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更新:2025-09-11 10:53      字数:3771
  
  司马隽道:“隽如今身无官职,亦无公务。”
  万寿郡主对太后道:“阿隽是这个意思,太后也莫往别处误会了才是。”
  太后冷哼一声:“他那性子,我还不知?”
  说罢,她看着司马隽:“我问你,我替你做主应下这门婚事,你可愿意?”
  “孙儿并不愿意。”司马隽坦然答道。
  此言一出,太后又铁青了脸,对万寿郡主道:“你看!老妇可是养了个好孙儿!”
  长公主忙为太后抚背,安慰道:“母亲消消气……”
  太后指着司马隽:“此事,我意已决。你不愿意也得愿意,便就这么定了!”
  司马隽却仍不退让:“禀太后,要成亲的是孙儿。若孙儿不愿意,这个亲如何结得成?”
  “我看你是骄纵过了头!今日,我要替你父王教训你!”太后喝道,“来人!”
  孙微一惊,正要相劝,却忽而听得一个声音从珠帘后面传来:“太后息怒!”
  望去,只见一个妙龄少女匆匆走了出来,在太后面前跪下伏拜。
  “太后今晨才服了药,太医说过,万不可动气的。还望太后息怒,保重玉体才是!”
  她的声音温柔,双眸含着泪光,楚楚动人。
  太后看着她,好一会,叹口气:“璇玑先起来,此事与你无关。”
  说罢,她令人将王璇玑扶来。
  再看司马隽,只见他也伏拜在地,却不发一言。
  孙微知道,事到如今,该自己出面了。
  “太后身体抱恙了?”她上前来,体贴道,“妾竟是不知,罪该万死!”
  “太后偶感风寒,病了两日了。”长公主在一旁道,“才好些,听闻阿隽回来,就非要操心这些。妾劝她好全了再议,她也不听。这不是,又受了一场气,今夜必又要睡不好。”
  孙微面露惶恐之色,忙道:“这如何了得。世子刚回来,不知晓许多。冲撞之处,还请太后莫往心里去才是!”
  太后摆摆手:“小病罢了,不妨事。大事要紧。”
  说罢,她看向王璇玑,道:“来见过豫章王妃。”
  王璇玑看了看孙微,低头行礼:“妾王璇玑,拜见王妃。”
  孙微忙将她扶住。
  “原来这就是王女君。”孙微将王璇玑端详,露出惊喜之色,“果然是大家闺秀,名不虚传。”
  太后看了看孙微,觉得气似乎顺了一下。
  她虽然仍不喜欢这个继妃,但这件事,她跟自己站在同一边,却也算得识相。
  司马隽这门婚事,太后确实操心不少。
  先前,她虽然早前与他提过这婚事,可司马隽并未当即应下。那时,她已经预感了这婚事不会顺畅。
  司马隽的脾性,她是知道的。不乐意的事,十头牛也拉不住。
  无奈之际,她听说这继妃身上有些卜问作谶的本事,司马隽竟也会好好听一听她的话。
  于是太后便想着,试一试从继妃这里下手,让她出面来压司马隽就范。
  当下,离司马隽出孝还有半年,就让继妃先过来与王璇玑见一见面。这继妃必是不敢忤逆了太后。日后,籍着她,在司马隽和王璇玑之间牵线搭桥,活络活络,或许能说服司马隽顺从。
  当下看来,这继妃是明白自己的意思的。
  只可惜,看来,司马隽全然并不继妃放在眼里。
  他我行我素,竟敢当着太后的面顶撞,让彼此都下不来台。
  第237章 主母(下)
  太后心中思忖一番,对长公主道:“派人先把璇玑送回去。”
  长公主应下。
  却听王璇玑道:“太后,妾有一言。”
  太后看向她,道:“你有何言语?”
  只见王璇玑正色道:“当初,妾听家中太后与长辈谈起这门亲事时,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世子乃当世英豪,名扬天下,又是太后亲孙,这般夫婿,乃天下女子梦寐以求。忧的是妾虽出身王氏,却不过蒲柳,自惭形秽,虽得太后青睐,却恐是难攀。如今,既世子不愿,妾心中纵然不舍,却也明白,强求之下,只有一对怨侣。这般结果,不但非世子所愿,亦非妾心中所愿。妾既仰慕世子,便一心盼着世子过得好。若世子过得不好,妾宁愿不要这婚事,请太后明鉴!”
  她言语恳切,说罢,在太后面前再度跪下。
  长公主在一旁看着,目光闪了闪。
  太后轻轻叹息,道:“你如此知情识礼,殊为难得。”而后,她对司马隽冷笑一声,道:“你那样狠心,人家还替你说话,也不知你是哪里来的运气。”
  司马隽淡淡道:“是孙儿不孝。”
  嘴上这么说着,却一点愧疚的意思也没有。
  太后不理他,让王璇玑起身。
  “婚姻之义,乃结二姓之好。”她说,“这婚事,我既主张定下了,便不必再改。”
  王璇玑脸上露出惊愕之色:“太后……”
  “璇玑。”长公主微笑着打断,“还不多谢太后?”
  王璇玑不敢多说什么,规规矩矩地叩谢太后。
  只有司马隽仍然跪着,但并不谢恩。
  太后也不理他,道:“都退下吧,豫章王继妃留下。”
  众人皆称是,向太后行礼。
  司马隽一脸不服气,还要说话,忽而看到孙微走到面前。
  “世子不是还要去见太子么?”孙微轻声道,“切莫然让太子久等了。”
  笑容里,目光杀气腾腾,似在警告。
  司马隽定定看了她一眼,再度道:“我方才所言,夫人切莫忘了。”
  孙微不置可否,司马隽也不好再啰嗦,只得起身而去。
  ——
  众人退去,殿内只剩孙微陪坐在太后旁边。
  太后看了她一眼,淡淡地说:“你献来的南珠,很好。太医也说那是上品,服用保养,乃是绝佳。”
  孙微忙道:“合太后心意,妾喜不自胜。”
  “苍梧那边,都好么?”
  “一切都好。”孙微答道,“即便有太常的人操持,世子也事事亲力亲为,不敢怠慢。”
  太后颔首,叹一口气:“一转眼,我儿已经离世一年多了。有句话你,于你虽是不好听,却是事实。先王是为了迎娶你才遭遇了那场水患,丢了性命。你当知,你入王府并非享福了,身上还有主母的担子。我倒是没想到,你已经到府上一年多了,阿隽竟不把你当成主母,如此无礼。”
  孙微知道,太后见自己,本来就是想搬出她来打头阵,让司马隽答应婚事。
  不料司马隽反将一军,当着众人的面,否认她是主母。
  别的不说,他无论在谁面前,都是一口一个“夫人”。这在京中早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传成笑话了。
  也正是因此,倒是给孙微卸了许多担子。譬如这桩婚事。
  方才在太后面前,司马隽趁早表了态,把她摘得干干净净的,让太后知道,她说话做不得数,找她也无用。
  只不过这一回,孙微不打算承司马隽的情。
  因为她也明白,王璇玑才是司马隽那最佳的良配。
  司马隽兴许不知道,她正是要插手他的婚事,不让他胡来。
  孙微斟酌片刻,笑道:“世子的性情,太后是知晓的。太后是他祖母,他在太后面前也难免总有些小儿心性,脾气上来,不管不顾,更难免罔顾事实。还请太后切莫以此挂心,动怒伤身。”
  太后听出了这话里的弦外之音,看着她:“你的意思……”
  “世子对妾颇为恭敬,素日里,并无忤逆之事,也并不曾不拿妾当主母。”
  太后颇是意外:“哦?”
  “世子确实不喜欢这门婚事,方才,他唯恐妾在太后跟前应下,才出此下策。”
  太后想了想,神色好转了些。
  “他确是多有任性之处。”她说,“我方才还在想着,你若是在王府中连个主母也当不好,留在建康也是委屈。还不若回寻阳去,大家清静。”
  这话里,有些威胁的意思。
  孙微仍顺从地笑道:“妾自当尽力替太后排忧解难。”
  太后点点头:“我知道阿隽的性子,所以今日才特地单独让你进宫来。罢了,事已至此,也不必多说。便如我方才所言,这婚事成也得成,不成也得成,你身为继妃,万要为阿隽着想。让阿隽和璇玑成亲,是对他好。他年轻气盛,行事冲动。日后,你该好好劝导些才是。”
  “妾遵命。”
  “还有,今日,你与璇玑也算是认识了。”太后道,“你到京中,素日也没什么认识的人,难免寂寞。她与你年纪相仿,又是个好说话的,正好能做个伴。日后,你二人要多来往才是。我这话,你可明白?”
  孙微自是明白。
  在太后看来,司马隽不肯答应婚事,自是因为不喜欢王璇玑。若能让他喜欢上王璇玑,这婚事便也就好办了。可王璇玑是个大家闺秀,总不好让她去与司马隽私会。而如果孙微这豫章王继妃出面,那就好办多了。所谓日久生情,让他们多见见面,丧期结束之后,司马隽或许就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