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作者:
海青拿天鹅 更新:2025-09-11 10:53 字数:3709
这话听上去颇有些深长的意味,司马隽起身来,向太后一礼:“是。”
太后又与司马隽说了一番话,另内侍传膳,让司马隽和王璇玑陪自己一道用膳。
饭后,司马隽想告辞,太后却道:“忙什么。我几乎整月不曾见过你,好好陪陪我又有何妨?”
说罢,她看向王璇玑,道:“你方才不是说,这宫里的花少了些颜色?花园里正好有盛开的红桃,你与阿隽去选几枝来。”
王璇玑含笑地应下。
司马隽看着太后,少顷,也行礼答应。
——
暮春之际,太后宫的花园里,各色花卉开得热闹。
其中,颜色最为鲜丽的,正是红桃。连片盛放,远远望去仿佛红霞。
几名内侍宫人拿着剪子和篮子走在前面,王璇玑落后一段。她忍不住转头往后望去,司马隽隔着几步走在她后面,眼睛望着别处,闲庭信步。
王璇玑停下了步子,等着司马隽。
司马隽发觉了,看了看她,走上前来。
“多年不见,世子别来无恙。”王璇玑大方道。
“女君别来无恙。”司马隽道。
他说话的神色和语调,与从前见她的时候并无二致。
王璇玑不以为忤,仍微笑着说:“世子还是这样。妾记得,从前大人们就说,世子是个清冷性子,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不招人喜欢。妾却觉得,世子是难得的稳重之人,别人便是想学也学不来。”
司马隽道:“女君过誉。”
王璇玑望着他:“方才太后说起了继妃,倒是勾起了妾一桩心事。妾对继妃慕名久矣,未知可否到府上拜访。”
司马隽的目光定了定。
今日,太后虽提过鲁氏,但并非说起让她离开寻阳。想来,太子和长公主、万寿郡主的交易还未谈妥,所以还未呈到太后跟前去。
而王璇玑说要到豫章王府来拜访,显然知道什么。
“继妃如今在寻阳。”司马隽道,“恐怕不便。”
王璇玑笑了笑。
“妾昨日去伯父家,无意间听见了太子与长公主说,继妃因着世子的事情,已经到了建康。”她看着司马隽蹙起眉头,道,“世子放心,妾并非那惹是生非之人,更不曾与太后说起。”
司马隽的心稍稍放下,却看着她:“太后对你甚是疼爱,你却瞒着她?”
“太后确实妾极好,可妾亦知晓分寸。”王璇玑道,“这是世子的家事,妾以为,太后要知晓,也只有世子来说才是。世子这般孝顺,必定不会故意欺瞒太后,此事,不过是少了合适的时机,对么?”
司马隽看她坦率的神色,一时无言。
对于王璇玑,司马隽说不上熟悉。
他从小跟着豫章王到了江州,只有逢年过节回到建康。王璇玑是王磡的侄女,与太后亲厚。他每次回去,总会遇见王璇玑。
不过他懂事的早,知道王氏女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下意识地避开所有姓王的女子。
到了年纪稍大的时候,豫章王开始郑重地告诉他,王璇玑就是太后替他挑中的妻子。
他那时候也清清楚楚地告诉父王,他不会娶王氏女。
豫章王那时只笑了笑,说太后不会允他娶别的女子。
后来,司马隽执掌江州,甚少回京,已经多年没有见过王璇玑。
如今豫章王过世,他以为,这婚事不会再有人提起。
没想到,太后仍然一直记着。
并且,司马隽有一种预感。
若有朝一日,太后真的找鲁氏来商议,鲁氏说不定会一口答应下来。
那女子,一向利字当头。王璇玑的背景正合鲁氏的胃口。只要她觉得对豫章王府有利,恐怕会毫不犹豫地将他给卖了。
想到这里,司马隽不免有些心烦。
“如此,女君亦当知晓,继妃如今不便见人。”司马隽道,“女君要见她,可等待些时日。”
王璇玑颔首,温声:“便如世子之意。”
第173章 树下
这时,那几个内侍和宫人已经到了桃树下,正唤二人过去挑选。
王璇玑走过去,将那片桃树望了望,指点众人将几枝开得好的斫下来。她考虑得甚是周到,桃枝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可放入各色器皿之中。
“还是女君周全。”一名内侍笑着夸奖道,“太后必是喜欢。”
王璇玑弯了弯唇角,再看向司马隽。
只见他站在边上,不知是在观赏花卉,还是在想着什么事。
“今日太后想促成你我婚事,可世子却辞而不受。世子不喜欢妾,对么?”往回走的时候,王璇玑忽然道。
司马隽没有否认。
“我与女君并不熟悉。”司马隽道,“眼前的战事旷日持久,少说也要打上一两年。在那之后,还有诸多事务要善后。我还没有成亲的打算,也不想误了女君。稍后,我会寻个时机与太后言明。”
王璇玑却道:“可是,妾已经等了世子许多年。”
司马隽讶然。
王璇玑望着他,道:“妾从小就喜欢世子,接着等又何妨?莫说再等一两年,就是再等三四年也等得。”
司马隽只觉匪夷所思。
“王氏乃天下士族之首,天下英雄才俊,无不争相依附于王氏。”他说,“女君何必拘泥一人?”
王璇玑道:“世子说的是,天下英雄才俊无数,无不争相依附于王氏,可妾只想嫁给心仪之人。”
“女君怎知我是你心仪之人?”
王璇玑的脸更红了,道:“自是知道。从小时候起,世子只要一出现,妾就只想看着世子。而世子离开之后,妾没有一日不思念世子。只要一听到世子的消息,妾便魂不守舍;可若是没了世子的消息,妾又焦虑不安。这若还不算的心仪之人,如何才算?”
她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话,只觉心砰砰直跳。
只见司马隽抿唇不语,目光有些定定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正当王璇玑还想再说,却听司马隽忽而道:“原来如此。”
王璇玑一愣:“原来如此什么?”
“没什么。”司马隽回身道,“女君与我并非良配,切莫耽搁大好年华才是。”
“为何?”王璇玑不服,“世子对妾没有一丝好感么?”
“我须见太子,先行告退。”司马隽道,“还请女君替我向太后告罪一声。”
还不等王璇玑说话,他已经礼了礼,快步往东宫而去。
——
太子听闻司马隽前来,便知他与太后已经谈妥。
“今日不必回芳华苑了?”太子问。
“不回了。”司马隽道,“回王府。”
说罢,他向太子问道:“听闻太子昨日去了见长公主,不知聊的如何了?”
太子道:“仍未谈定。”
“为何?她不想王治打胜仗?”
“不是不想,而是跟太后开这个口委实困难。不过,长公主说她已经定下一计。只要今日太后欢心,便可顺势跟太后提。”太子道,“她现如今已经进宫去了,不久便会给我消息。”
司马隽狐疑道:“长公主说今日?”
“正是。”他打量着司马隽的神色,问,“你今日不是恰好到太后跟前赔罪?莫非她说能让太后高兴的,就是这事?”
司马隽冷笑。
“另有其事。”他说,“太后想让我应下与王璇玑的婚事。”
太子露出惊诧之色。
“你应下了?”
“不曾。”
“你这木头。”太子摇头,“我不是让你切莫与王氏对着干么?王璇玑是王瑶的亲妹妹,你若应下了,不仅与我是堂兄弟,日后还是连襟,亲上加亲。”
司马隽不以为然。
太子道:“你就算今日不应下,明日也要应下。太后是不会放过你的。”
“那便等明日就好了。”司马隽淡淡道。
太子瞪他一眼,又问:“你今日见到王璇玑了?”
“见到了。”
“觉得如何?听说那可是个大美人。”
“不如何。”司马隽道,“我对她没有男女之情。”
“男女之情?”太子笑了两声,“那东西处一处就有了,只不过比纸还薄的东西,一捏就碎。最害怕的,乃是枕边人永远入不了你的心,这辈子形同陌路,仿佛与幽魂相伴。”
司马隽看他,目光怪异:“殿下怎知道得这般清楚?”
“父皇和母后是如此,我与先太子妃亦是如此。”太子自嘲一笑,“谁能比我更清楚。”
说罢,他又劝道:“你也不必丧气,这不过是经验之谈,兴许你运气好,王璇玑或许是你命定的人也未知。”
命定的人?
——这若还不算的心仪之人,如何才算?
司马隽又想到了方才王璇玑说的话。
“如此说来,长公主的计谋成功与否,须得看我是否应下婚事?”他想了想,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