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作者:聿简      更新:2025-09-12 08:50      字数:3294
  *
  圣上过于疲累,睡过了头,醒来的时候已至晌午。
  简单的用过膳食,便听到外头通传,“圣上,鹿亲王求见。”
  师离忱也想瞧瞧这位皇叔打得什么鬼主意,道:“宣。”
  一中年男子入殿,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少许痕迹,但不显眼,依稀可见曾经的俊朗,他举止儒雅:“臣,见过圣上。”
  师离忱摆手示意他起身赐座,笑眯眯道:“皇叔可用过膳了?”
  “用过了。”鹿亲王坐在乐福安搬来的椅子上,和气道:“听闻前些日子圣上遇刺,臣心有余悸,又来了宫中两回得知圣上忙于政务了无空闲,直至昨日才合眼歇息。”
  他凝视着师离忱,叹道:“圣上要爱惜身子才是。”
  师离忱无所谓笑了笑,“虽说近些年来朕体弱了些,可底子还在,劳累几日不算什么。”
  他拿起小宫女承托来的帕子,擦拭嘴唇,接着垂眸净手,不紧不慢道:“倒是皇叔岁数见长,近来地滑走路要当心,别摔跟头。”
  鹿亲王面颊带笑,“臣自当谨记,只是诏狱迟迟审不出刺客的幕后主使,臣放心不下圣上。”
  “这便不劳皇叔费心了。师离忱笑说,“说不说的不打紧,重要的是朕怀疑有人听信了挑唆,他们才会冒头。”
  九华寺在京都城外,皇城根下,敢动手刺杀和自寻死路没差。
  鹿亲王神态没有一丝不悦,反倒跟着笑开来,应道:“圣上说的是,得让大理寺办案抓点紧,将余孽一网打尽。”
  师离忱望着鹿亲王,笑而不语。
  余孽当然要抓,这锅当然也要甩。
  第33章
  京郊破观。
  一阵铁蹄声阵阵响,直到庙前才停。破观只剩一件瓦房,还有掉了半边身子的泥塑。
  破观大门早已被腐蚀不剩什么,一帮半甲黛狐罩袍的金吾卫涌入之时,已然足够挡住了外头的光明。
  破观中的乞丐们瞬间被吓得瑟缩成一堆。
  金吾卫为首司戈展开画像,指着乞丐堆中的一人,冷道:“他,林氏余孽,押走!”
  被指的是一名十五六岁的小乞丐,咬着指甲瑟瑟发抖,眼里有泪,也有愤恨,可惜拗不过,只挣扎了两下就被直接打晕绑走。
  *
  雪景配山茶。
  师离忱懒懒地靠着赏景,手里端得是秦家军打退鞑靼的密报。
  鞑靼三大部族,他们的名字翻译成中原话又长又拗口,师离忱通常把三大部族标为鞑靼王师——红黄蓝。
  这回来进攻津阳城的鞑靼王师‘蓝’,师离忱以颜色划分鞑靼部族方式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依据。
  号‘蓝’的鞑靼部族,羊皮外衣上总会带一点蓝,可能是一个太阳花腰挂,也可能是衣襟上缝制的花纹,也有其他颜色,但更多是以蓝为主体。
  同理,另外两支鞑靼王师‘红’与‘黄’,也是如此。这三支王师曾经是一家,但几十年前鞑靼内讧,导致分裂成了三个部族。
  系统给的书中有记,天下大乱一部分是因为暴君病重,即将离世无法管顾月商,南晋皇帝也在此时崩逝,皇子党争斗激烈。
  两国国君同时出事,鞑靼抓准了机会。三支王师部族达成合作,一致先决定先侵外。
  三大王师进攻中原,想吞了南晋与月商。
  而攻打南晋和偷津阳粮仓的那帮鞑靼人,师离忱收到的探子来报中,确认了对方不属于三大王师之一,但他们听从裴郁璟的调遣。
  男主与鞑靼人有联系,至于他在其中扮演什么成分,就很难说了。
  ……
  思索间,裴郁璟已然来到师离忱跟前。
  乐福安始终对这位掐过圣上脖子的不轨之徒有偏见,目光警惕地落在他身上,一刻也不移开。
  师离忱不轻不重道:“津阳城的那支鞑靼,你叫来的?”
  裴郁璟一身赤虎官袍,撩开衣摆随意坐在圣上身前的台阶上,挑眉笑了笑,“圣上这份怀疑,我背得好没道理。”
  “喔?不是你。”师离忱眼梢弯了弯,和善道:“那你说说看,是谁。”
  “圣上不放心?”裴郁璟叹道:“还好我有鞑靼探子传回的消息,不然要被圣上冤枉死。”
  对此,圣上笑容中多出几分嘲弄之意,“原来你心里有数。”
  裴郁璟优哉游哉道:“消息说了,鞑靼王师收到了月商之人报信,大意为津阳军营有内应能传军机,可与鞑靼里应外合攻下津阳城。”
  有秦家军守着,只要不是三部王师联合,圣上便不必担忧津阳城的安危,反倒是鞑靼该担心担心自己。
  师离忱嗤道,“那怕是要让他们失望了,朕有将军守在津阳城,他们攻不进来。”
  “可能在津阳军营安插内应,怕是朝中之人。”裴郁璟不动声色打量着圣上的神情,“圣上不打算细究?”
  然而圣上神色毫无变化,眺望着不远处被薄雪覆盖的山茶花树,看那一地鲜红残雪,笑容莫测:“狗急会跳墙,与外邦人联合的蠢材,命都快没了,放他游几日又有何妨?”
  裴郁璟随着圣上的视线,也看向那一滩山茶,“圣上知道是谁?”
  师离忱懒得理他,靠在柔软的宽椅中,嫌他烦了,不咸不淡地道了句:“朕让他是谁,就会是谁。”
  他慢吞吞地转着指间的玉戒,眼底一片深沉。
  忽地想到另一件事。
  之前被鞑靼搬空过的那座毒粮。
  早知鞑靼不会安分,他在几个月前便将津阳城的粮营分开。
  真正的军粮转移到城中,针对鞑靼则设了两座毒粮营,能毒死鞑靼人最好,毒不死人毒死畜牲也行。
  裴郁璟叫来的鞑靼人把毒粮营被搬空了一座,还剩一座……鞑靼王师恰好在攻打津阳城。
  师离忱笑意深深。
  秦家军或许能借着再来一局请君入瓮。
  而被搬走的那座……他瞥了眼裴郁璟,心里有了计较。
  至于秦家军,同样是在几个月前就藏在津阳城,非危急关头不会上阵。
  上回鞑靼人来的时候使了个调虎离山,并未给津阳城造成伤亡,故此他才没有现身。
  津阳城位置重要,靠近鞑靼,若被攻下不堪设想,因此圣上几个月前便知会了秦家军。
  秦家军未退之前,边关曾有一句话——
  “重镇将军十二位,鞑靼独畏秦家军。”
  对于将才,圣上一向爱惜。
  况且秦家军的身世也足够让人痛惜。
  高祖皇帝驾崩后,先帝初登皇位时,秦家一族在军中势大。
  先帝皇位不稳,忌惮其威信过重,当时月商与南晋起战,先帝便刻意做局拖延了援军,让秦家满门魂断荒山谷,又以通敌之罪,给其挂上污名。
  此后十年,将军不再有秦姓。
  后来先帝意外遇刺,病重昏迷无法起身。
  当时身为太子的师离忱上阵监国,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为秦家翻案,又以先帝之名下罪己诏。
  先帝同不同意不重要,反正这么干了。
  等先帝病好了,罪己诏下过了,案也平反了。先帝即便震怒也无济于事,大局已定。
  而秦家尚未平反的那段时间,秦家最后一个嫡系血脉,被关系交好房家带了回去。
  他被暂且记在房家主母名下,成了房家墨的弟弟房家砚。
  直到平反后,房家砚改回秦姓,保留家字辈,取军为名,成了秦家军。
  秦家军后在边疆做了重镇将军,守了近三年,专攻鞑靼,有勇有谋,而后鞑靼与月商签定十年和平契约,他便请辞离军。
  以秦家军的经历,就算他憎恶皇室,私底下暗议谋反,豢养私兵,师离忱都能理解。
  可偏偏他没有,他最大的恶意就是喝醉之后痛骂几句先帝,然后重整旗鼓又是一条汉子。
  此人正到发邪,他愿意上阵领兵,原因也并非热爱月商,他心疼的是那些将士。
  秦家军一生都在立志减少伤亡,让将士平安归家。
  他完美继承了秦家血脉,或许秦家军对皇室是有恨的,但更恨鞑靼,故此得了调令,即刻藏身在了津阳城。
  时时刻刻静观其变,给京都传信。
  对旁人或许尚有疑虑。
  对与秦家军,师离忱给出了印信,让他监军,重授他重镇将军之名。
  至于先帝。
  师离忱一个字都不想提,他有时候真的很不想承认有这么个爹,可这血脉是实打实的。
  福安说他像母妃,但与先帝也有相似,比如那死都撕不掉的疑心病,所以他必须要有监察司,耳目达天下。
  再比如。
  自从裴郁璟入京后,天上飞过的每一只苍鹰,鸽子,都有专人窥探监视,在第一时间传入宫中。
  又或者是身在京都那些不起眼的南晋线人,他们被放任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在册。
  看着眼前台阶上坐着的高大背影,师离忱指腹在扶手上轻轻敲击,漫不经心地审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