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更新:2025-09-11 10:52      字数:3791
  
  说罢,她话锋一转:“比如今这鲁氏好上不知多少。”
  司马隽听这话,便知她在气头上。
  昨日,他询问过郭顺以及其他随从。据他们说,鲁氏从万寿郡主的宅中离开时,脸色不大好看。
  司马隽知道万寿郡主的脾气,这鲁氏必是在她面前没讨着什么好。至于因得什么事没讨着好,便是他想打探出来的。
  他心平气和,道:“这位继妃,本是奉皇后之命,到东海来为太后祈福。她得知郡主隐居在这玉洲岛上,又想着她是朝廷命妇,当尽礼节,于是特地来探望郡主。我为太子代奠,昨日不曾同行,心中甚是遗憾。今日无事,一早便过来了。”
  万寿郡主看他一眼,道:“原来不是替鲁氏当说客来的?”
  司马隽心头动了一下。
  “说客?”他笑问,“姨祖母还在生继妃的气。想来,她是无礼了些。”
  万寿郡主“哼”一声。
  “何止无礼。”她说,“她这继妃可是了不得。到我面前来,口口声声要拿周太傅来要挟我。”
  司马隽看着她,目光定了定。
  万寿郡主却也看着他:“这继妃,是你府里的人。她说的那些,莫不也是你的主意?”
  “甥儿万万不敢!”司马隽正色道,“继妃到府上一个月不足,加之年纪尚轻,待人接物不知分寸,时常失礼。还请姨祖母将她昨日所言,一五一十告知。待甥儿回去,自按宗法家规惩处,绝不容她抵赖。”
  万寿郡主将狸奴放走,拂了拂身上的猫毛。
  侍婢随即端上水盆,伺候她净手。
  “确实是不知分寸,当时便把我气得心慌气短。”她说,“你也知,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找周太傅。昨日鲁氏登门来,说周太傅就在庐山,这本是喜事一件,可偏生鲁氏与我卖关子,说到一半却不说了。庐山那般大,我上何处找去?你评评理,她明知周太傅所在,却不告诉我,莫不是戏弄我么?”
  司马隽不动声色,视线落在手中的茶杯里。
  他知道鲁氏做事,必有缘故。却万万没想到,她竟牵扯到了周太傅。
  “继妃可曾言明,她为何卖关子?”
  “那我就不知了,你也说她时常失礼,何不回去问她?”
  “继妃既然说一半不说全,想来,是有什么事吊着。”司马隽和气地说,“还请姨祖母明示。”
  倒是不好糊弄。
  万寿郡主看着司马隽,不露喜怒。她换了个姿势,倚在凭几上,一只手捻着念珠。
  “鲁氏要我回去给你祖母过生辰。”
  司马隽一愣,不禁笑道,“若是回京一趟便能换得周太傅的消息,姨祖母何不应了呢?”
  万寿郡主哼了一声:“小事也不行。她是什么身份,竟敢与我谈条件?”
  “继妃是晚辈,确实失了体统。”司马隽含笑问,“不过她虽年纪轻,毕竟还是太后点名认下的豫章王妃,是先王之妻,豫章王府的主母。此番到东海来,亦是朝中命妇之尊。想来这条件,亦是宫中的意思?”
  他停了停,缓缓道:“还是说,继妃要的东西,恐怕并非要姨祖母回京这般简单。姨祖母要做到,也需得费一番功夫。姨祖母觉得继妃要得太多,却在周太傅一事上不爽利,故而才动了怒,对么?”
  万寿郡主看着他,手中的念珠停住。
  “你甚是聪明。既然知道了,何不回去问鲁氏,为何贪得无厌?教她速速将周太傅的消息说清楚,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司马隽微笑,低头喝了一口茶。
  “姨祖母要找到周太傅,其实也并非继妃不可。”
  万寿郡主道:“哦?”
  “庐山就在江州地界。”司马隽道,“庐山再大,只要出动了江州军府,亦不在话下。”
  万寿郡主眉头舒展,终是眉开眼笑。
  “还是我们司马家的人有担当些,不枉我当年疼你。”她露出宽慰之色,兴致勃勃道,“既如此,我看明日便可动身启程。”
  司马隽却道:“不过甥儿亦两个条件。”
  说罢,他迎着万寿郡主诧异的目光,从容道:“一来,请姨祖回京给太后贺寿,就说是继妃相邀。二来,甥儿想知道,继妃昨日究竟向姨祖母要了什么。”
  第80章 信任
  司马隽并未在玉洲岛上耽搁太久,到了午时便返程回太清观。
  此行虽然达成目的,知晓了鲁氏的动向,可他并不满足。
  ——“……鲁氏求我出面保她。她说早前在京口得罪了伯崖么,自知回京后,必定过不了伯崖那关,于是想让我出面说情。我曾问鲁氏,若要寻求庇护,为何不找你或太子。鲁氏道是不愿你与伯崖起冲突。可照我看,这不过是一面虚词。说白了,这鲁氏虽是继妃,却全然不信任你这世子。可既然是一家人,岂有不信任的道理?这鲁氏,我瞧着,留下是个祸患,还是设法逐出去为妙。”
  司马隽眉头蹙着。
  去玉洲之前,他觉得自己或许会听到些离谱的事。但从万寿郡主口中听到答案之后,他却很有些说不上来的感觉。
  这其中虽有算计不假,但看来看去,并非出于阴谋,而只是出于她的自保。
  自保么……
  ——可既然是一家人,岂有不信任的道理?
  司马隽不由苦笑。
  她自是不信任他,可他又何尝信任她?
  “世子。”回到太清观之后不久,邓廉来禀道,“去苍梧的人有消息了。说是已经找着了王妃上岸后暂居的村子。过不得多久,他们便可打探明白。”
  司马隽淡淡地“嗯”了一声。
  “世子,臣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过了会,邓廉又道。
  “什么?”
  邓廉斟酌片刻,道:“臣以为,万寿郡主那番话,说的有失公允。王妃并非不信任世子,而的确是忧心世子,才寻郡主相助。王仆射可是睚眦必报之人,她担心王仆射对世子不利,亦在情理。”
  司马隽抬眼看他:“你近来倒是喜欢帮着王妃说话。”
  邓廉回道:“臣不过相信眼见为实。万寿郡主与王妃相处拢总不到一个时辰,如何可知品性?请世子明断。”
  司马隽不置可否,淡淡道:“知道了。”
  ——
  数日之后,祭告祈福皆已完毕,众人启程返京。
  孙微站在船上,看着玉洲的方向,百思不得其解。
  她原以为过上一两日,万寿郡主能想通,自会找她。毕竟如今这世上,恐怕只她一人知晓周太傅的消息。
  可万寿郡主至今仍未出现。
  阿茹看出了她的不快,于是道:“看起来,王妃与那郡主并无缘分。”
  孙微思索好一会,道:“那倒未必。我应该不会看错她。”
  阿茹困惑地问:“看错什么?”
  看错她对周太傅的用心。
  “没什么。她迟早会找上门来的。”
  此番回程,司马隽将她安排到了艨艟上,与自己同行。而谢霄以及其余的仪仗和朝官,则乘了太常备下的船。
  孙微并无意见。直至两日后,船过了京口,再过了建康,直向上游而去,她才察觉了不寻常。
  她找到了司马隽,问道:“世子要带妾去何处?”
  司马隽正在案上写字,头也不抬地说:“江州寻阳城。”
  孙微怔了怔。
  “不知为何突然要去寻阳?”
  司马隽搁下笔,抬头看她:“去寻周太傅。”
  孙微看着司马隽,努力维持着面上的镇定,实则心乱如麻。
  司马隽坦然道:“我去见过万寿郡主。夫人与郡主说的话,我都知晓了。”
  孙微着实不曾料到司马隽会来这一出。她飞速回想,这司马隽每日总是借着巡海的由头出海,想来就是哪一回,他去了玉洲。
  她不言语,回身关上船庐的门,隔着案台,在司马隽对面坐下来。
  “世子为何掺和此事?”
  “想知道夫人在干什么。”
  孙微露出个诧异的表情。
  司马隽徐徐道:“夫人才入府不久,可周遭的人都念着夫人的好,无不信赖夫人,就连太子也劝我莫要对夫人太过严苛。听多了,我也会怀疑是否冤枉了夫人。可我每回问夫人,夫人总是以占卜问卦敷衍,不能令我信服。故而夫人突然去拜会万寿郡主,我自是要探明的。”
  司马隽说话一向坦白。
  但这一回,孙微觉得自己像一只被人拎到了后脖颈的猫。
  “世子想说,妾背着世子做事,令世子更不信任了么?”
  “我从来对夫人有疑虑,倒不会因得此事更信或是更不信。”司马隽道,“不过我收到了这封信。”
  他说罢,将一封信递给孙微。
  那正是司马隽的手下从苍梧寄来的。
  信上说,他重新走访了当初发现鲁氏的船户,而后收留的鲁氏的渔户和村子里的村民,他们所言均与鲁氏所说的无异。他甚至还出重金引诱他们说出内情,可那些村民颇为惶恐,不知何为内情。最后,派去的人拿出了孙微的肖像,船户和渔户皆一口咬定,这就是那日死里逃生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