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年代,炮灰原配携崽随军去啦 第167节
作者:
空山灵雨 更新:2025-09-10 12:19 字数:3229
石伟光很无语。
所以,这家伙刚才是在逗他玩呢?
还有,谁他妈跟他一个大老爷们心有灵犀了?
石伟光瞪了肖政一眼,腆着气鼓鼓的肚子走了。
不过,有肖政的支持和帮忙,石伟光便一点顾虑没有了。
陈清音最后被安排到云县食品厂当车间工人。
她来的时候,石小军已经走了。
安婳和周梅花到火车站去接人。
“人这么多,清音在哪啊?”周梅花嘟囔着。
“也不知道清音长得多高了......”安婳道。
两个人还盯着人群找时,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就走到了她们的面前,微笑着喊道:“小安阿姨,梅花阿姨。”
“哎呀,是白天鹅!”周梅花脱口而出。
陈清音虽然随着父母遭了难,但基因在这摆着,照样长成了美丽优雅的姑娘,跟小时候的白天鹅没两样,只是穿得朴素了些。
安婳拉住陈清音的手,高兴地道:“长这么大了,我都认不出来了!”
“可不!”周梅花也盯着陈清音猛瞧,心道,难怪能把石小军那小子迷得晕头转向。
“小安阿姨和梅花阿姨倒是一点没变,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陈清音声音温润,令耳朵愉悦。
“这孩子,真会说话。”周梅花乐得合不拢嘴。
安婳拉住陈清音往外走,一路跟她说着话,问她父母的情况。
拉住陈清音的手后,安婳才觉察出她手指关节的粗大,这得常年累月地干活,才能长成的。
生活还是在这个孩子身上刻下了苦难的痕迹,白天鹅终归是已经低到了尘埃里。
第240章
俩人领着陈清音先回了家属院。
陈清音不是空手来的,陈钢和温雪曼给她准备了一些干菜和两条咸鱼,送给安婳和周梅花。
这些东西虽然寒酸,但他们目前也没有更好的东西可以拿出来当礼物了。
陈清音没有现出自卑的神色,她大大方方地说着感谢的话,从包袱里拿出东西来送人。
“瞧这孩子,大老远的还背这么多东西......”周梅花感动不已,摸了摸陈清音的辫梢,道:“要不你别住厂里宿舍了,到我家来住,给我做个伴。”
周梅花也是看到陈清音后,觉得很喜欢,便一时兴起提出了这么个建议。
然后,她越想越觉得这法子好。
厂里的集体宿舍条件差,一个屋子住好些人呢,哪有家里舒服?而且石小军走了,石小珊过段时间也要去省城读大学了,家里顿时就变得空空荡荡。
陈清音如果能住进来,她还真的巴不得。
陈清音愣了一下,连忙摇头,“这不好,这......太麻烦梅花阿姨了。”
周梅花:“这有啥可麻烦的!我一个人多孤单呐,多一个闺女也能陪陪我!”
安婳道:“清音,既然你梅花阿姨都这么说了,你就住过去呗,反正也不是外人......大不了,你每个月给梅花阿姨交几块钱生活费。”
周梅花心想,陈清音交了生活费可能会住得更自在,也道:“行,一个月交七块钱生活费,我天天给你做好吃的!”
安婳和周梅花以为陈清音是害羞,不好意思,实际上陈清音考虑的更多的是,她这样的身份住进周梅花家,可能会让别人说周梅花和石伟光的闲话。
这些叔叔阿姨已经帮她不少了,她不能再给别人添麻烦。
陈清音最终还是拒绝了,不过说了,以后会常常过来看望周梅花和安婳,陪她们说话的。
周梅花见状,也不再勉强。
陈清音明天才去厂里报道,今天先在周梅花家住下。
肖政在沙发上翻报纸,见安婳一个人进来了,问:“老陈的闺女呢?不是要请她吃饭吗?”
安婳道:“被梅花嫂子留下了,顺带今天还住她家。”
肖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悠悠道:“石小军那小子是个人才,毛都没长齐呢,把媳妇给定下了。”
安婳笑了笑,然后叮嘱道:“私底下开开玩笑就算了,别总挂在嘴边上啊,孩子还小,未来变数多着呢,而且还不知道人家清音什么想法,不要让小姑娘生出什么心理包袱。”
“知道了,媳妇。”肖政点头,然后把手里的报纸递给安婳,“我眼睛疼,你帮我读报吧。”
安婳先关心他的眼睛,“为什么疼啊?”
肖政闭上揉了揉,“字太小,得凑近了看,眼睛就疼了。媳妇,你说我会不会变近视眼了?我要不要去配副眼镜。”
安婳轻笑一声,“你是成年人,眼部结构早就发育完善了,而且每天看书看报的时间顶多一小时,还有大量的户外活动,不会近视的。”
肖政不死心,“我在办公室还看文件呢。”
安婳:“那也不会近视。”
肖政遗憾。
安婳问他:“你这么想戴眼镜,为什么呀?”
肖政忽然凑到安婳的耳边,小声道:“我戴上眼镜,让你换换口味。”
安婳看向肖政,嘴角翘起。
没想到啊没想到。
肖铁柱还挺骚哄哄的。
“怎么样啊?”铁柱同志冲着媳妇挤眼睛。
“不怎么样。”
“你不是喜欢戴眼镜的吗......”铁柱同志嘟囔着。
“谁跟你说我喜欢戴眼镜的了?我只喜欢你,不需要换口味。”
肖政耷拉的嘴角立马翘了起来,“真的?”
“真的啊。”
肖政顿时觉得自己像充了气的气球,脱离了绳索的掌控,飘飘然往天上飞去了。
“媳妇,我也只喜欢你,我也不需要换口味”
安婳摸摸他的头,夸:“好乖。”
肖政只恨不得生出一条尾巴来,使劲冲着媳妇摇!
第241章
到了九月,双胞胎入学一年级,冬冬上初中。
邱淑慎瞬间感觉闲下来了。
她的大部分精力是放在孩子身上的,孩子一到城里边上学,每天在家的时间就少了,邱淑慎顿时有些空虚。
她对安婳道:“我想回省城了。”
安婳一愣,“怎么突然想回省城?”
邱淑慎叹了口气,“我在云县住了这么多年,有些想家了。”
虽然女儿女婿待她很好,这里也是她的第二个家,但在邱淑慎的心里,只有她和安伯槐在省城的房子,才是她自己的家。
安婳沉吟一番,道:“要不你回去看看,住个几天又再回云县来?我是想着,孩子们从小就习惯了你在,肯定会舍不得的。”
其实邱淑慎也很舍不得冬冬和双胞胎。
就在邱淑慎犹豫不决的时候,安伯槐过来了,手里抱着个什么东西,上面盖着一块布。
到了家里,安伯槐才把东西放在桌上,掀开了布,激动地道:“婳婳你来看,你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安婳绕着桌子转了转,仔细打量着,应该是一个青铜器,一口锅的大小,圆形敞口,三足两耳。
“爸爸,这是青铜簋?你从哪弄来的?”
簋是商周时期用来装食物的器具,也是一种礼器。
安伯槐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捋着胡须,模样颇为得意,“这可不是普通的青铜簋,它的腹内底部有58个铭文,据我推测,年代应该是西周中晚期。这是我从一个农户手里买来的,只花了六十斤粮票。”
安婳再次看向毫不起眼的青铜器,怀疑道:“爸爸,真的是西周的?不是上周的?”
安伯槐对女儿的质疑感到生气,“你可以怀疑我的胆量,但不能怀疑我的眼力!”
运动开始的前两年,安伯槐是一直窝在县城的小院里的,把他憋得不行,这两年局势稳定了,他就开始四处转悠,云县大大小小的名胜古迹已经被他转了个遍。
前几天,他心血来潮想去乡下看看,就看到一个农户的院子边上放着这个青铜簋,一个两三岁的小孩正在往里面撒尿玩。
他一眼就看出这个东西不一般,马上停下来观察,然后向农户询问来历。
农户六十多岁了,说这东西打他有记忆时就在家里,他爹还用这玩意装过银元。
安伯槐立即提出想要购买。
农户也是个精明的,见安伯槐想买他孙子的尿壶,就知道这尿壶怕是有来历。
农户又想起他爷爷说过,这东西他爷爷小时候就有了,这么算起来,起码也是道光年的东西了,老物件啊!
农户决定狮子大开口,跟安伯槐要了六十斤粮票。
六十斤粮票等于城里人两个月的供应了,在农户眼里是不少的。再说了,农户觉得道光年离得也不远,东西值钱不到哪里去。
谁料,安伯槐很痛快就答应了。
农户觉得自己要少了,可话已经说出了口,一口唾沫一个钉,他也不好再坐地起价。
就这么的,安伯槐花了六十斤粮票把这个簋买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