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作者:
积羽成扇 更新:2025-09-15 10:04 字数:3253
然而,那一汪火焰看着安静无声,却极为顽固,不仅无法扑灭,还散发着滚滚热气,让人望之生畏。
士兵们这才在云梯上看到了一些漆黑的液体,那些藏在火焰下的液体粘稠潮湿,正是他们先前误以为是“秽物”的存在。
“这是何物?”
想要扑火的士兵被火焰灼伤,身上的绛衣转瞬被火苗吞没,迫使他们不得不在地上打滚,扑灭身上的烈火。
“这些邪异的火光好似比寻常的火要热一些,只是稍稍沾上衣角,便会引火上身。”
敌方主帅盯着忽明忽暗、红中带蓝的火焰,脸上的表情也随之起伏不定。
“曹军到底做了什么?”
没有人能扑灭云梯上面的火,也没有人能阻拦云梯上的火势。
“取水来!”
淯水河道就在宛城的不远处。士兵们拿了烧饭的锅灶,取了些水,泼在云梯上,可他们始终无法泼灭木车上的熊熊火光。
有些许漆黑的粘稠之物浮在水上,绵延的火焰像是盛开在水面上的异色花朵,绽放着红与蓝的光泽,在夜空下忽明忽暗地闪烁。
“见鬼!”
敌方主帅咬牙怒叱。眼见云梯已被邪异的火光整个吞没,他再是不甘,也只得咽下那一口鲜血。
“撤!”
他们今夜攻城的决胜要素,一是出其不备,二是借助这座由工匠精心打造的云梯。
如今云梯被焚,曹操这方又有了防备,他们今夜的偷袭,可以说是一败涂地。
“那漆黑的淖泥究竟是何物,竟无法扑灭。”
比起今夜的无功而返,曹军这无法被水浇灭,色泽诡异的怪火更让主帅在意,甚至蔓开无法遏制的恐惧。
其他士兵的心思多半与他相同,今天被他带出来的攻城大军,无一人死亡,可乌沉沉的颓败之意盘桓在整只军队的上方,像是永远不会挪开的阴云。
所有人都因为那道怪火而惊骇、惶悚,甚至有人代入了神鬼之道,害怕自己遭受天谴或是诅咒。
主帅沉默许久,忽然拔刀砍向一侧。
锋锐的刀刃砍在树皮上,留下一道深而窄的痕迹。
士兵们停下脚步,鸦雀无声。
“天子如今被曹贼挟持——主上蒙尘,尔等只因曹贼的少许手段,就胆怯了?”
士兵们无一人言语。
主帅拔出卷刃的刀,将刀具弃置在地。
“臣事君以忠[2],你我自当为了天子,肝脑涂地!”
他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匕,划破食指,将血抹在唇上,
“事败事小,万不可为此丧了士气。杨将军、韩将军的援兵过几日就能抵达南阳。还请诸君,勿忘昔日之言。”
士兵们见到他歃血的举措,纷纷单膝伏地。
“兴兵救驾,誓无二志。”
宛城,城楼上方,贾诩望着远去的军队,状若不经意地开口:
“那位主帅,似是张杨。”
曹操恍惚了片刻,才意识到贾诩口中的“张扬”不是形容词,而是人名。
“张杨?”
听到略有几分熟悉的名字,在一旁神游的顾至随之转过目光。
张杨,并州人,多次给吕布提供帮助的小伙伴。
不管在史书中,还是在原著里,张杨都参与了救援皇帝、保护刘协的行动。
在顾至心中,他大致粗糙地与杨奉、韩暹、董承等人归为一类。
想到刘协与杨奉等人,顾至忽然蹙眉,一丝违和感涌上心头。
这个世界董卓死得很快,刘协早早地就逃离了长安,不需要张杨他们奉迎天子东归。
张杨他们,为了什么而来?
若隐若现的线索在脑中勾连成线,顾至忽然抬眼,看向曹操:
“今夜并非偶然,只怕还有‘援军’。”
曹操刚松快些许的心再度一沉。
站在顾至右手侧的郭嘉同样神色凝重:“我方大军就驻扎在林中,宛城这么大的动静,为何大军迟迟未至?”
空气骤然变得沉凝。那些焚烧云梯、早已散掉的热气,像是在此刻重新聚集,顺着城墙蜿蜒而上,将众人团团包围。
贾诩笃定道:“只怕城外驻军自顾不暇。”
这句话点亮了顾至心中最后一根引线,他蓦地看向北侧的密林:
“莫非‘援军’已至。”
不论曹操心中如何担忧,在这么一个混乱的黑夜,在城中守卫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他不可能打开城门,派遣骑兵出去打探究竟。
一切的一切,只有等明日天亮了之后才能安排。
“先去审问那些在城中作乱的人。”
曹操如此说道,压下诸多念头,明确了今晚要做的事,
“明远这些‘石漆’,还有几瓮?”
掩着哈欠的手一顿,顾至头也不回地答道:
“就只剩下这些。”
曹操粗略地扫了一眼。五个大瓮,看起来不少,实际上并不算多。
他略有几分不如意,却也知道此物可遇不可求:
“今日辛苦诸位。趁着敌军撤离的间隙,所有人轮流歇息一番,勿忘警戒。”
曹操望着顾至的背影,原想问他为何“提醒”敌方小兵离开云梯,但终究什么也没问。
第111章 思念
顾至早已留意到曹操的欲言又止。然而曹操不问, 他也不会主动搭茬,只当自己什么都没察觉。
他与郭嘉返回住所。等确认了曹昂的安危,顾至回到卧房, 衣带未解,一头倒在榻上,睡了个昏天黑地。
梦中,他朦朦胧胧地睁眼,荀彧似乎站在他的床头, 低声轻叹:
“阿漻当顾着自己一些,莫要着了凉。”
“文若怎么在此?”顾至搓着沉重的眼,想要将眼前的人看得更清楚一些, 却始终被昏暗的光线阻隔。
荀彧坐在榻边, 拾起那条被丢到一边的衾被。他一点一点捋平被子上的皱痕, 仔细地盖在顾至的身上。
“因为心中惦记着阿漻, 便来了。”
顾至蓦地睁大眼。
夜色已深,不知从哪投来暗昧的月光,落在眼前之人的眉眼上, 仿佛染上了几分落寞。
“怎么去了这般久?”
一向能言舌辩的顾至,罕见地磕巴道:“遇上了些许意外……”
仔细一算, 大军离开豫州竟已超过半年, 不算路上耽搁的时间, 光是攻占南阳、稳定局势,他们就耗费了足足七个月。
都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他与文若,究竟相隔了多少年?
昏沉的大脑无法思考,顾至听着耳边的叹息, 不禁心忙意乱:
“明日就能班师回返——”
话语骤然停下,荀彧面带忧虑地望着他,不轻不重地反问:
“明日,真的可以吗?”
顾至想起今晚的变故,一时哑口。
叹息之声更甚。
“阿漻迟迟不归,是不是变心了?”
仿佛被踩到了足尖,顾至蓦地坐起。
“自然不是,”他急切道,“郭奉孝可以证明。”
没等顾至想明白这件事为什么要郭嘉证明,眼前之人已俯身向前,揽住他的肩。
“那便请阿漻——证明给我看。”
衣带如发丝般散落,在指尖晃荡不休。
炙热的体温贴近身侧,还未完全靠近,顾至就被一阵哭声吵醒。
“……”
顾至猛地睁开眼,眼前是黑如锅底的天,身边的床榻冰冰凉凉的,哪有什么人。
一旁,薄而短的衾被随意地落着,没人来过,也没人替他盖上。
顾至坐起身,脸色变得比锅底更黑,携着满身的燥火与杀气,猛地拉开房门。
门外,郭嘉正靠在长廊下,一边握着酒杯,一边观赏着院子外的闹剧。
见顾至出来,郭嘉打了声招呼,主动为自己解释:
“酒杯中装着的是水。”
做完解释,郭嘉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顾至神色不对,不由蹙眉,捧着酒杯向前:
“你怎么了?”
“……”
顾至总不能将梦境的内容说给郭嘉听,他望着院中的乱象,忍耐着询问,
“发生了何事?”
郭嘉没再多问,转向院外:“城内那些世家习惯了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见主公不好瞒哄,就暗中联系张杨、韩暹,以主公‘挟持天子’的名义劝他们出兵,意图来个里应外合……”
挟持天子?
顾至神色间染上了几丝微妙。
要是曹操身边的人没有泄露消息,那么,某种程度上说,他们还真的猜对了。
——假如“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算挟持的话。
多年相处,郭嘉哪能看不出顾至的腹诽,当即一笑:
“他们确实是‘猜’的。因为天子下落不明,又见张杨、韩暹等人接连寻找天子,便想挑动是非,借刀杀人。”
至于“歪打正着,捅破刘协的真正去向”,那只是个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