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作者:
长亭旧雪 更新:2025-09-11 10:20 字数:3338
只是当初的她实在太高傲了,眼睁睁看着弟弟惨死狱中,母亲绝望自尽。
如今她不想再失去任何家人,可眼下她残疾又毁了容。
还有什么值得皇贵妃看重的呢?皇贵妃又凭什么帮她呢?
娴妃只能放下自己的尊严,摆低姿态道:
“皇贵妃若肯援手,以后淑慎愿追随左右,赴汤蹈火,义不容辞!”
尔晴没想到娴妃也能说出这样的话,当年高贵妃和纯妃为了拉拢她,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娴妃从始至终不曾低头,如今却愿意了,可见时移世易,人都是会变得。
不过她可没有要娴妃投靠的意思。
娴妃实在太聪明了,跟有光环的女主都能斗的旗鼓相当。
最后要不是突然降智外加身边人拖后腿,魏璎珞都不一定斗的过她。
不然尔晴也不会无缘无故,趁她羽翼还未丰满之际就出手废了她。
这样的人真投靠了她,她也不敢信。
“何至于此,同在宫中,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照应本是应当,娴妃刚刚的话,本宫就当没听过。”
尔晴客气的话,让娴妃误以为她不想插手,心中当即一沉,绝望迅速涌上心头。
看到娴妃失落的脸色,尔晴话锋一转又道:
“至于那尔布大人的事,娴妃也可以放心。
皇上已经答允本宫,格外开恩,不会处死。”
娴妃没想到事情会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她惊的霎时站了起来,一脸不可置信道:
“皇贵妃此言可当真!”
尔晴微微一笑:
“娴妃放心就是,只是此事朝野非议,就算皇上愿意留那尔布大人一命,也不能无罪释放,不做处罚。
迫于民怨,皇上打算先将那尔布大人流放边疆,待此事风头过去,再召回京中,安享晚年。”
尔晴的话让娴妃即是惊喜又是担忧。
喜的是阿玛终于有了一线生机,忧的是流放之路辛苦,阿玛年迈,不知能否撑过去。
但娴妃也深知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她当即跪在地上道:
“皇贵妃援手之恩,淑慎没齿不忘,以后皇贵妃若有所需,淑慎在所不辞!”
尔晴没有坦然坐着受娴妃的礼,毕竟她知道,那尔布最终是活不下来的。
因此她当即站起身,一把将娴妃拉起道:
“你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本宫原也没做什么,最终还是皇上肯开恩。
娴妃若得空,不如先去养心殿向皇上谢恩吧。”
尔晴指引娴妃去养心殿就是要让她亲耳听到,皇上的确不想杀那尔布。
那么接下来那尔布一死,自然只能是太后下的手了。
娴妃得了指点,满怀希望的去了养心殿,这次无人再阻拦她。
娴妃情真意切的向皇上谢恩,这一刻她是真的感激皇上的。
虽说她嫁给皇上后,皇上对她就一直淡淡的。
可这次皇上愿意开恩,娴妃已经心满意足。
娴妃自瘸了以后,就不愿多出承乾宫,总觉得别人看向她的眼神里都是嘲讽。
但阿玛死里逃生的事让她太过高兴,高兴到她终于能坦然面对她人的目光。
从养心殿回承乾宫之后,娴妃满心想的都是要给阿玛准备哪些行礼。
流放之路何其辛苦,阿玛年纪大了,不知道要受多少罪?所以银钱是万万不能少的。
可是当初为了赈灾,阿玛连祖宅都变卖了,眼下身上定是身无分文。
她一定要为阿玛多准备些金银细软,银钱开道,别人也少为难阿玛些。
与此同时,尔晴还送了不少银子给娴妃。
并告诉她,已经通知了宫外的喜塔腊氏的族人。
那尔布大人流放这一路,都会有人关照,不叫那尔布大人一路太过艰难。
尔晴此举,就是在加深娴妃心中她阿玛能活下来的事实。
只有满怀希望之时,接到阿玛死去的消息,她要报仇的心才会更加强烈。
就在娴妃忙碌着为阿玛筹备包裹金银时,得知皇上不打算处死那尔布的太后。
暗中命人将那尔布勒死在了狱中,并做出那尔布畏罪自尽的假相。
一时之间,娴妃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
她的阿玛背着贪污赈灾款的恶名,死在了狱中,被万人唾骂!
而真正贪污的人,依旧高高在上,锦衣玉食。
娴妃在承乾宫站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就利用和亲王对她的好感,查清了杀她阿玛的真凶。
尔晴最喜欢欣赏娴妃的一点就是她敢想敢做,从不惧怕敌人的强大。
无论是皇上还是太后,只要伤害了她,她就敢报复。
什么皇权,天子在她眼中,没有任何震慑力。
原剧中,后期娴妃甚至利用官员的污点,暗中威胁他们投靠了自己。
要不是她恋爱脑,不舍得伤害皇帝,一声令下,她已经是大清的第二个孝庄太后。
如今得知太后杀了她的阿玛,她痛苦,悲愤,怨恨。
但当这些情绪在心中走了一遍后,娴妃决定报复。
太后最大的底牌是皇上,只要离间了皇上与太后的母子之情,太后也没什么可怕的。
她要太后众叛亲离,家破人亡,深深体会下她的痛苦与绝望。
既然皇上不愿给她阿玛公平,那她就自己来拿!
第203章 喜塔腊尔晴72
如尔晴一样,娴妃也喜欢借刀杀人。
所以当尔晴拐弯抹角,将从内务府总管吴书来那里弄到的,温淑夫人留下来的,揭露皇上真实生母的信件,送到娴妃手上后。
娴妃第一时间毫不客气的利用了和亲王弘昼。
和亲王本就因太后常年欺压她的生母裕太妃,而对太后有怨。
且他又因娴妃儿时无意帮过他,对娴妃有好感。
太后杀了娴妃的阿玛,亲眼看到娴妃痛不欲生的弘昼,更是对太后痛恨不已。
因此,娴妃一将温淑夫人留下的信透露给弘昼,弘昼便立刻将信件交给了皇上。
而在此之前,娴妃已经联系了皇上真正的生母钱氏的家人。
让其在几天之前就献上一幅“春晖图”由皇上题字。
皇上事母至孝,从未想过自己不是太后亲生。
当他看到温淑夫人留下的信中写着:
四阿哥生母本嘉兴钱氏,钮祜禄氏杀母夺子,万望阿哥小心时,皇上大脑一片空白。
自己竟然不是太后亲子!这怎么可能呢?
从他有记忆开始,太后就一直陪伴着他,他对太后的感情也十分深厚。
自己怎么突然就不是太后亲子了呢?皇上一时有些接受无能。
待回过神后,他起身去了慈宁宫,皇上要找太后问清楚。
见了太后,皇上支开随从,直接开门见山,质问太后:
“母后,朕的生母究竟是您还是嘉兴钱氏?”
太后没想到几十年前的旧事会被突然掀开,她一时没有准备,当即否认道:
“皇帝!你在胡说什么!你自然是哀家亲生!皇上若不信可以查看玉碟!”
皇上不信玉蝶,毕竟那玩意十年一换,可以动手脚,因此他直接出言威胁:
“太后若不肯说实话,朕可以寻到当年雍王府的旧人,一一查问。”
太后见瞒不过去了,才不得不承认:
“你的生母,的确是嘉兴钱氏!”
皇上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太后,没想到他真的不是太后亲子:
“那为何玉蝶之上,朕的生母是你?”
事发突然,太后只能随口编了个借口道:
“你命格贵重,需要身份高贵的额娘。
是相师所说,如果你由钱氏抚养,必定妨碍你的命格。
所以你一生下来,就把你抱到了我那里,做了我的儿子。”
说着,太后又打起了感情牌:
“皇帝,这么多年来,我虽非你的生母,但对你可曾有过怠慢?
况且此信数年一直未曾出现,为何要等到现如今才公之于众?
必定是有人故意为之,挑拨我们二人母子之情!”
皇上心中本就烦乱,无法静下心思考。
眼下听太后这么一说,也不知该如何反驳,只能先离开了慈宁宫。
出了慈宁宫,皇上顿时觉得无处可去,不由自主又到了永寿宫。
皇上身世一事,尔晴并不打算插手,事关皇家密事,掺和的越少越好。
她的身份要干干净净,只有这样,以后太后出事了,才无人会往她头上想。
否则她也不会暗中将此信透露给娴妃,让娴妃误以为是她查到的此事。
面对失意的皇上,尔晴只是言语安抚。
她并未像剧中娴妃一样,告诉皇上太后话里的漏洞。
太后猝不及防之下说的谎言,自然不严谨。
皇上是个聪明人,如今只是一时心绪不宁,所以没有立刻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