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作者:长亭旧雪      更新:2025-09-11 10:20      字数:3276
  委屈的泪水不由自主涌上如懿眼眶中,她双眼泛红的看着阿箬。
  有心想痛诉这些年的遭遇,可话到嘴边,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阿箬看着如懿被堵到发青的脸色,心中升不起丝毫同情。
  反正她说的都是剧中如懿的原话,一字未改。
  如懿这些年的遭遇,也不过是将魏嬿婉的经历重复了一遍而已。
  既然她剧中能问出魏嬿婉“有何苦衷”,想必是不把这些苦楚放在眼里的。
  如今让她自己重走一遍,她又凭什么觉得忍受不了呢?
  大家都是人,没什么高低贵贱。
  如懿既然觉得魏嬿婉不该勾引皇上自救,那轮到她本人了,没道理她就能反抗啊。
  看着如懿委屈到愤怒的神色,阿箬毫不在意,只冷声道:
  “你窥伺帝踪原是死罪,不过看在你刚救了太后的份上,本宫就不赐死了。
  你自己去慎刑司领一百个板子,以儆效尤。
  若下次再惹出这样的事端,本宫便与你新账旧账一起算!”
  赐死也太如懿了,原主阿箬的要求,可是让如懿的下场比原主还惨,她还有的熬呢。
  第120章 索绰伦阿箬61
  自永璋出生后,弘历对于这个孩子寄予极大的厚望,甚至不惜亲自教养。
  永璋有宿慧,他完全没有一个孩子该有的调皮与天真。
  反而心志坚定,睿智冷静,理智果断,帝王之术用的比弘历还溜。
  弘历本想一手雕琢这个自己最心爱的孩子,亲自把他教养成大清最英明的储君。
  却没想到他的一腔教子之心毫无用武之地。
  反而是他自己,经常能从永璋身上学到些让他叹为观止的新想法。
  面对如此聪慧的永璋,弘历真是既惊喜又失落。
  喜的大清后继有人,失落的是,可能在永璋面前,他永远也没办法做一个英明神武的阿玛了。
  可怜自永璋还未出生时,他就脑补了那么多。
  想着自己要如何如何做,才能在永璋面前扮演一个既慈爱亲和又睿智神武,无所不能的皇阿玛形象,现在全用不上了。
  弘历的失落阿箬注定没办法理解了,因为永璋的教育问题,从来不归她管。
  永璋虽然是她亲生,但自他出生后,无论是弘历还是久恒,都对他的教育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阿箬天生冷血冷情,饶是这么多年,弘历如此掏心掏肺,尚不能让她有多大触动。
  这样一个人,指望那点血脉,就激起她心中万般情意,显然不现实。
  冷心冷肺的阿箬毫不犹豫把永璋给了弘历教养。
  她自己则在管理六宫闲暇之余,自学起了医术。
  阿箬想着,以后不知道还要去多少世界,技多不压身,什么都会点,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救命的。
  上个世界她学的都是一些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刺绣制香之类增加自身魅力的。
  这个世界她便开始学骑马射箭医术,增加自身硬实力的。
  松香看她每天处理完六宫事务之后,便研究这些医书药材,十分费解。
  堂堂一个皇后,又不缺太医,娘娘既有闲工夫,为何不去看看三阿哥,培养母子情分,反而研究这些药材呢?
  看到松香眼神里的不解,想到此事又会被久恒得知,阿箬心中升起一抹烦躁。
  要不是与久恒有交易,阿箬绝不可能把一个监视器放在自己身边这么久。
  但当她抬起头对松香说话时,却是面色温和,声音温柔道:
  “男子要长于阿玛之手,才会心胸宽广,看得见天地。
  作为额娘,本宫最关心的还是他们父子的健康。
  左右现在本宫也无事可做,不如多精研些养生之道,才能更好照顾他们父子的身体。”
  阿箬说的是当下的教育观,大清皇室认为男子不能长于妇人之手,否则难免心性软弱。
  但其实男子也有懦弱无能之辈,女子亦有心如钢铁之流。
  这完全是个人的心性不同,不能用男女之分一概而论。
  大环境下女子多数心性软弱,是因为她们从小的教育环境如此。
  封建时代的女子,从小的教育标准是端庄贤惠,善良得体。
  但即使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依然能出现吕雉武则天这样的女子。
  由此可见,女子并不是天生就心性软弱的。
  不过这些话,没必要跟松香说。
  巧合的是,阿箬话音刚落,就见到弘历携着永璋进殿。
  看着眉宇间越发相似的二人相携而来,阿箬一边感叹血缘的神奇,一边放下手中的医书,迎了上去。
  她先是对着弘历微微一笑,然后将目光落在永璋身上。
  永璋今年才几岁的年纪,生的眉清目秀,仪态端正,且有一股清灵之气。
  他看到阿箬第一时间行礼道:
  “参见皇额娘。”
  阿箬上前轻轻摸了摸他的头顶,柔声道:
  “比上个月高了一点点。”
  弘历闻言有些不信:
  “我怎么没看出来?”
  阿箬暼了他一眼,却又道:
  “你倒是比上个月瘦了点。”
  无论心中如何想,她的表面功夫一向的做的十分到位。
  在系统的加持下,弘历与永璋身上有丝毫变化,阿箬都一清二楚。
  表现出来后,他人就会以为她对弘历与永璋上心,二人有丝毫变化,她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阿箬平时对外表现并不是一个细心的人,连她自己的一些事,她都会偶尔忘记。
  可只要事关弘历的事,她都能第一时察觉,现在又加了一个永璋。
  也正是因此,弘历心中才总会偶尔冒出些不甘心。
  只是看着在他身边,永远也逃不走的阿箬,他压下了这份不甘心。
  但上次太后的话,偏偏给了他新的思路。
  想到不久后要发生的事,弘历心中升起兴奋之情。
  弘历看着满眼慈爱盯着永璋的阿箬,伸手牵起阿箬的手,让她把目光转向自己后,才道:
  “过段时间我打算东巡,到齐鲁之地登泰山,祭孔庙,你陪我一起去。”
  东巡之举也不是自大清才有的,自秦汉时期,有为之君就有泰山封禅的举动。
  泰山封禅也一向是明君的象征,直到宋真宗赵恒,皇帝做的一塌糊涂,竟也觍着脸到泰山封禅。
  自此以后,泰山封禅就不值钱了,再也没有皇帝到泰山封禅。
  康熙和乾隆都曾东巡到过泰山,但二人也只是登临泰山,到泰山举行祭祀仪式。
  乾隆十三年,皇帝东巡齐鲁之地,这是皇上登基后第一次出巡。
  后妃中除了高晞月与哲妃卧病在床,不好挪动,其她的都来了。
  主要是现在皇上后宫总共也没几个后妃。
  阿箬想到此次东巡,科尔沁就会求娶嫡出公主一事。
  剧中太后和富察琅嬅因为此事撕破了脸。
  如懿暗中帮助太后,把富察琅嬅的嫡公主嫁了出去。
  如今弘历可没女儿,科尔沁再来求娶,非太后恒媞公主没别人了。
  其实以弘历如今的名望,即使拒婚科尔沁也没人敢说什么。
  但谁让阿箬讨厌太后呢,太后不肯安分,即使有了前车之鉴,还敢放如懿出来想给她添堵。
  现在她不落井下石一把,更待何时呢?
  如果太后在如懿的撺掇下,眼睁睁看着本不用和亲科尔沁的恒媞公主,嫁去了科尔沁,那就更有意思了。
  第121章 索绰伦阿箬62
  皇上东巡,皇后严装丽服,时时陪伴,形影相随。
  帝后二人先至山东祭孔庙,后又亲登泰山。
  待两人在百姓前秀够了帝后恩爱的戏码,博得了一片帝后同心,鹣鲽情深的赞许后。
  弘历找了个时机,二人换上常服,甩开一干侍卫,扮作寻常夫妻,去见识真正的民风。
  齐鲁之地文风兴盛,街道上游人如织,一派盛世气象。
  弘历拉着阿箬的手,穿街而过,阿箬容貌太盛,所以轻纱遮面,未露真容。
  但弘历样貌亦不俗,长得好看的人无论在哪个朝代,回头率都极高。
  弘历不耐烦总被他人盯着看,索性拉着阿箬往人烟稀少的地方去。
  两人不知不觉又到了泰山脚下,看着巍峨峻拔的高山,弘历眼中划过一抹笑意道:
  “上次跟你一起登泰山,四周都是人,又要祭祀泰山,都没来得及好好看一看这泰山的景色,今日咱们有空,就再登一次泰山吧。”
  阿箬无有不应,爬个泰山而已,对她来说不算困难。
  雍正年间,先帝刚修过泰山的庙宇和盘道,所以山路不算难走。
  因为皇上刚祭祀过泰山,所以来泰山游玩的人不少。
  不过泰山够大,为了躲避游人,弘历拉着阿箬总往人少的地方走,不一会二人在山中就不知走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