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作者:黄金三两三      更新:2025-09-16 09:40      字数:3306
  它不但有手机的功能,还能是一件法宝。至于法宝品质的好坏,除了原材料之外,还得看炼制之人的水平。”
  他指着那镜子说:“你手里这件,乃是为师亲自挑选的材料,又特意跑到昆仑山,请二师伯帮忙炼制的,是一件后天灵宝。”
  听他说去了昆仑山,扶荔又是吃惊又是感动:“老师,您不怕二师公了?”
  “什么话?”赵公明飞快地瞥了徽之一眼,见她满脸好奇地看扶荔手中的镜子,并没注意他们说什么,才微微松了口气,咳嗽了一声说,“主要是找别人,平白糟蹋了那些好材料。”
  为了给自家徒儿置办这一件法宝,他可是下了血本,把自己多年珍藏都搜罗了出来,还在网上挂帖子,以物易物换了许多。
  除了元始天尊这位以器道著称的圣人,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配经手这些材料。
  这时,徽之的父亲来了,扶荔便把孩子递给他,让他好生抱回去。
  师徒二人也没回王宫,而是去了赵公明落脚的财神庙。庙中侍奉的水火童子,是赵公明自己从峨眉带过来的,十分熟悉他的习性。
  因此,虽然换了个地方,他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便的。
  扶荔先在前殿拈了香,赵公明自往后殿去了。她把香插入香炉之后,也跟了进去,拿着那镜子问:“那老师又为什么要避着灵珠子呢?”
  赵公明得意地挑了挑眉,笑道:“这法宝除了能当手机用之外,还有两样妙处。第一样与天帝的昊天镜差不多,只要你修为足够,便能持此镜观测三界。只要是大罗金仙以下的妖族,被此镜一照,就要现出原形。”
  扶荔听得连连点头,笑道:“您要避着灵珠子的,恐怕不是这个功能吧?”
  “我徒儿就是聪明。”赵公明半点不吝夸赞,身子微微前倾,带着点神秘说,“这法宝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专门克制那灵珠子的。”
  “啊?克制他?”
  赵公明道:“准确的说,是克制一切火系与雷系法术。自大罗金仙以下,但凡用这两系的法术攻击你的,你都能用这镜子反射回去,让他自食恶果。”
  扶荔呆愣了半晌,无意识咽了咽口水,微微点头加战术微笑:“这还真是专门克灵珠子的。”
  虽然灵珠子五行法术都会用,但他天生火灵之体,用得最好的、威力最大的,都是火系法术。
  赵公明低声道:“为师主要是怕你们俩闹了矛盾,动手的时候你吃亏。”
  扶荔道:“我们俩没动过手,他也不会和我动手。”
  “知道,知道。”赵公明摆了摆手,“就是以防万一嘛。”
  扶荔:“…………”
  ——算了,还是别再解释了,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于是,她迅速转移了话题:“老师,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赵公明道:“我准备在蜀中待几年,峨眉那边的事,这几年招宝他们陆陆续续已经能扛起来了,这回索性就放开手让他们做吧。”
  “如此也好。”扶荔笑道,“蜀中百姓拜了这么多年财神,还没见过财神长什么样呢,如今可算是能见见了。”
  赵公明哈哈大笑:“为师也不白吃他们的香火,高低得给他们弄点发财的路子。”
  自那以后,赵公明落户锦官城,并散了许多分神出去,进驻蜀国各处的财神庙。
  等蜀中百姓再去拜财神时,就发现每次上香时,神龛里的神像都会散发淡淡的金光。分明是泥塑的神像,好多人却都说亲眼见过财神爷对他们微笑。
  更有那家中贫寒的孝子慈母,或友爱姊妹,或和睦邻里者,还会得到财神爷的托梦,指点他们振兴家业。
  虽因个人资质所限,不是每个被财神爷指点过的都能发大财,但只要老老实实地经营,保证家人温饱还是可以的。
  就像扶荔曾经对赵公明说过的那样,人族拜神,从来更爱拜与自身息息相关的。
  工神固然做出了许多大工程,但那都是与国家相关的,百姓因此受到的益处就是潜移默化产生,并不直观。
  而受财神托梦指点,不但直观,更是脱颖于众上的少数。
  没有人不喜欢做特殊的那个,特别是得到好处的那种特殊。
  不过短短三四年,财神庙的香火就迅速攀升,成为了蜀中第一大庙,竟是把工神给彻底压下去了。
  而太乙真人因自家大徒儿的缘故,接连好几年都没再回锦官城,也不在乎自己的庙宇是否香火寥落。
  他不在乎,赵公明也觉得赢得没啥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灵珠子一去,与扶荔就再没联系。纵然古老的工具有传讯玉简,新生代的工具有各类手机,想要联络不要太方便。
  但两人一方面和对方较劲,一方面都对彼此有愧,愣是没人打破僵局。
  倒是把两位老师急得团团转,私底下联络不断。赵公明让太乙真人劝灵珠子先低头,太乙真人让赵公明劝扶荔先开口。
  他俩也谁都没说服谁,更没闹到自家徒儿面前去。
  第111章
  倏忽间二十载过去,徽之平安长大,娶夫生女,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储君。
  与湘不同,徽之的出生与成长都在蜀国,是土生土长的蜀国人,也是朝中大臣与都邑百姓们看着长大的,没人会怀疑她对蜀国的用心。
  因而,徽之这一路行来,比她母氏顺畅了许多。
  等到她二十五岁那年,膝下长女四岁,次女刚满周岁。东宫之中有一正两侧三位妃嫔,但没人在乎两位小世子的生父是谁。
  不,还是有人在乎的。
  这些年,随着蜀国与中原交流日渐频仍,两国百姓都逐渐知晓了彼此的政体不同。
  有一点和扶荔预料的有所出入,那就是商的官员百姓对于蜀国女主天下没什么大反应,反而是蜀国百姓听说商的历代国君都是男人,都觉得倒反天罡。
  最初得知大商臣民的反应,扶荔还有些诧异。但她很快就反应过来,是她自己从后世带来的固定思维作祟,无意识间把商朝与后面的朝代弄混了。
  大商的国君虽然都是男子,但归附于大商的各个部落的诸侯君后,却有很多都是女子。且商王朝的都邑里,在朝中任职的也有许多女贵族。
  反倒是他们蜀国从一开始就是母系社会,虽从部落制过渡到了封建制,也从没改变过母系为尊的思想。与大商一比,可不就是略显“迂腐”吗?
  但蜀国百姓觉得大商倒反天罡,倒也不全然是思想古板,而是几乎完全由母系过度到父系的大商,因雄性天生的好斗,对于非自家血脉的幼崽包容度极低。
  若是邻居乃至亲戚家的成年人都死绝了,在父系社会里,平日里有好的邻居和亲友,最大的可能是让余下的幼崽也跟着死绝,好霸占对方的财产,让流淌着自己血脉的幼崽有更多的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
  更有甚者,这种残杀与蚕食不但发生在两个家族之间。哪怕在同一个家族之内,其中一支和另一支之间也会发生。
  但在母系社
  会,同一个家族内习惯了共同抚育幼崽,哪怕幼崽父母死绝,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处境。
  这种共同抚育的习性,也使得他们会照顾邻里的小孩儿。除非两家有世仇,轻易不会对别人家的幼崽产生强烈的恶意。
  所以,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很难说究竟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栈道修好之后,最先通行的自然是两地的商人,很多消息也都是商人们把自己的见闻传播了出去。
  蜀国女主天下对大商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蜀国没有奴隶,却让大商的贵族和平民接受不能。
  在他们看来,没有奴隶,谁替他们种地、做工?脏活累活谁干?日常谁来伺候他们呢?
  可他们觉得不好,听说这个消息的奴隶们却是蠢蠢欲动。
  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做奴隶,特别是在扶荔的多方奔走下,让奴隶们不必三十岁就得被统一杀掉之后。
  那一次,是奴隶们头一次意识到,原来他们的生命也是可以延续更久的。
  后来也是扶荔,让各地的奴隶主提高了奴隶的待遇。
  虽然奴隶主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奴隶们更加心甘情愿地创造价值,但奴隶们得到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为何“蜀国无奴隶”的消息传到商,就有许多奴隶立刻相信,并蠢蠢欲动了呢?
  就是因为他们得知,蜀国的王名叫扶荔。
  一百多年过去了,那些贵族和平民们早已忘记了两次给予奴隶们光和热的那个是谁。可是奴隶们却世代口口相传,一直暗地里感激她。
  得知蜀国的王叫做扶荔,已经统治蜀国一百多年了,他们立刻就坚信,此扶荔即彼扶荔。
  在离蜀国较近的地区,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陆陆续续有奴隶趁机逃脱,越过栈道来到蜀国。
  对于这种情况,早在扶荔命紫芸修建栈道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