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作者:柠檬九      更新:2025-09-11 11:18      字数:3967
  
  “那就再养一个来月。”严雪也觉得老太太干回老手艺后更有精神了,“咱这培育室温度好,说不定还能少死几只。”
  等周文慧休完产假回来上班时,二老太太的鸡已经可以放出来散养了,如严雪所说的确比往年死亡率低。
  老太太在后院圈出了一大片地方专门养它们,之前还开了一小块菜地,每天忙碌又充实。
  不过家里现在都比较忙,时间一进入六月中旬,木耳就开始陆续出耳了。严雪要忙着试点那边,顾不上家里,这边就全靠祁放、严继刚、二老太太和经常过来串门的郭家人帮着采收。
  见到第一批采收下来的成熟木耳,郎书记立马过来看了看,看完回去给瞿明理打电话,“已经能收了……对,长得挺好。”
  瞿明理对这个事一直很重视,闻言也不拖泥带水,当即把工作处理处理,准备亲自去林场看看。
  做干部的最忌讳纸上谈兵,总得见识过,了解过,才能做好评价和下一步计划。
  只是没想到刚出门,就碰上了嫌办公室里太热出来开门的刘局长。
  第79章 报价
  别管私底下怎么样,刘局长见了瞿明理还是会如常打招呼的,还顺嘴问了瞿明理这是要去哪。
  瞿明理也就实话实说:“金川林场那边木耳出了,我过去看看。”又问刘局长:“你要不要一起去?”
  这么热的天,这么大的太阳,他说他要去看木耳出了,谁信啊?
  说那边木耳出了什么事,他不得不紧急过去处理还差不多……
  反正这要是太阳没这么大,刘局长说不定还愿意过去看看他的热闹,这个天还是算了。
  刘局长笑了笑,“你也不早说,我这哪有时间,还一堆活儿等着呢。”
  说着就重新进去了,吹着办公室里的穿堂风假模假样开始翻文件。
  瞿明理也没指望刘局长能去,局里其他人也是,毕竟今天天确实热,种植木耳这个事也没人看好。
  于是他就自己去了,没坐局里的摩托卡,也没坐直通金川的小火车。
  他坐了另一条线,从望山林场下车,然后走新修好的那条路,穿到金川林场。正好路刚修好的时候他只和局里来走了一趟,当时人多,也没看仔细,可以顺便看看还有没有哪里需要补修。
  没想到郎书记知道后,竟然弄了辆自行车在望山林场等他,“这条路我也没怎么走过,今天我骑车带您一程。”
  “我年轻,还是我带你吧。”瞿明理直接将车接了过去,又问郎书记,“你们林场还有自行车?”
  这郎书记就有些没想到了,看瞿明理直接跨了上去还面露迟疑,“要不您骑车,我走着跟您说?”
  “上来吧。”瞿明理拍了拍车后座,“反正也没几个人认识我,你讲究那么多干嘛?”
  见他坚持,郎书记也就坐了上去,毕竟要是走回去,这段路还是稍微有些远,怕是会耽误时间。
  不过还是觉得不自在,他就接起了之前的话头,“以前林场是没有自行车,主要是用不着。不过这不是路修好了吗?我就想办法弄了一辆,估计以后总有用得上的时候。”瞿明理已经将车子骑了出去,闻言表示认同,“对的,以后路会越修越多,大家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
  “那也是瞿书记您为大家着想,想到让人改拖拉机,想到修路,还愿意让我们林场种植木耳。”
  这话虽然是马屁吧,但郎书记拍得挺情愿的,毕竟瞿明理是真给大家做实事。
  瞿明理听了却笑道:“也得你们林场祁放和严雪有那个本事,不然拖拉机谁改?木耳谁种?”
  两人一路走一路看,有了推土机和挖掘机,这路修得确实又快又好。
  有坑的地方都填了,太过起伏不定的也压平了,路上还碰到几个走这条路上山捡木耳挖细辛的,也在说修完好走了不少。
  “以前林场上山也走这边,就是道没修,全是人踩出来的,不好走。”郎书记跟瞿明理解释了一句。
  瞿明理点点头,“那修出来还是对的,其他林场的路也得抓紧时间修起来。”
  快到金川林场的时候,郎书记还是下来了,没好意思再让瞿明理带,瞿明理也就下了车和他一起走。
  两人进了林场直奔河边,行出一段路,就远远看到了那长长的砖墙。
  “占地面积有多少亩?”瞿明理问了郎书记一句。
  郎书记如实答了,“菌种培育室和办公室占地没多大,都是耳场,毕竟种一次就能收三年,明后年还得接着种。”
  想起之前刘局长质疑的话,又补充,“严雪同志去年试种的今年也出了,比林场新种这批出的还多。”
  瞿明理就没再说什么,两人推了车进去,刚好看到里面木耳晾晒装箱的忙碌景象。
  郎书记还是做过点功课的,跟瞿明理说:“小严这个晾晒也比较讲究,一会儿您可以看看。”
  瞿明理注意到的却是坐着轮椅双腿空空的许万昌,和正在逐一检查木耳是否晾晒完成的郭长安。
  他其实很少在澄水看到残疾人,来澄水之前也很少看到。倒不是因为残疾人少,而是残疾人根本就不方便出门。
  没想到一进严雪这个试点就看到了两个,还显然是在试点里工作的,这着实让他有些意外。
  不过没等他问,严雪已经听到动静出来了,笑盈盈跟两人打招呼,“瞿书记,郎书记。”
  身形娇小的姑娘穿着简单干练的半袖衬衫、长裤,下摆没有扎进裤腰里,遮住了已经有些显怀的肚子。
  瞿明理也就暂时收回了视线,笑着说了一句:“搞得不错啊,收这么多了。”
  “干木耳不压秤,看着多,其实没多少。”严雪笑着引两人进去,“大家停一停,镇局的瞿书记和郎书记来咱们这视察了。”
  又着重介绍了瞿明理,“这位就是镇局的瞿书记,没有他大力支持,也没有咱们试点的建立。”
  那这必须得欢迎,众人立马停下动作,鼓掌的鼓掌,问好的问好。
  “我就是来看看,同志们忙自己的,不用管我。”
  瞿明理压了压手,还是注意到人群里有一个姑娘始终一言不发,还是被人轻轻碰了碰,才知道严雪开始说话了。
  看来严雪这里不只有两个残疾人,他忍不住多看了严雪一眼,“听郎书记说你这晾晒还有讲究。”
  “确实有。”手边就是正在晾晒的木耳,严雪直接指过去,一一向瞿明理做了讲解。
  瞿明理边听边点头,看完前院的晾晒,接着就是后院的耳场。
  严雪没有一个人过去,还叫上了郭长安,“你去拿记录本,给瞿书记讲一下耳场的情况。”
  又给瞿明理介绍,“这是我们试点的观察记录员郭长安,对菌种培育一直很感兴趣,去年就没少给我帮忙。当时林场发大水,还是他当机立断,和母亲一起帮我保住了菌种。”
  没想到这还有一个是技术岗,瞿明理郑重了神色,伸出左手与郭长安握了握,显然是在照顾郭长安的不便。
  郭长安自己倒挺坦然,回办公室拿上记录本,拄了拐杖跟两个人向后院走去。
  自从试点建立,事情变多,严雪就没法经常观察了,都是他在做记录,“耳场这边目前是分成了两个区域,东边这一片,是用去年严技术员种的木耳留的种,西边则是去年的野生木耳。”
  瞿明理一听果然有兴趣,“哪边长得更好,产量更高?”
  “目前是二代菌种长得更好,产量更高。严技术员说今年继续留种,明年分成三个区域,看看三代菌种怎么样。”
  严雪竟然不只是把木耳种出来了,还在一开始就重视起技术的更新和选种的优化,一般人可没有这个意识。
  瞿明理不禁又看了严雪一眼,觉得这年轻姑娘很让人刮目相看,和祁放一样,待在这里都有些屈才了。
  而且他让人改机器、修路、搞木耳栽培,确实是想做点实事,不枉费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
  却没想事情交到严雪手上,严雪不仅能干好,干漂亮,还能照顾到更多更需要照顾的人。
  这让他在出了试点后忍不住对严雪说:“还好我决定让你做这个试点了,你很不错。”
  严雪从来都不居功,“也是大家能干,又愿意力往一个地方使,我自己可撑不起这么大一个摊子。”
  会说话,会办事,连郎书记对试点的支持都讲了讲,听得郎书记脸上那笑就没下来过。
  瞿明理想的却是严雪试点里那几个残疾人员工,回局里的一路都在琢磨这个。
  郭长安也就罢了,听说是采伐受的伤,局里给安排了工作,但他更喜欢跟着严雪干,这才转了过来。
  瞿明理更在意的其实是另两个人,尤其是那个一直不说话显然听力有问题的年轻姑娘。
  据说对方是林场的职工家属,而镇林业局职工家属上万,这样的绝不只有她一个,幸运的却只有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