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作者:
黄金三两三 更新:2025-09-16 09:41 字数:3339
嬴政连忙正襟危坐,感慨道:“老师曾说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直至今日,政才深有感悟。”
扶
荔示意他接着说,嬴政道:“君王取天下,就像追逐野兽,天下人皆有分肉之心。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
秦国的强盛,就得益于同天下之利,君王肯把野兽的肉分给天下人。可是如今,肉已经快要分完了,到了无肉可分时,秦国又该何去何从呢?”
“好!”扶荔抚掌赞道,“你能想到这些,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君王了。”
往日里嬴政得了她的夸赞,总会十分高兴。可是今日,他却唯余苦笑。
“可是老师,学生想不到解决之法。”
第200章
“老师很高兴。”扶荔第一次不是摸他的脑门,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地说,“你还没有成为国君,就已经有了身为国君的担当。”
嬴政有些疑惑地看着她:“老师,这不是应该的吗?”
从小老师就教他“受国不祥,为天下王;受国之垢,为社稷主”。若是不能承担责任,不敢承担责任,还做什么一国之君呢?
哪吒抱着手臂靠在车厢上,懒洋洋地瞥了他一眼,一语道破:“装,你就装吧。我不信你不知道,七国有七个王,愿意负担一国重任的,却连一半都找不出来。”
嬴政嘿嘿一笑,显得很是羞涩:“政不管别人如何,只知道我要做王,就得担负百姓的安居乐业。”
随即,他又端正了神色,拱起手郑重对扶荔一拜:“还请老师教我。”
他只能猜到老师不是一般人,却猜不到老师以前是干什么的。但他却莫名笃定,老师一定有办法解除秦国的困境。
“快坐好吧,马车颠簸,别摔倒了。”扶荔忙扶住他,“马上就要到王宫了,回到王宫再说吧。你也可以把今日的感悟说给大王,看看大王有什么想法。”
——徒儿,这是个在你爹面前刷属性值的大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嬴政郑重点了点头:“老师放心,徒儿有想法,怎么会瞒着父王呢?”
虽然他心里想过让父亲快点死,但在父亲没死之前,他当然会做一个好儿子。
如果父亲坚定地支持他做太子,不再把成蟜看做备胎,他还是很乐意父亲多活几年的。
毕竟,母亲喜欢父亲。
返回王宫之后,扶荔和哪吒先去东宫等着,嬴政则是去章台宫拜见子楚,陈述了自己了解到的民生,还有对秦国未来的忧虑。
当时有相国吕不韦和上卿冯去疾在侧,两人听完嬴政的话,都对他刮目相看,吕不韦看向他的目光,更是闪烁着惊喜。
但更惊喜的是子楚。
当初他立赵姬为王后,立嬴政为太子,更多的是权宜之计,其实对嬴政这个放养的儿子没抱多大希望。
可今日嬴政的表现,大大出乎他的意料,让他第一次正视太子嬴政,而不仅仅是他的儿子。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嬴政谦逊道:“全赖老师教导,儿臣不过是得了些许感悟而已。”
见他并不因此自傲,子楚更加欢喜,连连道好,又问道:“你那两位老师,都是蜀中人士?”
“不错,老师出自戴氏。”
吕不韦道:“怪道有如此见识,原来是王族之后。”
他沉吟了片刻,说:“洛阳戴氏虽与蜀中戴氏非出一族,却同是圣王家臣之后。或许,可以借此联络他们?”
所谓的洛阳戴氏,就是扶光的后人,世代掌管钦天监。周灭商后,还是扶荔亲自出面,给当时的戴氏家主与武王姬发牵线,戴氏由商臣变成了周臣。
如今成周、宗周虽都已彻底没落,戴氏后人却仍旧追随宗周,在洛阳担任钦天监正,中原六国使用的历法,仍旧每年派人到洛阳去抄录。
六国也不是没有培养自家掌握日晟的人才,但推算结果总不如洛阳戴氏精准。七国都曾暗中收买拉拢过,戴氏却不为所动,一心守着洛阳。
戴氏掌管钦天监近千年,本身就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哪怕周赧王已经把所有国土都让给了秦国,七国之君也没有一个敢对戴氏用强。
可以说,戴氏的存在,就是姬周最后的遮羞布。
吕不韦提出让扶荔去联络戴氏,嬴政面色一变,看向他的目光有些不善:“相国,家师虽出身戴氏,却只是没落旁支,自来不为大宗看重,与洛阳戴氏并没有什么联系,恐怕要让您失望了。”
——中原七国都曾派人去联络收买过,个个都无功而返,你却要推荐我老师去,安的什么心?
吕不韦笑道:“七国都曾派人去拉拢过,谁都没有成功,戴君若是不成也不丢人。若是能成,于我秦国却有莫大的好处。”
子楚闻言,不由意动,问嬴政:“政儿,戴君今在何处?”
嬴政知晓,事已至此,再无转圜余地,只好道:“两位老师都在东宫等我。”
子楚便吩咐寺人:“快去东宫,把戴君夫妇都请过来。”
得知子楚召见,夫妻二人也没推辞,跟着寺人到了章台宫
双方见过礼后,子楚先是感谢了他们对嬴政的教导,便问起扶荔,她和洛阳戴氏有无联系。
扶荔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大王又何必问这些没有必要的事?”
子楚一怔:“戴君何出此言?”
扶荔道:“姬周气数已尽,秦国气运正隆。只要彻底灭掉周,秦国自然就能继承属于周的一切。”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
虽然天下诸侯相互征伐了几百年,早就把姬周当成摆设。可明面上,大家还是习惯性的给自己披一层“尊周”的外衣。
哪怕周赧王连京畿之地都丢了,穷的只能当裤子,七国征伐别国时,还是会送一道奏书去洛阳,美其名曰“尊王攘夷”。
灭周,这实在是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极为危险的动作。
子楚沉吟道:“若如此,只怕会引来天下诸侯讨伐。”
扶荔反问道:“难不成秦国不灭周,天下诸侯就不来讨伐了吗?”
子楚顿时哑口无言。
扶荔道:“今日政儿从百姓口中得知了秦国的现状,对我说了一句话,今转赠大王: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
如今的周,已经没有一点肉可以分给天下人了,也就意味着对天下没有了任何威胁,谁都可以去灭掉它。
而最先动手的那个,才有资格继承周的一切。
子楚听懂了,遂下定了决心。
吕不韦请战,子楚便命他领兵,自择将士,发兵灭周。
灭周的难度,和翻动自己的手掌相差仿佛。子楚感念吕不韦对他的相助之恩,也知道吕不韦虽坐上了相国之位,根基却并不稳固,需要战功。
所以,对方请战,他就允了。
孝公和商鞅,惠文王和张仪,昭襄王和范睢,秦国的每一代君主,似乎都有一个君臣相得的丞相。
君王生前,永不相负。只是君王死后,丞相就危险了。
唯一善终的范睢,就得益于昭襄王活得够长。
眼前的子楚和吕不韦,亦是君臣相得,并不相疑。若是子楚活得够久,他们未必不能成为昭襄王和范睢那样的佳话。
只可惜,子楚的命太短了,吕不韦变成了托孤之臣,秦王政又是个极为强势的君王,他的落寞收场是可以想见的。
扶荔默默感慨了一番,觉得像吕不韦这样的人才,政治生涯结束之后就自杀,实在是太浪费了。
托孤权臣和强势的君王,几乎是不可能共存的,扶荔也不可能让自家徒儿委屈。
所以,她不准备改变吕不韦的政治生涯,还是等他退休之后再招揽吧。
=====
吕不韦率军出征,没多久就灭亡了东周,把周所有的遗臣都带回了咸阳。
出乎他的意料,戴氏的现任家主戴渠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激动和愤慨,她非常平静地接受了周的灭亡。
等吕不韦上门拜访时,她也很周到地接待,并爽快地答应了跟随他一起到咸阳去。
吕不韦满头问号:这么容易?从前七国国君次次碰壁,又算什么?
戴渠:算他们运气不好,没赶上好时机。
“渠愿率家族随相国回咸阳,却也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秦王成全。”
吕不韦忙道:“监正请说。不韦来时,吾王早有交代,对于您的一切需求,秦军上下尽量满足。”
戴渠道:“渠夜观星象,见有两颗大星坠向咸阳,咸阳有贵人至,位在东宫。不知近些日子,可有奇人异士莅临东宫?”
吕不韦心中一动,想到扶荔力谏子楚伐周,果然一切顺利。
“不韦好像已经知道了监正口中的两颗大星,所指是谁了。”
戴渠正色道:“还请相国赐教。”
吕不韦道:“前些日子太子自赵归秦,随行的还有两位出自蜀国老师,一位出身戴氏王族,另一位出身殷氏,该是流亡蜀国的商王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