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作者:鹤灯      更新:2025-09-11 09:02      字数:3327
  孩子们从未见过县令这么大的官,毕竟平时,即便是他们认知里已经很厉害的村正,见到了带着长刀的衙役也是要点头哈腰的,更何况是能够让衙役下跪磕头的县令。
  “有诸位小义士,是我岷地之福,小义士们若有什么需要,大可提出,我自会差人去办。”县令如此说。
  小书生手里的麦芽糖已经吃完了,他睁着玻璃珠似的澄澈眼眸,眼中有憧憬划过。
  从前家中供他读书,便是为了让他考学,做童生,秀才,举人,当官老爷,而如今,他原本的梦想就在眼前,如何能让他不觉得期待,他小声道:“久,久闻大人才名,我有一赋不知何解,您能为我解答一二吗?”
  那是他被赶出家门前,最后看的一篇文章,还没等他吃透看透了,伯婶,便夺了他手里书,将他扫地出门。
  书自然是不会给他的,毕竟书价高昂,就连他手里看的这本,也是他朝店中租赁而来自己手抄而成的。
  县令愣了愣,道:“是哪一篇?”
  “是《尚书》中的……”
  ……
  县令果然十分博学,很快便将这篇书与小书生说得清楚明白,比起书院中的先生说得还要清晰透彻不少。
  孩子们陆陆续续提出了请求,大多都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情,只有孩子才会在意的事情。
  *
  道士最终将建庙的地址选在了远海处,衙役们按照他选中的方向一路航行,果然在那里找到了一块海上浮岛,大小正适合被用作建造一座庙宇。
  如此一来,工匠们便每天乘着船,戴上石料木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段时间后,准备工作完毕,原本平坦的浮岛被挖出了深坑,而六个孩子也早已禁食准备好。
  在县令的主持下,孩子们被安置在坑洞的六角,县令别过脸去,对身后的衙役工匠们挥了挥手,被铲起的沙土石块一铲一铲落在孩子们身上,逐渐将他们覆盖。
  即便工匠们已经努力避免,但石头依旧难免被溅起砸在孩子们的脸上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又或者将他们打得偏过身去,穿着雪白丧父披麻戴孝的六个孩子却很快就会重新站得笔直,按照道士所说的,继续心怀着对海公的怨恨和想要禁锢它的念头站起来,一次又一次。
  终于,在所有人的期盼下,黄土没过了最高的一个孩子的发顶,在听不见也看不见他们的生息。
  道士抓紧时间,脚下迅速走出罡步,踏在所需的方位,一道又一道符箓随着他越来越苍白的脸色被钉在了合适的位置,终于,经过改良后的人桩阵法已成,接下来的,便是要以足够的祭品吸引海公来到此处。
  道士看一眼县令,说:“寄往师门说明的信件便托付给您了。”
  而后,他戚戚一笑,剩下的半身修为与魂魄同时燃烧起来,在白日里像是一道短暂的焰火,忍受着剧烈疼痛的同时,他依旧诵念祭祀海公的咒语。
  大雾忽而展开,将浮岛笼罩,茫茫然一片白的天地间,燃烧着的道士是唯一的光点,他敏锐于雾气中捕捉到属于海公的某一点,在所有人惊恐彷徨之际将手中符箓甩出去。
  嗡!
  是足以令所有人都同时一阵的嗡鸣声。
  几秒过后,仿佛有什么庞大的东西正被注入浮岛,众人脚下的土壤剧烈震颤起来,所有人发出尖叫,以为岛屿快要倒塌,疯狂朝着船只的方向跑去。
  但在那一阵震颤后,浮岛却像是被安抚了的野兽般,终于停下它的疯狂,众人再去看道士原来所在的方向,却只看见一件靛蓝色的道袍。
  他早已经谋划好了会在最后以自己的修为魂魄与血肉献祭,以此换来海公兴趣,愿意出现在浮岛之上。
  正因此,他才会将回师门的盘缠交给六个孩子随意花销,又拜托了县令给师门寄去书信。
  道士的最后一眼,隔着浓厚的雾霭与茫茫大海,望向了西南方,那里是他此生最眷恋,也已回不去的家乡。
  第232章 七义士
  转眼繁花落尽,春花寂寥,绿树从稀疏长得稠密,已是盛夏。
  岷地村民都已听闻自从海公庙建成之后,便再也没有发生过海难,大海重新平静下来,不再像是一只随时择人欲噬的怪物。
  他们也从县令发布的褒奖令中得知了七位义士对于海公庙做出的巨大贡献,自然不能直说是人桩献祭的,百姓愚昧,若是得知此法有效,难免私下效仿,弄出人命便不好了。
  海公庙竣工当日,县令发了告示鼓励附近所有村民都可乘船出海前往祭祀七位义士。
  当日晴空万里,水天一色,大大小小千百艘渔船同时朝着小小的浮岛航行而去,画面壮观而宏远。
  而那时候,海公庙内,三牲祭祀前,烟火缭绕,烛火通明,堂前摆着的是七位义士的漆金雕像,一大六小,为首者穿靛蓝色道袍,左右各三个幼童,着丧服,各个神色坚定。
  至于那海公雕塑,只是个木胎泥像罢了,草草地放在后殿中,用锁链困着,并不允许祭祀。
  且那时,海公庙上的牌匾写的乃是“七义士庙”,而非如今的海公庙。
  第一批上供香火的人走了,第二批又进来。
  “也不知这雕塑是哪位大师所刻,几个小义士们都是虎头虎脑,可爱得紧,若我妻子腹中胎儿也能如他们一般,那就再好不过了。”
  “是啊,自从这七义士庙开始建后,海上就鲜少再发生那样整船人遇难的大风浪了,这七位义士可真是大恩大德,以后我家的再出海,我也不必再提心吊胆了。”
  “只我觉得那左边的孩子有些眼熟吗?倒有些像我们从前村上的小书生呢……也不知道他如今如何了。”
  “听说县令处理了他家伯婶夺取家产一事,小书生后来让县令把家产移交城内的善堂了。”
  ……
  七义士庙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后来随着经历过那段风声鹤唳的时期的老一辈人死去后,才开始重新萧条下来。
  而在那之后,变故也发生了。
  后殿的海公不知从何处召唤而来一只鬼,那鬼拥有混淆他人认知的能力,每次来人祭拜义士时,那鬼便会混淆对方认知,让他觉得此处不是七义士庙,而是海公庙。
  如此日积月累下来,门口的牌匾被换成了海公庙,七义士碑被推倒砸碎,成了进庙前的铺路碎石,七尊义士像也被抛进大海里,后殿的海公被搬到了主殿里,享受百姓香火供奉,从此开始缓慢恢复生机,复又作乱。
  而后更是因为作乱,混淆认知的鬼怪开始在人们中传播“谁若是不祭祀海公,谁家的船便要倒大霉”的言论,出海的人难免带几分迷信,谁家听了这话都不能当做充耳不闻,于是渐渐的,海公庙又热闹起来,一时间风光热闹得好似刚建成那会儿一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六个孩子急坏了,也试图阻止,但他们无法离开海公庙,根本控制不了外面的言论传播,偶尔几次时,有人夜间前来祭祀,他们便现身想要点破此事,对方却被他们塌陷的脑袋和厉鬼模样吓得不轻,大叫着海公显灵了朝自己的船只跑去。
  那之后,孩子们便很少再露面了。
  海公逐渐猖獗起来,却一直没能冲破七个坚定灵魂为它布下的囚笼,直至今日。
  故事说完时,小鬼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补充道:“虽然我们六个是很厉害……但我总觉得它已经在杀了这么多人后拥有了很强大的力量,可它一直没有走,甚至还在围墙开始倾塌后找来了那些人面螺修补围墙……”
  小书生则说:“总觉得它在忌惮些什么。”
  祁故闻言神色一凝。
  蔺寒枝脸色也不甚好看。
  能让海公如此忌惮的东西,会是何等强大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或许真的会倾覆世界也未可知。
  【真的哭晕在厕所了,一边痛经一边听这个悲惨故事,肚子更痛了】
  【救命,小宝贝们也太惨了,我这就给你们买手机和小馒头!】
  【最心疼道士,他是真的魂飞魄散,没有来生了】
  【可恶的混淆鬼,要不是有它,这里现在本来应该还是七义士庙的!】
  【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庙怪怪的,咱们实用主义的华国人怎么可能祭拜这种坏东西……原来这里原本是七义士庙啊】
  【立刻给老娘改回来!】
  【海公降龙十八掌,混淆鬼也是降龙十八掌!】
  【我勒个清汤大老爷】
  【希望咕咕有办法可以帮帮这群孩子吧,哎】
  蔺寒枝忽而开口,看向一群鬼里比较靠谱的小书生,问:“三十年前,是不是有术士来过这里。”
  小书生呆愣两秒,捂着脑袋,慢吞吞回想:“好像是有这么个人,他只比我们大一点,还和我们说了几句话,检查了这里的封印,发现完好无损后,就离开了。”
  另一只鬼道:“不是离开了,他是去了水里,他当时身上戴着很大的圆形瓶子,脸上也有奇怪的管子,他说那叫‘潜水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