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作者:积羽成扇      更新:2025-09-15 10:04      字数:3252
  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未实施,肩上已多了一层单薄的重量。
  荀彧将单衣披在他的肩上,垂眸而答:
  “昨夜恐生变故,我便与阿漻留在一处,彼此照应。”
  分明忍不住偷笑,郭嘉面上却故意摆出伤感哀怨的神色:
  “我无依无靠,怎就没人照应照应我?”
  顾至压着脸上的热度,状似诚恳地建议道:
  “程仲德魁梧雄壮,奉孝可找他‘照应’。”
  一提起程昱,郭嘉就想到陈宫当初的那两只砂锅大的黑眼圈,嘴角微抖:
  “那倒不必了。”
  若非荀彧的视线已下达了最后通牒,他还想来一句“不如今晚我搬过来陪你们一起睡”,继续闹腾二人。
  郭嘉心中无比遗憾,却又顾忌着荀彧的警戒线,不敢真的把人惹恼了,只得放下蠢蠢欲动的念头。
  “昨夜的刺客可审问过了?”
  荀彧端正衣襟,穿上外袍,从壶中倒了一杯清水,递给顾至。
  郭嘉觉得自己又开始齿痛,连忙避开眼,在席边坐下,也给自己倒了一盏。
  “那算什么刺客?只是个不自量力的宵小罢了。”
  曹操的主帐是把守重地,里三层外三层地守着,还有典韦这样万夫之敌,只凭两个刺客就想杀曹操,也未免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这刺客应当不是张济、张绣所派。”顾至初步断定道。
  以贾诩的行事作风,他不会浪费精力做这种无意义的事。而张济、张绣叔侄别的不说,至少在原著中,他们格外听贾诩的话,绝不会自作主张,背着贾诩搞一些骚操作。
  “是不是张济、张绣,午后便有分晓。”郭嘉见荀彧理好发冠,顺势起身,
  “你俩自个儿去取朝食,我就不打扰了。”
  他飞快地离开营帐,脚下几乎要踩出火星子。
  当营帐内只剩下顾至与荀彧二人,空气再次变得粘稠而炙热。
  顾至佯装镇定地饮着水,饮了一口又一口,格外养身。
  荀彧亦是沉默着,稍稍弯下身,将散开的单衣往中间收拢,将顾至垂落的一缕碎发别到耳后,温声低语:
  “阿漻在这等我,我去取朝食。”
  “……好。”
  顾至没有抬头,盯着眼前已理得格外端正的衣领,挥开记忆中另一番衣衫凌乱的模样,没有再喝。
  他怕再喝一口,就会因为脑中的杂念,被水呛到。
  荀彧掀开门帘,一抬眼,就看到十丈之外,荀攸站在篝火旁,定定地盯着自己。
  足下略停,昨日那句“何必如此”如若山谷回音,在耳边晃荡。
  荀彧权衡片刻,朝荀攸稍稍颔首,并未急着上前解除昨日的误会。
  他转向东侧,往开灶的地点走去。
  还没走出几步,就在另一处营帐前看到抱肘而立的戏志才。
  “……”对任何意外都能坦然面对的荀彧,第一次有了头痛的感受。
  然而头痛归头痛,他却不能不面对。
  “志才。”
  戏志才不咸不淡地望着他,平静询问:
  “昨晚睡得不错?”
  这句话好似隐藏着别样的锋芒。荀彧并未因此失措,只平心静气地回答。
  “尚可。”
  晨风吹动旌旗,发出飒飒的声响。
  戏志才盯了他片刻,没有多说什么,拎起营帐旁侧的竹篮,递给荀彧。
  “两份朝食,还热着,省得你再跑一趟。”
  荀彧微顿,掩去眸中的讶然:“多谢。”
  “何必言谢,你只是顺便。”
  毫不客气的话却让荀彧哑然失笑。
  “志才何妨坦直一些?”
  若总是否认好意,将所有事都藏着,一个人承受,未免太过疲累。
  “坦直?”
  戏志才读懂了荀彧的言下之意,走近两步,以只有两人听得到的音量低语,
  “那我便坦直一回——”
  荀彧见他神色郑重,不由屏息凝神,聆听接下来的话。
  “若按常理……”戏志才神色肃然,
  “你应当唤我一句‘大舅兄’,或者‘大伯兄’。”
  荀彧:“……”
  “文若唤一声‘大舅兄’或者‘大伯兄’来听听?”
  事到如今,荀彧哪能不知这是好友在逗他。
  郭奉孝也就罢了,怎么连一贯不苟言笑的戏志才也……
  心念转动,荀彧并未退却,也不曾让对方如愿以偿:
  “志才何时为我二人置办酒席,便可让我改了称呼。”
  “想也休想。”戏志才咬牙而笑,松开竹篮,“赶紧带着朝食回去,别误了饭时。”
  荀彧没有立即离开,再次抬眸:“刺客?”
  谋士之间并不需要直言,只需一个简单的词汇,便能让对方心领神会。
  对于荀彧心中的疑问,戏志才心知肚明。
  他面如止水地开口:“陶谦。”
  徐州因为腹背受敌,早已摇摇欲坠。
  即使袁术被杀,孙坚退出徐州,陶谦得到少许喘息的机会,却仍被吕布压制,哪有时间抽手对付曹操?
  与其说那两个刺客是陶谦派来的……倒不如说,那两个刺客是旁人要硬扣到陶谦头上的。
  荀彧不由蹙眉:“志才,莫非你……”
  “自然不是。”戏志才立时否认,“如此小打小闹的栽赃,能对陶谦有什么妨害?”
  他确实想借曹操之势除去陶谦与笮融,但他不会浪费时间在这种无关痛痒的小事上。
  曹操已经和陶谦结成死仇,没必要再“让”陶谦派遣刺客激怒曹操。
  荀彧也想通了这一点,神色微变:“莫非是主公——”
  “十之八九。”
  曹营守卫严密,尤其是主帐附近,里外三层守备,岂会让刺客悄无声息地探入帐中?分明是自导自演。
  曹操本想趁着张济、张绣还未站稳脚跟,一鼓作气拿下豫州。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张济、张绣与孙坚结了盟,又有豫州的诸侯王在一旁搭帮,短时间内很难将张氏势力覆灭。
  既然如此,与其继续留下,与张氏死磕,倒不如先将陶谦这个老仇人处置了,啃下彭城、下邳两地。
  加入吕布,一起殴打陶谦,这叫趁火打劫;被陶谦派来的人刺杀,为了报仇,出兵攻打陶谦,这是师出有名。
  戏志才话锋变转:“不过,主公既然想征讨陶谦,你我倒是可再送主公一份大礼。”
  荀彧盯着戏志才片刻,缓缓颔首,带着竹篮转身折返。
  五日后,公孙瓒忽然发表檄文,指责袁绍为了夺取冀州,竟不顾百姓安危,引青州黄巾军入境,还设计逼死了上一任的冀州牧韩馥。
  袁绍莫名背上骂名,大怒,当即拿出陶谦写给他的书信,证明当初冲进冀、兖二州,害死兖州牧刘岱的青州黄巾军并不是他袁绍恶意引入境内,而是被陶谦故意驱赶,把这个大灾祸赶到了冀、兖二州。
  他袁绍也是受害者,还在对抗青州黄巾军中出了大力,怎么能把屎盆子扣他头上?
  徐州牧陶谦本就被吕布逼得焦头烂额,听到袁绍陈列的“罪证”,他险些飚出一口老血。
  “胡言乱语,我根本就没写过这封信!”
  不久后,兖州牧曹操顺势放出自己被人刺杀的证据,同样将矛头指向陶谦。
  莫名其妙背下第二口黑锅的陶谦终于回过味,半百的胡髯振动,气得冷笑:
  “好好好,墙倒众人推,都想吃下徐州这块肉——”
  局势危急,陶谦赶紧让亲信派人去请笮融。
  没过多久,亲信折返,却是神色惊惶。
  “使君,笮、笮国相不见了。”
  不见了?
  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会不见,分明是见局势不妙,弃自己而去!
  陶谦眼前阵阵发黑。勉力维持了片刻,他再也支撑不住,缓缓倒下。
  第91章 谋士聚餐
  陶谦病了。
  他本就年过半百, 身子骨大不如前。来自吕布的逼迫让他两个月不曾睡一个整觉,加上这一回的急火攻心,他当场呕了一口血, 倒在地上人事不知。
  从此,徐州陷入彻底的混乱。
  消息灵通的官员、豪族纷纷逃亡,百姓也争相背着包裹,跟着商队渡江南下。
  背弃陶谦的笮融此时已带着他心爱的金佛像逃到广陵。
  他带上数以万计的信众与几千个骑兵,一路逃, 一路杀。凡是被他投奔、热情接待他的新主家,全都死在他的刀下,无一生还。
  等笮融逃到扬州后, 他已杀了三个新老板, 抢走了十几个县城的物资, 把自己的金库填得满满当当。
  尝到甜头, 还想继续空手套白狼的笮融,在丹阳郡与孙坚的兵马狭路相逢。
  笮融的脸终于绿了。
  他骗杀新主,只是趁其不备, 杀几个温厚良善的老实人。
  眼前这个孙坚可是真的狠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