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大唐 第84节
作者:一片苏叶      更新:2025-09-16 09:17      字数:2280
  左边蜡烛猝然熄灭!
  方向一转,再一指点出,右边蜡烛也闻风而灭。
  “老马这法门果然好用,这隔空劲力算是小有所成。”
  周奕欣喜得很,同时也真切明白一个道理。
  江湖人在与人近身斗杀时并不常用这种隔空劲力。
  一来是耗费颇为真气。
  二来就是气发之下,回气较慢。
  如果近身搏斗,回气一慢,就意味着容易提气不满。
  那时只以半口真气对敌,恐怕会被人抓住机会从而吃大亏。
  周奕又在客栈待了两日。
  这时打通了第五条经脉手少阴心经!
  按照原本的进度,是要再过一段时日的。
  只是近来心神放松,似乎连呼气吸气都自然平顺了不少。
  小凤凰所言常识中难以贯通的“心经”,此番水到渠成。
  “好了,该去南阳了。”
  静极思动,不过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当下南阳的情况全是道听途说,稳妥起见,先将身上的青衫换掉,毕竟被丁大帝他们瞧见过。
  晌午时分离开客栈,周奕去成衣店中买了一身市井常见的麻衣道袍,朴素得很。
  又在路边摊贩买下一柄灰扑扑的桃木剑,一面破旧烂掉边角的八卦破邪镜。
  手执一面江湖术士用的旗幡,正反写着阴阳二字。
  头发以葛布束起,挎着一个小包袱,装着些引魂纸、钱纸、幡纸。
  乍一看,便是个民间落魄的‘阴阳先生’。
  细细一考究,不仅毫无破绽,人家问起来也能对答如流。
  毕竟是专业的。
  周奕将桃木剑背好,心中盘算着。
  “若是哪家有人过世送葬,请道士出黑超度做法事,我还能顺便赚点路费,碰到大户寻个体面,也许能小发一笔。”
  本想扮个画师,但画师太雅,招惹眼球。
  还是融入民间俗一点的好。
  唯一的破绽,只怪他人生的俊了点,加上内家养气,气质使然,倒让周奕在贴俗之时,又隐透着几分游走红尘的味道。
  “贫道.嗯,木道人.”
  周奕晃着幡子嘿嘿坏笑,不过转念一想。
  “算了算了,木道人也挺够朋友,就不给他招因果了。”
  “奕易,那贫道便作易道人。”
  周奕走入真昌小城中的街道,适应了一下。
  这才步伐悠悠朝南阳郡走去
  ……
  南阳郡城,靠近城西的连排大宅内。
  众多南阳帮帮众进进出出,宅前人马喧嚣。
  此地,正是南阳帮总舵所在。
  作为八帮十会之一,南阳帮的名头虽不及称霸黄河流域的黄河帮。
  可在南阳郡本土,那是响当当的霸主。
  黄河帮的三杰四狂到这里,也得伏低做小。
  郡中三派四帮一会八大势力,以南阳帮马首是瞻。
  一郡之地的诸般大小事务,这几大势力说一不二。
  城中官署,往来也尽都是他们的人手。
  外来之人,根本没资格在此指手画脚。
  天下动乱之后,这种局面愈演愈烈,郡中平民却支持得很,民心思安,只图太平。
  自杨镇被八大势力推选为大龙头,指挥数万帮众,麾下好手不计其数,南阳可谓是高枕无忧,安定富饶。
  只要在南阳郡提起偃月刀这一名号,谁都要敬佩称好。
  然而,
  这位名震一方的大龙头,却不见得事事如意
  ……
  第62章 易道人
  南阳帮总舵大堂内。
  一名身材挺拔的长须老者站在一幅《受塔天王图》之前,这幅画乃是他的好友展子虔亲笔。
  天王图侧边,横呈一柄近六十斤重的偃月长刀。
  老者看上去六十余岁,鼻梁高挺,面如刀削,眼神平和却暗藏锐光。
  此人正是南阳大龙头杨镇。
  他似是想到了什么,脚下不自觉的来回踱步。
  这大堂中另有两人,一个五十多岁一脸正气,一个四十出头浓眉厚唇。
  年纪大点的叫孟得功,绰号左手剑。
  浓眉那位叫范乃堂。
  他们呼吸深沉,有股寻常人难有的精气神。
  这二人不仅是江湖大高手,更是杨镇的左膀右臂。
  一脸正气的孟得功放下茶盏,不禁问道:“帮主有什么烦心事?”
  范乃堂一挑浓眉:“是因为冠军城那边的吃人疯子朱粲?还是因为城中那几家近来闹出的矛盾?”
  “都不是。”
  杨镇低声应了一句,站在大堂门口抚须看向东方:“不知怎得,我近来总觉得心神不宁。”
  这时,孟得功与范乃堂起身站到杨镇身边。
  与他一齐朝东边望去。
  只见远空积云,乌色甚重,像是被重锤锻打过的铅块,层层叠叠压着天陲。
  云团中电龙闪过,亮过三人眼目。
  “轰~!”
  一声雷鸣炸响。
  ……
  “要下雨了?”
  周奕仰头望着乌云,又朝前方眺望,隐见一座小城。
  不由加快脚步,朝城中迈步。
  若突然下雨,被淋成落汤鸡可就不美了。
  所谓依伏牛而襟汉水,望金盆而掬琼浆,说的正是他脚下所踏之地。
  赊旗访将,起师反莽。
  大魔法师刘秀也曾踏足。
  乌云垂低如一张大口,周奕又快几分,入了赊旗古城。
  目光一扫,不远处就有一间茶楼,高高挑着幌子,被穿城而来风吹得左摇右摆。
  茶楼中出来一个伙计,搬来大石压上这才稳固。
  “客官,可要来碗茶水解渴?”
  周奕走近,那伙计顺势凑了过来。
  这茶楼占着城门之利,极易招徕客人,故而热闹至极。
  里里外外到处都是人。
  门口停了四五驾马车,挂着镖旗。
  另有十来匹壮马,有机警护卫看守,还有数名靠着马匹喝茶水的江湖人,各都携刀带棒。
  行脚客商、旅者镖客,门口坐着几名乞丐,还有城内的一些官署公人,竟混在一起。
  大家似乎习以为常。
  周奕快速适应南阳郡周边氛围,“茶水喝得,却没个座。”
  他正说话。
  门口一桌六个背着包裹的药草贩子起身大喊结账。
  “看来您是贵客,”那伙计倒是会说话,意思是周奕赶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