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作者:
长亭旧雪 更新:2025-09-11 10:24 字数:3267
听说西北地区的百姓家家户户都在家中建造水窖。
每年大雨来临他们就将院子里所有的雨水收集到水窖中,作为一整年的水源。
为了省水他们可以三年不洗澡,西北地区的官员年年报旱灾,请求朝廷赈灾,此事连后宫女子都知晓。
所以当皇后听到外面百姓传什么凤凰神女能解西北旱灾时,立刻就认定这是外面的愚民瞎传的消息。
但不得不说这个说法正中皇后下怀,她正愁找不到方法拆穿宸贵妃的真面目。
若是将这则流言闹大,引得人人议论,连皇上也弹压不住。
那碍于民意,宸贵妃就算想不为西北求雨也不行。
而西北连年干旱,地方官员为了求雨不知献祭了多少牲畜和童男童女,雨却一滴也没求下来。
皇后可不信宸贵妃真是什么神女,她一求老天就能在西北下一场大雨。
届时她若求不出来,什么神女的身份将不攻自破。
皇后当即在宫外的流言中添油加柴,推助凤凰神女能解西北旱灾的说法越传越广。
京城人流量大,有不少来自西北的商人和因为家乡干旱逃难出来的百姓在京中汇聚。
听到凤凰神女能解家乡旱灾的消息后,他们激动之下竟跪到宫门口请愿。
请神女怜悯,解救西北万千百姓于危难之中。
此事发生的十分出人意料,乾隆都还未反应过来,宫门口就已经聚集了许多来自西北的百姓。
朝廷自然不能用暴力驱赶这个无辜的百姓。
乾隆更是左右为难,求雨这种事谁能说的准?
若是他将若兰推出去,届时西北又没下雨,那民怨与民愤能将若兰逼死。
若兰只是一个弱女子,怎么能把西北旱灾这么大的事压在她柔弱的肩膀上。
乾隆思来想去都觉得这场雨求不得。
他可以下令赈灾,让户部拨款给西北灾民。
但若兰无辜,不该背上不属于她的责任。
皇上迟迟不下命令,聚集在宫外的百姓便一直不肯离开。
眼看再这么下去,都快引得百姓抱怨,对皇家不满。
老佛爷终于找上乾隆,质问他为何不同意宸贵妃为西北地区求雨一事。
面对老佛爷的质问,乾隆眉头紧皱道:
“老佛爷,求雨之事关系重大,怎轻易把若兰推出去?
你有没有想过,若她没有求的甘霖降世,又该如何面对西北百姓的怨言?”
老佛爷瞬间哑口无声,沉默良久才重新组织语言道:
“那天凤凰现世的奇迹你我都是亲眼目睹。
我看她像是个有来历的,说不得真会造福西北百姓。”
乾隆依旧摇头拒绝: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尤其是这样虚无缥缈的事,我们更该谨慎万分。”
太后不满,她提醒乾隆:
“皇帝,你别忘了自己的身份,你是大清的皇帝,一国之君。
为了一个女子惹得百姓抱怨,是否值得?”
乾隆心中愤怒,反驳太后:
“老佛爷,若兰何其无辜?她只是一个女子,为何西北百姓的生计要压在她身上?”
太后却道:
“能者多劳,谁让那只金凤凰不找别人,偏偏找上她了呢。”
太后与乾隆争执一番,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与此同时,漱芳斋中主角团也在讨论着宫门口聚满了来自西北的百姓一事。
小燕子不知西北的惨状,好奇道:
“西北真的很久没有下雨了吗?”
永琪闻言点了点头,告诉她:
“西北的官员上奏说,今年还一滴雨都没有下过。”
尔康接话:
“西北地区常年干旱,那里的人三年都不洗一次澡,每年都会渴死不少人。”
此话一出小燕子和紫薇都震惊极了,二人对视一眼,紫薇一脸不敢相信:
“居然这么严重,还会渴死人?”
小燕子也说:
“三年不洗澡,那浑身上下还不长满跳蚤,不过那些百姓说若兰能求到雨。
西北的百姓既然这么可怜,皇阿玛为什么还不让若兰去求雨呢?”
尔康无奈的看了小燕子一眼,替她解惑:
“西北地区的官员年年举行祭祀活动,向天求雨。
光牛羊都不知杀了多少头,哪一次有用了?
求雨之说虚无缥缈,若是贵妃娘娘求不来雨。
以如今百姓对她的期盼,她恐怕只能以死谢罪了,所以,这雨求不得!”
小燕子没想到这一出,她惊讶:
“求雨不是好心帮忙吗,怎么还要拿命来赌?”
班杰明看的都比小燕子明白一些,他说:
“现在外面那些人已经把她当成了神,就和我们国家的上帝一样。
神怎能不会下雨呢?她如果做不到,百姓一定会觉得她是骗子的。
皇上现在应该也是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
朝堂上也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有的大臣觉得求雨可以一试。
有的大臣却说,从未听过凤凰有求雨的神通,只能说过凤凰浴火重生。
因为这件事大臣们整整吵了一早上,吵得乾隆头都疼了,直接宣布退朝。
下了早朝以后,乾隆不由自主到了承乾宫。
刚走近承乾宫乾隆就听到了一阵极好的琵琶声。
他悄声踏入,发现承乾宫内汇聚着许多只鸟儿,仿佛在开鸟儿音乐会一般。
若兰坐在廊下弹琵琶,她弹的怡然自得,脸上没有一丝愁绪。
外面闹得快要翻了天,她这里却是岁月静好,人与鸟儿和谐相处。
从她的琵琶声中,乾隆没有听说一丁点惶恐忧愁的意思,真没见过这么沉得住气的人。
乾隆不信若兰一点也没听到宫外西北百姓齐聚,求她出手求雨一事。
她这么坐的住,不知是有恃无恐,还是相信自己一定会护着她。
第707章 胡若兰54
察觉到乾隆走近以后,若兰停了手,琵琶声一停,许多鸟儿展翅飞走了。
还有些不怕人的,流连在若兰身边不肯离去,若兰挥手将它们赶走。
看着若兰这么悠闲,乾隆忍不住对她道:
“你倒是清闲。”
若兰将手中的琵琶随手放到一旁,然后捻起桌上的一颗葡萄,一边剥皮一边道:
“那皇上觉得我应该怎么样?惶恐不安?痛哭流涕?亦或惊惧难熬?”
乾隆走到她对面坐下,若兰将剥好皮的葡萄递给他。
乾隆接过来吃下,酸甜可口,心里忍不住就冒出既然吃了她的葡萄,那就应该好好护着她的想法。
但若兰却没有顺着他的心思,眼看乾隆不说话,她接着又道:
“不过是求雨而已,你不必为难,我去就是。”
她说的十分随意,脸上的神情仿佛跟出宫吃顿饭一样轻松惬意。
乾隆闻言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此事不是儿戏,你知不知道,你若是求出来雨,百姓会怎么传你?”
若兰扬起一抹浅笑,笑意却不达眼底,她虽然在笑,眼神却是淡漠的。
笑起来的若兰,像极了高坐在莲台上,不在意芸芸众生的神女。
乾隆每次看到这样的笑容都忍不住狠狠心动。
他的心底有一股无论如何按不下去的呐喊,只有这样的女子才配得上他!
若兰抬眼与乾隆对视,乾隆听到自己心中疯狂跳动的声音,若兰却道: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我只去做我要做的事,至于结果如何,那要看天意,我不在乎外人怎么说我,如何看我。”
乾隆闻言深深叹气,若兰太过高傲,不知道唾沫星子会淹死人的。
但若兰执意如此,她还道:
“既然要求雨,那就要心诚,我要到西北地区去。
我要亲眼看看西北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乾隆下意识反对:
“不行!西北距离京城千里之遥,路途太远,朕不同意!”
若兰却坚持:
“我一定要去西北地区,你不同意,我也要去,我可以去求老佛爷。”
乾隆对若兰的固执头疼,他疑惑:
“你为何非要去西北?求雨明明在天坛也可以。”
若兰沉默不回答,为何非要去西北,那自然是要让西北的百姓亲眼看到什么叫神女,什么叫得天庇佑!
她要亲自在西北地区制造一场震撼人心的奇迹,让西北的百姓以后尊敬她比皇帝更甚。
她要让西北的百姓把她当真正的神看待。
这些不去西北,只在京中轻飘飘的祈一场雨如何能达到效果?
由于若兰的固执,乾隆最终没有扭过她的心意。
但他不放心若兰一人前去西北,所以决定和若兰一起前去。
小燕子听说皇上又要出宫,去巡查西北地区的灾情,立刻表示她也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