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作者:
时不待我 更新:2025-09-11 09:40 字数:3276
那之后,东丽很是安静了一段时间,东丽国主更是多次表示想要派遣使臣面圣。不过萧宴宁对他们不耐烦,有意晾着他们,所以一直并未同意。
安王这些年在通州的威望很高,边境的老百姓就这样,谁给他们带来和平,他们心里就装着谁。安王在诏狱的经历众人都知道,他身边的副将许轻风也很担心这个。
随着安王名声越来越盛,许轻风等人曾背着良心对安王说,以后遇到东丽挑衅时,手段要不要缓和一点。毕竟有这么一个小国在周围跳腾着,虽然有点碍眼,可这样朝廷只会更加重视安王,绝不会轻易削掉他手中的权利。
许轻风等人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安王狠狠骂了一顿,能把对手一次性打趴下非要给他机会让他站起来,这纯粹是脑子有病。
万一中途,对手因为各种原因变强了呢?万一第二次动手时他们大齐的将士因此有伤亡呢?给对手机会,就是给自己带来失望的风险。
许轻风等人被骂的抬不起头,安王知道他们的担忧,安王对着他们只说了一句,本王信皇上。
其实这话很空,谁也不知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任有天会不会突然崩塌。可对安王来说,边境百姓最重要,哪怕有天萧宴宁不再信任他,又或者说觉得他在通州威望过甚,那他也会继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会拿边境的将士和黎民百姓的命当筹码。
后来安王因此事还把许轻风等人给踢回营中当了一年的小兵。
而让许轻风等人担心的事情并未出现,萧宴宁对安王一直信任有加,从未表现出对安王有一丝防备之意。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因为皇帝心机深沉,凡事不表现在脸上,至于心中怎么想,谁又会知道。
但是皇帝真的很信任安王。
在梁靖杀穿南诏后,萧宴宁曾御驾亲临南疆。
当时安王听到消息的第一反应是皇帝太胡闹了,风险未定,皇帝怎么能去前线。
就算真想到边境看一看,也该等梁靖把南诏旧主的权势给全部清除之后再去。
那段时间,安王一直很挂念南疆的事,都没怎么睡好觉,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幸好,一切都平安。
得知皇帝从南疆启程回京的消息,安王还松了一口气。
然而这口气刚刚吐出去几天,萧宴宁隐瞒了身份,只带了数十名随从,转道来到了通州。
安王一开始听到有人找他,他还以为是于桑呢。
于桑离开北镇抚司后,来过通州。
两人一起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场酒,于桑说皇帝能轻易放他离开,肯定是看在安王的面子上。
安王则挖苦道,要真是如此,皇帝肯定不会放过他,毕竟于桑对他动手时可没留情。
于桑神色有些无奈。
安王给他碰了一个,往事已过,毕竟于桑当时的主子是太上皇,很多事他也无能为力。
不过安王提起这些,就表明自己已经彻底放下了往事,他希望于桑也是如此,脱离那个地方,就开启新的人生。
等安王出门一看,没看到于桑却看到是萧宴宁,他当时腿都软了。
安王紧张地把人带回去,他那时甚至差点忘记君臣身份,只想骂萧宴宁一顿。
皇帝却只是笑了一笑:“回京路上想到同三哥多日未见,就来看一看。”
安王:“……”想看,以后有的是机会,哪能在途中转道而来,就算前来,也该明诏下旨,他也好提前去迎接。
只带了那么点人,路上要是遇到一些匪贼,那可如何是好。
萧宴宁道:“三哥放心,后面还有一队人马跟随。朕只是来看看三哥,不想太过引人注目,就没让他们跟着。”他又不是真的任性至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安王听到这话,心才微微放下。
安王如萧宴宁所愿,并未声张皇帝到来,好在通州地界见过萧宴宁的人也没几个。
安王带着萧宴宁在通州逛了几天,皇帝一脸笑意:“此地幸而有三哥在。”
安王恭声道:“并非是臣一个人的功劳……”
萧宴宁摆了摆手一脸嫌弃:“三哥,你我兄弟之间就别来这套虚的了,听着假的很。”
安王看着皇帝面无表情:“也是众将士的功劳。”
萧宴宁脸上的笑更深了,他点头:“说的好。”
安王:“……”他摇了摇头,很是无奈,也就是萧宴宁不喜欢往自己身上扒拉功劳。
萧宴宁在通州的时间不长,毕竟还要快马加鞭赶路和大部队汇合,要不然御驾到京,皇帝却不在,那可要引起混乱了。
那几天,安王一方面提心吊胆,一方面又有些开心。
抛开君臣身份来说,萧宴宁根本没有一点皇帝的架子,是个很好的聊天对象。
两人闲聊了不少东西,还聊起过小八,聊起这个最小的弟弟,两人还想起了以前。安王喝了几杯酒,还提起了萧宴宁小时候的糗事,好比让他们这些哥哥们比赛吃屎的事。
安王趁着酒意问:“其实臣一直想知道,皇上当时到底怎么想的?”
萧宴宁:“……”他怎么想,他不过是觉得梁靖年幼无知,口无遮拦,怕有人拿他的话搅弄风云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想法。
萧宴宁干咳几声:“朕那时太过年幼,都忘了。”
安王看着他红起来的耳垂和不自在的神色,眨了眨眼,哦了声,然后又灌了自己一杯酒。
安王心想,看来皇帝也知道尴尬二字怎么写的。
后来安王带着许轻风等人亲自送萧宴宁离开。
看到皇帝,许轻风等人惊讶的眼珠子都快掉了下来。
亲眼看到萧宴宁和回京的人马汇合,等传出皇帝一切平安的消息,安王才带人回去。
许轻风等人心中满是疑问,他们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在这里,也不知道皇帝来做什么。
在修整的路上,安王一边喝着酒一边漫不经心道:“别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皇上就是来看看我。”
他不知道身边的人相不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
皇帝只是在回京的路上惦记他的三哥,转道看了看,毕竟山高路远,哪怕是兄弟,想见一面也不容易。
安王这些年一直守在通州,不过京城要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他也会奉诏回京。
这次是芸太妃病了。
萧宴宁派人来到通州,接安王立刻回京。
安王听到消息,以最快的速度把手头上的事务交代下去,然后骑马往京城的方向奔。
安王对通州也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生在通州,后来以皇子身份入京,在京城,他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等来到通州,事情多了起来,他才把那段往事给埋在了心底。
安王在通州目睹了太皇太后的病逝,见证了小八的出生。看到刚出生不久的小八,安王心下颤抖,他都不敢想这么小小的人,要怎么小心养护才能长成顶天立地的人。
在通州养小八的那段时间,他一方面要对太上皇等人的安危操心,一方面还要哄小八。那段时间,他的心神都被占据了,每天洗漱后倒在床上就会睡着,身体累到极致,连梦都不怎么做了,也想不起京城那些是是非非。
那次芸太妃随着太上皇下江南,他知道芸太妃主要想看他。
芸太妃看到他时,自己也跟着高兴。
而看到芸太妃难得高兴的样子,安王心里却有点不好受。
跟着太上皇下江南对其他人来说是一件幸事,然而对芸太妃来说,来到了通州,就离家乡很近了。只是再怎么近,也隔着一片海,她的故乡在海那头,站在通州城最高的楼上,使劲儿往远处望,也看不到东丽的一点影子。
自打到了通州,芸太妃的心情难免有些低落。
她也想让自己开心起来,只是心不由人,对于东丽,芸太妃很复杂。
她是东丽人,如今她在大齐扎根,有了自己的孩子。
芸太妃心里很清楚,自打自己踏上大齐的领土,她就再也回不去了。这么多年,她的父母都已经没了,兄弟姐妹之间多年未见,又何谈有什么感情,而上次东丽使臣故意给安王下套,也让她伤心不已。
幸而当时大齐的皇帝是萧宴宁,换做太上皇还在位,又或者是任何其他任何人坐在那个位置上,听到东丽使臣那些话,心里恐怕都会有些不痛快。
从那天起,芸太妃的心彻底死了,她放在心底的故乡,却想用那样的手段害死她的孩子。
然而人心本来就很复杂,人远在京城也就不想那么多了。到了她这个年龄,再一次离家这么近,心情难免自然有所波动,好在这种情绪很快就能调整过来。
太上皇这段时间经常让人准备些东丽本土的饭菜和小吃,芸太妃情绪上并没有太多波澜。
现在最能牵动她情绪的就是安王,只要安王平安无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