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作者:
指尖上的行走 更新:2025-09-16 10:12 字数:3759
你厌恶沈氏,却不愿休他,不就是不愿被世人戳脊梁骨,可你却让我背负骂名。
我的儿子被你留在身边,为你当牛做马,我的女儿被你嫁去秦家。
我才是他们的父亲,他们的前程该由我决定,你却问都不曾问过我。
王朝没了,我们能侥幸活下来,我很知足,你却不满足,搞东搞西,算计这个,算计那个,如今还连累了我。”
亡国后,李恒与弟弟相依为命,他是个重视血统之人,故而将弟弟视做唯一亲人,排在几个子女前头。
将李时苓留在身边,是为提拔,将侄女嫁去江南,是他认为最好的妥善安置。
他在侄子侄女头上花的心思,远比他花在自己孩子身上的多。
李晟的话简直就是在诛他的心!
比今日事败更叫他痛心!
他捂着心口,压下喉间腥甜,正欲怒斥李晟时,听得李晟道,“陛下,草民虽是月牙氏,但三岁便到了大渊,长在大渊。
身无缚鸡之力,从不曾参与李恒的事,实在是无辜至极啊。
草民也知自己的身份留在大渊不合适,恳求陛下饶草民性命,允草民回西月国,往后再不踏入大渊半步,否则便不得好死。”
他发毒誓!
李恒要呵斥的话,顿时咽回腹中,改而骂道,“没有良心的东西,早知你是这么个东西,我当初就不该带着你逃离。”
弟弟突然与他反目,是为求生,但他看出来了,弟弟也有做戏的成分。
只要大渊没了,他再回来就算不得违背誓言。
而他们兄弟做梦都想拿下大渊,等借大渊势力夺回西月后,再两国合并,自然王朝就得重新命名。
他们私下甚至连新王朝的名字都想好了。
他听懂了弟弟的意思,佯装与他反目,博得生机后再图其他。
虽还是有些心痛,但能让弟弟活下去,他们月牙氏才有机会。
承业手里有三万私兵,若弟弟活着,或许能帮着承业一起逃回西月。
可却听得皇帝道,“既知你兄长的心思,多年不举报,与之同罪。”
“我,我不敢呀。”
李晟装得很怯懦的样子,“大哥强势,我自小在他手里讨生活……”
“含有乌香的如意膏出自你手吧?”
叶桢打断他的话,“这些年往来西月,将乌香贩入大渊的亦是你。”
从李时苓离京,谢霆舟便派人一路尾随了,怎可能没有李晟的证据。
随着她话落,邢泽将一沓子罪证呈到了皇帝跟前。
皇帝看完,得知李晟这些年用乌香谋利,祸害了不少大渊百姓,气的直接下令凌迟李晟父子三人,以及他的继夫人。
几人被拖下去后,皇帝视线落在了平昌侯夫人身上……
第351章 叶桢再次入梦
柳氏身上有几条人命,在皇帝看过来时,她再没了先前的淡定。
李恒兄弟的事都败露了,且证据确凿,她不觉得自己那些事能天衣无缝。
皇帝看向柳氏,“是你自己说,还是朕来审?”
平昌侯大他几岁,是个很不错的人,他为君前,他们关系还算亲厚。
皇帝登基后,平昌侯丧妻另妻,他夸赞续弦的话,皇帝自也听到过。
当时皇帝觉得他对续弦过于信任,人心都是偏的,他不信继母真能全心全意对待继子。
一次君臣对弈时,皇帝好心提点。
但平昌侯觉得自己的续弦单纯又善良,对三个孩子是真心好,当时还笑着道,“她自己不能生,便想将我的孩子们当做将来的依仗,自然不敢怠慢他们。”
因为信任,所以平昌侯回去后还将皇帝提点的话,告知了柳氏。
柳氏便跑到皇后跟前哭诉,说自己注定没有自己的孩子,平昌侯不嫌弃她,她感激他,就想千倍万倍对他和他的孩子好。
还说对继子继女好,也是跟着皇帝学的。
帝王管臣子的家事,还被人家哭到了跟前,又提到太子是皇帝继子一事。
那会儿皇后正被非议,带着儿子转嫁小叔子。
太子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却因着怀太子时,他们是叔嫂的关系,不能让孩子认爹,皇后本就有心结。
被柳氏闹了一场,皇后虽没怨怪皇帝,但心情沉闷了好几日。
皇帝当时气死了,自己看在往昔情分,不顾君王身份好心指点,反而连累妻子,便也再懒得管平昌侯的事。
而平昌侯自那后,也与他疏离了,如今想来,应是柳氏从中作梗。
柳氏看到皇帝,也想到了当年的事,垂眸不敢看他。
她是月牙氏,前朝灭亡后,她们一族所剩不多的人成了新王朝的奴隶。
李恒在大渊稳定后,便联系残余旧部,救出了几个月牙氏的后人。
那些人里面,她容貌最胜,被李恒挑中寄养在柳家,成了柳家的女儿。
平昌侯老夫人要给儿子续娶的消息传出,李恒安排她邂逅了前往江南的平昌侯。
她如愿成了平昌侯的续弦,却没想到,平昌侯虽信任她,对她也不错,却对皇帝忠心耿耿,任何不利皇帝之事,在他那里绝无可能。
偏皇帝也不看好她,拉拢平昌侯无望,李恒让她去皇后跟前哭了一场,让皇帝对平昌侯有了意见,又常提醒平昌侯君臣有别的诸如此话。
两人关系渐渐疏远,平昌侯府淡出皇帝视线,她和李恒才能做他们想做的。
第一件事,便是生出完全属于他们月牙氏的血脉,她如期怀孕,却不能被平昌侯发现。
便让人怂恿继子游学,而她则以不放心孩子一人在外,要求陪读跟着离京。
继子年纪不大,在学院的时间多,没有察觉她有孕,腹部隆起时,又到了冬季,她以年轻时落水得了寒症为由,日日披着大氅。
直到她生产那日,本该在学院的孩子突然回了家。
她的秘密不能暴露,那就只能是孩子死,可要怎么死,才不至于让人怀疑。
死的有价值,有好名声!
她买通了附近一户人家,演了一出继子为救人溺水而亡的戏码,实则,继子在撞见她的秘密时,就被底下人溺进了水缸里。
再将尸体趁人不备丢进水中。
被买通的人家,对前去给儿子收尸的平昌侯感恩戴德,而她借口愧疚没照顾好继子,前往庙里住了两月,趁机坐完了月子。
平昌侯果然毫无怀疑。
但年纪最大的继女却有所察觉,她只能又费心的让人勾搭继女,在不惹人怀疑的情况下,让继女被男子缠上。
平昌侯虽有权势,但对方亦有个好爹,不愿女儿嫁纨绔,就只能送女儿暂离京城。
离了平昌侯的视线,李恒想要处理一个女孩,轻而易举。
剩下最小的那个孩子,是个贪吃的,原本她没想杀他的,但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得听李恒的,为自己的孩子谋划。
他贪吃,她便鼓励他多多往嘴里塞,年幼的身体运化不了,终成痨疾。
而平昌侯连失三子,加之她平日的饮食调养,身子遭不住,彻底病倒了。
自然,这个调养并非往好的调,而是利用食物相克将他的身体一点点亏空。
她做的很谨慎,处理了所有人,还被众人同情。
这些年,她一人居住在偌大的平昌侯府,偶尔李恒会来陪她,亦或者,她借口去寺庙祈福,离京去看儿子。
原本等着李恒成事,她的儿子便是太子,而她就算做不了太后,李恒亦不会亏待她。
但眼下一切都败露了。
柳氏缓缓抬头,同皇帝交代了毒杀平昌侯父子的过程。
“要怪就怪他们命不好,遇上了我,我们本就立场不同,注定敌对,而他过于轻信,害了自己,也连累了自己。”
柳氏语气淡淡。
她愿意招认,一来是不愿受审讯之苦,二来,她若能和李晟等人一样死了,儿子便少了一个软肋。
而从她跟着李恒起,她就知道,不成功便是死。
这么多年,她早有心理准备。
众人还是头一次见到杀人犯如此淡定的,愤怒的同时,不由心惊。
这样的人,藐视人命,包括她自己的,一旦被她逃脱,说不得还要作多少恶。
众人纷纷请皇帝诛杀柳氏。
皇帝自然也愤怒,但他比普通百姓看的更深些,柳氏并非不怕死,她只是不愿连累儿子。
这也说明,两人母子关系不错,那就更得留着柳氏引李承业上钩,这也是他留着李恒的原因。
李恒和柳氏都被压入死牢,由禁军把守,秋后问斩。
而林翰林那些相国党,皇帝则会根据他们的罪孽依律判处。
至于惩治他们的证据,叶桢手里有不少。
有些是谢霆舟先前收集的,有些是时晏带着她夜里搜刮来的。
重犯被判处,相国府门前的人也渐渐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