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作者:鱼星草      更新:2025-09-16 09:13      字数:3313
  男孩的性格从小就被这样的日子养得温润,十岁的闫肃已经早慧的意识到,自己拥有着安适的童年。
  当然,如果曹知知能不那么聒噪就更好了。
  傍晚就在和煦的春风中悄然而至,如往常平凡的每一天,烟霞为天空添上晚装,等待月亮升起。
  但似乎又不太平凡,武馆的宁静被曹知知跌跌撞撞打破。
  “哥,我看见阿斌哥带着几个人往这边来了!难道又要踢馆?”曹知知边跑进跨院边喊。
  闫肃听到窗外的师兄们讨论:“阿斌现在不是应该在守孝吗。这个武痴,都说了他们北狮练得身法不叫武功,跟咱们的拳脚功夫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怎么还不死心。”
  “他当咱们有轻功呢?比枪不虚,但比跳高桩,那还真是比不过。”
  “诶师父!你回来啦!”
  闫肃听到父亲回来了,忙放下笔,看了正在看书的妈妈一眼。
  妈妈从书里抬头,说:“去吧。”
  闫肃心下欢喜地跑出堂屋,快跑到门口时倏然收敛了脚步,端的是一幅波澜不惊的小大人模样。
  他叫了一声:“爸,你回来啦,今天钓了几......诶?”
  只见闫父今日没背渔具,而是牵了一个没见过的小孩回来。
  那小孩怯生生的,皮肤黝黑,身上的衣服还打了补丁。
  闫父对一众人道:“他叫小刀,今年六岁,以后就是你们师弟了。”
  闫肃反应了一会儿。
  到底还是孩子,掩不住眼睛里的喜悦:“好。”
  他这个武馆里最小的小师弟,也终于要晋升为别人师哥了!
  正说着,那厢阿斌已经带人到了门口,却没往里进。俗成的规矩,披着孝不好闯别人家门,怕给主人家招晦气。
  闫父扭头问阿斌:“有事?”
  阿斌这孩子是胡同里出了名的武痴,他爹的北狮功夫被他学的青出于蓝,看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但有一点毛病就是爱斗,最爱往闫家跑,非要跟闫家的大师兄比个高下。
  这次也不例外,他说:“我找新阳。”
  闫肃的大师兄往前走了几步,脸上露出不堪其扰的神情。
  阿斌迫不及待招了招手:“新阳,我刚才给我爹上香的时候突然琢磨出一招,这次定能破你的罩。哦对了,闫叔,方才我在胡同口见这个小孩家里人说让他到咱们这里学手艺,学什么都行,要是您这里不缺弟子,借给我几天呗?我们那儿还缺个摘青的小狮子。”
  大师兄已经对这位阿斌兄弟的语不惊人死不休习惯了,忙瞄了闫父一眼。
  感情这是上门抢苗子的,这可不行。
  闫父不动声色把小刀往身后藏了藏,嘴角挂起一丝护犊子的桀骜。
  他突然扭头看向自己儿子:“小肃。”
  闫肃听话的站了出来。
  闫父道:“你还没与外人比试过,想不想一试?”
  闫肃眼睛登时发亮:“想!”
  “好,那你去跟你阿斌哥过两招,想做师哥,就拿出点本事。”闫父意味深长看了闫肃一眼。
  闫肃尚小,或许不能明白为何父亲破天荒的准许师门的人与不会武功的人交手。
  但那群师兄们一个个全是鬼灵精,立即明白了,师父这是要小师弟在新来的小小师弟面前露一手,好树一树做师哥该有的威风。
  以后小刀愿不愿意吃苦跟着学,就看这一下帅不帅了。
  这是烟袋桥一个平淡的傍晚,巷口小贩日落而息,走街串巷的拨浪鼓声渐渐消失在斜阳里。
  但不必惋惜,因为下一个日出,那些热闹又会随着清晨第一声鸟叫而苏醒。
  小小少年为了留住新来的师弟,身姿在斜阳下青涩而不亢,初现了锋芒——
  他呀,要当师哥了。
  烟袋桥的路灯适时亮起,晚饭后出门消食的三两行人脚步悠闲,影子被拉得很长。桥下的浅水被风吹皱,堤岸上的蒲公英灿烂了一瞬后,陨落四方。
  但天际挂起亘古不变的月亮。
  如同这片古老的城中村落,这群藏匿在桃花源中的异士,日复一日守着自己的净土,不曾浪费春光。
  第186章 番外·踏花少年
  白绫袄。
  杨今予第一次穿这种类型的服饰, 他在镜子前来回转身,有些别扭地问闫肃:“要不我先去把头发染黑吧。”
  他现在顶着漂染的金发,配这样偏古风的样式, 总觉得有些出戏。
  闫肃手上拿了一根天青色绸子,从后面环住杨今予的腰。杨今予乖乖抬手, 被服侍打上繁琐的腰带结。
  闫肃说:“没有人规定穿传统服饰, 就一定要配什么颜色的头发。走百病是祈福, 又不是走秀。”
  “闫sir你真的变了。”杨今予被闫肃系绳结的动作弄得很痒,止不住笑。
  “如果是以前那个大班长,肯定会说于理不合、不伦不类......喂喂!这是什么东西给我摘掉!”
  杨今予惊恐地看着闫肃往他脖子上挂了一个热水壶!
  上面印着可怕的卡通熊图案, 开盖有根吸管, 非常少女的网红款。
  闫肃选择性失聪, 将水壶调整为斜跨的位置:“很可爱。”
  杨今予怀疑这绝对是对他刚才提大班长黑历史的报复。
  虽然医生是说过他这段疗程的药有嗓子干燥的副作用,出行时需要随时补充水分,降低对声带的损害。但闫肃买了这么个玩意, 就离谱。
  说实话, 重逢后的他们也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新手恋人,又因为工作性质, 腻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没多久。
  杨今予自认为已经学会了相互理解生活中步调不一致的各种事, 但唯独,对闫sir送礼物的审美还真有点无法参悟......
  “咳, 今天我乐队的人可都在啊闫肃。”杨今予试图维护他作为一队之长的面子。
  “我知道, 不是约好了五点吗。晚上要唱歌,更要多喝水了。”
  闫肃回得理所当然, 不知道是真关心还是故意的。
  杨今予认命地点点头:“好吧, 希望忱哥今天出门被车撞,最好能伤到眼睛。哎哟!”
  话还没说完, 额头就挨了一记爆栗。
  “生日许愿是会成真的,快呸掉。”
  杨今予语调敷衍:“......呸呸呸。各位神仙对不住,我瞎说的。”
  他说完自己没绷住笑,看了闫肃好一会儿,莫名觉得闫肃怎么越活越老妈子了。
  说话间闫肃也换好了一身白绫袄,长长的袍子盖过膝盖,系上了与杨今予同款的天青色束腰。
  这样的白衣板板正正挂在闫肃身上,将他的身量拉得颀长,气质格外宁静。
  像泼墨画里临风涉水的君子,芝兰玉树不足以形容,杨今予想。
  他们捯饬妥当,就该出门赴约了。
  今日是元宵,龙江园晚上举办上元灯会。届时有民间技艺表演、放灯祈福、焰火狂欢等等传统活动。
  杨今予年少时所期望过的一起穿白衣走百病,一直是两个人的遗憾,于是顺理成章促成了这次出行。
  本来闫肃只想和杨今予单独度过,但出了点冥冥之中的小意外——
  灯会的承办组织找到闫家武馆,希望邀请武馆能为这次灯会做开园表演,打得是宣扬传承中华技艺的旗号,为蒲城这个正在大力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业的新兴城市镇镇场。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闫肃的父亲很爽快就答应下来。
  随后的一段时间,武馆挑选了一些根骨不错的小朋友开始演练,由闫父亲自指导编排。
  既然是表演而不是实战,那么耍花枪时的舞台背景乐是不可缺少的,闫父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提了一嘴,看看杨今予这位被自家儿子窝藏起来的小音乐家有没有什么好建议。
  怪就怪当时杨今予由于见家长太紧张,几乎是交投名状般站直了,就差敬个礼:“如...如果您不嫌弃,我们乐队有首歌正合适,可以现场伴奏,免费!”
  一旁的小刀差点笑出声:“小鱼哥,你也来咱家好几次了,我师父不吃人的。”
  杨今予尴尬地看向闫肃,好想咬舌自尽。
  事情有关到蒲城的政治,不算是件小事,杨今予本以为他这句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话当不了真。没想到闫父饭后真的要来《踏花少年》这首歌听了听,还发给了承办方,说就定这个吧。
  “不过人情归人情,劳动归劳动,这不是平时的私人活动,经费需要落实到黑纸白字的,马虎不得。”闫父吩咐儿子,“回头小予他们的演出费用,需要交一份详细报价表,你替他写了吧。”
  杨今予想说帮个忙而已,摇滚圈里乐队之间互相帮演很正常的事。但看闫肃正经的神色,意识到可能是自己想简单了。
  总之事情就那么定了下来,紧急排练了半个月,只练一首歌,他现在喝水都是《踏花少年》味儿的。
  闫肃开车,他们五点前抵达了会场的停车场,龙江园外已经有望不到头的长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