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者:
雁来忆君 更新:2025-09-16 09:48 字数:3692
青城郡的灯会汤宇骏已经逛过很多次了,早就麻木了,如果不是想和麦小芳多待会,他能在晚上花车出游的时候露个面就不错了。
和他恰恰相反的是,麦小芳看什么都新奇,才逛了半条街就花掉一两银子,麦小欢喊住她,没收了银子。
“给我留五百文行不。”麦小芳搂着妹妹的胳膊央求道。
麦小欢一个字也不说,只是摇头,二姐没钱正好,有钱根本控制不住自己。
汤宇骏偷偷塞给麦小芳五两银子,被她很有骨气的拒绝了,不让花就不花,自己只逛不买还不行吗?
当夜幕降临,满街的灯火被点燃的时候,麦小欢也被游人如织的街道和亮若星辰的花灯给惊呆住了。这样的场景和前世的夜市、庙会是那么的相像,让她有种回到原来世界的感觉。
“我的天啊!灯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咱爹娘要是也能过来看看就好了。”麦小芳感慨道,不出门自己永远不可能知道,外面还有这么热闹和繁华的地方,乖乖,让人太意外了。
汤宇骏告诉麦小芳,只要她想看,自己每年都会陪着,这是告白吗?麦小欢看着局促的二姐,说完这番话,脸色泛红的汤宇骏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早恋是不是也太早了点。
赶紧和大家汇合吧!可不能让这俩人再发展下去了,汤宇骏没什么,怎么都不会吃亏,麦小欢就怕二姐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到了酒楼,不仅林氏在,汤家的太太们和另外几位贵妇正围坐在一起聊天呢!
姐妹俩给林氏见过礼,又给汤家的几位太太问了安,林氏招手让麦小欢过去,向另外几位夫人介绍道:“小欢啊!这几位是你义父同僚家里的夫人;各位,这是我认的义女麦小欢。”
“哎呀!这小姑娘长的真水灵。”
“哪家孩子这么有福气,能认郡守夫人做义母,以后要来我们家里玩啊!”
…………
麦小欢一一给行过礼,收到了不少见面礼,汤家太太们邀请麦家姐妹去做客,老夫人可是一直惦记着她们呢!
麦小欢笑着响应,等空闲下来了一定去拜望老夫人,如果不是大过年的,麦小欢倒是不介意往汤家走一趟。这大正月的,自己去了人家就得给压岁钱,汤家给的肯定少不了,所以还是不上门了吧!什么时候过了正月,抽出个时间再登门拜访就是了。
没过多久,街上喧哗的声音渐渐变小,有节奏的鼓乐声由远及近地传入耳朵。走在最前面的是官府出的五谷丰登花车队伍,一群人簇拥着挂满小灯笼,画着各种粮食作物大彩灯的花车徐徐前行。
后面是各个商家的车队,汤家排在前面,是鱼形灯和莲花灯组成的车队。
“你们说好看吗?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每年都是这一套,看都看腻了。”汤宇骏对着自己家的车队直撇嘴,嫌弃的意味极其明显。
麦小欢的心里虽然赞同汤宇骏的观点,却是不能跟着附和,汤家太太们都在呢!她思索了一下说道:“这些花车都是大有寓意的,图个好彩头,是最真诚的祝愿和期望,和普通花灯的作用根本不一样,是不能相比的。”
大人们听到这话都跟着点头,小姑娘说的真好,或许是京城来的吧!如果她们知道麦小欢来自一个偏远的小村子,不知道会不会惊掉下巴。
热闹的花车游行结束后,城门楼上还燃放了烟花。回到郡守府已经是亥时了。明天可是至关重要的一天,一定要养足精神才行,麦小欢催促二姐赶紧洗洗睡觉。麦小芳找个木匣子,把自己买来的小玩意收起来,难怪妹妹要拿走自己的钱,这都买了一堆什么啊!看来自己不适合拿银子,以后都交给妹妹保管好了。
第二天,五个人一起吃的早饭,曲之易告诉麦小欢不用紧张,他见过郡主,是个很和善的小姑娘。麦小欢平静地说,自己会尽力,万一郡主没选上自己,请义父义母不要难过,自己就算回沙溪村,也不会放弃读书的梦想的。
吃过饭,林氏又让丫鬟给麦小欢姐妹收拾了一下,带着她们坐上马车往郡主住的“莲园”去了。
莲院远离闹市,四周被绿树掩映,连绵起伏的院墙隔绝了外界的视线。百姓们只能透过树冠看到飞檐和墙壁的边角,这里是青城郡环境最优雅、设施最完善的别院了。
素月上去扣门,一个满脸严肃的婆子刚想教训素月几句,看见她身后的林氏时,瞬间换上笑脸。
“曲夫人您来了,我们郡主在里面等着您呢!快请进。”说完话她还朝麦小欢的方向瞄了一眼,麦小欢迎着她挑剔的目光淡定地笑着点了一下头,看来郡主带来的人不太好相处啊!要不还是让二姐跟着干娘回去吧,就她那个脾气,能受这些人的闲气!
大门里又是另外番天地,宽敞的院落铺满了青砖,左右两个大花坛,和错落分布的大树给院子增添了古朴的韵味。坐在小轿上,穿过迂回的游廊、甬道,感觉过了好长时间才到了后院。
后面的院子要小巧、别致的多,小亭、假山,鹅卵石铺就的弯弯曲曲的小路,给人一种曲径幽深的感觉。
在仆人的引导下,林氏带着两个女孩走进客厅,两排黄花梨木的桌椅一直延伸到门边,上首坐在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麦小欢垂着头跟在林氏身后。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就是郡主,自己要陪着读书的人了吧!
第五十三章 谣言不攻自破
林氏带着姐妹俩拜见了依云郡主,小姑娘没开口,她身边的一位王嬷嬷代替主子问的话。麦小欢从容地回答问题,既不奉承巴结,也没因为林氏在身边对嬷嬷敷衍了事。
郡主的女夫子任冉也坐在客厅里,她考了麦小欢《三字经》、古诗还让她写了一篇大字和自己的名字。
虽然是考妹妹,麦小芳心里却是特别紧张,看到从容应对的妹妹,她知道两个人以后的生活注定是不会相同的。
“这位是我们依云郡主,你以后负责帮郡主整理书袋、笔墨,陪郡主读书、听课。不该打听的不许问,也不许在这后院喧哗、惹事知道吗?如果犯了这里的规矩,不管是谁,都会被赶出去的,你带来的人,自己要看好了,她有事,我们概不负责。”
依云郡主身边的王嬷嬷把该交代的事情都摆在前面,因为麦小欢和郡守府的关系,契约是不必签了,但是那些要求和条款还是会白纸黑字地写了下来,麦小欢看过后在上面按上手印。
送林氏出大门时,麦小欢征求二姐的意见,想让她跟着回郡守府,然后回沙溪村。
“我不走,你一个人在这儿,家里更不放心,等你学好了咱们一起回家。”
林氏也希望麦小芳留下,姐妹俩作伴,不至于太孤单和想家。
嬷嬷分派给她们姐妹的是个独立的小院子,里面只有两个小丫头,一个负责洒扫的叫坠儿,一个负责收拾房间、烧水的叫枣儿。
麦小欢来的时候把银子和大部分笔墨放在了郡守府,姐妹俩只带了随身穿的衣服和日常用品。
第二天麦小欢吃过早饭,就去陪郡主上课了,她问过嬷嬷以后,让二姐留下在院子里在墙角开辟了一小块菜地。有机会出门再去买些菜籽回来种上,下次回家的时候最好能带两只兔子来,姐妹俩,尤其是二姐也就有伴了。
其实麦小欢更希望送二姐回家,她是个无拘无束的性子,根本就不适合待在这里。可她也是个倔脾气,说不走,怎么劝都没用。
麦小欢先到了依云郡主的书房,把她上课用的书本摆放好,等郡主和任夫子来上课以后跟着一起听讲。任夫子自然不会照顾麦小欢的学习进度,她只能把那些听不太懂的地方先记下,回去以后自己慢慢揣摩。
麦小欢认真的听任夫子的讲解,郡主的问答,静静坐在旁边当陪衬。
郡主要写字时,麦小欢会过去研磨,起初或浓或淡,有好几次惹得郡主皱眉。麦小欢只得努力记住要领,终于在几天以后让郡主满意地点了头。
她们上午读书、写字;下午学习琴棋书画和舞蹈,麦小欢对下午的课程不感兴趣,作为陪读,又不能不上,只能耐着性子坐在那。
有钱人家的小姐们也够可怜的,为了嫁的好,每天不停歇的学习各种技能。就算这样仍然不够,成亲以后还要面对小三、小四们的挑战。麦小欢一点都不羡慕那种生活,她喜欢过自由自在的日子,向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感情,秉承着宁缺毋滥的思想。
磨合了几天,麦小欢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节奏,依云郡主对自己这个不多言多语的新伴读也挺满意。她每天都是按时来上课,做好分内事就安静的听夫子讲课,下了课也不像自己以往接触的小姐那样讨好和巴结自己,或者在背后说三道四,她会礼貌的道别,然后安静离开。
麦小欢真的就是单纯来这里读书的,郡主家在京城,早晚会离开,自己和人家的身份、地位相差十万八千里,注定是两个世界的人何必多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