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作者:时不待我      更新:2025-09-11 09:39      字数:3266
  皇帝看着装瘸都装的很假的萧宴宁,还是顾及了点他的脸面,给他赐了个座。
  知道朝堂上发生什么后,萧宴宁直直看向胡游阴阳怪气道:“胡大人所言都是听说的?说的这般好听,本王还以为你看到了呢。”
  百官:“……”
  福王和秦追不愧是舅甥,这发问的词都那么像。
  不过秦追身为朝臣身为读书人,要脸面,说话足够斯文,没那么直白、难听、刺耳。
  皇帝皱眉:“问你话呢,你扯这么多做什么。”
  “年前三哥和儿臣是救过一对被人追杀的母子,但胡大人说儿臣和三哥手中有证据是太子派人截杀,确实是无稽之谈。”萧宴宁也没隐瞒,把当时的情况明明白白说了下。
  他就说当时那场刺杀有问题,像是一场漏洞百出的表演。
  当日之事是为了今日的弹劾做准备?还是故意在他们面前表演出太子派人追杀的母子二人,以便今日他和安王当堂作证?又或者顺势挑拨安王、他和太子之间的关系。
  又或者都有。
  不管背后之人的目的如何,萧宴宁还是那句话,谁得利,谁就值得怀疑。
  皇子就那么几个,除去倒下去的,站着的,谁都跑不掉。
  胡游:“事关重大,王爷好好想想有没有什么遗漏之处。”
  “什么遗漏?”萧宴宁掀了掀眼皮:“遗漏行凶之人没有掉出东宫令牌?要是当场掉出来就好了,这么明晃晃的诬陷,胡大人今日就不是弹劾而是得替太子哥哥喊冤了。胡大人身为御史,可以弹劾百官和皇子品性私德,可行凶杀人之事,要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胡大人就算姓胡,却也不该胡说八道。”
  胡游:“……”这赤裸裸的讽刺!!
  他觉得福王要不是皇子,就凭着这张能言善辩的嘴也能在都察院混出名堂。
  没过多久,有内监前来禀告说是安王到。
  听到安王二字,萧宴宁一愣,直接忘了自己的脚还在疼,就那么利索地站了起来不说,还转身朝殿外走了两步。
  看着挺直了脊梁一步一步朝殿内走来的安王,萧宴宁嘴巴紧紧抿着。他这三哥,自幼就有一副绝好的相貌,丰神俊逸貌比潘安。以前总是笑眯眯的,神采飞扬。
  现在经了诏狱这么一遭,眼中清亮之色被疲倦代替,身上那股精神气儿也没了。
  安王入宫面圣应该是特意洗漱打扮了一番,可仍能看出他这段时间过得并不好。看到朝自己走来的萧宴宁,安王朝他轻轻点了点头,然后收回目光朝皇帝行礼。
  再次看到安王,百官无声。
  就连眯眼打瞌睡的户部尚书都睁大了眼,精神起来了。
  皇帝也在看安王。
  皇帝目光沉沉,里面翻涌着各种情绪,最后归于平静。
  皇帝开口时发现自己有些气短,声音有些飘。
  安王因询问而回忆起过往,往事浮光掠影般从眼前闪过。
  诏狱呆了一遭,那些过往好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
  想了半晌,安王也把自己所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
  他手里根本没有太子派人截杀母子二人的证据,他不知道胡游从哪里听到的消息,也不知道是谁想陷害他和萧宴宁。
  “王爷看到那孩子就没觉得有几分像谁?”胡游幽幽道。
  “本王眼拙,没觉得像谁。”安王死气沉沉道。
  太子就站在他身侧,神色一直平静。
  胡游还想说什么,萧宴宁嗤笑一声:“胡大人,你看看这满朝文武,看看他们的长相,你能说出他们长得像谁吗?”
  胡游:“……”福王这是逮着他不依不饶地怼,他就事论事而已。
  皇帝抬眼:“小七,你的脚不疼了?”站得又稳又直,说话底气又足,是该不疼了。
  萧宴宁:“……”
  萧宴宁:“回父皇,疼着呢,只是儿臣多日未见到三哥,心情过于激动,以至于忘了脚痛之事。”
  皇帝哼了一声。
  事情到此又陷入了僵局,未有确凿证据,谁也不敢站出来肯定胡游的话。
  胡游是御史,自带免死金牌,他们可不是。
  皇帝也累了,便让退朝。
  毕竟想要确凿证据还得细查。
  安王在皇帝退朝前开口,说是想入宫拜一拜芸妃。
  对于这个要求,皇帝一时没有答应也没有不答应。
  “父皇,儿臣陪三哥一起入宫。”萧宴宁连忙毛推自荐:“如果三哥跑了,儿臣替他蹲诏狱。”
  皇帝看了看脊梁仍旧笔挺的安王,又看向萧宴宁:“他去拜见自己母妃,你去做什么?你既然脚疼,就回福王府好好养着吧。”
  萧宴宁:“……”现在改口不疼了行吗。
  散朝后,皇帝单独召太子于乾安宫。
  太子到了便跪在地上:“儿臣让父皇失望了。”
  皇帝看着他,看了许久,皇帝声音有些冷:“这就是这两年你频频犯蠢的缘由?”
  太子闭了闭眼没吭声。
  “他们母子二人遇刺和你有关?”皇帝又问。
  太子猛然睁开眼,他道:“儿臣没有。”
  皇帝沉默。
  许久后,皇帝再问:“许了胡游什么好处?”
  胡游是御史,胆子再大,也不敢随便弹劾太子,何况言辞空洞,看似咄咄逼人,实则话中漏洞百出毫无证据。
  太子这是知道自己被人拿住了把柄,被逼到退无可退,所以把事情闹开。
  若京中真有人窝藏两人想要对付太子,经过今日这一闹腾,那也就成了一枚废棋。
  皇帝以审视的目光望着太子,明知事情闹出来会被他所厌,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第116章
  自打安王入了诏狱,芸妃就天天往两宫太后和皇后那里跑,希望她们能帮忙说说情。
  有时遇到皇帝入后宫,她就跑过去替安王喊冤。
  每次都被两宫太后和皇后以后宫不干涉朝政为由打发,后来蒋太后直接避而不见,皇后表示会让太子尽力照看安王,秦太后一向不参合这些事,更不会轻易开口。
  皇帝知道芸妃爱子心切,倒也没有怪罪她这番行为,只说让她安下心,一切都还在查。
  芸妃哪能安下心,明知道没结果,还是忍不住去打探消息,天天以泪洗面都快把眼睛哭瞎了,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再见到安王,结果冷不丁就看到人出现在自己宫里。
  芸妃看到真实出现在眼前的安王痛哭,然后哭着骂他不孝,年纪轻轻非要去边境,母子数年不见,好不容易回京,又进了天牢,让自己担心,情绪激动之际,芸妃的东丽话都骂出来了。
  安王任由芸妃骂,他能入宫见芸妃不易,只能好生安慰母亲,说案子很快就会查清,让芸妃保证身体。
  芸妃抹着眼泪,当初安王府刚被封时,她又惊又吓,后来还病了一场。
  好在知道自己要是倒了,安王在诏狱恐怕更受不了,于是硬是熬了过去。只是,孩子入狱乃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是最坠心的事,睁眼闭眼脑子里就这一件事,短短数月,芸妃人都老了几岁。
  安王身上的疑点还没彻底洗清,不能在宫里久留,于是让芸妃保重身体。
  芸妃抹着眼泪,没再骂他,而是让他也保重好自己。
  只要人活着,早晚都有见面的时间。
  安王从入宁寿宫到出来也不过一炷香的时间,随他而来的内监都有些唏嘘时间太短。
  安王出宫时,诏狱的衙役就在宫门外等候,同时等候的还有萧宴宁。
  不等衙役上前,萧宴宁就迎了上去,他道:“三哥,我送你回去。”
  说罢这话,他朝那些衙役看了眼:“三哥坐我的马车回去,你们跟着。”
  衙役们面面相觑,想说不符规矩,萧宴宁哪给他们反应的机会,拉着安王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而动,萧宴宁上上下下打量着安王:“三哥,那个于桑在诏狱有没有为难你?”
  “于大人是镇北府司,你客气些。”安王道,语气比着刚才在大殿之上的死气沉沉多了几分活气:“他奉命办案,如今已不对我用刑了。”
  “我母妃病重,多亏了皇贵妃娘娘相助。”安王又道。
  萧宴宁:“本来就有御医为芸妃娘娘诊脉,母妃不过是去吩咐他们用心些,也没帮上太多忙。”
  安王摇了摇头,谁都明白,自古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那时他因谋逆入狱,芸妃病重时别人躲都躲不及,秦贵妃还能亲自去探望芸妃,也让那些一向喜欢捧高踩低的宫人不敢轻视芸妃。
  秦贵妃和芸妃没多深的交情,能做到这一地步,还是因为萧宴宁。
  安王的视线落到萧宴宁脖颈处。
  于桑都告诉他了,当时萧宴宁为了入宫见皇帝帮他求情,横刀立于脖颈,都见血了。
  如今他脖颈处的伤早就好了,但还是落下浅浅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