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作者:
那年的花 更新:2025-09-11 10:59 字数:4074
公主府的暗卫是见识过御马鞭的威力的,首领悄悄的看向长宁公主,向她请示。
母亲,事情可能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
听了房书蝶的话,长宁公主的心如堕寒潭。
这个女儿实在太蠢了,教都教不会。
可眼下,的确是不能够硬来。
长宁公主挥了挥手,让暗卫们全部退下,依旧盛气凌人,拿腔拿调的对德公公不满道:刚才是误会,都怪你这个奴才,语焉不详,好像本宫是什么罪人一般。
你可不就是个罪人吗?但该有的体面,在皇上未定罪之前,还是要给的。
德公公弯了弯腰,算是向长宁公主低了头。
既然误会解除了,那就请长宁公主随杂家进宫吧。
长宁公主冷冷的看了眼宋时玥,怎么,她也是来带本宫的?
那倒不是,本公主只是凑巧路过,看到禁卫军在这里办差,想到可能是公主府出了什么事,特来一探究竟。
宋时玥笑盈盈道:没想到来的真巧,还化解了殿下和公公的误会。
长宁公主冷哼,还真是巧的很。
她敢打赌,宋时玥肯定是早就得到了消息,来看她笑话的。
就连德公公也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是真的凑巧路过了,但会进到公主府里,可能就是想看长宁公主的笑话。
等她们出了公主府,看到外面的景王,德公公才意识到,事情没那么简单。
宋时玥悄悄的在他身侧说道:德公公,我随你们进宫。
灵毓公主,可是有什么意外的事?
户部负责金部事宜的周大人,差点被人刺杀,是本公主救了他。
宋时玥眨了眨眼,德公公立刻明白,事情没有那么巧。
一定是顾尚书和灵毓公主早已预判到了涉事之人会出事,才会正好赶到,救了周大人。
只是景王是和睿王一同出宫的,怎么只见景王,不见睿王?
公公可是在疑惑怎么没有看到睿王?
是啊,睿王和景王是一同出宫,前往周府的。
呵呵,景皇兄也想知道,一同出宫的人,却不见了人影。
德公公糊涂了,公主是在哪里遇到景王的?
在周大人遇刺的现场。
啊?难道景王也赶上了?
可不是吗?
景王能赶到,却不见睿王,真有意思。
宋时玥在想,这个睿王到底是怎么想的?既然想表现,为何又不露面呢?
就这么白白的将功劳送给景王?那他又何苦争着一同前往?
德公公也有着同样的疑问。
当他们行至皇宫门口时,正好碰到了一身狼狈的睿王。
景王惊讶的上前,三弟,你这是怎么了?
二皇兄,你还好意思说,我们一同前往周府,周大人不在府内,你另去寻找,也不打声招呼,独留我在周府等候,却没想到,来了一帮刺客,欲灭周府满门。
哦?竟然有这样的事。
景王很是诧异,本王当时怀疑周府管家的话,便悄悄的去了后院探查,却听到府外有撕打的声音,赶去通知你,你却不在待客厅,以为你先走了。
皇兄是听到撕打的声音,才离开周府的?
当然,我在两条街外,遇到了被刺杀的周大人。
啊?那些人不仅要刺杀周大人,还要灭他满门吗?
景王有些糊涂了,只是三弟当时为何不在待客厅?
哦,可能是你去的时候,三弟我去寻你了,我们走岔了。
是吗?可为何连他的侍卫都不见了踪影?
宋时玥听着两人的对话,心知事情有异,而这个异样,来自睿王。
她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
睿王今日好像有些不一样。
德公公上前道:二位王爷,咱们赶紧回宫复命吧!
睿王此时看到了长宁公主,姑姑怎么也来了?
第624章 调查假银(5)
长宁公主冷笑一声,你父皇听信谗言,派人抓本宫过来。
抓?
睿王觉得很是不可思议,姑姑在说笑吧?
你看看德庆那副嘴脸,本宫像是在说笑吗?
睿王看向绷着脸的德公公,再看一看景王和宋时玥。
有谁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事了吗?
景王拍拍他的肩,先上金銮殿,回去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其实就是景王都是一头雾水呢,从公主府离开,他就想找机会问宋时玥,但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一路上,宋时玥更是神情严肃,闭口不言,只能是见到皇帝和百官再了解了。
金銮殿上,乔毅和先前的那位苏大人在看到事情已脱离了他们原本的计划后,双双再没有说过话,安静的听着大殿上的议论。
喜公公比景王他们先一步回来,带回来了那位杨主事。
启禀皇上,奴才去的及时,再晚半步,这位杨主事就要离开京城了。
景仁帝深深的看了眼匍匐在地的杨主事。
听闻杨爱卿在除夕夜受了重伤,不在府中静养,计划去哪儿?
大冷的天,杨主事额头冒着豆大的汗珠,四肢颤抖着,就连说话时都能够让人听出牙齿的磕碰声。
皇、皇上,臣、臣听说金阁寺的净水大师医术高超,想看看有没有更好的疗伤办法。
哦?难道太医院的太医治不了你的伤吗?
臣那晚被打断了腿骨,没能接好,是李院正建议微臣前往金阁寺,寻净水大师治疗骨伤的。
刘文栋问道:即使如此,杨主事坦然相告便是,为何会恐惧的颤抖?
是啊,杨主事又不是第一次这么近的面见天颜,为何这么害怕?
宋正宜也觉得很奇怪,莫非杨主事知道自己被带来金銮殿所为何事,而你心中有鬼?
不不不,下官没有,下官只是被喜公公和禁卫军的阵仗吓到了。
杨主事极力为自己辩解,皇上,微臣以为,是因为自己久未上衙,被皇上责怪,害怕受到责罚,恐身上的伤会承受不住,才会如此惧怕。
杨主事,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当真是因为伤上加伤,而不是心中有鬼,才会全身颤栗?
顾玉宸说话间,已站到了杨主事身旁,居高临下的看着他。
本官担任户部尚书以来,制定了许多户部官员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杨大人可还记得?
记得记得。
那好,户部规章制度第一条,就是不得贪,你这么害怕,是不是贪墨了银两?
尚书大人,下官时刻谨记着规章制度,绝没有做贪赃枉法的事,下官谨记您的教训,户部的人员一定要忠于皇上,忠于大楚,忠于百姓。
当最后一个字音落下时,杨主事已经不再发抖了,反而神情坦然起来。
他重新梳理了一下思绪,抬起头,恭敬的对景仁帝说道:皇上,是臣想偏了,真的以为喜公公奉旨带微臣上殿,是因为皇上要责罚微臣数日没有上衙门办差。
赵老丞相沉下声说道:杨主事,吾皇一向以仁治国,从未有过胡乱判罚官员之事,你怎么能够冒出这样的想法来?
丞相大人说的是,都是下官一时思想偏颇。
他的话让人不足以相信,可他的神情却比刚来之时平静了许多,坦然了许多。
似乎他真的是一时之间想岔了。
景仁帝示意刘文栋,将记录簿递给他看。
西境北境的将士,入京状告户部发放假银子,充作军饷,你可知晓?
马参将和张将军是昨日傍晚入的京,消息灵通的人,昨夜就已经知道了假银子一事。
但这位杨主事却好像完全不知情,他面露诧异。
用假银子发放军饷?怎么可能?军饷都是从国库走的银子,怎么会有假的?
刘文栋指了指记录簿上的记录,杨主事,发现的假银子,正是你当初检验记录的。
下官检验的?
杨主事震惊的瞪大了眼睛,刘大人,下官虽然官职不高,却在户部待了有二十年之久,专职负责金部出入银的检验,从未有过差池。
那你好好看看这记录,再看看这箱子里的银子。
刘文栋指了指一旁的几口箱子,里面的银块大多被断开,能够明显的看出,中间有色差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