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作者:海青拿天鹅      更新:2025-09-11 10:53      字数:3711
  
  这话,已然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太后只得道:“陛下圣断。”
  皇帝笑了笑,又看向众人:“何时开宴?朕饿了。”
  太子连忙起身,道:“宴席已齐备,还请父皇上殿落座。”
  说罢,他亲自引皇帝和太后往显阳殿去。
  众人恢复了喜气洋洋之色,纷纷簇拥在后面。
  宴上,灯火辉煌,歌乐之声热闹。
  内侍们鱼贯而入,将酒菜呈上。众人轮番向皇帝祝酒,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继妃怎还在此?”皇帝忽而看向太后身后的孙微。
  孙微不明所以,赶紧问:“妾未得令,不敢离席……”
  “你还在孝中,不合宴饮。”皇帝道,“回去吧。”
  孙微应下,却不由地看了看太后。
  太后看她一眼,少顷,颔首:“去吧。”
  孙微忙叩首谢恩,告退而去。
  走出宫门的时候,孙微仍觉得有些恍惚。
  阿茹也有些不可置信:“不想,竟是圣上将王妃放了回去……”
  孙微朝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不得放肆。
  但她仍不由加快了步子,盼着早早离开这里。
  元夜,宫中四处张灯结彩,颇有些喜气。可夜色之下,终究到处空荡荡的,见不到人。
  阿茹忽而道:“王府的人恐怕不知王妃要回府,想必并未遣马车来。我等待要如何回府?”
  孙微也回过神来。
  按说,就算王府之中不曾备下车马,宫中当有车马接送。
  可从她被放走到现在,并无人来安排这些。主事的人仿佛将她遗忘了一样。
  “无碍,”孙微笑说,“宫门前有守卫,请他们给王府传报便是。”
  宫门不远了,孙微辞别了引路的内侍,并让阿茹给了他们赏钱。
  他们高高兴兴地说了吉利话,向孙微告辞。
  “这才像过年。”阿茹笑道,“强似在那禁足的宫室之中,冷冷清清的,瘆得慌。”
  她蹦蹦跳跳地走在孙微身旁,道:“王妃还记得么?去年在寻阳宫过年的时候,我们原以为也就冷冷清清地过了,不料,世子突然来了。”
  孙微回忆起那时,也笑了笑。
  当时的惊喜和那些说不上来的种种情愫,又涌上了心头。
  那恐怕是他们过的最完整的一次年节,就算是上辈子也没有过。
  可惜今年大约是不会有了。
  以后,恐怕也不会再有……
  “不过今年世子虽是不再,我等也可乐一乐。”阿茹想了想,道,“等回了府,我等叫上曹常侍,请他一道用膳如何?”
  孙微想想,也不赖。
  正说着话,二人已经走出了宫门,阿茹忽然止住脚步。
  “那不是我们府上的马车么?”她指着前方,讶道。
  孙微望去,遥遥看见马车前的仆从举着灯笼,上面似乎确实是豫章王府的字号。
  第269章 捉贼(下)
  有人大步走来,拱手道:“臣恭迎王妃回府。”
  孙微惊喜道:“邓司马怎知我今夜回府?”
  “是太傅说的。”
  “太傅?”孙微一怔,电光火石之间,孙微忽而想明白了皇帝今日的举动,那大约也跟周昶有关。
  “天冷,王妃快上马车吧!”邓廉说罢,掀了帘子,让孙微上去。
  阿茹正要随孙微一道上马车,邓廉却拦住她:“你乘另一辆。”
  不等阿茹问话,邓廉便放下了帘子,将阿茹到另一辆马车前。
  孙微自是不知外头的情形。才入了车厢,忽见里头的人,登时愣住。
  她一时不知要说什么,分明方才还跟阿茹议论着去年他突然出现,化解了那个冷冷清清的年夜,今年不会再有了……
  只听他低低道:“怎么愣住了?。”
  下一瞬,她已经被一只温暖有力的手拉了过去。
  夜色之中,只有外头灯笼的光,时不时从摇曳的帘子外面透入,映出眼前人温柔的轮廓。
  孙微睁大眼睛望着司马隽。
  “世子……”
  “我回来了。”司马隽道。
  他的声音低低,很是温柔。
  这马车不大,孙微平日和阿茹乘坐,尚有些拥挤。而司马隽的身量比阿茹高大许多,塞进来,更是逼仄。
  孙微只得与他挨在一起。
  他的身上,很是温暖,几乎像将她抱在了怀里。
  那久违的感觉,好似藏在记忆深处,擦亮了点点火星。
  孙微不由地往旁边让了让,拉开些许距离
  “夫人好么?”只听司马隽的声音从头顶传来。
  “妾甚好。”她回过神来,答道。
  司马隽没说话。
  昏暗的车厢里,孙微觉得他的眼眸愈发深沉,好似有什么话藏着。
  只听他问:“太后可曾为难夫人?”
  “不曾。”孙微忙问,“世子果然去抓桓安了?”
  “正是。”
  “世子可曾受伤?”
  司马隽有些诧异。
  “夫人不先问问我是否抓到了桓安?”
  孙微道:“桓安手握重兵,就算抓不到也在情理。世子贸然去抓他,若是伤了,岂非得不偿失。”
  司马隽有些不悦。
  这女子,总这般晦气,仿佛他是什么无能之辈,一不小心就会死了一样。
  “不曾受伤。”司马隽淡淡道。
  孙微不信,又借着外头的光照,将他仔细打量一番。见他果然安好,这才放心。
  她瞥了瞥司马隽,这才问道:“世子抓着桓安了?”
  司马隽仍冷着脸:“抓着了。”
  孙微讶然:“去荆州抓着的?”
  “他人在荆州,自然是去荆州抓着的。”
  “就世子一人?”
  “不止,还有邓廉。”
  纵然他语气不善,孙微还是露出了不可置信之色。
  “凭你二人?”她说,“可他手中的兵马,少说也有十万。”
  看着她震惊的模样,司马隽心情大好。
  他昂着头:“十万之众又如何,我用兵,将来是智取。”
  孙微明白过来:“世子莫不是使了诈?”
  司马隽不以为然:“他惹出了那么大的祸事,我对他使诈又如何?”
  孙微不由地笑了笑。
  “世子从前从不肯使诈。”她说,“你总说,阳谋方为坦荡。”
  司马隽看着她,有些疑惑。
  “我说过么?”
  孙微想起来,他没说过。
  确切地说,是这辈子没说过。
  “使诈也无妨。”她随即岔开话,道,“世子便是真动兵打他,他也不是世子的对手。如今,世子让他免受了战事之苦,他该感谢世子才是。”
  这话多有些讨好的意思,司马隽看她一眼,微光下,唇角弯起。
  “那时,妾得知世子闭门不出,就猜到世子必是去了什么地方。”孙微道,“只是,妾没想到,世子竟然去了荆州。”
  寂寥的街上,马蹄的声响回荡。
  司马隽仍记得那日的心境。
  “那日我听闻夫人被太后留在宫里,知道这是太后已经识破了我装病的把戏,继续下去不仅于事无补,还会白白连累夫人。继续下去不是办法,唯有另辟蹊径。事之起因本就是桓氏的私人恩怨,只不过这恩怨被王磡利用,才成了战事。要阻止王磡宣战,唯有从源头上着手。于是我想到了桓定。”
  孙微听着,心中一动,有些说不上来的滋味。
  他这么做,到底还是为了救自己……
  孙微又问:“世子是如何使的诈?”
  司马隽道:“庾氏母女进京,桓安早已知晓。我在信中告知他,如今京中民怨沸腾,但我并不愿与荆州开战。我二人最好面谈一番,商议对策。他才坐稳家主之座,亦不愿战,便答应了我。密谈之地就在巴陵江上,我只带了邓廉,他也只带了几个亲信。不过,我早已将船家收买。船一旦离岸便往江州去。等入了江州地界,便是江州的水师,他察觉也来不及了。”
  孙微觉得诧异:“桓安竟对世子如此信任。”
  “我们早前救过他的性命,还帮他重返荆州,他自是对我有几分信任。”司马隽理直气壮:“更何况,我的确不想开战,并未诓他。只不过劳他跟他走一趟,我以为并无不妥。”
  孙微无奈一笑,又问:“世子捉到他之后,就星夜赶了回来?为何如此着急?”
  ——山雨欲来,战事将起,子珩再仔细想想。届时子珩疲于征战,又如何保护王妃呢?
  司马隽看着她,双眸幽深。
  “事既然了了,便不可拖延。”他说,“否则夜长梦多,节外生枝。哪里都不如建康安稳。”他说。
  孙微想了想,也是此理。
  “世子果真打算将桓安交给庾夫人泄愤么?”孙微又问。
  司马隽摇摇头。
  “桓安于我非敌非友,我不必让他送死。且先留他一留,待找着了闾丘颜再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