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作者:
戋离 更新:2025-09-15 09:02 字数:3273
这次回去姜白和邢远补充了一大批货物,其中就包括水产。
两只猫跟两人不在同一个地方吃饭,蒸鱼味道腥重,他们都有些闻不惯。
姜白交代过如果他人不在,可以按柜台的铃,因此他吃饭的速度不快,认真品尝着邢远做的食物。
在超市闲来无事,那些顾客对着邢远又是一副鹌鹑的模样,邢远便待在了后头折腾两人的伙食,顺便给猫喂个饭、洗个澡。
是的,两只猫的洗澡问题都交给了邢远,超市没有浴缸,姜白还特意买了个浴盆。
猫咪会自己清洁,三花又是格外聪慧的猫,还会给自己擦爪垫。
但定期洗澡不能免,差不多可以保持在半个月一次的频率。
吃完饭没人体型他出去,他便抱着同样吃完了饭的三花给她梳了会毛。瞧着时间差不多,抱着奶油走出去。
三花看了眼,抬步跟了上去。
她嫌弃超市吵,上午一直留在后面的休息室。
在柜台后坐了没一会,就有人拿着布过来结账了。姜白让母女二人也学着,往后他不方便可以让她们帮着算账。
李春花没敢在客人面前表现出什么,等人都走了,忐忑道,“这么多东西,算错了可咋整?”
姜白只是随口一提,道,“那就算一样,放一次钱。”
总不能价格也记混了。
母女两几乎是一齐舒了口气,这下放心了。
商品的价格她们都记得牢牢的呢!
超市没了客人,母女两准备出去,姜白喊住她们,“你们的午饭。”
将一袋水饺和几个馒头卤蛋肉干放着柜台上。
李春花迟疑着没敢伸手,这……怎么换了?
看出她们脸上的疑惑,姜白主动解释,“不能顿顿吃面包,不营养,超市的东西你们至少也得知道是个什么味。
“都拿去尝尝,正好给那些客人瞧一瞧,这东西是怎么吃的。”
他这么说,母女二人就把东西拿了过去,将这当成一种招揽生意的手段。
姜白给了她们一个炉子,普通的炭火炉,模样与这边的不同,但瞧上两眼都能用,不需要教。
速食吃的方便,却不能总吃这些,等过段时间,他打算让她们自己煮东西吃。
姜白,“超市今天卖了不少冰棍,你们正好也尝尝,等吃完了饭,自己过去拿一根,到这边我给你们记个账。”
母女二人以为他说的记账是在往后的工钱里扣,都没有意见。实则姜白是需要出钱买下商品,不然东西带不出去。
出了门,到了檐下常待的位置,母女二人摸索片刻,便学会了这个炉子的用法。
上头配了个蒸锅,应当是用来蒸冻着的馒头。
煮开了水,下进去饺子,过三遍凉水后,一阵特殊的香气渐渐飘散开。
味道不重,却能让长久不闻肉味的人感觉到这阵细微的气息,不自觉吞咽口水。
水饺捞出来,上蒸锅继续蒸馒头,两人倒了点姜白给的酱油和醋,沾着水饺吃。
另一头,家家户户都开了火,煮的这新买的面条。买了咸肉的下点咸肉,没买的就下个咸菜,加上一大把蔬菜干,味道一样闻得人直流口水。
抱着孩子的女人有些动摇,边给孩子喂牛奶,边小声问,“孩他爹,你说我们要不要也跟她们一样,留在这?”
男人却是意志坚定,“留在这能干什么,别看那两个女人有吃有喝的,你留在这人姜老板就愿意用你?
“大伙都要走的,我们留下来无亲无故,往后可怎么过?”
女人便不再说,只道,“孩子需要喝奶,这牛奶又放不长久。”
男人道,“那伙计说的是拆开了放不久,不打开能放几个月的。你要不安定,就过去仔细问问。
“这铺子价格低廉,往后我多买些肉和蛋,你补补身子,孩子就有奶喝了。”
女人只是没营养才不下奶,不是本身没有,补一补就回来了。
听到男人的话,她忍不住笑开了,应声道,“好。”
能想着给女人补身子的男人,是不多见的好男人了。她嫁进来,孩他爹一直对她不错。
女人本就是想问问牛奶的事,闻到那边传来的水饺香气,顺道过去了。
张家村的人都是带了锅碗瓢盆上路的,几乎都拉着板车。
他们本来是有牛和骡子拉车的,牲畜需水量大,路上没水都给渴死了,最后只能宰了吃肉。
都是十几年的老伙计,都舍不得,可没办法,人得活着。
李春花母女有煤炉子,不需要捡柴烧火,反倒是比他们先吃上了。
女人是吃过了面条去的,先是询问了牛奶的保存时长,确定不打开可以放上一年,放下心。
又试探着问了水饺的事,还有些不好意思。
李春花二人本就是为着他们来问的,回答的很是热心。于是下午做晚饭的时候,就有女人愿意买来试一试了。
吃过了饭,张家村的人待在超市的庇荫处,不用面对太阳的灼晒,正忍着天热休息。
现在他们都是晚上赶路,白天休息,不然暴晒着又得赶路容易出问题。
下午超市闲下来,姜白给了母女两说好的布,让她们自个挑了颜色。想着她们没有工具,连同工具一块给了一份。
姜白,“之前没见你们过来取冰棍,现在去挑一个吧。”
两人便去拿了。
等坐下,拿着沁凉的冰棍,一人分了个味道尝了口,浓郁的红豆绿豆香味随着冰爽的口感往下,通神舒畅。
方荷蕊,“娘,你尝尝我这个味道。”
李春花小小咬了口,“诶,你也尝尝我的。”
方荷蕊感受着冰冰凉凉的气息,道,“真舒坦啊。”
李春花点头,“等拿到了工钱,娘再给你买。”
甚至不需要等到那时候,姜白已经决定给她们每天一根冰棍了。
算是高温补贴。
第39章
每次张家村的人想走时,总会不经意被店铺新出现的物品吸引。
一众妇人围着一根小小的银针,看得心动不已。
这么亮又光滑精致的针头,用着顺畅极了。一众妇人轮换着试用,就这么将母女两的衣服做了个大概。
自从发现檐下跟超市温度一样后,女人们借着说话的机会都凑了过来,于是看到了母女两手中的针线。
店里她们是不敢随意进去的,不买点东西都不好面对那两位老板。
对李春花母女,这群妇人话就多了,态度也自然,都是有什么说什么,“这针头卖吗?”
“还有这剪刀,可真好用,我家的使着费劲。”
“这些线也好看,什么颜色都能找到。”
知道是生意来了,方荷蕊道,“我去问问老板。”
姜白便道,“针线套装3个铜板,十枚针2个铜板,不单独卖,大剪刀5个铜板,小剪刀2个铜板。”
妇人们选购完布料后,姜白没把那些东西收起来,一直放着。
他打量片刻,往后边的墙上挂了个货架,专门放针头线脑。又多放了两种大的线筒,黑色和白色,3个铜板一个。
于是超市又迎来了一波购物潮。
瞧着热闹,实则没涨多少积分,姜白没在意。
刚开始是这样的,得人多了,有大客户,超市的积分才会直线上涨。
晚上姜白又让母女二人吃了方便面和八宝粥,再次吸引了一群人消费。不过方便面和八宝粥相对于其他的食物价格偏高,也就是买来尝个味。
方便面调料包的味道在口味单一的时代是难以抵御的诱惑,不少人看得心疼,手中钱却掏得痛快。
有妇人已经学会将调料包放入锅中,煮上满满一锅挂面,一家人都能尝个味。
一时间,超市前都是方便面独特的香气。
又休息了一天,一伙人终于决定启程,姜白为他们准备了一样新商品,藿香正气水。
6个铜板一盒,里面有8支。
天这么热走在大太阳下,很容易中暑,可以备着预防。
其实大家不怎么信,不过见多了超市内的商品,每家人都买了一盒或者两盒,算是支持姜白主动的推荐。
有那机灵的趁着离开前,将身上的钱换了食物和水以及一部分方便携带的物资,准备去别地高价卖。
一路上不安全,村里人一商量,有钱没钱的都多买了些。
第二天早上姜白开门时,就看到原本坐满了人的地方空了。
对方离开前还特意跟他告了别,姜白不算意外,继续等待上门的客人。
其实像李春花母女这般单独上路的少,大多是一个村或者路上凑在一起走的。不然就是大户,架着马车牛车,带上一大堆行李和一帮人,武器威慑,浩浩荡荡。
之后几天又经过了几波人,那些人虽然狼狈但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都规规矩矩上超市买了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