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406节
作者: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9      字数:3611
  曹氏笑道:“大女最孝顺了。”
  说到这里,又试探道:“你能不能对兄公说一下——”
  “兄公”自然就是指邵勋了,大伯子之意。
  邵璠瞟了妻子一眼,没有说话。
  没说话就是不答应,曹氏有些泄气。
  大女儿是她生的,五年前嫁给了故河东太守夏侯承之子夏侯证。
  夏侯证去年出任武阳令,带着妻子一起去了犍为。
  下半年蜀中叛乱,他和犍为太守江虨共守武阳,大破獠人。
  虽然立功了,但在曹氏眼里却极为吓人。
  天子要控制蜀中,要安插信得过的官员,她都理解,但别让自家女婿顶上去啊。
  奈何丈夫像个闷葫芦一样,什么都不说,恨得曹氏牙痒痒。
  一家人就这样在家居丧,直到四月底,黄沙狱一位令史从幽州回返,深夜入鲁王府,向邵璠密报了慕容鲜卑之事。
  据他所言,慕容氏防备甚严,派出了许多游骑截杀信使,尽可能延缓消息的走漏,所以到现在才打听到那边的具体战况。
  邵璠收到后未发一言,只摊开纸笔,仔仔细细写了一封信,密封好后交给信得过的仆人,令其尽快入宫,呈递给天子。
  五月初一大朝会后,邵勋便在御案上看到了这封信。
  与之一同放在这里的,还有太子呈递上来的一部分已经完稿的《晋书》内容,多为比较好写的《地理志》、《五行志》之类的部分,由太子舍人姚益生亲自携带而至。
  第一百二十八章 预先部署
  邵勋先看《晋书》。
  《地理志》、《五行志》之类总共也没几页,很快就看完了,然后提了点意见:“过于简略了,将每郡特产也写上。”
  “是。”姚益生应道。
  “太子还说了什么?”邵勋又问道。
  “太子亦觉得《地理志》过于简单了,然史书向来如此,故请修一本新书。”姚益生回道。
  “还是地志?”
  “确是地志,亦可用于兵要,最好能把驿站、驿道也标注于上。”
  邵勋站起身来,看着挂起来的地图。
  其实大梁朝的驿站系统并不完善,尤其是南阳以南的荆州中南部区域,淮水以南亦如是。之前少府筹建丹阳、陈留、巴陵三地之间的驿站,朝廷也想用,因为他们在这一片的驿站体系非常寥落,想要与少府合并——说是合并,其实就是想占便宜。
  毋庸讳言,建立一套覆盖全国的驿站体系是很花钱的。
  邵勋早年在河南建驿站,很多都承包出去了。
  其中一部分拿来安置伤残老兵,多位于热门路线,允许其对外经营获利。
  一部分承包给地方富户,多为相对偏僻的路线,对外经营的话赚不到钱,至少朝廷赚不到钱,但有些地方富户有兴趣,他们认为可以赚钱。
  剩下的多为游走在盈亏平衡线上的驿站,则由朝廷自己经营,时不时要补贴一番。
  邵勋本想建成如隋唐那般平均三十里一驿,江馆、陆驿完备的驿传体系,终究力有不逮,只能贴合实际来,慢慢搞。
  太子想修军事地理类书籍,还把驿站都标注上,这个想法不错,就是不知道是他自己本意,还是东宫属吏想出来的了。
  至于驿道,目前大梁境内路况最好的就是连接西都洛阳、东都汴梁的驿道,两者再各往外延伸一段,前者直抵潼关城下,后者则只向东延伸到了济阴。
  这段数百里的东西向道路时时维护,路况是比较好的。
  至于南北向,则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延伸至河内、上党交界处的邘城,也就是太行山入口;向南则延伸至昆阳、叶县一带,也就是洛南入荆州的宛叶走廊一带。
  这两条十字相交的驿道之外,还有一些零散的,如洛阳通往颍川的驿道、汴梁通往陈郡的驿道、晋阳通往雁门关的驿道、汲郡通往邺城的驿道等等,不成体系,很多是半截路,要么是当地财政有余裕,自己修的,要么是早年战事紧急修的,后来持续维护,及至今日。
  修路,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啊。
  一切的一切,最终都可归结到钱粮二字上。
  “太子有这心思,甚好。”邵勋先称赞了一句,然后又问道:“他打算怎么做?”
  “殿下欲分遣东宫属吏至各处,考察地理、民情,记录在案,回京后统一编纂。”姚益生说道。
  邵勋不置可否。
  现在是属吏出京考察,将来会不会太子本人出京考察呢?这才一年多,难道梁奴就坐不住了?
  邵勋思来想去,最后想到庾文君的那双满是情义的眼睛,沉默片刻后终于说道:“好。此书就名《括地志》吧,朕准了。《晋书》编写之事也不能落下,尔提交上来的都是好写的,不好写的多着呢。写到哪里了?”
  “这会在同时写《帝纪》和《后妃传》。”姚益生答道。
  “《后妃传》写了几个?”邵勋问道。
  “张春华、夏侯徽、羊徽瑜、王元姬、杨艳、杨芷、贾南风、羊献容、梁兰璧、秦凌十后。”姚益生说道:“另有一些贵嫔、夫人,简略写写。”
  “滕国夫人竟然也列名其上?”邵勋问道。
  姚益生有些惶恐。
  “她曾骂朕‘屈为人臣’。”邵勋轻笑一声,道:“无妨,写就写了。就这样吧,卿可退下了。”
  “遵命。”姚益生行礼告退。
  出得观风殿后,暗暗喟叹,最难写的就是后妃传了!
  羊献容、梁兰璧二后怎么写?秦凌也不是很好写。
  另外,司马睿那一家子被归类为“僭伪”,但也是要写的,尔母婢,处处是坑!
  姚益生真的有点想骂人,眉头紧皱地走了。
  ******
  邵勋稍稍休息了一会,饮了一杯茶,这才翻开三弟邵璠的信。
  去年腊月间,辽东果然爆发了战事。
  慕容皝亲自领兵,具体军队人数没有明确记载,因为无论是幽州都督还是黄沙狱,都没有打入高层,接触不到全面讯息,撑死了收买少许下层侧面了解罢了。
  这就如同盲人摸象了。
  有避居辽东的幽州士人说“千乘万骑”、“若潮涌至”,这明显是文学的修辞手法,打仗是不能按照这个来做分析的。
  有在慕容鲜卑当官的冀州士人说“郡县飞檄,闾里闻命”,这是慕容鲜卑的命令下达到各个郡县了。
  又言:“辎重之车,首尾相衔三十驿;营垒之木,昼夜兼运八千乘。”
  邵勋看着看着就一拍案几。
  他敢确定,这份情报中的“三十驿”、“八千乘”都不是实数,提供情报那人自己也不清楚,多半是根据传言胡乱填上去的。
  至于“灶烟弥野,遥接晚霞;炬火连营,暗夺星斗”,这个情报价值就更低了。
  看到最后,邵勋只能从事实角度来分析。
  可以确定的是:
  其一,慕容皝出兵了,人数不详,考虑到一部分郡县乡村的汉人民壮也被临时动员了,很可能在三到五万步骑之间,真正能打的一二万人,规模其实不大;
  其二,辽东郡好几个县被慕容皝占领了,根据某段部鲜卑牧羊人(陪嫁过去的牧子)观察,这几个县的地方豪族有被迁徙的迹象;
  其三,慕容仁发动过反击,但被击退。
  其四,慕容仁将大本营设在平郭城,此乃汉旧县(今营口鲅鱼圈区熊岳镇附近),曾置盐官、铁官;
  其五,慕容仁的主力屯于安市城一带,与慕容皝的留守人马对峙。
  到目前为止,只有这几条是可以证实的事实,其他纷杂的消息都不可靠。
  邵勋让散骑常侍段末波取来平州地图,仔细看着,然后问道:“去岁招降慕容仁,他怎么说的?”
  段末波回道:“他索要辽东郡公,以辽东郡为封国。”
  “这般不知轻重,胡乱开口,底气在哪?”邵勋问道。
  “怕是因为天太冷了,昌黎、玄菟等地牲畜冻毙甚多,战马瘦弱,仁自觉皝无力大举来伐。”段末波说道。
  “但积蓄了一年,慕容皝到底来了。”邵勋说道:“现在慕容仁清醒了吗?”
  “应有些惶急了。”段末波说道。
  “他急了,朕也有点急了,替他着急。”邵勋摇头失笑道:“秘书郎何在?”
  “陛下。”王羲之很快上前行礼。
  “拟旨。着鸿胪寺遣使至青州,浮海北上辽东,册封他为玄菟郡公,以高句丽、高显、望平三县为其食邑。”邵勋吩咐道:“慕容仁若接受册封,世享富贵也。”
  “令万胜军第一营开赴青州,左飞龙卫亦抽调四千八百人东行,于蓬莱县组建东莱行营。左飞龙卫将军徐朗为行营招讨使,水军都督杨宝副之,青徐二州悉听行营军令。”
  “若慕容仁接受册封,则立刻协调渡海事宜。”
  王羲之很快记录完毕,然后拟旨去了。
  这个调兵还挺复杂。
  万胜军第一营万人归兵部管,需要兵部尚书侯飞虎签发调令。
  左飞龙卫是府兵,天子发诏后送至汴梁城内的左飞龙卫办公衙署,由左飞龙卫将军召集数名佐官,当众宣读,签字会押,然后持兵符至左飞龙卫下辖的各个军府,调拨人手、器械。
  水军同样归兵部管,不过他们已经在东莱了。
  如果此时还调发禁军,则又涉及到枢密监、供军监签发调令。
  不过行营组建起来后就不一样了,招讨使拥有全权,青徐二州十余郡全部进入战时管制状态。
  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老儿一些不合理的命令,顶也就顶回去了,能怎地——当然,邵贼在时不至于如此。
  “慕容翰最近怎样?”下达完命令后,邵勋站起身,一边向外走,一边问道。
  “在京中无所事事。”段末波说道。
  他知道天子为什么问他,因为他奉命与慕容翰接触,来往较多。
  “有没有口出怨言?”邵勋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