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子妃 第67节
作者:安绵绵      更新:2025-09-10 12:14      字数:2706
  “父皇,儿臣错了。儿臣什么都不懂,底下的人说这样可以挣好多钱,儿臣也没想太多,只顾着收钱了。”.
  李元晋跪在地上,哭得毫无形象。
  他是所有皇子中,长得最肖像皇帝的。
  比起皇帝年轻时运筹帷幄野心勃勃的样子,晋王又占了几份馨贵妃的乖巧和俊秀。
  整个人看起来,便比皇帝年轻时候的样子多了几分书卷气,这种长相十分讨喜,起码十分讨皇帝的喜。
  此时,皇帝看着他瘦了不少,又哭成这副模样,言语间也都是忏悔和认错,半点没有为自己开脱,皇帝心里的气便先消了几分。
  “起来起来,一个皇子如此哭闹,成何体统。”
  李元晋闻言,哆哆嗦嗦的从地上站起来。
  一边起来一边抹泪,五大三粗的一个汉字,低着头不敢看皇帝,一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犯了错的学生模样。
  皇帝看了他一眼,叹了一气。
  把手中的折子丢给他:“自己看看。”
  李元晋慌乱的没有接住,折子掉在地上,他赶忙弯腰捡起来,拍了拍上头的灰尘,打开折子看。
  在打开看到折子上的人那一瞬间,他就确定,背后害他的人究竟是谁。
  这些人全部都是他或者太子的人,又或者是一些拉拢不成的中立大臣。
  除了盛家和其他几家,为首的居然还有将军府秦家。
  秦家的事情跟这件事有没有关联,他心知肚明。
  一个完全没有关系的府邸,被坐实了大罪,可见背后的人做这一场局,费了多少心思。
  皇帝的语气里依旧带着怒意,
  “这些人,是不是为你做事的人?”
  李元晋抹了一把泪,做出一副想仔细看清楚的模样,粗略的过了一遍,才开口回答:
  “父皇,这里面的许多人,儿臣看着都惊呆了。
  说实话,儿臣也不知道他们跟这些事情有没有牵连。
  不过既然是证据确凿,三司能把他们查出来,想来定然是做错了事,儿臣没什么好说的。
  儿臣认罚。
  无论如何,这件事儿臣做错了,儿臣不辩解,求父皇责罚,儿臣以后定然引以为戒,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李元晋求责罚,但是言语间又说对这些人都不熟,甚至不知道。
  很明显就是在撇清自己的罪责,言外之意就是,也许是有底下的人浑水摸鱼,打着他的名义去做了什么,但是他却是不知道的。
  皇帝看向他:“哦,你不知道?那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李元晋低着头:“父皇,儿臣没有看法,错了就是错了,儿臣认错也认罚。”
  皇帝瞥了他一眼,把折子对着三司的人丢了出去。
  “按折子上写的,把这些罪证确凿的人通通先抓起来,一一审问。
  按照证据,该如何发落便如何发落,任何人不得求情。”
  底下三司的人各自领命。
  皇帝又道:“晋王御下不严,受人蒙蔽,也是自己愚蠢,以后便去自己的封地住着吧。”
  李元晋垂下眼眸,一句辩驳的话都没有说,低着头,一副绝对认错的模样。
  皇帝对他挥了挥手:“去吧,去见见你母妃,等这个月过完便回封地去吧。”
  李元晋跪下,结结实实的磕了个头。
  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是,多谢父皇恩典。
  发生了这种事,儿臣实在无颜面对父皇,儿臣确实大错特错,还请父皇,不要为儿臣伤怀,伤着身子。”
  皇帝听他没有含冤叫屈,十分听话,还顾念着他的身体,语气也缓和下来,
  “去吧,去你母妃那里见一见。”
  “是。”
  第71章 是齐王还是太子
  李元晋离开了御书房。
  皇帝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叹了一口气。
  而后又看了一眼一旁的李公公:
  “这件事,你怎么看?”
  李公公低头,诚惶诚恐:
  “回皇上的话,此事事关重大,还事关晋王殿下,老奴不敢妄言。”
  皇帝笑了笑,打开了手中的折子,
  “这是三司呈上来的人员证据。
  若说其他人被老四收买了,或者威胁了,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朕都信。
  不过,这秦家也牵扯其中,且首当其冲,朕却是不信的。
  秦重此人,一块木头,又臭又硬,最不好与人打交道。便不存在他结党营私。
  将军府若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被人抓到了什么把柄,都不需要别人检举,秦重会亲自把人送到刑部大牢去。
  便也不存在他受人威胁。”
  李公公会意出声:“皇上的意思是,秦家,是被冤枉的?”
  皇帝长呼一气,拍了拍膝盖,把手中的折子随意的丢到了案台上,自己从椅子上起身,双手负背走到窗前。
  “其他人不好说,但这秦家十有九八是被冤枉的。”
  李公公语气一惊:“但是三司会审的结果,必然是人证物证俱在,证据确凿的。”
  “说明设局的人,手段高明。”
  皇帝笑了笑,然后道:
  “朕倒是不知,老二还有这个本事。”
  这话李公公可不敢接,只得转而道:
  “那皇上,可要重查此案。”
  皇帝摇了摇头:“不必。”
  秦重那个臭脾气,连朕都不怵,该给他吃吃苦头才是。
  而且就他那性子,留在京城怕是被人吃的渣渣都不剩,既然他们要斗就让他们斗去。
  秦家的证据,哪怕罪责首当其冲也罪不至死,把秦家放出去,也算朕为大魏,留下一名将。”
  李公公低头不语,明白皇上的意思,这是默认了皇子们之间的斗争,把秦家判出去,算是不让秦家参与党争。
  京城如何斗是一回事,当若有外敌侵犯,必须要有可抵御的将领。
  “一切都按照流程办,朕要看看,老二能做到哪一步?”
  长春宫。
  是馨贵妃的寝宫。
  馨贵妃是大学士薛察的女儿。
  生下一子,为晋王李元晋。
  此时的长春宫内,馨贵妃一身华丽的秋香色宫装,眼色焦急的往宫门口张望。
  她穿着一身华丽的绯色宫装,宫装上用细细的金线,绣着栩栩如生的月季和画眉。
  花花草草,将她整个人都衬得娇艳无比。
  她今年三十多,脸上却没有太多岁月的痕迹。
  满头珠翠,也不显得繁冗,反而和她整个人的气质相得益彰,看起来艳丽而韵味。
  李元晋一进宫,她便收到了消息。
  每回李元晋进宫,皇帝都会准许他来拜见馨贵妃,想来这一响应该也不会例外。
  长春宫的门口,此时守着四个宫婢,馨贵妃在宫院内的亭子里坐着等。
  面前的茶已经凉了两回,都没有注意。
  终于,在添第三回 茶水的时候,听到门口传来宫婢请安的声音:
  “见过晋王殿下。”
  馨贵妃面色一喜,赶忙起身,朝着门口望过去,就见两个月不见的儿子,从门口进来。仟千仦哾
  “儿子见过母妃。”
  “快起来快起来。”
  馨贵妃差点喜极而泣。
  连忙把人引进来。
  进了屋,管事嬷嬷去门口守着。
  大殿内只有母子二人。
  李元晋一改刚刚在御书房乖巧听话的模样,负手而立,眼神阴鸷。
  对馨贵妃把刚刚御书房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馨贵妃眼露凌厉:“果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