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出大唐 第334节
作者:
一片苏叶 更新:2025-09-16 09:19 字数:2730
杜如晦心中闪烁起昨夜见到的那些画面,贼寇中的高手除了死在乱阵中,大半都是被这位杀掉的。
心中不由生出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牧场已无战事,李世民想到尉迟敬德,便先带着柴绍等人返回小院。
众人各揣心事,一路无言,等回到入住的小院,李秀宁才出声询问:“二哥可是在想那些诡异的贼寇?”
“嗯,也在想与周兄有关之事。”
二凤看向杜如晦:“克明欲言又止,想说什么?”
杜如晦道:“此人的武功并非天下最高,但其杀人之快,手法之犀利,简直是骇人听闻。他日若与此人放对,必须如履薄冰。”
“不错。”
庞玉深谙太虚错手,对手上的武功颇有把握,这时伸掌成爪,成猛虎掏心之势朝空虚抓四五下,又在院中左右纵跳,爪影翻覆,连出九招。
“我细心观瞧,用心记下。这几招都是周大都督用的招法,你们感觉有何奇特?”
窦威与李纲摇头,他俩功夫场中最差,只觉这招式平平无奇,于是缄口不言。
笑话,这周大都督的武功足以媲美棺宫主人,怎可能是寻常手段。
看不出来,只怪眼力不够。
二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忽听李世民道:“只是很平常的爪功。”
窦威与李纲各都一怔,李秀宁、杜如晦却在点头。
柴绍闻言附和:“起先他出爪功对付那些大寇中的高手,我以为是类似魔帅的归魂十八爪,后来一看,招式并无繁琐奥妙。可怪就怪在这里,他一出招,那些高手当场就死。”
柴绍沉吟一番,接着道:
“按照常理,哪怕是武艺、眼力、功力各都精深的武学宗师,也不可能有如此杀伤之力。毕竟,这些人能与我们过招,岂不是说,我们这些人也是一爪就死?这貌似不可能。”
庞玉连连点头:“正是这个道理,那么只能是因为他的真气特殊。”
真气?
众人立刻想到起死回生的尉迟敬德。
“一旦他出杀手,敌手感受到的危机,决计与我们这些旁观之人不同,故而随意一爪,就能瞬间破气,斩杀一名江湖高手。死掉的人,也不可能吐露出他的真气秘密。”
“他并非天下最强,却是天下间最危险的人物。”
柴绍旋即醒悟:“看来,那魔门宗师左游仙,也是这样败的。”
李阀众人将清流城外的一剑与昨夜那些仿佛被抽走灵魂的人一比对,既觉奥妙,又感凶险。
他们又想起一件事。
天下间的武学宗师或强或弱,但都极难被杀死。
可是放在这位身上,陈旧的道理似乎讲不通了。
来牧场的三位宗师,一个早早逃命,另外两个被直接斩杀。
近来武学宗师陨落,竟多半与之有关。
杜如晦面沉如水:“往后若与此人相对,要论势为先,较力在后。”
这句话倒是叫他们稍感慰藉。
看他在城楼上调息,也是损耗严重。
总算没有脱离“人”这一范畴,不过,所谓论“势”,当下这“势”也不在李阀身上,反倒是对方的势更大。
小院中的讨论还在继续。
李秀宁微微蹙眉,有些担忧地望着自家二哥。
二凤在看望尉迟敬德过后,便在院落门口久久伫立,一直遥看远空。
“二哥,你在看什么?”
“看那金乌。”
李秀宁望向逐渐升起来的太阳。
又听二哥悠悠说道:
“自秦王扫六合至今已近千年,日月交替,照耀过一位又一位帝王,最终归寂皇陵,记录在史官笔下,鼎盛的王朝,与这轮太阳相比,只是一个瞬间。”
李秀宁收敛眼中异色,冷静道:
“话虽如此,但大丈夫活一世,志存高远,便是追求轰轰烈烈,哪管什么日月不朽。百年光阴,已够精彩。”
她还想劝说,忽然二哥转头看她。
“宁妹,我问你.”
“二哥请问。”
“你觉得上次在船上,他说的是真心话吗?”
李秀宁自然晓得“他”指的是谁。
那些话像是真心的,但见到二哥这个样子,心中总有些担忧。
便换了个说法:
“此人心机深沉,又神神秘秘,小妹哪里看得透,怎知他真心与否?”
李世民透过话语,读懂了她的戒备。
又转头看向天空那个大火球:
“高柳鸣蝉,一夏之盛。日月轮转,亘古不变。”
“喂,二哥,你醒醒吧。”
李秀宁翻起白眼,她从未想到,自家二哥还有这般念想。
以前可是半点也看不出来。
此地不可久留!
再和那个周大都督接触,二哥就要入魔了。
“这次我们也算尽力与牧场结下善缘,昨夜一战过后,秀珣有很多后事要处理,二哥,我们还是早日回关中。”
李世民也知道时间紧迫:“得让爹尽快知晓这边的事,休整一天,明早便走。”
当日下午,李秀宁便找到好友商秀珣。
得知李阀的朋友要走,场主立刻摆下晚宴。
待夜色降下,众人在内堡推杯换盏。
商秀珣找到李秀宁说话,要她多留几日。
李秀宁自然拒绝。
她与场主说话时,目光总朝侧边飞。
二哥又与周大都督混在了一起,他们一边嘀咕一边喝酒,也不知说些什么。
虽然二哥智慧过人,绝不会轻易受骗。
可他遇上这人,不能用常理揣度。
商秀珣察觉她偶尔心不在焉,顺着她的目光,又找到周奕所在方向。
一时间,也不出言挽留好友了。
李天凡命丧飞马牧场第三日。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李阀众人踏上归途。
周奕将欲要跪谢的尉迟敬德扶住,他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伤势趋于稳定。
“周兄,离别在即,今将此物相赠。”
李世民说话时,忽然递给周奕一物。
那是一根鸟羽。
“这是鹰羽?”
“不错。”
李世民笑着解释:“雁门之围时,我遇到了突厥人的放出鹞鹰,此鹰久经训练,能日飞数千里,把消息迅速传递,还能在高空认人,已是通灵。
当日这扁毛畜牲就在空中盘旋,我爬到一座高山上,又放出鸽子诱它捕猎,终于将它射了下来。”
他充满豪情:“突厥人的通灵鹞鹰从没被射下来过,这是第一只。当时,突厥可汗得知我拔下鹰羽留作纪念,心情很不好。”
周奕拈着鹰羽:“这鹰羽我收下了,他日我让突厥可汗送李兄一头最神俊的通灵鹞鹰。”
“哦?”
李世民来了兴趣,他常在关中,很清楚突厥人的脾性。
让他们送鹰,那是不可能的。
“那可难办,周兄打算以什么办法折服大可汗?”
周奕微微一笑:“突厥还有一只不败的鹞鹰,等我去寻铁勒王要债时,会顺便去草原,把他击落,瓦解草原人的信仰。”
这口气显然大得没边了。
他说的,自然是当世三大宗师之一的武尊。
那位大草原上神魔一般的人物,炎阳奇功名震天下,没有人可以将他击败。
不过作为年轻一辈第一人,口气大点、狂一点倒也不必计较。
“李兄,路上拿着看吧。”
周奕得了一根意义非凡的鹰羽,回赠了一册古籍。
二凤望着“淮南鸿烈”四字,也觉得意义不凡。
“期待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