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作者:
楚清 更新:2025-09-16 09:56 字数:3628
诛身,只能折断一个人的脊梁。但诛心,却能让一个人面目全非,为已所用。
她问:“想报仇吗?”
穆青澄一震,“如何报?”
太后语气慵懒,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宋纾余是宋国公的心头肉,你剜了这块肉,让宋国公白发人送黑发人,岂不快哉?”
可穆青澄无法接受,她红着眼,周身罩满戾气,“残害我爹娘的人是宋国公,我直接杀了宋国公,岂不是更能解我心头之恨?”
太后脸色陡变!
她盯着穆青澄的眼神,冷得像是淬了冰,“你有几分本事,竟敢大言不惭的说要杀了宋国公?”
“宋纾余欺骗我,但也信任我,只要我利用得当,定能找到机会下手!”穆青澄信誓旦旦。
不承想,太后“咯咯”笑开了怀,“你可真是不听话啊,哀家给你指了路,你照着走就是了,那宋国公,你动不得!”
“为何?”穆青澄又急又恨,“纵使他贵为国公,权柄滔天,但他作下了恶,便得付出代价,一命还一命!”
太后敛了笑,缓缓眯眸,目中杀意迸现,“谁敢动宋国公,哀家就要谁的命!”
闻言,穆青澄惊愕万分,“太后娘娘您……您不是与宋家交恶了吗?难道……宋纾余又在骗我?他明明说,派人下毒行刺宋国公的人是太后娘娘啊!”
太后冷嗤一声,“行刺者是敌国的细作,怎么可能是哀家?宋纾余骗你真是不轻啊!”
“该死的宋纾余,我饶不了他!”
穆青澄攥拳,额头青筋直跳,瞬间下定了决心,“求太后娘娘帮助民女报仇雪恨!民女定当做牛做马,以报太后娘娘大恩!”
太后颔首,对她的识时务很是满意,“行啊,那就嫁给中山王世子为侧妃吧。虽说沈坼那小子想要你为正妃,但这个位置,哀家还有用,相信你意在报仇,也不会觉得委屈吧?”
“好!”穆青澄一口答应。
她的干脆,反倒令太后皱起了眉头,“你当真愿意?”
穆青澄掀开衣领,指着颈间的羊脂玉观音,道:“不瞒太后娘娘,宋纾余曾经送给民女定情信物,许诺要娶民女为妻,民女改嫁他人,且当着宋纾余的面成婚,给他重重一击,不也是绝佳的报复吗?”
“哦?你有什么计划?”
“三日后,在皇城门外,同设公堂和喜堂,将宋纾余的案子,定成不可翻盘的死案,让他背个杀人罪,当场斩首!如此,民女手上不沾血,亦可脱身,安心嫁入王府,享荣华富贵!”
“你确定?”
“届时,召百官和百姓观礼、观审,让世人亲眼看着天之骄子宋纾余,从云端跌落,不仅成为了杀人犯,连他百般护着的穆师爷,也披上嫁衣与他人成婚,骄傲如他,必然大受打击,方寸大乱!否则,以他谨小慎微的行事作风,我们很难抓到漏洞,致他于死地!当然,如果郭媛可确实是宋纾余所杀,三法司能找到确凿的证据给他定罪,那便无须这般做局了。”
“人是谁杀的,并不重要,哀家要的是,罪名必须安在宋纾余头上!”
“民女明白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民女需要见上宋纾余一面,为他的罪名,添上一道有力的证据!”
“非得如此吗?”
“太后娘娘,物证可以伪造,宋纾余可以不认,但与死者接触所留下的痕迹,却是铁证如山!”
太后思量片刻,颔首道:“好,哀家会安排你去刑部面见宋纾余的。从今日起,你便住进中山王府待嫁吧!”
秦公公捧出懿旨,“穆师爷,接旨吧!”
“民女叩谢太后娘娘!”穆青澄下跪谢恩,双手接过懿旨。
太后睇了眼秦公公,“你亲自护送穆师爷去往中山王府。”
走出寿康宫,穆青澄抬目,望向悬于当空的红日,心头漫过难言的酸楚……
第334章 :结局(3)
辛家庙不是庙,是个人口稀薄的村庄。多年前,因为修建官道,占用了半个村子,迁走了多数人,剩下的半个村子,位于官道下面,处在低坳里,前后不通路,只能爬到村子最高处,通过官道出行。
因此,辛家庙具有很好的隐蔽性,不熟悉此处地形地貌之人,根本不会知道这里
还藏着一个村庄。
而这条官道,是通往京城的必经之路,不足百里。
穆严已经在辛家庙等了一天半了。
入了夜,淅淅沥沥的雨点,如瀑布而下,冲刷着刚刚结束的一场杀戮。
血腥的味道,混和在清新的春雨中,很快便淡了许多,血迹也随着雨水蜿蜒流向下水道。
风灯挂在房檐上,照出朦胧的一小片天地。
空置的木房内,穆严紧绷着脸容,有条不紊的为四名精兵处置伤口。
他身侧,是负责打下手的妇人赵容,虽然害怕紧张,但也能保持基本的镇定,从医药箱里依次递给穆严金疮药、绷带、剪刀等物。
“待到雨停,请诸位即刻离开吧!”
穆严的冷峻,从江南起始至今,从未有片刻的软化。
四名精兵受伤程度不一,队长白参将背部被砍了一刀,冷汗从额头不断滴落,他咬着牙关,反复深呼吸了几下,才开口回应道:“穆老爷,我等从的是军令,必须将穆老爷安全送回京城,移交给接应之人。否则,军法处置!请穆老爷安心接受,不必再劝。”
穆严心中生了怒,正要驳斥,突听得外头有马蹄声纷沓而来!
众人一惊!
白参将及手下三人立刻拿起武器,不顾包扎到一半的伤口,便要冲出去御敌!
“别动!”穆严伸手拦下,他从桌上拿起一柄剑,道:“这次,我自己来,你们谁也甭插手,否则,我直接死在这儿!”
穆严冲出房门,提剑立在门口,深沉肃冷的眼睛,透过潺潺雨雾,望向策马而来的人群!
一行十余骑,马上之人皆披蓑戴笠,腰挂长剑!
距离几丈时,为首者,突然吹起了“咕咕”的口哨!
隔着雨声,穆严听不分明,他握紧了剑柄,随时准备出手!
但是,随着那群人越来越近,口哨声也越来越清晰,穆严陡然一震,脱口唤道:“阿询!”
“义父!”
陆询大声的回应,他叫停队伍,一跳下马,飞奔向穆严!
父子二人,在分别多年后,终于重逢于辛家庙!
素来克己复礼的陆询,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地拥抱穆严,哽咽着说:“爹,孩儿终于见到您了!对不起,是孩儿的错,让您老人家受苦了!”
“进屋再说。”穆严招呼道。
陆询松了手,交待手下护卫道:“分散开来,守好每道门户!”
“是!”
淮安侯府的人马,行动果决,即刻将马匹栓在院里,然后隐入了雨雾中。
陆询跟着穆严走进木房,他四下一扫,朝白参将四人抱拳,朗声道:“在下淮安侯府陆询,辛苦诸位护送我义父回京,这份大恩,陆询记下了,日后定当回报诸位!”
语毕,他躬身一拜,行了记大礼。
白参将携手下连忙回礼,道:“世子爷客气了。我等奉命行事,不敢贪功。好在,这一路上虽然风雨不断,但幸不辱命,未曾伤及穆老爷。”
陆询点点头,“无论如何,多谢了。”
“继续上药吧。”
穆严搁下剑,从赵容手中拿过药瓶,又开始忙碌起来。
陆询见状,解下蓑衣和斗笠,也帮起了忙。
停当后,陆询望向外面,黑咕隆咚的雨夜,能见度不足五丈,凄冷的风灌进来,令人忍不住打起了寒颤。
他道:“爹,我们就在此处休整一夜,待天亮再回京吧。”话落,他又看向白参将,建议道:“你们随我一道进京,我安排一处宅院,待你们养好伤再返回复命。如此,可行?”
“世子爷的好意,我等心领了,但怕是不妥,不好向元帅交待。”白参将面上现出几分犹豫,但仍是坚定拒绝。
陆询微微一笑,“不必担心元帅降罪,我会派人告之元帅的。你们如此重伤,须得仔细养好才是,否则我心难安。”
“如此,便谢过世子爷了。”白参将拱手,行了一礼。
陆询出门,吩咐护卫在屋里生火,取出携带的口粮,做了简单的热饭。他挽起袖子,亲自盛饭,一一端给白参将等人。
最后端了一碗粥送到穆严面前,陆询关切道:“爹,您趁热吃。今晚您好好睡个踏实觉,孩儿守着您。”
穆严接过粥碗,筷子拿在手里,却没有着急吃,热气扑在他刻满皱纹的脸上,看得陆询眼眶发热,他屈腿跪下,重重磕了一个头,嗓音里染着哭意,“爹,孩儿不孝,您骂我打我,我都毫无怨言,只求爹多加保重身体,哪怕是为了青儿。”
几年不见,穆严面容苍老了许多,鬓间也生出了几缕白发,原本矍铄的眸子,也暗沉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