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作者:
那年的花 更新:2025-09-11 10:57 字数:4181
他们甚至都不能明着去拜祭。
刘大人就是那位刘姓友人的后代吗?
不错,他的父亲是我母亲的义兄,在沈家军抗敌的最后一战中,不幸阵亡。为了查找真相,刚参加过会试,位列三甲的他投到军中。
刘文栋本是不想从军的,但为了他父亲,毅然决然的投了军。
景仁帝上位后,特意将他从军中调入了京城。好让他更好的发挥长才。而我们也觉得京城应该有自己人,毕竟当年通敌的人在京城,有自己人入了朝堂方便调查。他这才甘愿入京。
原来是这样啊!
宋时玥突然问道:既然你们没有看到尸体,那是谁确定所有人都葬身火海了?
刘文栋进入刑部后,曾偷偷调阅过案卷。当时清点辨认身家尸体的,是时任吏部尚书的吴大人,还有当时的在职的几位官员。
那些人可都还活着?
吴大人在前些年病逝,其他几位吗?有告老还乡的,也有调到外县任职的。
顾玉宸问道:怎么会问到那些人?
哦,我是在想他们会不会认错了尸体。
认错?
是啊,皇上不是曾经说过,有传言说沈家的小公子活了下来吗?
对呀,我不是活着呢。
顾玉宸说完,突然眼睛睁大,你是说我大哥?
宋时玥点头,你自己不都说了吗?你的存在是个秘密。那么传言中的那个孩子就不可能是你。
可是,知道这个秘密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哦,那你当我没说。
知道的人多了就不叫秘密了。
顾玉宸却是思量起这个可能,也许,会有这个可能吗?
宋时玥不敢接话了,她是觉得没有亲眼见到亲人的尸体,那么就会有一丝可能。
可是,万一是她想错了,岂不是会让顾玉宸再添一份痛苦。
你可千万别把我胡乱说的话,告诉外公。
明白,我会先暗中调查的。
顾玉宸仔细想想,还真有那个可能。
明日,我再去问问皇上。
宋时玥没有劝阻,既然有那么一丝可能,就调查看看吧。
你想去江州,是仍然在怀疑那事儿是紫薇宫的人做的?
嗯,我总想着他们有参与,不然怎么会平白掉落那个铜牌?毕竟在外人看来,沈家已经没有后人了。不会有人继续调查,就没有了栽赃的意义。
这么说也有道理。
看来还是紫薇宫的嫌疑最大。
顾玉宸又道:但我觉得紫薇宫只是在替人办事,真正的主使者还是在朝堂,在皇家。
先皇已逝,景仁帝明显没有参与沈家之事,剩下的就是当年构陷污蔑沈家的人。
那个向先皇进谗言陷害沈家的人是谁?
顾玉宸摇头,至今没有查到,这也是我想要入仕的原因。
可惜他是商户身份,又从小便与皇上相识,无法作假。
多亏了你,让我能有机会进入朝堂。
不关我的事,是你和顾家多年的贡献换来的。
皇上恐怕也早有纳贤的意思,不过因她找到了契机罢了。
若真要去江州,你的内伤
宋时玥担心他没有完全恢复,去那么凶险的地方,避免不了动武,到时恐怕引发旧伤。
你对自己就没有一点儿信心吗?
顾玉宸伸出手腕,神医,你可是好久没有给我诊过脉了。
是哎!
除了按时给他制药,最近忙的都没有给他诊过脉。
宋时玥伸出手,感受着手指下脉搏有力的跳动。
你
这家伙,内力什么时候恢复的?
我的药,有这么快的疗效吗?
宋时玥自己都有些不敢置信,师父当初也说,你的内力需要一年以上才能恢复,怎么可能
夫人啊!你我相识就要一年整了,我的内力提前恢复,有什么不可能的?
啊?一年了吗?
宋时玥有些愣怔,自她入京以来,一事儿接一事儿,总是忙个不停,虽然知道季节变化,可她都没有去关心日月交替。
一转眼,都要一年了吗?
顾玉宸握住她的手,这一年,真是辛苦夫人了。
他原本还打算,等宋时玥对自己有情时,再将自己真正的身份告知。
可随着事态的发展,这丫头又聪明敏锐的很,再瞒着也毫无意义。
反倒是会让丫头误会他不信任她,增加他们之间的隔阂。
而且,他不想让丫头再蒙在鼓里,糊里糊涂的跟着他,不知自己会陷入何等危机。
第284章 各自谋划
夫人,我今天对你坦白身份,是想你知道,继续调查下去,我的身份早晚会被揭露,到时候,我身边会危机四伏,你
我是怕事的人吗?再说了,我们的协议不就是要帮你达成目的吗?
宋时玥没多想,豪气的说:我可是个重信守诺的人,答应帮你绝不会半途而废。
顾玉宸心喜又无奈,心喜丫头不会因为危险离开,又无奈她到现在都对自己情谊懵懂不知。
哎
李幂那边还没有消息传回,景仁帝暂时没有派人前往江州的打算。
朝堂上不断有人为皇后等人求情,景仁帝漠视了一个月后,终于是无奈的向百官妥协。
皇后和曹妃等人被解了禁,但皇后主理后宫的权利没有恢复,凤印依然留在彭贵妃手中。
延春宫,太子好不容易见到了皇后。
母后,父皇给您解禁,却不将封印送回,这是要架空母后吗?
哼!他倒是想,你父皇巴不得废后,立那个贱人为后。
吃斋念经了三个月,一点儿没有磨灭皇后身上的戾气。
皇儿,你我刚刚解禁,有些事要从长计议。
绝不能再像这次他们母子同时被禁,完全没有办法互相救助。
太子抱怨道:母后,我们被禁足,外祖都没有帮我们求情,太子妃娘家更像是虚无的。
胡说什么?若不是你外祖暗中筹谋,让百官为我们开口求情,哪有这么快就被解禁的。
皇后对自己家族还是很信任的,倒是你那个太子妃该换人了。
现如今的太子妃徐氏是先皇给定的,为了削弱外戚的势力。特意选了个是个四品官员的嫡女。
那徐氏也是个不争气的,身子羸弱,怀胎不稳导致流产,那之后几年都未曾再受孕,半死不活的吊着口气。
为了不让景仁帝对太子猜忌,他们一直没有为太子选侧妃。
皇后想到这里便恨恨的咬牙,之前是我们顾忌太多了,是时候给你纳侧妃,再重新挑选太子妃。
母后是说
此事你别管,徐氏那边我自有主张。
皇后愤恨道:徐家自己不图进取,多少年了仍然是个四品官。就别怪我们不顾情分。
反正先皇已逝,景仁帝对太子又不上心,她选哪个都一样。这一回一定要选个足以匹配太子身份,并对他日后上位有助益的。
袁大将军的嫡女,你觉得如何?
有些小聪明,身份也足以匹配,只是脾性不是温婉的,她与铃慧还不对付。
哼哼,那是个有野心的丫头,若有她帮你,必会事半功倍。
可是铃慧
皇后冷笑,本宫怎么从不知道,你会顾念兄妹之情?
瞧母后说的,她可是我一母同胞的妹妹,做兄长的当然要疼惜妹妹。
放心吧,铃慧只会成为你的助力,不会成为你的阻力。
皇后叹息一声,那丫头快十九了,是该嫁人了。
儿臣原本希望,她能嫁给顾玉宸,如今却是不好挑选。
朝廷不是加开了恩科吗?就是榜下捉婿也能做个有才的。
太子邹眉:可是新晋的官员,在朝堂难以立足。更何况驸马是不允许担任要职的,不会有多大帮助。
有本宫,还有你这个太子在,还愁他不能快速融入官场?驸马不需要多高的官职,只要能为你所用,为你拉拢官员,就是他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