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从离婚开始 第16节
作者:杏皮水      更新:2025-09-16 09:57      字数:4968
  掉头她就往四平乡骑,不过,还没有离开太新镇,她就被人叫住了。
  桑瑜回头一看,是赵婶子,她也正朝着储蓄所来,敦实的身材让她快走几步就满头是汗,她一边叫桑瑜,一边快步走。
  看样子不太像是单纯打着招呼,而是有什么事儿找自己。
  桑瑜连忙掉头骑车到她跟前,“婶子,啥事儿?”
  赵婶子拉着桑瑜四处看看,确认没有什么人才说:“我听说你最近在卖菜?”
  这事儿不是什么秘密,就在东家属区小广场上,大部分在东厂区上班的职工或者家属上下班的时候都要路过那个小广场,所以,赵婶子迟早都知道。
  只可惜,赵婶子是在食堂上班,她上班的时间正好就是桑瑜卖菜的时间,所以桑瑜在小广场卖菜了那么多天,她们两个人愣是一次没有碰上。
  而赵婶子知道桑瑜在卖菜还是从自家的儿媳妇嘴里知道的。
  以前不是说过,赵婶子当时是想把桑瑜介绍给自己家儿子的,可是自家儿子后来就带了对象回来,这事儿就算是没有捅破。
  可是后来这事儿不知道怎么的,还是让赵婶子的儿媳妇知道了,虽然婆婆和丈夫对自己很好,但人这个东西,就是那么奇怪,明明什么都没有发生,她偏偏就格外注意桑瑜。
  也不是介意,也不是吃醋,就是特别注意她。
  所以,儿媳妇一发现桑瑜在小广场在卖菜的时候,当天回去就跟自己丈夫和婆婆说了。
  赵婶子是真的喜欢桑瑜这个丫头,这不是,中午出来菜站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桑瑜,这才忙不迭的跑过来问问情况。
  第20章
  “是, 我最近是在卖菜。”这件事桑瑜没打算隐瞒,也隐瞒不了。
  她能作的不过是见人就宣传,但是如果有人问起, 她就承认。
  赵婶子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你咋去卖菜呢?那是什么人干的活儿?连我们家老小子在家闲着都看不上这个活儿, 你一个大姑娘怎么想的?”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了。
  八十年代初, 刚刚才提出改革开放没几年,居民其实还没自由贸易的习惯,毕竟就在前几年, 做点小买卖还叫做投机倒把罪呢, 要是黑市的人被碰到了,那可是被撵得跟野狗一样。
  虽然已经八三年了,大家的思想其实并没有转变回来,特别是工厂里面的工人,一向自诩自己是吃公家饭的,特别看不上做买卖的人。
  不过从四十年后回来的桑瑜丝毫不觉得卖菜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事情, 只要是能靠自己双手挣来的钱, 那就是极好的,人生在世, 自己痛快了舒服了最重要,别人的看法一点都不重要。
  特别是, 卖菜的收入可要比在工厂里拿那点死工资多多了, 她是傻了才会觉得做工人好。
  不过这些话她不能跟赵婶子说, 时代的鸿沟是无法跨越的, 她只知道赵婶子这么问肯定是为了她好就行了。
  “我就是这几天休息, 闲着难受,所以就弄点事儿做做。”桑瑜笑眯眯的回答。
  赵婶子一听桑瑜这几天是在请假,又确认了一下她的假期结束会回去上班的, 就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露出了一副放心的表情。
  “那就好,你可千万不要像是我儿媳妇那个远房的表哥一样,从好好的汽修厂子里面跑出去了……”
  说着絮絮叨叨的说了一下自己家的事情,简单来说就是儿媳妇的表哥不要工作,现在啥也没有,简直是整个家族赤|裸裸的反面教材。
  桑瑜听着这个话,恍恍惚惚的想起了一点当年的事情,不过她暂时没有细想,只是顺着赵婶子的话把话题从自己的身上绕开了。
  “婶子,你来存钱啊?”因为现在两个人就在储蓄所的外面不远处,桑瑜自然而然的问。
  赵婶子却摇摇头:“不是,我来给食堂买菜,今天早上买的菜少了,而且好多菜都是烂的,这个菜站真是越来越对付我们了!价格还贵,我们买这么多的菜居然跟普通职工买菜的价格一样。”
  用四十年后的话说,赵婶子就是一个典型的e人,只要打开一个话匣子,那就没有结束了,相当的外向。
  不过,听着赵婶子这七零八碎抱怨的话,桑瑜的心却不免的动了动。
  她是卖菜的,就算是为了了解对手也好,或者是调查市场也罢,桑瑜其实每天都会来菜站看看当天卖菜的种类以及价格,她自然是知道菜站是个什么情况。
  品类虽然多,可是菜站的菜都是大车从市里面运来的,挤压、轻微腐败的情况简直太常见了,而且菜价也不算是便宜,至少它同种类的菜价要比小广场上菜价贵上五分到一毛。
  要不是,桑瑜的菜也不会那么好卖。
  不过就算是她的菜好卖,她那点菜比起木材厂职工对于菜品的需求,实在是杯水车薪,这也是菜站的站长明知道小广场上有人在卖菜但是根本不想干预的主要原因。
  桑瑜是清楚的知道的,卖菜这个事情根本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现在她之所以能够把这点小买卖做得风生水起,不过是她有两个不算优点的优点。
  第一是她有一辆自行车,而且,她有空。
  第二那是因为木材厂和附近的农民似乎有次元壁,农民们是不会来这边来摆摊的,他们自己的菜只有自己吃,或者在五天一个赶集日的时候拿出去卖,要不然就是用来喂鸡喂猪,而桑瑜穿越了这个无形的壁。
  不过这两个优点几乎不值得一提,只要有人有心,这两个优点很快也能变成别人的优点,而她也就能被人取代。
  在上一世,桑瑜打了那么多年的小短工,学到的最大的一个经验就是,要做别人不能取代的人。
  居安思危。
  她也不想做一个随时能被人取代的蔬菜零售工,那么,现在她能不能往前面跨一步。
  其实这对于桑瑜来说挺难的,她上一辈子就是个比较怂的人,哪怕这一世对待王自力一家她硬气了,可是在其他的事情上,她还是胆小。
  只是,机会转瞬即逝,如果不抓住,只怕就再也没有了。
  赵婶子在那边还在抱怨,这边桑瑜已经心思百转,想了又想,念头定了又定,终于,她鼓起了全部勇气,对着赵婶子说:“婶子,你要买什么菜?”
  “哎呀,什么都看看,主要是番茄土豆茄子和黄瓜,你不知道上午那个番茄啊,我买了五十斤,烂了起码一半!!”
  “婶子,你要多少番茄,我一会儿给你送过来?或者也可以加点别的菜。”桑瑜咽了一口口水,笑眯眯的开口说。
  “啊?你给我送?”赵婶子一下子就愣住了,她似乎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
  桑瑜也不知道赵婶子是什么想法,不过她还是又接着大着胆子说:“对,我给你送,现在菜站的番茄是四毛五一斤,我给你四毛。”
  说到这里,桑瑜顿了一顿,又说:“只要是你要的菜,我都比菜站里面的便宜五分钱。”
  其实这个价格就跟现在桑瑜零售的价格差不多,就算是有一些菜便宜了,可是也便宜不了几分。
  如果能说通赵婶子在她这里买菜的话,便宜的那几分钱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毕竟零售和批发,这个之间的利润可不是能相提并论的。
  ”四毛?”赵婶子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别看只便宜五分钱,可是他们食堂里面要的菜多啊,一个菜品便宜五分钱,一天两天的便宜不了几个钱,可是一个月呢?一年呢?
  这算下来可是便宜不老少的。
  厂子里面给每个家属区的食堂里面拨下来的买菜钱是有定数的,买超了厂子里面不给添,但是你要是节约下来了,厂子里面也不来收。
  当然,这个节约可不是指让大食堂里面克扣职工的口粮,而是要在保证每顿四菜一汤,并且是一荤、两串荤、一素的基础上节约。
  如果能节约下来的钱 ,不管多少,到了年底的时候,就是食堂自己单位里面发福利了。
  这个要求可是不低,既要质量好,数量多,还不能敷衍了事,那么能够省下来的钱就非常有限了。
  平时赵婶子都是在菜站里面买菜,价格什么的根本不可能讲,直接是别人定多少那就是多少,而且菜抢手的很,去得晚了就没有了。
  更可恶的是,菜站里面是不接受预定的,反正,到点你就得去守着,去晚了就没有。
  赵婶子好几年前就有一次去得晚了,菜没买够,导致那天的大食堂的菜不够吃,她还写了检讨呢,这件事可以说是赵婶子心中的一根刺,说起来就对菜站一肚子的气。
  现在听到了桑瑜说菜品便宜的话,赵婶子说不心动那肯定是假的,不过她立刻就想起了当年自己菜买少的事情,立刻就冷静了下来。
  她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下桑瑜推着的自行车,以及后面的大筐说:“小桑,给我们大食堂送菜可不是小打小闹,你这个车送不了。”
  桑瑜并不愿意失去这次机会,积极的又询问:“婶子,你们一顿饭要多少菜?”
  赵婶子和桑瑜关系好,自然不会在这件事上说假话敷衍她,于是老老实实的说:“我们一般是早上九点前菜就要到了,每天的菜加起来起码要五六百斤,你如果只靠这个车,可是供不上。”
  桑瑜算了算,自己这个车子现在已经加了最大的两个背筐了,拉得冒尖了,也只能一次性拉一百二十斤,就算前面可以再加两个筐,那么最多也就是一次拉二百斤,很可能她还拉不到这个数量。
  从东家属区到四平乡一个来回,再加上上菜的时间,怎么也得一个半小时,就算她这边能不怕辛苦跑两次,许二青家却不见得能准备那么多的菜。
  可是这样好的机会,桑瑜是不想放过的,她几乎当下就做出了适当退步的决定。
  “婶子,我当然拉不了那么多菜了,而且我哪有这个本事啊,跟人家菜站抢买卖,我就是这么想的,您看啊,菜站的菜不是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坏吗,那么这部分的菜你在我这里进怎么样?”
  “就比如番茄啊、黄瓜啊、各种豆子啊、还有绿叶子青菜什么的当下娇贵的蔬菜您在我这里拿,我可以保证当天摘下来就给您送过来,又新鲜,又不会坏。”
  “像是什么大白菜、萝卜、土豆、红薯、南瓜这些不容易坏的菜您还是在菜站里面拿怎么样?”
  赵婶子明显是心动了。
  毕竟这些娇贵的菜不折损的话,就算是跟菜站一个价格,他们食堂都能省下一大笔钱,更何况,桑瑜这里还能给一斤便宜五分。
  只是她还是有点犹豫:“你不是过两天就要上班了吗?”
  “您放心,我就算是上班了,不在小广场上卖菜了,您要的菜也一定能给您保证了。”
  桑瑜见赵婶子还是下不了决心,便又主动的提了一个方案:“要不您看这样,婶子,两个小时之后,我给您送一次菜来,您看看我的菜的品质,也看看我能一次给您送过来多少,您在做决定如何?”
  赵婶子也觉得这个主意好,于是两个人说定了两点半的时候,在大食堂的后门见面,在那里验收菜品,是合适的话,就去食堂出纳员那里结账。
  一直到和赵婶子告别,桑瑜骑着车往四平乡狂奔的时候,她那颗高高悬起来的心缓缓的落了下来,直到这个时候桑瑜才发现自己捏着车把的手已经满是汗水了。
  她把手心的汗在裤子上擦了一把,任凭夏季热乎乎的风把自己身上最后的那一丝紧张彻底给吹散了,笑容才浮现在了脸上。
  她越发用力的蹬着自行车,就连那空气里面令人烦躁的知了叫声此时此刻听起来也便的跟天籁一样的动听。
  其实那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只要真正的往前走,其实也不难嘛!
  这件事儿无疑给桑瑜打了一针强心针,让她觉得明天的道路光明又平坦。
  在改变的不只是桑瑜,就连许二青家两口子也在改变。
  许二青家两口子一直在村子里面是透明又边缘的存在,主要的原因就是许二青跟家里面的关系不好,早早的就被赶出了家门,而且他又个结巴还老实,在村子里就更没有存在感了。
  冯美华倒是要强,不过,她嫁的男人在村子里是透明,自然而然的,她也在村子里面跟其他的女人没什么太多的交流。
  不过自从桑瑜在许二青家里拿菜之后,才将近十天的时间,就已经把他们家里的菜给卖完了,这实在是一件稀罕事儿。
  要知道,村子里面人种的菜其实都不值钱,也就够自己吃一点,还有就是赶集的时候拿出去卖一点,剩下的就是喂鸡喂猪。
  现在才七月份呢,许二青家才熟得第一茬的菜就已经没有了,附近的邻居一打听,居然是有木材厂里面的一个人来收的。
  木材厂哎!
  那是城里人呆的地方,他们轻易都不敢去的地方!
  居然城里人来跟许二青家收菜!
  这个像是小道消息一样的事实,就以一种极为隐秘的方式在小范围内流传开了。
  特别是跟许二青家关系还不错的几个农户,明里暗里的来打听,说是他们家的菜完了,能不能把城里人介绍给他们,也收收他们家的菜。
  许二青是个嘴笨的回答不了,冯美华心里是不怎么乐意的,可是又不好拒绝这些邻居,更重要的是,她不知道桑瑜是怎么想的,也不能随便帮桑瑜回答。
  到了最后只能说帮问问桑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