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作者:
刀四顾 更新:2025-09-15 09:48 字数:3355
他是否限制了福禄的自由?
如今他能模糊感应到福禄的心意,却未心意相通。
福禄是他降生便在身边的,除非有一日福禄自己亲口说走。
想着,萧景衍再度欢喜起来。
情绪变动看的一旁两位太医回去斟酌一番,加大了药剂。
有福禄监督,萧景衍拧着眉头一口气喝下苦到胆的汤药。
待哄睡福禄,萧景衍直接让两人回去复命。
两位太医胆战心惊又异口同声道:“世子爷体内余毒未清,微臣不能走。”
“那你俩一人饮一碗汤药。”
“世子爷,药不能乱喝,况且良药苦口啊!”
再不想当着福禄的面喝苦汤汁的萧景衍摆摆手:“放心,回去皇舅舅不会罚你们的。”
如此,两位太医这才收拾了包袱回太医院。
元庆帝得知哭笑不得,又换了两位太医千叮万嘱不准将药做那么苦。
又让冯久宝徒弟夏守忠去传话,甚至搬出若不好好养病,他便给皇姐去信来威胁。
睡眼惺忪的萧景衍只得认命留下两位新来的太医。
在榻上辗转反侧的萧景衍并未留意到一旁白玉盆中的小草悄然蹿了一点。
当夜,孙思语所住的四进院西配殿便闹起了鬼。
与此同时,一封八百里加急被送入京中。
第51章 急报至帝王试群臣,病家……
八百里加急乃金陵体仁院总裁甄应嘉所奏。
维扬巡盐御史林如海病重, 甄应嘉恳请派太医亲往,并言可替林御史分担,以待林御史康复或陛下再派新御史接任。
元庆帝捏着奏折的手猛然缩紧, “可有林如海的折子?”
本朝因吸取前朝教训,并未有司礼监一类会读书识字的太监,送到宫中的折子全靠皇帝。
但皇帝也是人,尤其年岁渐长的皇帝, 哪里能一天八个时辰全用来批奏折。
因而部分重要的折子会交由皇帝在内廷的亲信之人参阅。
此刻冯久宝听闻元庆帝问询, 忙将等候在外的义庆亲王请去殿内。
自小不受宠的小透明即便封了亲王,也极有分寸,从不越矩,反倒得了元庆帝看重。
此次得了八百里加急奏报,义庆亲王同样直接奏报,并未打开看一眼。
“皇兄可是有何吩咐?”
听着义庆问话, 元庆帝冷哼一声,“你瞧瞧。”
冯久宝接过折子递到义庆亲王跟前。
义庆亲王接过奏折,一目十行扫过, “这……”
今夏林如海上折将江南早年偷漏的两百万两税银入国库,很是解了一番燃眉之急。
竟不想短短时日, 林如海竟遭了毒手。
这样好的臣子,若真因同僚诡计丧命, 着实可惜, “皇兄可要派太医前去?”
“你就瞧出这些?”
义庆亲王愣了一下, “不是甄总裁奏林大人不好了。”
他应该瞧出什么?
元庆帝看着自家蠢弟弟的神色,竟是真的一点不知。
也难怪当年几位兄长无一拉拢他。
义庆亲王能入内阁一来是元庆帝对太上皇表态,他愿用兄弟办事,二来让臣子知晓他亦是重情之人。
努力思索半晌, 义庆亲王道:“是了,这等事本该林如海亲上折子。”
甄应嘉既敢声情并茂上折子,要么断定林如海撑不到太医前去亦或去了也无用。
不然便是江南已落入他的掌控,林如海的折子已经送不出来。
林如海竟也斗不过么?
江南还有四百万两白银未有消息。
元庆帝想着空空如也的私库与国库,再想林如海当初折子所奏,心下一阵抽痛。
那可是四百万两!
饶是拿不到,有林如海在,江南即便不在他手中也能收足了盐税银子。
元庆帝撑着额角叹一声,再不想搭理蠢弟弟,“行了,你去吧。”
义庆亲王应声,走了两步,回头发问:“那,林大人那里?”
“朕自会派太医前往。”
若林如海当真不行,有谁能接任江南这个摊子?
元庆帝脑海中一一闪过自己的心腹。
要么资历过浅,要么身担要职不能动,要么出身贫穷镇不住一帮牛鬼蛇神,更遑论首鼠两端的甄家等根深蒂固的大族。
元庆帝一时被气乐了,他身为帝王竟无臣子可用。
一夜未眠的元庆帝次日早朝发了好大的火。
不知内情的臣子们一时战战兢兢,早知内情的则旧事重提。
林如海已担任巡盐御史八年,实在太久,于理不合。
看谁都有嫌疑的元庆帝指着提议的臣子道:“既如此,爱卿可愿出任巡盐御史?”
提议之人乃三品京官,好容易升到京都,怎愿去维扬任巡盐御史。
况且,他非元庆帝心腹,便是去了有林如海这些年税收银子在前,他哪里还有发挥空间。
尚未推辞,便有想提拔自己门生的大人开口道不妥。
开口闭口祖宗规矩。
“既如此,诸位爱卿尽情举荐,朕只有一个要求。”
“接任者也无需超越林卿,只需维持林如海收上的盐税银子即可。”
诸位大人哪个不知林如海在两淮是如何呕心沥血,甚至为了盐税银子赔了妻儿两条命进去。
维持林如海所收税银。
且不说他们去了能不能办到,以那些门生定然是办不到。
见诸位大臣鸦雀无声,元庆帝又气又乐。
两淮盐税占大朝税收半数,得两淮盐税便掌握了下一任帝王主动权。
待下朝,各自派系的臣子三三两两聚在一处谈论元庆帝究竟何意。
四皇子听闻父皇未通过两淮巡盐御史换人一事,气的拂袖挥落汝窑花瓶。
“那林如海都要死了,父皇还在等什么!”
闻讯而来的甄妃恰巧听到此话,好在周遭并无宫人。
被甄贵太妃教导过好一阵子的甄妃挥退宫人,呵斥儿子,“这等话是你能随便说的?”
“母妃,我……”四皇子踱步一圈,“我是着急。”
眼看两位哥哥出宫建府,在朝中崭露头角,偏他婚事迟迟无音讯。
早几年舅舅便说要除去林如海,结果只伤了林家后宅。
舅舅送来的银子逐年减少,偏林如海又寻回两百万两白银,父皇越发信重,眼瞧着江南地界都要改姓林了。
“你舅舅他们自有安排,安心等待便是。”
“等,要等到什么时候?”四皇子抬头看向甄妃,“母妃,我都十七了。”
当年大哥与二哥十六岁成亲后便出宫建府开衙,那是何等待遇。
怎到了他便是推三阻四,迟迟不能大婚建府开衙。
被遗忘的三皇子:……
甄妃如何不知这些,偏生她见元庆帝时被哄着要给小四挑个样样可心的。
自入宫便有姑姑做靠山的甄妃从未吃过一点亏,不过两句话便能哄住。
只是这话自六年前听到如今,甄妃也知元庆帝可能只是哄她。
“母妃已替你留意了几位姑娘,过些时日我邀她们入宫,你瞧瞧中意哪个。”
“无需看,一切有母妃做主即可。”待他登临高位,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眼下既然舅舅靠不住,他就要早早建府开衙,组建自己的班底。
母子两个又聊上几句,四皇子出了殿门又是风度翩翩的俊俏少年郎。
天底下做母亲的总是心甘情愿为孩子打算。
荣国府上,王夫人见着瘦了、黑了的贾宝玉再度哭成泪人。
反倒是贾宝玉未同往日那般扭股糖一样歪缠哭求不想再去军营。
“母亲不必担心我,柳湘莲与琏二哥他们因表现好,已得了职位,日后便无需在营中训练。”
王夫人听得一噎,只顾哭她苦命的儿。
心下却怨起丰台大营的将领,一个个什么眼神,贾琏那样的都能授予官职。
她的宝玉才是该有大造化的。
对此毫不知情的宝玉心下有了盼头,笑道:“待过些时日,说不得儿子便能因表现好归家。”
“母亲实在不必如此伤怀,不然便是做儿子的不孝了。”
王夫人正要反驳,有小丫鬟来报,林家来人了。
“不年不节的林家来什么人?”王夫人擦去眼角泪珠。
便是贾母也心中疑惑。
瞧着来人风尘仆仆,满眼疲惫,贾母正欲开口命人带去洗漱一番。
谁知那人噗通一声跪地道:“我家老爷病重,来信要接姑娘家去。”
贾母身形一晃,好在鸳鸯手快扶住人,低声劝慰,“老太太,林姑娘还得指着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