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作者:塘柳      更新:2025-09-16 09:06      字数:3378
  小陆是接应人员,他不会陪同下潜,只在十米左右徘徊一下后便升水。
  林潜兮和soso则各自多带了一套备用CCR,在顺利挤过第一道横向的缝隙后,正式进入了这个洞穴。
  洞穴内水质非常清澈,能见度很高,虽然比不上墨西哥那种宛若玻璃水的程度,也几乎是在国内数一数二的了。
  林潜兮打头,负责布线;soso紧跟其后,负责协助。
  很多人以为水下布线是个简单的活儿,不过是找个固定锚点打结罢了,其实不然。
  在水下作业最大的难点来源于环境与压力,一方面需要控制自己的中性浮力,让身体在水中保持稳定状态来进行作业;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水压,深度越大、水压越大、任何动作都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负担。
  即便是放眼全世界,能在大深度进行作业的人类都屈指可数,目前公认的两位大神,一位就是美国的弗兰克,另一位就是中国的林潜兮。
  今天的深度不大,林潜兮的动作十分娴熟也十分高效。他凭借经验,准确地在各处节点上完成标记,动作不急不躁。
  游在后面的soso负责检查,二次确认林潜兮的绳结稳定牢靠,并时刻关注林潜兮的状态,确保万无一失。
  行径到某处岔路时,林潜兮停了下来。
  这个洞穴内岔路很多,虽然不是热门潜点,但也并非人迹罕至,有零散几条引导绳,多数已经磨损。
  林潜兮不记得上一次来的时候是往哪处岔路走的了,略微犹豫了一下,比划了方向,准备向右侧游去。
  soso无异议,紧紧跟着林潜兮。
  两人一路布线一路深入,不一会儿,听到了水声回荡的动静。
  声音略闷,像是水浪拍击在岩壁上的那种声音,时而“咚咚”时而“幢幢”,在漆黑的环境中很是诡异。
  林潜兮将强光手电向前照了一下,光线向远处延伸,最远端,似乎形成某种折射。
  声音、光线的折射……
  大概是空腔?
  这个时候经验就体现出来了。林潜兮去过很多洞,其中不乏有这种脉络复杂的洞穴,是以他第一时间就判断出来,前方大概率是个空腔。
  他比了个手势,光线下soso收到了他的信号,两人默契十足,一边布线一边向前游去。
  手电在岩壁上扫来扫去,“咚咚”的声音越来越近,两人提高注意力,时刻观察水面的变化。
  片刻后,手电的光线在照到某个方向时,形成了不同的折射。
  这个很难形容,一般来说如果是照在岩壁上,会是一个大的光圈;但如果上方不是岩壁而是水面,那光束就会散出去。
  现在光束就散了出去,这意味着上方不是岩壁,是水面。
  两人都是经验丰富的潜水员,他们确认了深度、保持了一定时间的稳定,而后缓缓地升水。
  果然是个空腔。
  因为环境不确定,两人没敢摘下设备,只露出半张脸环顾空腔四周。
  空腔不大不小,约莫三四平,像是个扣在水面的半圆。靠近边缘有一处缓坡,面积不大,最多只能借力趴一会儿,无法站立与平躺。
  空腔内几乎没有风,不确认是否有氧气,但即便有氧气,在这样的结构中含量应该也不高。
  林潜兮在脑子里将这处空腔的特点和位置记下,又掏出水摄器材,对着整个空腔进行拍摄。
  岩壁上有些奇怪的纹路,林潜兮也顺手拍了一通,花了一些时间,不多,他完成的十分高效。
  再次入水后,两人看了时间,决定再往前一段。
  这个洞穴难度时高时低,大多数时候是比较简单的路段,空间足够两人并排、水质也好。但有些路段又加了点难度,需要潜水员保持稳定的中性浮力,小心翼翼地将自己“挤”进去以通过狭窄缝隙。
  两人之后又找到了另外两个较小的空腔。其中一个甚至都不能算是空腔,岩壁离水面最多三十公分,雨季水位上升,估计就能淹了这处。
  回程的时候速度快了不少,两人一前一后,顺着之前布置好的引导绳返回。
  他们提前和小陆确认了下潜的时长,都是经验丰富且安全意识极高的潜水员,前后误差不会超过10分钟。
  小陆提前在十米左右的位置接应,等了不到五分钟就看到了两人的身影。
  黑色的潜水服在水中并不显眼,但荧蓝色的灯光则将池水照得晶莹剔透。
  三人汇合,确认无虞,减压升水。
  第91章
  探洞是个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好在经验丰富的潜水员们体能充沛,林潜兮和soso休整一番后,又前后下了三次洞。
  第三次的时候,他们迷了路。
  这个洞内岔路多,足够复杂,两人虽然细致地留下了各种箭头标,但到底还是陌生的洞穴。
  迷路时不能惊慌失措,他们都有过无数次面对险境的经验,只要手上还抓着引导绳,就没什么好怕的。
  谨慎、小心、冷静……所有的特质都让林潜兮和soso从容地面对一切突发情况,再加上国内顶尖的技术和设备,他们很快找到正确的路径,从容地返程。
  升水的时间比预计的晚了十分钟,在可控范围内,接应的小陆甚至没察觉到两人“遇险”,直到两人谈论起来的时候才惊觉。
  林潜兮:“中间有一段大概十米到十米左右有三个岔路,绕进中间那个去了。”
  soso心有余悸:“还是你记性好,我当时懵了一会儿。”
  林潜兮:“也不是记性好,我挂标的时候摸到石头有凸起,一开始没当回事,后来才回想起来……还是得注意细节。”
  soso叹了口气,拿起一只铅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他画得极其认真,半天也不抬头,不一会儿就将他记得的洞穴系统给复刻了出来。
  复刻的场景并不大,毕竟这也是他们第一天的探索,才刚开了个头。
  soso把夹着纸的题板递给林潜兮,“我只记得这么多,你再看看。”
  林潜兮接过题板和铅笔,看了眼soso的草图。
  两人在洞潜上的经验值差不了太多,soso的草图已经比较完整,有些记忆模糊的地方空着留给林潜兮补充,林潜兮思忖片刻,一边回忆一边在纸上勾画。
  两人坐在皮卡的后排,小陆怕山路颠簸会影响他俩,就没启动车子、也没催促,他可不想在这种时候打断他们的思路。
  G省有大好的水资源,像鸡爪洞这样的洞穴没有一千也有八百,每年吸引大量的洞潜爱好者四处找洞探险。林潜兮早年也是探洞大军的一员,国内大部分水洞的草图也都是他勾勒的,他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可以自夸一句“唯手熟尔”。
  半晌后,他放下笔,将题板还给soso。
  “先这样吧,回招待所后再调潜水电脑的数据,对着数据再修一遍草图,把深度也标上去。”
  soso说了一声“好”。
  皮卡行驶在山林间的感觉还是很惬意的,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自有一副勃勃生机。以前林潜兮不曾留意这些,多数时候匆匆来去,而现在,他几乎每多看一眼,都想要和宋瑜分享。
  就好像宋瑜看到一片火烧云就想给他分享一样,这或许就是情侣之间浪漫的事儿?林潜兮没有经验,但他敏而好学,愿意有样学样。
  有样学样的后果就是宋瑜在吃晚饭前收到了一大堆微信图片,林潜兮发的原图,宋瑜还要一个个点击加载,加载完才发现是各种“野趣”。
  那是在飞驰的车中拍摄的照片,车子速度不算快,景色线条清晰、色彩明媚,就连偶然入境的车窗和玻璃都难掩其风采。宋瑜看一眼、笑一下,回了一句:“拍得不错。”
  这话看上去是普通的恭维,可林潜兮隔着屏幕和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分辨出了其中的揶揄。就好戏恋人在耳边笑了一声,宋瑜嗓音里特有的低音传了过来,林潜兮分辨出恋人的情绪,瞬间起了较劲的心,又继续录了一段视频。
  视频里他和soso各自打了个招呼,还顺手拍了一下小陆的后脑勺。小陆在开车没回头,用清朗的声音说了几声你好,一车人算得上欢声笑语。
  林潜兮从题板上拿下那张草图,车内光线不好,他将它对着车窗拍了几秒。
  阳光穿透纸张,纸上的线条和字迹在阳光下看不太清楚,可是黄昏的光线自有独特的色泽,它将整张纸的轮廓勾勒出一圈金色烧边,没调滤镜,都有股青春电影里转场时的暧昧神韵。
  宋瑜看到的最后画面,就是车窗外飞驰向后的景色,以及这张潦草的手绘地图。
  --
  整个六月下旬,林潜兮和soso就泡在了鸡爪洞,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布线和绘制水下地图,尽量把这个复杂的洞穴系统摸清楚,便于后续的科研工作。
  这其中花费的时间比林潜兮预计的要多了不少。
  起初他以为只要一个礼拜,毕竟整个洞穴难度不算大,他们也只要摸清从洞口到鸡爪化石那一段的路程即可,却没想到他们在第三天就遇上了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