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作者:
长亭旧雪 更新:2025-09-11 10:23 字数:3261
“大明不会分裂,汉王也不会笑到最后,但现在还不是攻打汉王的时候。”
朱瞻基继续质问:
“什么时候才是时候?”
善祥只能道:
“等。”
朱瞻基闻言险些气笑:
“等汉王攻入北京,你我出家做和尚尼姑吗?
不,我们连和尚尼姑都做不了,建文帝跑得掉,届时你我的下场恐怕连建文帝都不如!”
现在的朱瞻基就是一个火药桶,他内心抵触朱高炽的软弱。
所以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睁开眼看看朱高炽的任何布局。
在他看来他爹就是一个心善无能之人。
他将朱高炽的退让看成是顾及兄弟感情,不愿伤害汉王与赵王。
至今为止,他都不明白朱高炽的心。
他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但朱高炽却是一个成熟的皇帝。
可惜朱高炽已经没时间一点一滴的教授儿子帝王之道了,他只能逼迫儿子成长。
也查看儿子在他死前是否能明白他的心思。
若是朱瞻基悟不透,那他宁愿将这天下给朱高煦。
朱高煦为了当皇帝已经开始不择手段,他勾结马哈木,准备夹击北京城。
马哈木爱惜于谦的才华,所以深夜潜入北京,找到于谦,想要带于谦走。
两人说到一半就有锦衣卫上门抓于谦,于谦平静的进了诏狱,并未反抗。
朱瞻基到诏狱见于谦,并想带着于谦去求情。
可于谦心灰意冷的拒绝了,并透露给朱瞻基汉王勾结马哈木之事。
朱瞻基闻言十分头疼,只能继续上奏折劝说朱高炽出兵。
朱高炽看完朱瞻基的折子后问他:
“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
朱瞻基却说眼下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在忍让汉王与赵王了。
朱高炽闻言眼神中闪过一抹失望,随即下旨,让朱瞻基回南京读书修身养性,无旨不得回京。
朱瞻基接到旨意后失魂落魄,他没想到爹为了二叔三叔,要把他赶回南京。
紧接着朱高炽又将杨士奇给朱高煦送了过去,朱高煦当初打着清君侧,除奸佞的名义起兵。
要清的就是杨士奇,于谦和朱瞻基。
如今于谦下了大狱,朱瞻基被赶回南京,杨士奇送到了朱高煦的军中。
若朱高煦仍然继续攻打朝廷,那就是真的造反了。
朱瞻基知道朱高炽的处理方式后愤怒不已, 他将卧室的东西乱砸一气,善祥平静的等他砸完,然后开始收拾东西去南京。
朱瞻基冷眼看着善祥收拾东西,当他看到善祥把她的衣物也收拾了后,冷笑道:
“皇上让我去南京,又没让你去,你收拾自己东西做什么?”
善祥道:
“你是我丈夫,你去哪我自然也要在哪。”
朱瞻基闻言沉默,接着问善祥:
“我是你丈夫,你为何不跟我站在一起?
如今眼看着于谦下了诏狱,杨士奇也要被送到汉王手下。
我们灰溜溜的被赶回应天府,这就是你想要的吗?
善祥回答:
”若到应天走一趟,能让你静下心来看清局势,不再一意孤行,那这趟也算没白走。”
朱瞻基没想到即使到了今天,善祥还是不理解他,他委屈又愤怒。
曾经善祥是最懂他的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心心相印,彼此是对方最重要的人,可为什么现在一切都变了?
为什么她不再理解自己,不和自己站一起。
他们是夫妻啊,是这天下最亲密的人。
在自己心中,她比自己的父母都重要。
善祥不支持他,比亲爹不支持他,更让他痛心,朱瞻基欲哭无泪。
第649章 胡善祥31
他失望的询问善祥:
“一个汉王我们都难以对付,如今他又勾结马哈木,你觉得就算等到了你们认为合适的时机,我爹还能打败他们吗?”
善祥回答: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朱瞻基这次是真的被气笑了:
“你还真信那些酸儒的话?”
善祥闻言正在收拾衣服的手一顿,然后丢掉手中的衣物,站起来平视朱瞻基,掷地有声道:
“我从不信什么圣人之言,在我看来,孔孟,器也,可用之,不可信之。
儒,奴仆尔,可御之,不可被其限之!”
此言一出朱瞻基都被惊呆了,一时都不知该说什么。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孟就是捧上圣人之位。
善祥刚刚那段话说是被朝堂之上的文臣听到,他们就是死谏也要把善祥打入妖妃之名,然后除之后快。
良久朱瞻基才找回心神,立刻崩起脸色,沉声道:
“不可胡言乱语,你怎么总是说这种被外人听到要掉脑袋,还会遗臭万年的话。”
善祥面色不改:
”你总说我不站在你这边,却忘了我已经没有了亲人。
你是我的亲人,也是我的爱人,除了你我还能站在谁身边?
也正是因为我站在你这边,所以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走错路不管。
如果我为了讨你欢心,就睁眼说瞎话,对你言听计从,无有不应,那我们还是真正的夫妻吗?
你现在被一时得失蒙住双眼,作为你的妻子,我不拉着你,谁还能拉着你呢?“
朱瞻基叹了口气不再说话。
善祥陪着朱瞻基去了南京,到了南京后朱高炽让朱瞻基读完兵部的所有折子。
朱瞻基一开始静不下心,善祥就一本一本读给他听,朱瞻基自暴自弃道:
”兵败已经成定局,皇位都要被汉王夺走了,还读这些干什么?“
善祥却回道:
”你以前在外跟着老爷子打仗的时候,朝堂上的折子都是我处理的,你看这本,就是我仿着爹的语气批的折子。“
朱瞻基有气无力的接过折子看了一眼,忍不住笑了:
”你模仿起爹的语气还真是惟妙惟肖,字迹也仿的也无可挑剔,你不说我都看不出来。“
善祥又问朱瞻基:
”天下人都说爹仁义,你也觉得爹窝囊心软,二叔三叔虽然总是骂爹阴险,但他们内心里,又何尝不是认为爹无能软弱。
所以他们不服,不服这天下落到了爹的手里,他们要造反。
只有老爷子不信爹是真的仁义,以前你觉的老爷子是疑心重,所以对爹有偏见。
可我跟在爹身边那么久,渐渐的,我就开始明白老爷子为何要对爹有忌惮之心了。“
朱瞻基立刻询问:
“为何?”
善祥微微一笑,却转头给朱瞻基讲起了后宅之争:
“我以前看了一个话本子,说是一个富贵人家的老爷纳了一个貌美的小妾,十分喜欢。
原配正妻倒也贤良淑德,不仅不妒,反而事事体贴,为小妾安排舒服的住处,又派了能干的下人伺候。
家中人人都赞美正妻贤惠,连老爷也十分满意,觉得原配心善。
可那小妾却不知足,仗着正妻好性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正妻,还要想正妻拉下马,自己上位。
可原配始终没有重罚小妾,此次忍让,一退再退。
最后甚至退到小妾起了杀心,在饭菜中下毒要毒死原配。
这次家中所有的人都看不下去了,都要求处死小妾,最后正妻只能含泪将小妾打杀了。
正妻虽然打杀了小妾,但人人都道她心善。
连老爷也觉得辜负了她,从此再不纳妾,只守着正妻过日子。”
善祥以手支撑着脸颊,眼睛这也不眨的盯着朱瞻基,接着问道:
“你觉的正妻善良吗?”
朱瞻基道:
“自然是善良的。”
善祥笑笑:
“是啊,善良。那如果在小妾刚开始挑衅她时,她没有忍让,而是喊打喊杀,在世人眼中她还善良吗?
家中的老爷会站在她这边吗?”
朱瞻基若有所思,说不上来。
善祥继续道:
“我不知道正妻是不是真善良,我只知道,她笑到了最后,赢得了一切。
就像现在,人人都知,汉王狼子野心,你只看到爹把于谦下了诏狱,把杨士奇送到了汉王手中。
可于谦放出来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而汉王又敢杀杨士奇吗?
更不要说,如今江苏最精锐的军队已经换成了粮兵,分批离开徐州,关宁的骑兵换防后也不知所踪。
爹表面上对汉王一让再让,可调兵遣将也毫不手软,如今汉王已经失尽人心,大义在我。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汉王不会赢的,就算他赢了,反贼上位,人人得而诛之。”
善祥的话让朱瞻基神色恍惚起来,他突然想到,二叔与三叔现在已经一定很得意吧,觉得皇位是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