴梁。可不入海,船如何能进步?真以为终日坐在岸上就能造出好船来呢?船上每一点进步,都是去海上试出来的,拿人命试出来的。”
蔡承惊讶地看着天子。
便是当年二百里挺进洛阳,四周都是匈奴骑兵的时候,天子都没沮丧过。但他这会的意气,是真的让人感觉到意兴阑珊。
他好像在绝望地挣扎着什么。
“做好朕交给你的那些事。”邵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好。”蔡承心中一热,沉声应道。
末了,又忍不住说道:“其实陛下当初主持修撰《风土病》一书的时候,便已然泽被万世。臣至并州、关中,父老皆言此书救了很多人的命。”
“哦?果真?”邵勋高兴地问道。
“真的。”蔡承用力点了点头,道:“雕阴郡有羌众几代人为病所苦,却不知怎么回事。也就去了郡中,看到《风土病》一书后,方才恍然大悟。其部大已为陛下立生祠,令子子孙孙供奉,并割面为誓,永不相叛。此谓仁者无敌,陛下你已经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的事情。”
邵勋大笑。
是啊,他已经留下了印记。放平心态,无需太过苛求。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恍然记起曾经在诸子面前多次说过汉末以来三大痼疾:疫病、胡人、士族。
解决了吗?
《风土病》一直在记录、新增,颁布天下。
郡县博士一直在移风易俗,对胡人又打又拉,军事威慑,经济拉拢。
北地度田进入最后阶段,太学、国子学一直在选用试经官员,府兵已有十万众。
原来他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了。
“我初心未改。”邵勋低头喃喃道。
“陛下初心未改。”蔡承郑重说道。
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人
贞明元年十一月十二日,皑皑白雪之中,蹄声阵阵。
左右骁骑卫、左金吾卫、左飞龙卫、左右羽林卫四万余府兵齐集汴梁,与五万多禁军步骑一齐展开了冬日会操。
一时间,聚集在汴梁附近的军队数量达到了十万之众。
这是器械齐全、士气高昂且经历了多年战火考验的十万大军,得之可横行天下。
当然,十万人不可能局促在一处地方。他们是聚集在汴梁“附近”,而不只是汴梁,单独一处可能也就最多两三万人。
饶是如此,也十分壮观了。
冬日闲着无事,居然有很多百姓不畏严寒,就为了看一场热闹。
这还是会操,事实上两军交战都有人围观——宇文忻与尉迟迥大战时,“邺城士女观战者数万人”,宇文忻战不利,决定先打观众,造成混乱,最后终于取胜。
宫中也有不少人出来围观,不过他们有固定的高台,周边还有侍卫亲军维持秩序。
一众女眷中,风头最劲的无疑是太子妃卢氏了。
她仪态万千,气度雍容,同时又很讲分寸,身边聚集了不少王公将相家的女眷。
与她相比,当今天子的女眷反倒被抢去了风头。当然,这也和皇后、三夫人都没来的原因有关。
王银铃带着除遥喜外的二子一女,立于高台之上。
元真看得很认真,死死盯着不断变幻的军令旗号,嘴里念念有词,仿佛是他在指挥千军万马一般。
王氏看了一会就收回了目光。
大梁王师的老兵还在,战斗力十分强劲。
左右骁骑卫整整来了七千二百骑,冲杀起来气势惊人,真不知哪个部落能抵挡。
正面硬撼应该是没戏的,只能尽量诱其深入,然后依靠草原广袤的空间一点点消磨,但人家未必会给你这个机会。
她的兴趣很快转移到了邵勋的女人身上。
离她不远处站着好几个司马氏妇人,最近有过一番来往,关系处得还可以。
“小奴,我们是本家哩。”王银铃轻移几步,看着一面带稚气的少女,轻笑道。
王简姬愣了一下,道:“王夫人,妾……妾是太原人。”
她发现自己居然有点怕这个女人。
她和石贵嫔太像了,烟视媚行,人未至,一股甜腻的肉风便已袭来。
天子应该很喜欢这样的女人吧。
她低头看着自己还没怎么长开的身体,微微有些自卑。
“太原王氏嘛。”王银铃笑道:“我家是广宁王氏,以后要多多亲近。”
生完孩子后首次露面的石氏用眼神示意了下,应氏立刻上前,将王简姬拉了回来。
王银铃不以为意,笑了笑便走开了。
石氏感觉到了同类的气息,但对方却比自己年轻十一岁,唉。
不远处有人在朝这边窥视。
石氏扭头望去,却与诸葛文彪视线对上了。
石氏仿如触电般,立刻收回了目光,便是在寒风中,脸也有些热。
儿媳还没怎样,作为长辈的她却已经生下一个孩子了。
与此同时,石氏心中也有些复杂难言的滋味。她虽自信容貌、身段不比儿媳差,但终究年纪大了,想到天子夜夜睡在文彪房中,石氏心里又有些难受。
不过,石氏觉得还是应该拉拢诸葛文彪,不为别的,就为她们曾经的关系,毕竟这才是她的真儿媳啊。
“……肥皂制备之术刊在十月万象院辑文之中。孙熙领了三百匹绢就卖掉了,谁都可以用。”不远处传来了王氏说话的声音。
靳氏姐妹、王、宣、刘、樊等嫔妃围在刘野那身侧,居然谈起了货殖之道。
“孙熙前后得了四百匹绢,赚得也太多了吧。”
“比起草碱、肥皂,怕是算不得什么。”
“妾昨日领了肥皂,烧好了水,天子却又未来,最后只能自己洗了。确实是好物,洗得好干净。”
石氏听得暗啐一声,这些胡女可真是豪放,都说的什么话,一点不含蓄。
不过她们真年轻啊,当年刘聪死时几个皇后极少超过二十岁的,最小的甚至只有十四五岁,便是到了今日也才三十许人,唉。
“太子妃。”人群很快停止了交谈,行礼之声四起。
石氏回过神来,见卢氏已行至不远处,于是也带着应、王二女行礼。
卢氏朝她回了一礼,目光只稍稍一停留便挪开了,然后展颜一笑,道:“天寒地冻,还是早些回去吧。”
“好。”王银铃先一笑,复道:“热闹也看了,还不如回黄女宫玩一局樗蒲。”
卢氏朝她看了一眼,道:“还不如多做些女红。天子向重罽布,而今会织此物的却没几个。长久下去,恐难为天下表率。”
王氏暗暗惊讶。
那家伙找了个好儿媳啊,知道朝廷的大政方向,并劝说后宫诸人做出表率,虽然她隐隐有点越界了,不过只是劝说的话问题不大。
唯一的遗憾就是容貌上比皇后身边那位陈氏差了不少,只能说长相中上,算不得大美人。而且,别看她才十六岁,但性格外柔内刚,应该是有自己想法的。
就是不知道太子该怎么处理这种棘手的局面了。
众妇离去之后,远处的操练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