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480节
作者:
孤独麦客 更新:2025-09-10 12:09 字数:4086
消息传到邵勋那边时,已然是十月初了,这时候他正住在乐陵石氏的庄园内。
老舅也走了啊,邵勋有些唏嘘。
平心而论,舅舅的能力很一般。他在晋时就只是个队主,或许本身才具可以指挥数百人,但不能再多了。
战争年代得到了机会锻炼,水平有所提高,但指挥万把人就到头了,再多就没那么利索了。
但他是实打实的至亲,关键时刻可以托付后路的人,而且他也确实发挥了这样的作用。
下旨让鸿胪卿崔遇返回汴梁,主持操办舅舅丧事后,邵勋决定在乐陵多停留几天,处理诸般事务。
蒲阳山镇的叛乱已经被平定了。
大军进抵镇城外,只喊了一通话,很快便有人将煽动作乱的十余人首级扔了出来,并请求赦免。
赵王邵勖全权处理此事,他同意了镇兵的请求,令其放下器械,出城列队,然后仔细甄别,严加讯问,又处理了数十人,不过没杀他们,只是判令举家流放。
另有数百家“止小恶”,建议迁往淮南,以为府兵部曲。
蒋恪从头到尾只提供军事上的帮助,任凭赵王处理。
邵勋同意了三子的处理意见,将这数十家流放广州。
三郎也成长起来了,这个处理大体没毛病,体现了他自己的风格,纵有瑕疵也是小问题。
将来他若分封出去,大概不至于手足无措了。
蒲阳山镇的两千余镇兵在半路上也有些骚动,好在被镇将须仆邑连打带骂,用威望震住了。
归镇之后,同样没造成什么动静,全镇一万六千余军民开始编户齐民,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
上白镇最为复杂。
此镇户口极多,诸戍、镇加起来五万余口人,虽然没有杀人,且一开始还迎天使入内了,但后来反悔,将使者的马匹、钱财、节钺搜刮一空,赶出了上白镇。
镇将薄贯之听到后简直五雷轰顶。
他已经接受命运,准备换取富贵了,但中下级军官却不满意,搞得最后鸡飞狗跳,有人忠于朝廷,有人鼓噪喧哗,有人冷眼旁观。
就在昨天,他听说自己家都被抢劫了,虽然没伤人,但门窗上被泼了污物……
简直岂有此理!
不过邵勋没怪他,在舅舅去世、左神武卫将军刘宾回家奔丧之后,将此职授予了他。
当然这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薄贯之亲自领兵回镇,平息叛乱。
正在班师路上的左右飞龙卫、左羽林卫即刻转向,包围上白镇,俟叛乱平息后再行归乡。
上白镇人口太过密集,接下来肯定会迁出大量镇兵,发往徐州南边几个人烟稀少的郡——比如下邳、临淮、广陵等郡——安置,编户齐民。
一切有条不紊,波澜不惊,作乱之人甚至比邵勋想象得还要少。
及至今日,大势滔滔,理应如此。
第二百零四章 乐陵与东莱
石琮左右看着乐陵石府,唏嘘不已。
屋宅多是最近十来年陆续新建的,有些地方看着比较新。他有些怅然若失,因为记忆中的老宅没了。
石崇被司马伦所杀后,石家就开始了一路衰败。及至晋末,天下大乱,石氏子弟有的南渡,有的北上,更分作乐陵、渤海两家,力量衰微到了极点,以至于当汲桑乱军杀过来时,乐陵石氏损失惨重,几乎覆灭,渤海石氏侥幸存活了下来,但也元气大伤。
好在天下归于一统,混乱似乎结束了。
“石卿感怀颇多啊。”邵勋出现在院门口,手挽着石美人。
石氏怀孕七个月了,肚子挺得老高。邵勋每天傍晚都会挽着她散散步,走走看看,有助于开解心绪。
接下来她会留在乐陵石家几个月甚至更久,然后再返回京城。
石氏最近的心情确实比较忧郁。
一是路上舟车劳顿,担心流产,二是高龄产子,担心出事。好在天子经常陪她闲谈,甚至讲笑话,让她心情好转了许多。
“确有感怀。”石琮行了一礼,道:“昨日去得二里外少时旧宅,幸有几间老屋尚存,然亦半倾颓矣。屋内满是尘网,墙角多生老菌。当是时也,臣立于屋外,但见少时车马不息的道路已然埋没于荒草之中,曾经粟麦金黄的农田,而今则满是小童在牧羊。”
说到这里,他苦笑了下,叹道:“立于苍茫之中,不知何处是吾家。”
“亲人所在,便是家。”邵勋说道:“卿之家人皆在棘城,并未受刀兵侵扰,如此甚好。今后就以平州为家吧,乐陵这边就当是远亲,偶尔走动下便是了。至于田宅部曲——”
石琮眼皮微跳。
家人确实还在,家中也有不少浮财,但田地部曲才是根本,这些到今天还没个说法。
“朕于带方郡予卿良田二百五十顷,山林草场二百五十顷,合五百顷。部曲悉数发还,再补你数百家鲜卑、乌桓降人,可携至带方郡。”邵勋继续说道:“带方太守之职,非你莫属。”
石琮暗松一口气。
不管怎样,总算有官了,这是最重要的。
没有官,哪怕让你住在洛阳、汴梁,那也只是坐吃山空。
至于到中原当太守,他不敢想。
诚然,关键时刻他打开了城门,但那都什么时候了?便是不开门,梁军用不了多久也要破城。说白了,他的功劳很虚,可有可无。
至于从妹石美人,年纪不小了,虽然为今上生了一子,而今肚子里又怀了一个,但还有几年颜色可恃?为家族计,这个带方太守不去也得去。
于是他立刻应道:“臣谢陛下隆恩。”
“近些年百济锐意改革,国力渐增,你之官后要当心点。”邵勋说道:“中原事多,未必能时时看顾边疆。”
“臣明矣。”石琮说道。
“裴开会出任乐浪太守,你与他守望互助便可。”邵勋又叮嘱道。
裴开同样是最后关头才反正,功劳比石琮还虚,处置方法和石琮一般无二。邵勋昨天已召见过他了,发还财货、部曲,另给渠帅尽诛之鲜卑降人数百家,就任乐浪太守。
原举义被杀的乐浪王清,邵勋召见了其子弟,赐以锦袍、绢帛、良马,令其率部曲返回家乡,并担任朝鲜令一职(乐浪郡治所)。
曾经被慕容廆内迁的乐浪、带方二郡豪族皆赐下财帛、牲畜,一体返乡。
有才具者录用为官,无才具者令其归家治产业。
总而言之,乐浪、带方二郡是标准的豪族政治,和羁縻政策也差不了多少了。
豪族决定投靠哪方,二郡一夜变色。
说白了,中原朝廷对这些非常偏远的地方鞭长莫及,投射能力有限,即便真花费巨大代价挤出了一些资源投入过去,使用效率也是个极大的问题。因此只能下放权力,实行类似“豪族承包”的制度,只要他们名义上还忠于大梁朝就完事了。
赋税什么的都不做要求,定期派人带点土特产进京述职,就已经足够了。
邵勋曾经想把这两郡实封给某个儿子,但感觉这两地比辽东还危险,户口也多不到哪去,便犹豫了。
这种地方,说难听点你不封给儿子,也得“封”给外姓,他还想再看看,先派太守经营一番,待有点成果后再说。
另外,分封过去其实有点委屈这个儿子了,鸟不拉屎,还面临军事威胁,随时可能沦陷,终不美也。
只能先等等了,看看虎头整饬辽东国的效果再说。
******
十月十五日,圣驾抵达蓬莱,时天日晴朗,水波荡漾。
邵勋站在海边,看着北方的岛屿。
钟离岛、沙门岛等处的船只悉数撤回了蓬莱港,一部分船只被拖到了岸上进行整修,主要是更换船板、堵塞漏缝、上漆刮底等等,非常正规。
邵勋曾想在近处的内河筑坝拦水,然后开挖一个干船坞。
整体设计类似于“山顶运河”,即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利用河流、降雨、山泉等修建水库蓄水,然后通过人工开凿的渠道引入船闸中,待船闸内的水位升高、与高处齐平后,船只就可在地势较高处的河流内航行,翻越山岭,进入山另一侧的河流中,这便是山顶运河。
他把这个想法给兼领东莱太守的长子金刀说了,目前他还在找人论证,并未开工。
干船坞的存在能给船只维修带来极大的方便,大大促进航海业的发展。
“金刀,东莱郡你断断续续干了不少年头了,今有16300余户、80500余口,比起以前大大增长,然荒芜之地甚多,你打算怎么办?”邵勋问道。
“阿爷,我有些离经叛道的做法……”邵璋小心翼翼地看了眼邵勋,说道。
“但说无妨。”邵勋凝视了下这个儿子,有些感慨。
曾几何时,金刀心理负担太重,想得太多,患得患失,以至于错处不断,让他有些失望。没想到啊,现在他不想那些有的没的了,反倒越来越自信了,做事也更加有条理,时而还能蹦出一些新想法。
人啊,真奇怪。
患得患失时,动作走形,没什么可失去的时候,反倒光彩夺目,这就是“逆风战神”吗?
“儿请于东莱置官牧,以中原之货品,易辽东之牲畜,置之东莱野放。”邵璋说道。
“哦?这倒颇有想法。”邵勋惊讶道。
“东莱看着地广人稀,似乎可开垦荒地甚多,然土瘠壤薄,更兼雨水稀少,极易夏旱,便是强行开垦了也所得有限。”邵璋似乎放开了,滔滔不绝:“先前辽东送来了约二万鲜卑俘虏,儿发郡兵两千,驱使其在滨海平整田地、沟渠,以待来年播种,然走了一圈后,发现便是垦荒成功,也多为中田、下田,一亩能收几斗就不错了。如此,不如将诸多荒地办为牧场,太仆寺、少府派人管治。现有之鲜卑百姓,仍在旧处开荒,编户齐民。”
邵勋嗯了一声。
唐代的淄青镇节度使王师范,似乎也是在胶东地区办牧场,蓄养了大量战马。
胶东地区缺水严重啊。
“若将来户口滋长,地不够了,朝廷再退牧还耕便是。”邵璋补充道。
“好。”邵勋点头应允了,旋又问道:“还有其他想法么?”
“蓬莱设浦,乃东莱大事,儿觉得可与辽东大办货殖,以利百姓。”邵璋说道:“故请于蓬莱置坊市,定于每年五月,全月开市。”
邵勋想了想,这个开市的时间是精心策划的。
平州商徒在四月间浮海南下,避开了辽海冬季的大风大浪,交易完毕后,六月又可顺着南风返航。
不错,真不错!
仔细找找,辽东还是有不少为中原百姓所青睐的商品的,总体金额不宜低估。
很多东西要卖得出去才会有人去采集、种植乃至加工。
就像汉时桑弘羊说的,若北人不买南方的柑橘,那南方人的此类水果就只能烂在地里,久而久之就没人做这行了,南方的柑橘产量也会下降。
反之,南方人将柑橘加工之后,通过水运卖到北方各地,销量大增,南方的果园就会增多,等于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了。
中原大量买辽东的毛皮,那么就会刺激当地的猎人去山林狩猎,甚至去海边捕杀那些傻傻地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海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