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作者:
指尖上的行走 更新:2025-09-16 10:11 字数:3753
叶正卿出宫时,人都是飘的。
他竟被皇上提拔为正四品光禄寺少卿,负责帝后前往皇庄避暑事宜。
在五品官位上焊了十几年,终于往上走了,叶正卿担心这是梦。
他用力掐自己。
疼的!
他真的升官了,那道士说的是真的,只要撇清与叶桢的关系,他就能减轻反噬,开始走好运。
若再请他逆天改命,自己是不是能走得更高?
叶正卿按捺心中激动,打算先等两日再去寻道士。
也或许是因着叶晚棠的原因,陛下才提拔他。
但出宫后就否了这种想法,因赐婚圣旨送到将军府时,一并送去的还有宫里的两位教养嬷嬷,教导叶晚棠女戒妇德。
叶正卿便知,皇后这是看出叶晚棠的算计,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但对叶晚棠心里是怨的。
既如此,又怎会因着叶晚棠的原因提拔他,幸好,他表现得与叶晚棠不亲近。
或许这才是自己被提拔的真正原因。
叶正卿满心欢喜地想,他的好运终于来了,早知如此,他何须调包两个孩子。
该离他们越远越好。
皇宫,皇帝亦在问皇后,“既没打算让叶晚棠嫁给宁王,皇后怎还提拔叶正卿?”
“这是霆舟的意思,本宫也觉没本事的人,多做才能多错。”
皇后按了按太阳穴,唤来心腹,“若有人打听本宫与霆舟谈话,便让他知晓霆舟是给本宫传宫外闹事消息。”
吩咐完,才继续看向皇帝,“从前是臣妾太宠溺宁王,让他这般单纯。
陛下,将他丢去礼部,协助这次避暑事宜吧。”
梁王有异心,说不得会利用这次避暑作乱,就让宁王好好看看这人间险恶吧。
皇帝允了,起身替她按揉太阳穴,“你对谢霆舟倒是挺好。”
“不知为何,每次看见他,臣妾都似看见了昭儿。”
皇后仰头看皇帝,“陛下,你说今日他进宫,是不是昭儿的意思?
昭儿到底还是记挂我们,记挂他的两个弟弟是不是?”
皇帝点头,“从前朕便觉那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过于仁慈,可仁慈这种品性于为君者来说并非好事。”
略一沉默,他叹声,“朕倒希望这些年的经历,能让他狠决些。”
将来做了帝王,也不至于如他这般,留下诸多隐患。
想到这,就不由想到梁王康乐等人时,皇帝眸中一片杀意。
梁王回到府中,便叫来幕僚,将宫里的事同他说了说,“我总觉皇后今日反常。”
皇后有多疼爱几个儿子,他最清楚了。
弟弟娶兄长前未婚妻,就算为了兄弟将来和睦,她也不会轻易答应。
“去查一查,事发后皇后见了何人?”
幕僚很快回来,“谢霆舟察觉宫外有人为叶晚棠抱不平,将此事禀明皇后。”
若是皇后一开始就得知民意,为了宁王不落骂名,而主动提出赐婚,倒说得过去。
当年皇帝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娶了皇嫂为妻,被世人诟病,之后两人小心谨慎,格外在意名声。
梁王稍稍松了口气,“派人盯一盯谢霆舟。”
安排百姓去宫门的事,他做得隐蔽,谢霆舟却能及时发现,可见其敏锐。
他还担心昨晚去义庄,是谢霆舟看出什么,故意拖住宁王。
若是如此,这人就留不得了,他们往后行事也需得更加谨慎。
幕僚点头,又说起避暑一事,“听说此次去皇庄,有宁王和叶正卿参与部署。
而主导此事的礼部崔尚书,又是云王的人,若是帝后在皇庄出点什么事……”
两位皇子难逃罪责,最好是一并处理了,皇帝一门死绝,留在京城的王爷又只有他家王爷一个,如此,他家王爷的机会不就来了。
梁王闻言,眸色闪了闪,“此事风险太大,容本王考虑考虑。”
幕僚有些失望,但也没再多言。
梁王蛰伏这么多年,帝后根本不会疑心他,但梁王谨慎也没错。
就是实在可惜,这样好的机会要被错过。
梁王将幕僚神情尽收眼底,手掌渐渐蜷缩,攥紧。
越是生来接触权势,越是渴望拥有。
皇家人,没几个不在意权势,想做那人上人的。
他亦然!
“主子,梁王果然打听你进宫一事了。”
忠勇侯府,邢泽低声同谢霆舟道,“咱们的人按您叮嘱透露,不过巧的是,皇后的人亦是和您一样的说法。”
没想到,皇后竟会护住自家主子。
“主子,您说皇后是不是还在怀疑您的身份。”
谢霆舟淡淡嗯了声。
皇后从未放弃过怀疑,坚持去避暑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前往避暑也是太子重新出现的机会,更是收拾康乐和梁王等人的机会。
“邢泽,将皇帝已经知晓康乐与前钦天监监正的关系透露出去。”
“扶光,秘密定制龙袍,按梁王身量。”
第213章 恢复前世记忆
康乐刚哄睡一双儿女,便听得窗口有响动。
寻常百姓打扮的男子出现在她身后,“主子,陛下派人前往青州抓温大人了。”
他口中的温大人,便是前任钦天监监正,康乐一双儿女的生父。
康乐神色顿变,“消息可真?”
来人凝重点头,“派的是武德司的人,属下核实过,前些天武德司的确有一批人前往青州方向。”
“皇上怎么会知道?”
嘴上这般问,心里却已经信了,看了看两个孩子,她打开衣柜,带着男子从衣柜通到隔壁院子。
隔壁是个大杂院,租住了七八户各色人家,外人却不知,这里头的住户皆是康乐的人。
表面或做小贩,或做卖花女,或做读书郎等不同行业谋生,实则既是护着她,亦替她打探收集消息。
她一到,院门立即被关闭。
几个领头跟着她到了最里头一间屋子,“主子。”
康乐于桌前坐下,提笔写了封信,交给其中一人,“快马走两日,再将此信飞鸽传于青州。”
她知道皇帝定然盯着她,从京城传书,她担心信鸽会被截获。
可她必须通知温大人及时撤退,决不能让他落入皇帝手中。
“主子,发生什么事了?”
其余人不明所以。
康乐看向寻他的男子,示意他将事情告知大家。
男子说完,其余几人皆变了脸色。
他们都是跟康乐多年的老人,甚至参与过当年秋猎一事。
温大人是主动致仕,皇帝突然抓他,极有可能就是查到当年真相。
若再抓到温大人和当年冒充太子之人,康乐公主难逃一死。
他们这些追随者,自然也没好下场。
“主子,趁皇帝未发难前,我等护送您和小主子离开吧。”
有人建议。
康乐摇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她能逃到哪里去呢。
她也不愿过上逃亡的生活。
皇帝既查到真相,却没来抓她,可见没有确凿证据。
在抓到证人前,皇帝师出无名。
又有人道,“主子,与其逃,不如干脆趁着帝后前往皇庄避暑时,反了。”
他们藏得够久了。
康乐思量良久,缓缓站起,看着几人,“这些年委屈各位了。
本宫的确不愿再装了,生死成败在此一搏,诸君若有顾虑,明日便可离开,本宫不强求。
他日,本宫若成,亦会记诸君多年追随之功,若败,诸君也可保全性命。”
可众人跟着康乐蛰伏这么多年,不就是图个荣华富贵么。
几人纷纷跪地,表示誓死追随。
大家反应在康乐意料之中,她扬唇,“此事非同小可,绝非你我几人之力可成,昔日养的那些羊也该用上了。”
当夜,某二品大员的床帐被人撩开。
彼时,大员正似婴儿般躺在奶嬷嬷的怀里,陶醉地吮吸着。
对于康乐的出现,毫无察觉,直到奶嬷嬷起身,恭敬跪在康乐面前。
大员方才如梦初醒,他有心想喊护卫,可他离不得奶嬷嬷。
亦离不开奶嬷嬷手中让他醉生梦死的药,更不敢叫康乐暴露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身居高位,已做祖父的他,贪恋自己的母亲,只能寻了与母亲容貌相似的女子,藏于暗处,夜夜入帐陪他欢愉。
手握兵权的武将,半夜察觉有人潜入,刀剑还未出鞘,便见一沓罪证被康乐举到面前。
罪都是唯一的儿子犯的,今晚康乐入府,亦是儿子秘密放进来的。
要么助康乐,要么全家陪着儿子死。
武将自觉没得选。
类似的情况,一夜之间,京城高门府邸里上演了几出。
天色将亮时,康乐去了春风楼,坐在了梁王日常留宿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