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作者:时不待我      更新:2025-09-11 09:40      字数:3306
  衙役发火,没人顿时噤声,他们不敢再吭声,就那么蜷缩着相互挨在一起,仿佛这样就能得一丝虚幻的安全。
  他们不再怒骂季洛清,可那一道道投向季洛清身上的眼神充满了愤懑和怨毒。
  季洛清一直很沉默,他已经很久没有说话了。
  这一路上并不是没有更腌臜的事,他们中的那些女眷们常被几个衙役以淫邪的目光打量,如同势在必得的货物。
  都是犯了死罪的人,这辈子都没有翻身的机会,至于京城里的驸马,因此事遭受了皇帝的厌弃,以后也就废了,所以衙役们就算把人凌辱了,也不怕会遭受报复。
  季洛清把身上的碎银子都拿了出来,衙役们掂量着,目光中流露出不屑。
  高高在上的贵族子弟,一旦落魄,还不是照样得看他们的脸色行事。
  不知是那些银子起了作用,还是别的原因,最终那些衙役并没有真的动手。
  到了南岭,天已寒,他们这群人十不留三。
  一大家子,零零散散只有数个人活了下来,而活下来的人彻底麻木了。
  他们是重刑犯,需要服苦役。
  苦役苦役,自然是很辛苦的徭役。
  南岭有铁矿,男子采矿、女子被贬为奴。
  好在那些侯府女眷会一些针织,也学会了舂米,并未被强制给人做奴仆。
  季洛清在铁矿山上采铁矿。
  矿上活很重,每顿饭都吃不饱,一个动作慢就要被抽打。
  季洛清没干过这些活,也挨过鞭子,不过他咬牙坚持了下来。
  矿山上一个月,季洛清已经不是京城贵公子的模样了,他那些一起活下来的堂兄弟,因受不了矿山上的苦楚,和人起冲突,差点被废。
  有时季洛清听着其他人的诅咒,他们说,他为什么不去死。
  季洛清有次洗脸看着水里的容颜,他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不去死。
  好像没什么理由活着,也没什么理由死。
  不过很快,季洛清得到了矿监税使汤善的赏识,在矿山做起了书算。
  书算的活可比采矿轻的多。
  又过了一段时间,季洛清被汤善从矿山调了出来,让他去书院帮忙。
  按理说季洛清是朝廷重犯,没办法解除奴役身份,编入当地的户籍,成为平民,也做不了教书郎。只是汤山爱惜人才,季洛清曾是京中赫赫有名的才子,加上当地有些地方的百姓愚昧不堪,汤善有意教化当地百姓,所以才出了这么一招。
  季洛清也没推辞,接受了汤善的好意,日子就那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时间恍恍惚惚走着,这期间季洛清听到过很多消息,太子病逝,七皇子成了太子,又过了些时日,皇帝退位,梁靖协助七皇子登基为帝……季洛清也没想到走到最后的会是萧宴宁,不过这些和他也没什么关系就是了。
  义勇侯真正的死因也在那场争斗中找到了,有人想让他闭嘴,所以他选择自尽了。
  不过这些并不能改变什么。
  时间一天天走着,突然有那么一天,季洛清听到了温知舟的名字。
  温知舟跟在梁靖身边,他跟着梁靖一起去对抗那些土族,和梁靖一起去剿匪。
  一开始只是零星听到,后来温知舟越来越有名,他会打仗,又敢拼,学问又好,走到哪里都有人谈论。
  因为梁靖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所以在得知矿山上那些监工拿矿工不是人时,梁靖把这些事上奏皇帝,皇帝很快下旨把矿山上的官员里里外外都换了一遍。
  汤善因为没那么恶毒,并未在此行列。
  听到这些事,季洛清很平静。
  离书院不远处有座寺庙,季洛清有时会在寺庙内呆上半天,听着那些经文,心里都宁静了。偶尔一些将士也会去寺庙求平安符,在寺庙他们也会说起营中事,谁谁立了功,谁谁受了伤,谁谁人缘好,谁谁得重用……
  然后就是和南诏的战争。
  那场战争持续了两年,季洛清听到过温知舟受伤,有那么几次,他差点命丧战场。
  每每听到这些消息,季洛清心道,寺庙里的平安符大抵没用。
  一朝改变命运,季洛清这些年都在失眠。
  其实他一直知道,当年流放途中,温知舟一直在暗中跟着他们。
  所以那些衙役才没敢对季家那些女眷出手,流放途中,他们这些人是无能为力,可是温知舟不一样,他是温家独苗,皇帝备受看重,没人会和他过不去。
  到了南岭,季家那些女眷没有被强制分配给人做奴仆,季洛清之所以能很快从采矿中脱离出来,也是温知舟在暗中出了钱出了力。
  要不然他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汤善知道他是谁,又何必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安顿他。
  这些季洛清心里都明白,可就像季洛清离京前对着季洛河说的那些话一样,因父亲之过,西境死伤数万人,数万人的血流淌在一起,能形成一条小河。义勇侯府灭了温家满门,当年温家最遭恨时,祖坟被撅,里面尸骨被暴晒抽打。
  面对这些,温知舟如何能不恨,他想要还温家清白,想要义勇侯府付出代价。
  对此,季洛清无话可说。
  他和温知舟之间隔着太多鲜血,隔着太多的东西,这辈子两人哪怕同在南疆,却再也不会见面。
  他们从小一起长大,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所以,哪怕季洛清知道温知舟就在寺庙山下,也只当做不知。
  哪怕温知舟知道他在书院,也不会推门而入前去看他。
  这辈子命运弄人,心有千千结,如果人有轮回,希望他们的父母下辈子都清清白白,到时大家都没了这辈子的记忆,那时要是能够相遇,彼此没了血海深仇,他们到时再相识一场。
  作者有话说:
  古代部分马上就要结束了……
  第211章
  在小八十三岁那年冬天,萧晏宁病了一场。起初只是寻常风寒,后来却变成了高热不退,咳疾缠身。
  御医说他是操劳过度,气血两虚,寒气入体,病气入了肺。
  萧宴宁听罢也是无语了,真要说也就是前几日下雪,他因心里烦灵州雪灾之事,在窗前迎着风雪站了一炷香的时间。
  半夜人就有点不舒服,他也没太放在心上。第二天醒来后,头昏昏沉沉,只觉得胳膊腿都懒的厉害,动都懒得动一下,只想躺着睡觉。强撑着上了朝,等回到乾安宫就开始咳嗽起来。
  召了御医,吃着药吃着药,病情就加重了。
  萧宴宁一开始还不服气,上辈子就不提了,那时受经济条件所限,大雪天穿着单薄的衣衫是常有的事,就拿这辈子来说,他也曾迎着风雪骑马前往边境,除了有点流鼻涕,也没怎么着。
  过了几天,病情不见好转,萧宴宁只能默默服老。朝堂上由慎王坐镇监国,一时也出不了什么乱子。
  如今他躺在床上,苦涩的药捏着鼻子喝了一碗又一碗。他生病的这段时间,梁靖身为外臣,哪怕心里再着急,也不得随意入宫,只能偶尔随内阁大臣一同进宫探视。
  那时梁靖总站在人群外围望着萧晏宁,与众人一样面露忧色。然而忧心与忧心,终究不同。
  梁靖流露出来的目光让萧宴宁心里分外难受,每当这个时候,萧宴宁总是把他留在最后,然后握着他的手,说没事,他很快就会好的。
  梁靖想用额头碰一碰他的脸颊,萧宴宁不让,怕把病气传染给他。
  最终两人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牵牵手,说两句悄悄话。
  萧晏宁病情最重时,烧得睁不开眼,内阁中一些大臣一度想要上表奏请皇帝立储。梁靖听到消息,只觉得浑身血液都凝滞了,这些朝堂大事仿佛与他隔着一层雾,怎么都落不到心里去。
  他不想去评价这件事,那些内阁大臣平日里对萧宴宁都很敬畏,在这种时候,他们考虑的多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梁靖有私心,让皇帝立储,明显是觉得萧宴宁这次熬不过去了,想到有这个可能,他就想把所有人的嘴都给缝上,甚至还想半夜把这些人都给揍一顿。不过是一场小小的风寒而已,凭什么想着去逼萧宴宁。
  更何况萧宴宁对任何事都会早早做准备,他真要觉得自己身体有什么问题,自然会把储君的事安排好。
  在有大臣想要从他那里打探点什么消息时,梁靖似笑非笑道:“本侯能有什么消息,”
  不过最终那道奏请立储的折子最终被秦昭压了下来,并未送到御前。
  折子虽被压了下去,但消息还是隐隐流传了出去,小八听到后,特意打听到内阁大臣入宫探望皇帝的时间,就在大雪纷飞中把他们堵在宫门口。
  然后小八跳着脚骂他们此时提立储之事就是不想让皇兄安心养病,身为臣子,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居心叵测。
  几位大臣被小八骂的人都麻了。
  这些年谁不知道皇帝意属小八为下一任皇帝,现在他们求诏立储,那名分也是为小八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