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更新:2025-09-11 10:52      字数:3724
  
  “这阉人当然编造不出来,可他背后的指使之人,却未必不能。”太子正色道,“求皇祖母将这阉人交与孙儿,让孙儿严查此事,给皇祖母一个交代。”
  不等太后答话,长公主忽而冷笑一声。
  “太子把这里当成什么地方?如今的规矩,东宫也能在太后宫中拿人了么?”
  太子看向她,答道:“确无这等规矩。可姑母莫忘了,此人本是东宫中的内侍。有人在我东宫拿人,也并未经我首肯,姑母以为,这个账怎么算?”
  “谁拿了太子的人,太子问谁就是,与我何干?”长公主冷声道。
  太子随即向太后道:“皇祖母,如姑母所言,这案子确不简单。有人从私自从我东宫拿人,教唆东宫内侍伪造我与王妃的对话,还在皇祖母跟前胡言乱语。此事非同小可,还望皇祖母允我彻查。”
  长公主倏而站起来,道:“太子一口咬定那内侍是受人教唆,若他所言为真,又落入太子手中,岂非用无翻身之日?”
  “我是长公主的侄儿,亦是储君。”太子望着长公主,缓缓道,“姑母宁可咬定我屈打成招,也要保下这内侍?莫非在姑母心中,我还不如一个阉人?”
  长公主杏目圆睁,倏而看向太后。
  太后双目垂着,似在思索,手中不紧不慢地转着念珠。
  “这都是些什么话,都坐下。”万寿郡主忙打起了圆场,对太后道,“既是太子求情,太后便饶了继妃吧。”
  太后依旧没有答话。
  她看这场面,到底是明白了。太子死咬着包庇鲁氏,一旁又莫名的有周昶和万寿郡主帮着说话,若是强来,怕是要翻脸。
  虽然她十分想将这鲁氏处置了,但要因此伤了祖孙和姊妹的和气,倒也不必。
  过了一会,太后淡淡一笑,看向太子。
  “原来如此。”她说,“可太子若要当面谢鲁氏,为何不光明正大地见,却要招至静院私会?可知这等行径,着实逾越了。”
  太子忙道:“皇祖母教训的是。那日正巧东宫旬休,孙儿游幸静院,突然想起此事,于是令人去将继妃请来了,却不曾想着许多。是孙儿做错了,实在不应该,理应受罚。只是继妃不曾有错处,还请皇祖母恕罪。”
  “误会一场,说清了便是。”周昶笑道,“太子都认错了,太后也莫再置气。”
  太后的视线扫过孙微,问:“鲁氏有什么话说?”
  孙微知道,太后需要一个台阶,自己当下须得把姿态摆得更低。
  “妾无话可说,请太后降罪。”
  她说罢,再度伏地而拜。
  太后转了转手中的珠串,道:“我身为太后及豫章王之母,赐你和离之书。即日起,鲁氏不再为豫章王妃,当发还嫁妆,送回原籍。”
  在场众人俱是一惊。
  只有长公主,嘴角擒着一丝笑。
  “太后!”司马隽终于按捺不住,正要说话,却听孙微道:“谢太后恩典。”
  司马隽瞪着孙微,却听得周昶咳嗽一声。
  望去,他盯着自己。
  ——“小不忍则乱大谋,世子不想太后当场将继妃杀了吧?”
  进殿之前,周昶曾如此说过。
  太后环视殿上众人,少顷,挥挥手:“我累了,都下去吧。”
  众人纷纷告退。
  长公主过来搀扶太后,太后却道:“你也回去,郡主留下。”
  “母后……”
  太后却不理会她,让内侍摆驾。
  万寿郡主上前,扶着太后往内殿去。
  待得坐到了窗上,太后长长叹息,对万寿郡主道:“我可是变得不近人情了?”
  万寿郡主坐在床边,温声道:“太后自有太后的道理。”
  太后闭上双眼。
  “自打这鲁氏进门,全都乱了套了。先是我儿惨死;而后君臣反目。你看今日太子与长公主强辩,竟讽刺长公主与阉人关系更甚,而长公主,哪里还有长辈的模样?你恐怕并未注意,阿隽虽然一语不发,可我瞧他那模样,已是怒极了,若非太傅使眼色,他恐怕进殿起就要上前来与我理论。而他们的失态,竟都是因为鲁氏!我如何能留她?”
  第94章 求情
  太后言语激动,万寿郡主赶紧安抚道:“妾知道了,太后做得不错。”
  “是么?”太后苦笑,“可我的孙儿都要开始恨我了。我倒是不知,那鲁氏究竟又下了什么咒,让我两个孙儿拼命相护。”
  万寿知道,太后这是陷进去了,于是换了个话题。
  “太后,妾听闻鲁氏出自阴阳大家,帮助太子和世子良多,有这回事么?”
  太后哼一声。
  “不就是侥幸预言了东宫的天火么?就因此将她奉做神明了?”
  万寿郡主终于知道其中的症结。
  太后并不知晓北府兵变的真相,自然也就不清楚鲁氏在其中的作用。长公主为了保护王磡,着实瞒下了许多。
  只是,万寿郡主自己也姓王。
  “话说回来,鲁氏那占卜之术也着实是神奇。”万寿郡主徐徐道,“妾以为,她预言中东宫的天火,或许并非偶然。太后恐怕不知,鲁氏帮着妾找着了太傅。”
  太后诧异看她:“她帮了你?”
  “正是。”万寿郡主道,“妾寻着太傅多年却不知其踪,正是那鲁氏找上门来,向妾告知了太傅所在。妾那时寻思着,她才到建康,能知晓妾与太傅的过往已经十分不易,她竟然还知晓太傅所在。妾问她是如何知晓的,她只道是靠的是家传的问卜之术。”
  太后若有所思。
  “不止如此。”万寿郡主继续说,“妾隐居在玉洲,就是不想让任何人找到妾。伯崖寻妾多年,妾知道。可是妾只要打定主意不教他人找到,那就没人找得到。而那鲁氏竟然靠着一手问卜之术,不但找到了妾藏身之处,还助妾找到了太傅,岂非神奇?”
  太后眉头蹙起:“你信她?”
  “若不信,又该如何解释呢?”万寿郡主问,“莫说她在建康没有根基,就算她树大根深如王氏一般,也没有这等能耐不是?”
  太后沉默良久。
  万寿郡主不着急,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才道:“故而妾寻思着,鲁氏天赋异禀,太后真要将她驱离么?这建康城可没有什么密不透风的高墙。太后不稀罕她,恐怕多的是稀罕她的人。尤其太后生辰将至,很快这建康城就要热闹起来。前阵子又是东宫大火,又是北府兵变,如何还有妾与太傅回京,哪一件事不引人议论,又有哪一件事与鲁氏脱的了干系呢?”
  太后看了她一眼,淡淡道:“她替你找着了太傅,居功至伟。你受了她的恩情,如今替她求情,算是偿她的人情吧?”
  万寿郡主轻笑道:“太后说得不错,妾与鲁氏确实有交易,不过不是太后想的那样。她当初找上门来,说要帮妾找着太傅,条件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妾回宫一趟,替太后贺寿。”
  “哦?”太后不解,“这于她有什么好处?”
  “太后是当局者迷。”万寿郡主道,“鲁氏莫非不知太后厌恶她么?她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博太后一笑,哄太后开心么?不曾想,她回来后还来不及邀功,太后率先发难。太后知道,妾是向着太后的,到了太后面前,这一路所见所闻,总要如实说出来。妾如今说完了,如何决断,还是看太后的意思。”
  太后徐徐斜倚在凭几,沉吟良久。
  “可她与太子的事,又当如何是好?你我都是过来人,太子单独在静院召见这继妃,可不是三言两语能敷衍过去的。他行事向来稳重,怎会突然失了分寸?且方才你也看到了,我质问此事,太子口口声声皆是为她说话,言语之间皆是默契,跟说好了似的。你要说他二人清清白白,我实不可信服。”
  话到此处,万寿郡主知道还有回寰的余地。
  “太后若是信不过她,想办法让她远离太子便是。”万寿郡主道,“再为太子择一位称心如意的太子妃,太子自会回心转意,哪里能惦记一个乡野出身的寡妇?到时还怕她掀起什么风浪不成?”
  太后思量着万寿郡主的话,觉得有几分道理,颔首道:“此言甚是。太子不小了,元配既然过身,继室便该赶紧定下来才是。除了太子,还有阿隽。他更要难办些,成亲还得等到孝期满……”
  万寿郡主看了太后一眼,暗道长公主的那张伶牙俐齿果然了得。
  太后竟然也信了司马隽和鲁氏不清不楚的鬼话。
  继妃和继子……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去沾这荤腥,何况还是司马隽那等清冷性子。
  “妾给太后出个主意,可好?”万寿郡主问。
  “你说。”
  “如今世子卸了官职,燕居在豫章王府,太后若是忧心,便令鲁氏搬到寻阳宫去好了。如此一来,太后既不必忧心太子和阿隽与鲁氏有过多往来,也不必与鲁氏撕破脸,教外人搬弄是非,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