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太子妃 第249节
作者:安绵绵      更新:2025-09-10 12:15      字数:2603
  “呸,什么刺客,就是凛……”
  大家心照不宣的没有往下说,表情复杂。
  卫府。
  在知道夜凛离开了大理寺狱中,第一时间送了消息出去到湖西别院,而后卫戍和卫辰商量了几句,卫戍便入了宫。
  他被拦在了御书房门前,高岚正在里面。
  御书房里。
  高岚正在禀报风陵湖的搜救状况。
  当皇帝听到说风陵湖没有任何消息时,大发雷霆。
  命令高岚务必要找到人,高岚战战兢兢的应声退下。
  御书房大门口,高岚擦了一把汗,看见门口的卫戍。
  卫戍看见他,上前拱手一礼,“高大人。”
  高岚眉头紧皱:“卫大人可是有了湛王的消息?”
  卫戍:“有一点点,但是不多。”
  高岚看过来:“卫大人的意思是……”
  卫戍:“高大人不必担忧,湛王殿下一定吉人自有天相。”
  说完,卫戍看了高岚一眼,进了御书房。
  高岚不是任何一派的人,他刚正不阿,不徇私枉法,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自己人。
  不会坏事,却可以打配合,所以卫辰让卫戍对高岚暗示了一句。
  御书房门外,高岚看着卫戍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这话听着怪怪的。
  照理来说,卫府和湛王府关系密切,这种话应该他对卫戍说才是。
  但是卫戍这么和他说,听这个意思,是湛王没事……
  湛王没事,却没有出现,卫府又透露给了他,难道说,是有什么事要发生?
  湛王在栖霞寺的路上出事,他看了全程,那些黑衣人,就是冲着湛王府来的。
  那么现在……
  是湛王的危险没有解除?
  若真是如此,背后的人一定不会轻易放弃……
  高岚脑中想到什么,瞪大眼睛,倒吸一口凉气。
  当即出宫,就要去大理寺的狱中巡视一二。
  御书房中。
  皇帝看起来整个人有些焦躁。
  外头,卫戍进门,对着皇帝行礼:
  “微臣参见皇上。”
  皇帝看到卫戍,面色也不是太好:“起来吧,可是风陵湖有消息。”
  他这话,是随意问的。
  之前卫戍过来的时候,说带着兵部的人去风陵湖找人,刚刚高岚来禀报了,他见到卫戍来,顺着就这么问了。
  卫戍往四周看了一眼,康公公会意,立马把内侍都遣了出去,卫戍这才上前说道。
  “回禀皇上,湛王殿下,安好。”
  皇帝转过身来,看着卫戍,瞪大眼睛:
  “当真?人呢?在哪?可受伤了?”
  皇帝几个问话,语气逐渐欣喜。
  卫戍:“是,微臣不敢隐瞒,湛王殿下没有受伤,湛王妃受了箭伤,但是无性命之忧。
  皇帝长长的吐出一口气,脸上一阵轻松:
  “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卫戍:“因为现在京城情况特殊,所以湛王没有及时进京,向皇上禀报,还请皇上恕罪。”
  皇帝听着这话,眉头皱起。
  夜湛现在这样,是有人刺杀谋害,夜湛有所忧虑也是人之常情。
  “让他回来,你带着兵部的人亲自去,把人完好的送回来。”
  而后多加了一句:“避着些人,不要让人发现,务必保证老七的安全。”
  说这句话的时候,皇帝的表情一下严肃起来。
  心里琢磨着,这一次,一定要有个定论,若不然,还会有下一次。
  他得好好想想,怎么处理老二才是。
  想到老二,皇帝面露沉思:这老二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
  卫戍:“是,微臣出宫,即刻去办。”
  “微臣今日进宫,是有另外一件事要禀报。”
  皇帝:“说。”
  卫戍拱手,低着头,沉声道:
  “皇上,京城预备营有异动。
  “微臣从军出身,对于军队的异动,尤其敏感。
  “当察觉到异动的时候,微臣不放心,特地悄悄派人前往京城预备营查看。
  “发现预备营的兵卫,已经离开了一半的人。另外一半,也整装待发。”
  第180章 是谁中了毒?
  京城。
  齐王府。
  李元齐正坐在书房里,奋笔疾书。
  看起来整个人憔悴了许多。
  最近事情挤压式的增多,大多需要他亲自决策。
  虽然有些事他可以让其他人来做,但是眼下关键时期,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不放心。
  便全部压到了自己身上。
  桌上的事情还没有处理一半,便有幕僚来禀报情况:
  “王爷,现在边境,还没有别的消息传来,说辞和从前一样,让人挑不出错来。看起来,一时半会确实不会回京。”
  李元齐:“不回便不回吧,在外面我们也好动作。”
  幕僚:“嗯,依属下们所见,大周太子应该也在观望京城的事情。
  “京城……这边,朝堂中的消息怕是瞒不住。大周太子在朝堂的势力,我们依旧没有找出来。”
  从这些日子的种种来看,大周太子在京城不仅有眼线,而且有重要官员在为其办事。
  李元齐想到最近这些日子的事情,表情凝重。
  这几日,他和皇帝的矛盾日益加深,虽然表面上都是他妥协,但是大家都知道,矛盾已经到了有些激烈的地步。
  皇帝沉不住气,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大周太子,要多做安排,这个不行那个可以。
  而他认为,只要一样事情有用,其它的事情,都以这一件为主来配合,是最合适的,也不容易打草惊蛇,成功的可能最大。
  若事情太多太杂太密,大周太子也不是傻的,到时候,他们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竹篮打水一场空,费时费力还没有拿到想要的结果,没必要。
  双方谁也不能说服谁,现在的情况就是:他能忍。
  所以还能维持表面的和平。
  但是,接下来,他不愿意再继续忍了。
  且不说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矛盾,就说眼前宋弗出嫁的事情,他们都做不到大体统一。
  宋弗出嫁是大事,皇帝想安排送嫁队都是杀手,杀手不行,还有宋弗托底,他则倾向让宋弗得到大周太子的信任。
  皇帝自然不赞同。
  在朝事上,皇帝都是说一不二,一山不容二虎,他想要做主就要有所行动。
  这件事,对于他十分重要。
  他送出了一个宋弗,若只是一颗弃子,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但是按照皇帝的做法,宋弗很难得到大周太子的信任。
  双方的矛盾一促即发,时间点取决于他不愿意再忍的时候。
  所以,在几日前,他让穆云期下了重药,目的就是为了这件大事,他可以完全做主。
  但是皇帝也不能就这么没了。
  在对付大周太子的事情上,皇帝的作用不止于此。
  就像皇帝当初计划让李元漼去大周太子面前,就是为了让大周太子杀了李元漼,从而有了讨伐他的借口和理由。
  现在也是一样,对于他来说,皇帝可以死,但却不能这么死。
  最好死在大周太子的手上,如此他便有了理由去讨伐大周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