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2节
作者:杏皮水      更新:2025-09-16 09:57      字数:4555
  不过就算是在上一世,桑瑜也对于这种无形的壁垒嗤之以鼻,跟厂子附近的不少老乡都打过交道,甚至还跟四平乡的一户村民关系很是融洽、亲密。
  虽然现在重来一世,就算此刻他们还不认识,可是桑瑜还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去找他们。
  四十年前的四平乡里面还没有修公路,也没有一栋栋的农村自建房,只有一条灰扑扑的黄土路,以及一片低矮破旧的土房子,在房子的周围是大块大块的蔬菜。
  现在正是六月,滨江市天气热,正是各类蔬菜成熟的时间。
  桑瑜一边骑着自行车往村口走,一边看着那些喜人的蔬菜,眼睛得笑弯了。
  许二青家就住在四平乡四平村的村口,距离村子中心还有一段距离,以前桑瑜不知道他们家为什么不到村子里面去住,还以为是不是宅基地的就分在这里的原因。
  后来才知道,是因为许二青是个结巴,他媳妇因为小儿麻痹有一条腿略微的瘸,所以被村子里面的人排挤,才住在这里的。
  不过对于桑瑜来说,住在村边上好,她不用进村子,做事就方便不少。
  许二青家的地就在他家房子外面的围着,屋子后面还有几蓬茂密的竹子,也是因为这一片竹林,许二青还是个手艺娴熟的篾匠。
  桑瑜站在那一扇低矮的大门前,透过两边用竹子扎的简陋栅栏往里面看,只看见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男人正坐在院子里面,低头分割竹子,在他的身边放着不少已经劈好的竹篾。
  这人正是年轻时候的许二青。
  “老乡!你家是不是有竹筐卖啊!”
  桑瑜探着头,笑眯眯的跟许二青打招呼。
  许二青抬起头,就看见了一个扎着两条黑辫子的姑娘站在自己家的栅栏外面,身上穿着干净的碎花衬衣,手里推着一辆威风凛凛的二八大杠,正眉眼弯弯的看着自己。
  他有点茫然的看着桑瑜,这个打扮的姑娘一看就是厂子里面的人,怎么会来村子里?还有她是在跟自己说话吗?
  直到桑瑜又问了他一遍,许二青才猛然的反应过来,连忙回头叫自己媳妇:“四妹,你……你……你……”
  他本来就因为结巴而沉默寡言,现在一着急,就更说不出话来了。
  倒是他媳妇冯美华答应着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硬着阳光,桑瑜看见了年轻的冯美华,眼睛都忍不住潮湿了,上一世她们两个都是苦命人,互相拉拔着搀扶着,你帮助我,我帮助你,关系密切的过了人生时光的最后十来年。
  那个时候的冯美华因为年轻时候吃了太多的苦,头发早就稀疏花白了,笔直的腰杆也弯得厉害,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就连牙也不剩几颗。
  可是面前的冯美华还很年轻,乌黑的头发扎了一条大辫子,身上虽然穿着灰扑扑的土布衣服,还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可是打理得很是干净,就算走起路来微微有些瘸,可是整个人风华正茂。
  “做你的活路,啥子事!”冯美华现在说话还有一股子浓重的乡音,她手里提着菜刀,风风火火的从屋子里面冲了出来,冲着许二青问。
  许二青越是着急越是说不出来,只能不停地指着栅栏的外面。
  冯美华抬起头朝着栅栏外面看过去,这才看到了笑眯眯的站在那里的桑瑜。
  面对一看就是工厂打扮的桑瑜,冯美华带上了几分警惕,她走到了院子中间,略微靠近栅栏,还隔着一段距离就对桑瑜问:“你要干啥子?”
  桑瑜依旧笑着,把自己已经说了两遍了话又重复了一次:“老乡,你们家里是不是有竹筐卖?我想买两个。”
  冯美华愣了一下,似乎才反应过来,她脸上扬起了局促的笑容:“你要买筐啊?”
  “是,我赶集的时候听说你家编的筐质量好,但是我没遇上,就来你家里问问。”桑瑜这个话不算是撒谎。
  许二青在四平乡的几个篾匠中,手艺是数一数二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他受到村子里的排挤,他做得各种竹具反而不怎么好卖。
  这个时候的人还带着八十年代特有的淳朴,冯美华和许二青听到桑瑜这么说,半点都没有怀疑,甚至连最后的那一点警惕都消失了。
  许二青连忙给桑瑜打开了房门,冯美华热情的把桑瑜给迎进了院子里,她紧张的冲着桑瑜笑,甚至还说起了别扭的普通话:“是,是,我男人的手艺是好,你,你要买几个,我带你去看!”
  说着,就带着桑瑜去柴房里看自家做的竹筐。
  许二青更是连忙去给桑瑜倒开水。
  两口子你来我往的忙,身上透着紧张又兴奋情绪,跟在桑瑜的身后,像是两个小学生一样,局促的等待着她的挑选。
  桑瑜站在柴房门口,往里面一看,不大的柴房里面一半堆放着柴火,其他地方就大大小小的竹筐和各种竹具了。
  她一眼就看中了两个最大的竹筐,冯美华连忙去给桑瑜拿,一边拿还一边不怎么确定的询问:“妹子,这个筐有点大哦,你确定要吗?要不是你要个小点的?这个有点贵。”
  桑瑜还是笑眯眯的:“多少钱一个?”
  冯美华和许二青两个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有点拿不定主意,她犹豫了一下:“我们集上要卖一块五一个,你自己找来的,那就,一块三,你看行不行?”
  桑瑜还没说话,冯美华自己似乎就没有了胆子,又连忙指着边上一个中号竹筐说:“要不是你要这个嘛,这个我们卖一块二,给你一块……”
  “我就要那两个一块三的。”桑瑜打断了冯美华的忐忑,指了指自己停在院子里的自行车:“不过你们要帮给我装在后座上。”
  两口子惊讶的看着桑瑜。
  桑瑜指定的这两个筐,起码一个能装五六十斤东西,一般就是他们乡下人用的多,工厂里的人买得最多的就是那种二十斤、三十斤的背筐,或者就是那种装十多斤的菜篮子。
  不过,乡下人家里基本都有这个筐了,所以,这两个大竹筐在许二青家算是积压货了,占地方还卖不出去,现在桑瑜一下子两个都要了,让这两口子着实不敢相信。
  “要得要得,你放心,我男人一定给你弄得巴巴适适的!”不过冯美华反应的很快,她立刻一口就答应下来,先把买卖给敲定了。
  说着,她已经十分利落的把这两个大筐从柴房的墙壁上给取了下来递给了许二青,接着又热情的招呼的桑瑜取院子里喝水。
  桑瑜笑眯眯的跟着两口子折返到院子里,不慌不忙的说出了自己今天真正的目的:“你家外面的菜卖不卖?”
  第15章
  冯美华有点晕乎乎的。
  她转过头不敢相信的看着身边这个漂亮的城里人,还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你说你要这些菜?”
  冯美华指着地上刚刚摘下来的十多斤番茄,二十来斤的青豌豆,十来斤的黄瓜,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绿叶子菜,这么一大堆加起来起码也有六七十斤东西,换成钱,那得有七八块块上下了吧。
  许二青家里是没有称的,这些蔬菜的斤头是桑瑜掂量之后给的数,冯美华也跟着掂量了下,她估摸不出来,也觉得大差不差,于是就按这个数算。
  “你都要?”
  “对,来大姐,帮我装在筐里。”桑瑜检查了一下许二青给自己装在后座的两个竹筐,果然跟冯美华说得一样,弄得又结实又美观。
  冯美华继续晕乎乎:“这些加上筐,怎么都要十块钱呢……”
  这个时候,农村的收入可不像是工厂里面有定数,他们地里的粮食每年要上交一部分,养得猪也有固定上交的数,最后留到手里的一家人勉强吃饱。
  辛辛苦苦攒一年都不见得能攒十块钱,现在桑瑜一下子买了十块钱的东西,怎么能让冯美华不晕。
  她手里攥着桑瑜刚刚给她的十块大团结,反过来看看,又翻过去看看,还是不太踏实:“真的全要啊?十块呢,这是十块钱呢。”
  她正晕乎乎的,许二青那边已经帮桑瑜把菜都装好了,桑瑜骑上了自行车,回头对着冯美华说:“那我先走了,明天见。”
  “好……好……明天……见……见……”许二青也兴奋得不得了,他双手在自己的裤子上擦了几把,涨红着脸跟桑瑜告别。
  一直到桑瑜都骑出去了老远了,冯美华才反应过来,一把抓住了许二青,眼睛亮得惊人:“刚才这个妹子是不是说明天还来?”
  许二青:“不……不……不……”
  冯美华:“不来了?”
  许二青:“不错。”
  冯美华:……
  ——————
  虽然说八十年代被称为满地都是钱随便捡的时代,可是桑瑜拿着借来的本钱,也不敢大意。
  她今天是只进了六七十斤的蔬菜,第一是要试试自己能不能驮得动,第二是要试试看看这些菜能不能卖的出去。
  她一路骑得飞快,冲回了小广场的时候,工厂中午还没下班,不过,已经有住在东家属区的职工陆陆续续过来小广场买菜了。
  桑瑜的车才停稳就有几个中年大姐眼尖的看到了她筐里面的蔬菜,连忙挤过来问:“你这个黄瓜多少钱?”
  “三毛。”
  桑瑜在回来路上就已经把菜价都盘算好了。
  这些蔬菜在乡下不值钱,均价也就一毛一斤,但是在厂子里可不是,她转过小广场里面其他家的菜,都是这个价。
  桑瑜不打算特立独行的降价,她就跟大家一个价,看看能不能行得通。
  所以在喊出这个价格的时候,桑瑜的心中有一点点紧张,就跟上一世她第一次去翻垃圾桶,第一次去倒卖蔬菜的时候一样。
  不过,当话一出口,她好像又一次回到了当年自己顶风冒雪的去卖菜的时光,她的心一下就安定了下来,脸上的笑容也跟着灿烂无比:“姐,你看看,我这个黄瓜,可是才摘下来的,顶花带刺,嫩着呢!”
  桑瑜年轻有活力,再加上上一世那各种打杂过日子,练就了一副极会推销的嘴皮子,她一开口,就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看看,这黄瓜回去凉拌做汤都好吃,要是再配上我这个番茄,回去加个鸡蛋,煮个黄瓜番茄鸡蛋汤,那可是肉都不换!”
  “还有这个豌豆,又嫩又甜,不信可以尝尝,脆生生的,也就十多斤,才刚刚上市,正好拿回去给家里人添添菜。”
  “这小青菜也是刚刚从地里拔得,摸摸,上面的嫩刺都还立着呢,泥巴都还是湿的!”
  ……
  桑瑜说得快,嘴巴甜,又把每样菜都给介绍的清清楚楚,顺便还报个菜谱,听得来买菜的工人心情都好了。
  你要两斤我要三斤的涌了过来,桑瑜没称,还是向身边一个卖豆腐的大妈借的。
  大妈借称,桑瑜也投桃报李,顺便又把豆腐也加进了自己的菜谱里,连带着大妈的豆腐也跟着好卖了不少。
  现在的小广场里还不是以后得菜市场,所以桑瑜明显对于来这里买菜的人流预估有问题,毕竟,这个时代还有国营的菜站,来这里买菜的人只是少数。
  她这次带过来的菜算一算总共只有七八样,而且每种数量都是十斤上下,就是怕人少卖不完。
  不过,桑瑜的菜是在村子里进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那都要比职工家属们在房前屋后种得好得多了,所以就算是来这里买菜的人不多,也没有多少功夫就被抢购一空。
  甚至有不少来晚的职工,因为没有买到新鲜的菜,脸都耷拉了下来。
  桑瑜立刻就安慰说:“下午下班的时候过来吧,我下午再过来一趟。”
  一听这话,那些没买到菜的职工才算是高兴了,转头去其他几家还有点菜的职工家属那里买一点对付一下中午。
  收拾了东西,桑瑜就推着车快速离开了。
  现在的桑瑜脑子里嗡嗡的发昏,脸颊却因为忙碌微微的发红,捏住车把的双手更是开始有些颤抖。
  桑瑜早就知道了现在做什么都会容易,可是却没有想到,这卖菜也太容易了。
  她用手不安的按了按身侧那个洗的发白的军用书包,里面装得都是刚刚卖菜得的角币,因为是随意的塞进去的,所以,角币们全部都堆叠到一起,胀鼓鼓的。
  桑瑜的手指隔着粗糙的布料碰触到那些鼓鼓囊囊,只觉得连内心都变成了一团火焰。
  理智告诉桑瑜,她现在还要好多事情要做,比如再去一趟四平乡,还有要买一把称,可是,她的情绪却带着她往家里冲。
  她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知道自己的这一背包里面到底有多少钱了。
  桑瑜蹬自行车蹬得都快冒火星子了,不过就是绕一圈两三百米的距离,她直接眨眨眼睛的就到了,完全不管不顾的就往屋子里面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