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作者:一见生财瞄      更新:2025-09-11 11:03      字数:3670
  
  这一夜,也是他们兄弟二人在宫中久违的独处了。
  沈晏辞兴致勃勃地听沈雲霆讲述他与宁姝的相遇相知相许,颇为感慨道:
  “如今见你能放下过去,敞开心扉开始自己的新生活,朕实在替你欢喜。”
  沈雲霆笑意豁达,“过去种种从来都由不得人放不下,也并非是放不下,就能让时间永远停留在过去。
  岁月不停,人总是要向前看。臣弟心里会永远给阿容留一个位置,也永远不会忘记她。
  但如今臣弟既然选择了姝儿,那么臣弟也会给予她毫无保留的爱与忠诚。否则,便是对阿容与姝儿两相辜负了。”
  沈晏辞为他斟满酒,欣慰道:“出去游历这么些年,见得多了,心胸眼界果然也开阔豁达起来。”
  他举杯与沈雲霆轻轻一碰,“不过可说好了,此番既决定在上京留下,就好好安家,别再让人家姑娘跟着你东奔西走。
  她远嫁于你,离了故土亲人。若她家中父母还健在,也一并接来上京妥善安置,让他们跟着享享清福,也全了宁姑娘的思亲之情。”
  沈雲霆应道:“多谢皇兄关怀,臣弟亦如此想。”
  其实此番回京赴宴,沈雲霆原本是想劝劝沈晏辞的。
  开宴前,李德全曾带着敬事房总管王安来找过他,
  两人皆是愁眉苦脸,说皇上已经接连数年都未曾翻过后妃的牌子了。
  他们苦着脸求沈雲霆得空劝一劝皇上,当以江山社稷为重,总需雨露均沾,子孙昌盛,方能保证国祚绵长无忧。
  如今算起来,似乎是从宸轩、常睿陆续成年,纯妃所出的四皇子与嘉妃所出的五皇子,也都平安长大开始进学之时,沈晏辞才不再涉足后宫,
  皇子们相继成年,且各有所长,来日大懿江山也不会缺少优秀的继承者。
  若皇嗣过多,反而容易引发夺嫡之争酿成祸乱,更易导致天下动荡。
  沈雲霆是沈晏辞的亲弟,他当然了解沈晏辞所做的一切,背后究竟是为着什么。
  他也知道沈晏辞的心中与他一样,一直都装着一个人,从未真正放下。
  只不过,他和阿容是死别,而沈晏辞与知笙,却是生离。
  于是在兄弟二人对饮尽一壶佳酿后,沈雲霆并未开口劝说沈晏辞什么,只是放下酒杯,亲昵地唤了沈晏辞一声:
  “哥。”
  闻言,沈晏辞倒酒的动作微微一滞,旋即抬眼,唇角漾开笑意,
  “好小子,你有多久没这么叫过朕了?”
  沈雲霆却是一本正经地看着他,
  “哥。多谢你告诉我当年事的真相。不然我总以为当年阿容的死,是因为母后不喜她不愿成全我们,而在暗地里下的毒手。我也正是为此,才会这么多年都埋怨着母后,觉得是我害了阿容,也没办法真正放下。”
  “母后她待你极好。”沈晏辞怅然一笑,“她再是不喜你钟情之人,也绝不舍得用那种方式去伤害你。”
  顿一顿又说:“雲霆,其实你可以怪哥哥。”
  沈雲霆却笑着摇了摇头,释然道:“自然是要怪你的。那就罚你......”
  他说着,如同儿时玩闹般,在沈晏辞的肩膀上不轻不重地捶了一下,
  “罚你日后多爱惜自己一些,别再凡事都把自己排在最后头了。”
  而后所有未尽之语,对错纠葛,尽都散在酒中了。
  后来瞧着沈晏辞随手翻开了一卷绘制了大懿疆域的地图,沈雲霆便凑上前去,问道:
  “前朝近来似乎多有提及立储一事,皇兄心中可已有属意?”
  沈晏辞摇头,“朕正当盛年,此事不急。孩子们也还需要多加历练,方能看出心性与能力。
  以后的事谁人能说得准?只是他们确实都到了年纪,在上京开府建牙是一回事,按祖制,也该为他们择定封地了。”
  他将地图往沈雲霆面前偏了偏,问道:
  “你这当皇叔的,这些年云游四海,见识广博。对你这些侄儿们的封地所属,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沈雲霆手指在羊皮地图上缓缓游移,最终停在了江南一带,道:
  “别的侄儿臣弟不甚了解,不敢妄言。但宸轩擅诗词文赋,心性雅致。江南乃文萃之地,自古以来多出文人骚客,风气开明,更崇尚风雅。臣弟以为,若在江南为宸轩挑选一块封地,是再合适不过了。”
  说着他的指尖抵在苏州,抬眼看向沈晏辞,笑问:“皇兄觉得苏州如何?”
  沈晏辞目光落下,沉吟片刻后,与他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你倒是总与朕心意相通。”
  “那么皇兄呢?”
  “朕怎么了?”
  “这十几年来,皇兄废止南巡,将省下的皇家开支尽数用以接济受灾百姓、修筑水利。
  如今天下昌盛,海晏河清,便是当年地动受损最重的川渝之地,也早已恢复繁华,更胜往昔。
  皇兄也是时候该走出宫苑,去民间亲眼看看这太平盛世,看看您治下的百姓,过的是怎样的好日子了。”
  沈晏辞看着地图上那块因被反复摩挲而显得略有斑驳的区域,半晌,才浅浅颔首念了句,
  “是啊。”
  “也是时候,该出去走走了。”
  第486章 厌朱墙3
  这一年的八月初六,是永馨的及笄之日。
  其实南瑾原本并未打算为孩子大操大办。
  只因永馨的生辰是八月初六,而知笙却是在那一年紧随其后的八月初七,诞下了永安与永逸。
  她只怕众人欢喜庆祝之余,会不经意勾起知笙那些不愿回首的往事。
  可知笙却似早已看穿了她的顾虑,提前几日便去了她房中,专程与她说:
  “再过几日就是馨儿的及笄礼了,我瞧着你这边不声不响的,是不打算好好给孩子操办一番了?”
  南瑾有些迟疑,“姐姐,我......”
  “馨儿叫我一声干娘,她便也是我的女儿。”知笙轻轻牵起南瑾的手,温声笑语道:
  “你若是敢亏待了我的女儿,连这般重要的日子都要敷衍过去,那我定是第一个不依的。”
  世上悲伤有时,欢乐有时。
  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孩子,
  但母亲也总要往前走,去过自己的日子。
  到了八月初五这一日,宅子里可算是迎来稀客了。
  许平安和采颉带着他们的儿子,也没有提前知会众人一声,就风尘仆仆地赶来了苏州。
  这可真是好大的惊喜。
  依稀记得,上回采颉得空与许平安来苏州小聚,都已是五年前的事了。
  今日再见,他们可不似从前小住几日那般行李轻简,身后跟着三四辆装载得满当的马车,那架势,倒像是要把整个家都搬来了。
  众人惊喜之下,听采颉笑着解释,
  “一直跟着平安的那个学徒,在‘府上’熬了这么些年,总算是能独当一面了。如今有些疑难杂症,他看诊开方甚至比平安这个师父还要老道几分哩!”
  许平安在一旁含笑接口,“赚够了银子,扶持了新人,也是将‘医馆’的一应事务都安排妥当了。得‘主家’体恤,准了我辞去,往后可算能好好陪伴在家人身边了。”
  他抬手一指门口那几辆马车,戏谑道:“这不紧赶慢赶,带着全部家当来投奔你们了。”
  绮梦闻言,立刻恍然大悟地吆喝起来,
  “我就说呢!咱们宅子边儿上那块空地皮,从年前卖出去后,就整日里叮铃哐啷动工个没完没了。
  我和秋白好奇,过去问了几次,到底是哪家贵人要搬来与我们做了邻居?那些工头只神秘兮兮地说是从上京来的贵人。如此瞧着,原来这‘贵人’便是你们两口子了!”
  采颉与许平安相视一笑,“哪儿的话?要说能遇着你们,才是我们两口子最大的贵人了。
  我们原本打算等到九月初,宅子彻底修缮布置好了再过来,也是想给你们一个惊喜。
  可算着永馨的及笄礼就在眼前,实在等不及了,只得提前赶来。眼下宅子还没弄好,可不就得先来投奔你们几日?”
  许平安扬手指向门前湖边栽种的一排排梨树,感慨道:
  “都说江南风景如画,四时皆景。此季上京早已秋风萧瑟,百花凋零。可我方才来时瞧着,你们这外头的梨花,竟在初秋还能开得这样好,真是奇景。”
  采颉边听他说着,边从行李中将他们为永馨准备的及笄礼取出,递到了永馨手中,
  “永馨过了及笄礼,就成了大姑娘了。赶着秋开梨花白,更是好兆头呢~”
  第二日傍晚,宅院中格外热闹。
  两张大方桌拼在一起,挪到了庭院中央,围满了至亲好友,共为永馨恭贺及笄之喜。
  席间南瑾和永馨自然是今日的焦点。
  绮梦与季秋白忙着指挥永欢和允谦,为永馨点燃准备好的烟花。
  而许平安与采颉则被大家围着,兴致勃勃地说着这些年宫中发生的许多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