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子妃 第47节
作者:安绵绵      更新:2025-09-10 12:14      字数:2245
  他想到刚刚那个黑衣人给他包袱的时候,对他说了一句话:会给他安排好时间,让他一定出城就是。
  此时,账房再也没有怀疑,不远处传来的刀剑声,应该就是为了掩护他逃离。
  既然如此,城门口肯定也有安排。
  他一定能顺利出城。
  抱着这个信念,账房往城门口而去。
  只要出了城,他就自由了。
  随着他脚步加快,天也渐渐亮了起来。
  耳边的打杀声,也越来越远。
  吴掌柜这边。
  黑衣人和城卫打得不相上下。
  赢不了也离不开。
  就在双方胶着的时候,从街头传来一阵脚步声。
  黑衣人明显一顿,往侧面冲过去企图杀出口子。
  吴掌柜一下被暴露出来。
  在他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刀已经砍到了身上。
  吴掌柜瞪大眼睛,直愣愣的倒下去。
  倒下去的时候看见,天已经亮了。
  黑衣人一看吴掌柜已死,扒下他的包袱转身飞奔离开。
  城卫当即去追。
  街道上行人还不多,但是依旧稀稀拉拉的有人出现。
  过了两条巷子,城卫便把人跟丢了。
  为首的侍卫当即回去禀报。
  京兆尹府衙大门口,守着一队士兵等着府衙大人到。
  此时,天已经越来越亮。
  城门口,已经拍了一条队伍。
  不算长,但是前头有七八个人。
  账房心中焦灼的看着前头的人一个一个出城,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尽量显得平静。
  他他紧紧的捂住包袱。
  手上拿着已经准备好的路引。
  守城门的侍卫打着哈欠,心不在焉。
  有几个随意的巡逻查看,但是也只是在聊天,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
  终于,在他前面就还有一个人了。
  他紧张得一颗心都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抱着包袱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没有做过这种事,实在太让人害怕了。
  或许是他实在太过异常,守卫终于察觉到他的不对劲,直接把他拉到一侧,要查问一番。
  他要奔溃了,眼看着就要到自己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
  城卫问了什么,他一个字也没有听到。
  耳边嗡嗡作响。
  他看着不远处的城门,有一个声音在咆哮。
  “出去,出去,只要出了城,就自由了。”
  他一把推开侍卫,疯狂的向门口奔去。
  他经不起任何盘问,他相信,有人千辛万苦的把他放出来,要他带东西出去,一定会帮他。
  他在赌。
  随着他疯了一样的往外奔,场面一下就乱了。
  前头守着的一队侍卫直接拦住了他。
  他疯狂的抗拒,很快被制服,被送去了府衙。
  他身上的包袱也被扣下,里面的东西被搜了出来。
  包袱里的东西,京兆尹看到大惊失色,立马备案送到了大理寺,而后通知了林府。
  今日,林望甫休沐。
  当看到京兆尹送过来的消息,穿上衣裳火急火燎的便回了通政司。
  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和京兆尹通过消息之后。
  林望甫入了宫,带了一个小箱子。
  这时,御书房。
  皇帝刚刚起床。
  自从迷上了修道,皇帝上朝便完全看心情。
  这会,听说林望甫有要事禀奏,微微皱眉,面露不悦。
  但还是让人进来了。
  皇帝今年五十出头,整个人又高又瘦。
  眉宇间有些疲惫,却依旧凌厉,一眼扫过来,至尊威严不容小觑。
  林望甫进了御书房,诚惶诚恐的跪下,把带来的箱子放在一侧。
  “皇上,微臣有要事禀奏。”
  而后,便把今日一早发生的事情,都对皇帝言简意赅的描述了一遍。
  皇帝听完,语气随意。
  “有人劫狱,劫了一家卖笔墨纸砚店家的掌柜和账房?”
  林望甫:“是。”
  皇帝:“人可抓到了?”
  林望甫:“抓到一个,另外一个死了。”
  皇帝:“黑衣人呢?什么来头?”
  林望甫:“黑衣人却没有抓到。”
  皇帝目光微眯:“这么点小事,你来禀报朕?”
  皇帝的语气里隐约透露着一股怒意。
  很明显是在说林望甫浪费时间。
  “皇上,若是小事,微臣不会来。”
  林望甫颤颤巍巍,把手中的东西呈了上去。
  一旁的李公公赶忙上前把东西接过来,递给了皇帝。
  皇帝打开一看,面色露出些微凝重。
  他看向林望甫:“京城布防图。
  可查到了其他的什么?”
  林望甫:“据和黑衣人交过手的城卫说,看那些人的身手,似乎是西凉人。”
  关于黑衣人,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
  只通过身手来判断对方的身份,似乎有些草率,但在抓瞎的情况下,任何线索都是可贵的。
  皇帝表情严肃:“除此之外可还发现了别的什么?”
  林望甫:“被劫持的两个人,是齐王殿下铺子里的人。”
  皇帝语气有些兴味:“哦,老二的人。
  你是在告诉朕,老二和外族人勾结,企图送出京城布防图?”
  林望甫:“微臣不敢胡乱猜测。”
  皇帝看着他,没有说话。
  林望甫顿了一下,而后对着皇帝猛的磕了好几个响头:
  “皇上,微臣有罪。”
  皇帝皮笑肉不笑的呵呵了两声,把京城布防图推到了一边。
  “说说,什么罪名。”
  林望甫抬起头,一脸的痛心和懊悔:
  “回禀皇上,其实在半年前,微臣就已经查到了有奸细的苗头,但一直苦于没有证据。
  微臣深知这么一点小苗头,说出来不会激起任何一点水花。
  只能找到大量的证据,可以指证某一个人的时候,才有说出来的必要。
  微臣怕打草惊蛇,所以把这件事瞒了下来。
  通过这半年,微臣陆陆续续的得到了一些证据,心中也已经有了确切的怀疑对象。
  但是此人很聪明,知道找个替死鬼,这件事微臣费了许多心力,不抓到这个人,微臣不甘心,所以便一直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