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作者:
柠檬九 更新:2025-09-11 11:17 字数:3969
然后他们就发现严继刚不仅有小手/木仓,还有小汽车,一群人在严雪家玩了大半天,才背着书包回家吃饭。
这算是个好开始,不过严雪还是不放心,过后又偷着去学校看了看。
见严继刚有自己玩的小团体,并没有被欺负,才放心离开,没想到一出门就碰上也偷偷过来看的二老太太。
想想当初二老太太是怎么认识的单秋芳,严雪一笑,陪着二老太太又去看了一遍才回去。
严继刚开学后没多长时间,严雪家的段木开始正式出耳了。
一般来说,当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向上卷曲,耳体柔软下垂、弹性变差,耳肉肥厚,耳根收缩变小、变细、直立,颜色由黑转褐,就是成熟了。
这个时候必须及时采收,不然会出现流耳、烂耳,烂耳留在耳木上,甚至会影响其他木耳。
而采收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要选在雨后初晴,耳片稍干耳根湿润,或者清晨露水未干的时候。
这时的木耳耳体柔软,不容易被碰碎,采摘时也不容易损伤附近的耳芽和耳根下面的菌丝。
一连数日,严雪家都在忙着木耳的采收和晾晒。
林场去一趟镇上太麻烦,还得花车票,为了节约成本,严雪决定不卖鲜耳,全部晒干。
只是她对晾晒也是有要求的,根据耳片褶皱的多少分成了多筋、半筋和无筋三类。
多筋采收后立即晾晒,单层平铺,避免堆积,在木耳完全干透前不可以翻动,不然会出现拳耳。
半筋铺放也不宜过厚,定型后可合并,移至通风良好的阴棚内继续阴干。
无筋的最麻烦,快速风干定型后还需要二次定型加工。
郭长安家里以前也采过木耳,都是放到盖帘上随便晒晒,见严雪把无筋的木耳重新打到微湿,双手搓动耳片使其内卷为条形,不禁问了句:“晒木耳还有这么多讲究?”
“那当然。”严雪笑着反问,“你去买东西,是会先挑外表美观但不一定好吃的,还是外表很差但其实很好吃的?”
那谁不是第一眼看到外表美观的,毕竟好不好吃还得尝,好不好看却是一眼就能看出来。
郭长安发现从严雪这里还真能学到不少东西,没再问什么,继续将已经晒好的木耳归拢好,装进筐里。
正忙着,周文慧来了,进门先不好意思地问:“我没打扰到你们吧?”
严雪见她是一个人来的,身边并没有跟着刘卫国,就猜她可能是有事,“你先等一下,我把手头这点弄完。”
周文慧点头,“你忙,我不着急。”
但严雪还是飞快把手头的木耳弄完,和她进了屋,“怎么样?结了婚还适应吧?”
这一问把周文慧弄了个大红脸,不过也无形中拉近了两人间的距离。
周文慧点头说:“挺好的。”又真诚望向她,“还要谢谢你跟祁放帮忙,没有你们,我和卫国可能就散了。”
严雪对这姑娘的性子还是有些了解的,“你这次来,不会是专程向我们道谢吧?”
那就太客套了,周文慧摇摇头,“也不全是,我是想问问你这些木耳都有地方卖了吗?”
竟然是来给她送生意的,严雪有一点意外,“你是有什么渠道吗?”
“我小姨夫不是在镇林业局后勤?”周文慧说,“他们林业局食堂秋天也囤菜,我让他帮着问过了,价格合适的话他们愿意收。还有我以前那些同学、朋友家里,你要是有需要,我都可以帮着问问。”
倒是差点忘了这姑娘还有这人脉,严雪认真想了想,“镇林业局食堂没问题吗?”
她记得这种单位食堂应该都是去商店或是供销社采购,然后拿单子回去报销。
周文慧也知道,“我仔细问过了,商店没有的东西,他们也可以去市场采购。”
而木耳就刚好属于商店和供销社不会卖的,严雪没再说什么,“他们要多少?”
“一二十斤吧。”周文慧有点不好意思,“主要是不确定东西好不好,他们也不敢多买。”
相比于萝卜白菜土豆,木耳确实贵了点,一斤干的动辄三四块钱。
但这东西七八斤鲜的才能晒出来一斤干的,泡发后也很出数就是了。
“那也是帮我忙了。”严雪说,“要不这样吧,东西我三块四一斤给你,你能联系多少,就从我这里拿多少。你多少钱卖我也不管,如果有剩下,全算你的跑腿费。”
周文慧完全没想到她还会给自己跑腿费,有些愣,“我就是帮你牵个线,没想拿钱。”
“那你来回牵线不费劲啊?来回跑不要车费啊?”严雪可从来没有让人倒贴钱帮自己忙的习惯。
周文慧说不过严雪,最后谨慎地先拿了二十斤走。
两家关系这么好,严雪也没跟她要钱,“你回来后再算账吧,卖不完的可以给我退回来。”
周文慧哪好意思,还是回家拿了三十块钱,先放在严雪这里做押金。
第一批采收的还剩下不少,严雪想了想,干脆自己背上,先去给单秋芳送点,剩下的再去小市场卖。
正在那等小火车,王老头来了,身上背着背筐,显然也是要去镇上卖东西。
严雪也不知道自己和对方哪来的孽缘,不卖东西的时候碰不上,一要去卖东西就碰上了。
王老头那脸色更是当时就有点不好,他可是被严雪搅黄过两次了,一次卖冻蘑,一次卖木耳。
谁知道这死丫头背着个背筐,是要去卖啥,万一又跟他抢生意呢?
王老头往严雪背筐里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总算在严雪暂时将背筐放下来休息时,看见了里面的干木耳。
这可真是巧得不能再巧了,他今天去镇上也是卖木耳的。
王老头脸一黑,立即背着筐转过身,往回走。
这一走,倒让严雪意外了下。
这就不去卖了?
还是临时想起有什么事,才回去的?
看到王老头回来,王家人也有点懵,“爹你忘啥了?还是今天没车?”
“没。今天出门没看黄历,不适合卖东西。”
王老头进门把背筐放下,叉着腰缓了好半天,还是气不顺,又给自己点了一袋烟,狠抽一口。
他可不是怕了那死丫头,他就是觉得晦气,而做买卖最忌讳晦气。
严雪赶到单秋芳家的时候,又没看到单秋芳。
她还以为人没在家呢,结果单秋芳家正在门口玩泥巴的小儿子说:“来人卖木耳,我妈妈过去看了。”
她这边正准备给人送,那边就要买,严雪赶忙问清楚地方赶了过去。
到地方的时候单秋芳果然正在和人讲价,“小市场卖三块八一斤,你这也卖三块八一斤,都是邻居,就不能给便宜点儿?”
“俺这也是俺爹俺妈自己上山捡的,弄点儿不容易。要不你多买点儿?买两斤俺给你抹一毛。”
对方这显然是不想便宜,买两斤才给抹一毛,谁会为了那一毛买两斤干木耳?
单秋芳还想再说什么,被严雪拉了拉。
严雪还朝她使了个眼色,她立即会意,“我家来人了,我得回去看看。”
“哎你不买了?”那人显然没想到她说走就走,在后面叫了声。
单秋芳头都没回,“先不买了。”一直拐进自家胡同,才低声问严雪:“咋啦?你有事?”
严雪没说话,先低眸看了看她肚子。
“啊,又有了,才五个月,上回你们来的时候还没显怀。”
单秋芳说起来辈分大,可其实也才三十出头,对自己又有了这事并不很在意,还是问起严雪之前使眼色的事,“是不是有啥事儿?”
“那我来得正是时候。”严雪笑着从背筐里拿出一包装好的木耳,“给小弟弟小妹妹做见面礼。”
单秋芳立马说她,“你看你来就来,还带啥东西?”
又道:“这回八成是个丫头,咱们家都花生,要么一个丫头一个小子,要么一个小子一个丫头。”
单秋芳之前三个孩子就是儿子女儿儿子,严雪执意塞给她,“那就给未来小妹妹,到时候记得跟她说是雪姐姐给的。”
单秋芳被塞了满怀,这才注意到她给的是什么,“你咋送这么贵的东西?”
“说了都是自己家弄的。”严雪给她看背筐,“我这次下来,就是为了卖木耳,顺便给您捎点。”
“这么多?”单秋芳还没开口,旁边突然有人插了句。
两人望去,发现是之前卖木耳的那个邻居。
对方这显然是不放心,又跟过来了,还说单秋芳:“东西你可别乱买啊,万一她这是搁哪儿收的咋整?”
小市场是允许个人卖点家里剩余的农副产品,也让卖山货,但那都是自己上山采的,收了倒买倒卖可就不一样了,绝对的投机倒把。
公房住得密,这附近好事的人可不少,单秋芳哪能让她把这么一顶大帽子扣在严雪头上,瞬时变了脸色,“你少瞎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