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作者:
积羽成扇 更新:2025-09-15 10:04 字数:3305
岂止是好?这也太“好”了,好得让主公你难以想象。
一股强烈的倾诉欲望即将破土而出,又被郭嘉的理智压下。
罢了。
郭嘉并不想将好友的感情讲给曹操听,然而曹操是何许人,他久经风月,见过千帆,虽然已经接近知天命之年,但眼神还算好使,能看得清几丈之内的情景。
看着廊下的曹操还想感慨几句,倏然,他的目光定在荀彧脸上,脸上的玩笑之意凝固,化作几分惊异。
莫非是风雪太大,他看岔了?
文若看向顾郎的眼神……怎会含着情意?
注意到曹操停留在荀彧面上的目光,顾至不明其中缘由,但在本能的驱使下迈了一步,借着行礼的动作挡住曹操对荀彧的审视。
“主公。”
顾至难得主动朝他行礼,曹操即便惦记着方才的那一幕,也还是笑着压下心头的疑问。
“顾郎近日可好?”
“托主公的福,尚可。”顾至垂着视线,看着地上的皑皑白雪。
自从阅览了竹简上的记载,他对曹操的感观愈加复杂。
即使层层线索表明,荀彧在原著中亡故的主要原因与他自身的心结有关,不全是曹操的缘故,顾至也仍然压制不住心中的恼意。
顾至如此客气的言语行止,反倒让曹操不习惯。
“今日是祭灶之日,我过来不过是求一个热闹,何必多礼。”
曹操走上前,拍去顾至肩上的雪霰,
“听闻文若家仆熬煮的咕咚锅一绝,我姑且厚颜,过来尝尝。”
第100章 宽慰
曹操心心念念的咕咚锅, 到底没能吃上。
他刚坐到锅炉前,就有仆从急急忙忙地赶来,汇报了卞夫人即将临产的消息。
曹操只得放下竹箸, 说了两句场面话,匆匆离去。
顾至回忆着时间线,猜想今日出生的大概是“天下一石,独占八斗”的曹植。
这个念头短暂地停留,就被抛到脑后。他加入争抢食物的队伍, 从郭嘉筷下飞快地抢走了一块排骨。
被连着截走三块肉,郭嘉哪能不知道顾至这是记着祭灶时的“仇”,在刻意针对。趁着顾至捞肉的空档, 他眼疾手快地从荀彧碗中捞走了一块里脊。
郭嘉“嘿嘿”一笑, 满眼得意:“你敢欺我, 我就从文若身上讨回来, 不算亏。”
由于曹操父子已经离开,周遭没有旁人,炳烛也一同坐在锅炉前蹲饭、涮菜, 此刻见家主吃亏,当即发怒, 新仇旧恨一起算, 加入拦截郭嘉的行列。
郭嘉独自一人对付两个夺食强者, 招架不住,当即向荀攸投以求救的目光:
“公达,再不联手, 今日的咕咚锅,你我就只能嗦骨头了。”
荀攸听而不闻,仿佛耳聋已久。
他虽然没有理会郭嘉, 但是落箸的速度同样飞快,不比顾至与炳烛慢多少。有几次甚至捞走了郭嘉筷下的漏网之肉,让本就四面楚歌的郭嘉更加的雪上加霜。
默默进食的戏志才见郭嘉孤立无援,出于同情,往他的碗里夹了一片蒜头。
“慢慢吃,锅中还有很多。”
郭嘉抢不到肉片,看着碗中的蒜头,眼角抽搐。
上次是姜,这次是蒜头。荀家的这位大舅兄还是这么“善解人意”。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筷影如飞。
极致的夺食压力下,郭嘉好似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攻防战役中几次起死回生。他的筷子夹出残影,凭借快、狠、稳的攻势,从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
找到诀窍的郭嘉当即盯上了顾至,专门挑他夹不稳的时候落筷,精准地夹走滑到一旁的肉丸。
似乎没想到自己会被郭嘉虎口夺食,顾至意外地停箸,双瞳蓦然圆睁。
“可见这功夫再高,未必能将竹筷用得好。这用筷子的学问,顾郎你还有的学。”
郭嘉故意落下这么一句气人的话,刹那扬眉吐气,先前因为几次落败而生出的哀叹一扫而空,只余自得。
顾至瞧着他好似尾巴都翘到头顶的模样,沉了眼,卯足了劲与郭嘉斗法。
可即便他的速度再快,也无法避免肉丸在两筷之间打滑,只这么一顿的功夫,又被郭嘉夹走了一颗。
眼见第三颗又要被郭嘉夹走,忽然,一只修长悦目的手持着竹筷闯入战局,在郭嘉落箸前夺走了肉丸,稳稳当当地放在顾至碗中。
顾至看向身侧那人,荀彧已收回竹筷,抬起空闲的左手,以食指的侧沿搌去他鼻梁上的汗珠。
咕咚锅的热气氤氲而上,在眼前留下一片白雾,也把顾至的脸颊烘烤上了一丝热度。
唯有郭嘉在嗷嗷直叫:“公道何在!?文若你方才都没有帮我,等顾郎落入下风你就帮上了,未免太过偏心!”
他是来啃狗粮的吗?他只想抢一口肉,怎么就这么难。
荀彧云淡风轻地道:“奉孝几次从我碗中夹走肉骨,方才不过是以直报怨。”
确实是以“直”报怨。
郭嘉磨了磨牙槽,只觉得下午啃的那两口糖瓜又把自己的牙给黏上了。
刚才他与荀彧争抢的时候,荀彧一动不动,任他作为,连碗中多次被夹走也不制止,仿佛被欺凌也不知道还手的模样,引得顾至为他出头。
等到他开始扭转局势,几次让顾至的长筷落空,他就开始“以直报怨”了。
这一对有情人互相袒护,各自援手,他哪里是他们的对手?
郭嘉表面上哀怨着,却更加眼明手快地从锅里捞走一块肋排,戏志才、荀攸、炳烛三人都没有逃过他的毒手。
战局愈加混乱,几人还未吃饱,就已先因为护食而激起一身热汗。
腊月与正月,每次吃咕咚锅,郭嘉都在孤军作战与水深火热中度过。
因为忙着抢食,他连酒都顾不上喝,倒是莫名其妙地戒了几天酒。
等郭嘉回过味,发现自己这几顿连一口酒都没喝,他已抱着好不容易抢到的肉片,吃了个浑圆,再也喝不下半口。
郭嘉:“……”
所以他为什么要来抢咕咚锅?一个人在家里自斟自饮,自己优哉游哉地涮肉不好吗?
郭嘉不由怀疑人生,可每当顾至或是荀彧请他来凑桌,他都会应邀前去,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
大概,还是抢来的肉更美味吧。
郭嘉惆怅地想到,决计不承认自己是因为听了荀彧那句“阿漻这几日忧悒难解,烦请奉孝相助”,天天磨炼自己的落筷神技。
但当顾至终于从他筷子下抢到一颗肉丸,面上露出畅快的笑意的时候,郭嘉与荀彧、戏志才、荀攸三人对视了一眼,各自垂下视线。
郭嘉想,虽然他并没有看出顾郎哪里不快乐,但以荀彧的洞悉之能,他既然说顾郎不快乐,那必定是不快乐的。
唉,别人都是彩衣娱亲,只有他郭奉孝是竹筷娱友。
只希望顾郎早些排解忧愁,也不枉他每天对着水缸练习夹鸡蛋之术。
时间悄悄地挪到正月。
正月二十是顾至“十九”周岁的生日。汉朝历法通常以虚岁计龄,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他现在应当是二十岁,可以行冠礼、取表字的年纪。
顾至对加冠礼没有兴趣。
一来他并不是真正的二十岁,即使不算这个世界的履历,他也参加了好几次冠礼,早已过了新奇体验的时候。
二来他不是士人,又正值战乱,完全没必要搞这些形式。
然而,除了顾至本人,身边的其他人都对他的冠礼表现出高昂的兴致,时常聚在一起占吉日,叽叽咕咕地商议流程。
荀彧知顾至不喜繁琐,几度权衡之后,出言宽解:
“只是简单地庆贺一回,即使是寻常人家,亦会略做筹备。”
顾至不好拒绝友人们的好意,既然只是他们几人之间的简单筹备,自然与寻常的冠礼不同。
冠礼需要占卜吉日,在那之前,顾至已收到了各色各样的生辰礼——
他原以为这是提前庆祝加冠的贺仪,还是郭嘉说漏了嘴,说“文若送了生辰礼,我们也得送,不然岂不显得小气”,硬拖着戏志才、荀攸、徐质、曹昂这些与他相近的人,每人给他包了个礼盒。
顾至光是拆礼盒就拆了一刻钟,等到他把礼物盘点完毕,天色已变得黑灰,即将进入宵禁。
他没有回曹操给他安排的住所,只留在别部的署衙,翻阅卷宗。
往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心态已然褪去,他查阅着自己所能接触到的所有军情,将得到的讯息全部归入大脑,再通过竹简,将自己这几日整理的情报,用精简的文字记在竹简上。
毛笔专注地在木牍上留下墨痕,昏暗的灯光在青铜灯的掌心跳动,让时间也变得无知无觉。
更深露重,摇曳的烛光仿佛摇篮一般带来困意。顾至不由打了个哈欠,揉了揉眼,忽然听到身旁传来一声叹息。
一件犹带着体温的外袍落在他的肩上。顾至动作一顿,缓缓地放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