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作者:
花匪匪 更新:2025-09-16 10:19 字数:3610
她眼角带着一抹明显的泪痕,开口的声音带着明显的哭腔。
“皇上,臣妾的父兄对您,对大齐朝忠心耿耿,绝无二心,阿辞更不可能背叛您。此事定然是南越国的离间之计,您明察秋毫,万不能中了奸人的诡计,叫南越国钻了空子!”
柔贵妃梨花带雨,那副模样,我见犹怜。
德丰帝心头亦泛起波澜。
“你先起来。”
柔贵妃依旧跪地不起,“皇上,您若当真疑心阿辞,疑心臣妾的父兄,便将臣妾打入冷宫吧,他们若当真谋反,臣妾也没了继续活下去的必要。”
柔贵妃这话也是在提醒德丰帝,她尚在宫中,萧晏辞怎会不顾及她,做出这样的事?
而且,陆知苒也还在京城,萧晏辞若当真有反心,不可能不事先安排好退路。
德丰帝也想到了这一层。
这件事的确透着蹊跷。
滇南王是否有反心姑且再论,但萧晏辞的确不大可能会反。
德丰帝俯身,亲自把柔贵妃扶了起来。
“爱妃,朕相信滇南王,也相信阿辞。朕会尽快派兵前往滇南支援,定不会让南越国有可乘之机。”
柔贵妃闻言,破涕而笑。
“多谢皇上。”
柔贵妃从御书房离开,眼底发红,心中依旧没有放松。
她不敢奢望,凭自己的三两句话,就能让皇上打消疑虑。
她只是想提醒德丰帝,自己这个人质还在京城,希望他能给滇南多几分信任,至少,再给他们一次自证的机会。
德丰帝坐在案前,摊开了奏折,却许久没有下笔。
半晌,他问,“冯有才,你说,滇南王到底有没有反心?”
冯有才低着头,小心翼翼地道:“滇南王当年是扶持皇上登基的老臣,对您自是忠心耿耿。”
“是啊,他是当年的从龙功臣。”
可是,几十年过去了,人心,是会变的啊。
他在滇南拥兵多年,俨然成了土皇帝,滇南百姓只知滇南王,而不知自己这个大齐皇帝。
他就当真没有动过半点不该动的心思吗?
诸多心思压下,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外患,回头再料理内忧。
德丰帝沉声开口,“替朕研墨。”
德丰帝提笔,写了圣旨,派兵前往滇南支援赈灾,抵御南越国,万不能叫南越国踏入我大齐疆土半步。
冯有才看到这道圣旨,悬着的心缓缓落了一半。
但谁都没想到,这道圣旨还没来得及颁布,事情又有了变故。
这日,刑部尚书秦中举家中抓了个贼。
那贼非寻常人,竟是滇南的探子!
那人本是秦家一个普通丫鬟,之所以会暴露,是因为她往茶水里放了东西,被人发现。
最后一番拷问,才终于撬开了她的嘴。
她往茶水里放的,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蛊虫的虫卵!
只要喝下虫卵,蛊虫入体,就会中蛊。
秦中举第一时间让太医给他诊脉,好查看他是否中了蛊毒。
翌日上朝,秦中举就将此事道了出来。
“皇上,微臣小人之心,怀疑这样的探子只怕不止微臣府上有,其他大人府上只怕也有。还请皇上下令彻查,尤其让大家注意入口之物,万不能中了滇南府的奸计。”
原本众人还在为秦中举的倒霉叹息,没想到话头一转,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来了
众朝臣顿时人人自危起来。
秦中举将蛊虫的不同种类,以及中蛊之后的不同反应一一道出——这些都是从那丫鬟口中审出来的。
不少大人听了,都纷纷对号入座,觉得自己中招了。
德丰帝的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原本预备宣读的支援滇南的圣旨也搁置了。
“查!给朕彻查清楚!”
若当真是滇南府安排的探子,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一查,果然陆续查出了结果。
有十几名朝臣的朝臣,都被诊出了中蛊。
太医用了引蛊之法,从他们的体内引出了蛊虫。
一切亲眼所见,半分做不得假。
那些安插在各家的探子,便似拔出萝卜带出泥,被一一拔除。
令人惊骇的是,这些探子都是他们府上的待了至少三四年的人,时间长的,甚至待了有十年之久。
德丰帝将审问之事交给了他的龙鳞卫,最后审出来的口供十分一致,他们都是滇南府的暗桩。
最近,他们都收到指示,开始对主家下蛊。
这件事在朝中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第413章 禁足
朝臣们人心惶惶,开始对自己府中上下进行筛查,唯恐自己身边被埋了暗桩而不自知。
而此事也让朝臣们对滇南府的态度有了转变,原本那些站在滇南府这一边,相信滇南府并无谋逆之心的朝臣,也都纷纷倒戈了。
若无谋逆之心,又怎会在朝臣家中安插眼线?
先前西平之疫时出现的蛊虫之害,只怕也是滇南府的手笔。
德丰帝大怒,派出京部大营总兵周卫海任统帅,领两万精兵前往滇南平乱。
平乱二字,十分有讲究。
乱军,既可以是南越军,也可以是滇南军。
德丰帝私下给了周卫海秘旨,允他便宜行事之权。
同时,柔贵妃也被禁足于夕颜殿,没有他的旨意,不可离开半步。
陆知苒亦被禁足于瑾王府。
一夕之间,局势就发生了变化,原本大家以为是板上钉钉的太子人选,再次有了变动。
朝中的氛围紧绷,人人自危。
陆知苒得知外头发生之事,尚未来得及做出反应,德丰帝的禁足令就来了。
她的心顿时狠狠沉入谷底。
这背后,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布局,且对方的布局早在十年前,甚至更久以前就开始了。
究竟是谁?
她想到了孙皇后宫中被动了手脚的牌位。
那牌位让孙皇后的身体日渐虚弱,也成了除掉李贵妃的一把利器,更给了萧晏清沉重一击。
原本陆知苒就怀疑,那牌位并非李贵妃动的手脚,因为孙皇后无子,除掉她对李贵妃没有任何助益,反倒会给自己徒增风险。
而今,她更确定了这一点,做下那桩事之人,只怕与此事的幕后主使是同一人。
那桩事,可以除掉萧晏清,而这件事,则会给滇南王致命一击,连带着,让萧晏辞陷入被动。
对方如此苦心积虑地布局,直至今日,方打出这张牌,这份谋算与忍耐,委实非比常人。
他们这次的敌人,比萧晏清难对付。
现在,他们甚至连对方是谁都没有查清楚。
陆知苒从结果上反推,此事谁获益最多,谁就最有可能是主谋。
但事情发酵的时间太短,真正的受益者也还没有浮出水面。
陆知苒有些焦躁,一遍遍地在屋中来回地踱步,却没有半点思路,反倒是太阳穴突突直跳。
她的思绪阻塞了。
翠芙和丹烟见她如此,心中亦十分焦急。
但她们什么都帮不上,只能劝她,“王妃,您要先冷静下来,万不能自己乱了阵脚。您若自己先乱了,还怎么想法子帮王爷翻身?”
“对啊,现在王爷远在滇南,只能任由别人编排。只有您能想法子帮他了。”
丫鬟的话让她终于冷静了几分。
对,她不能乱。
乱就容易出岔子,更容易陷入对方的陷阱。
她必须要冷静下来。
会如此处心积虑的布局之人,只有那些皇子们,他们所争抢的,不过是那个位置罢了。
陆知苒在脑中一一闪过他们的脸。
最后,索性提笔,将他们的信息全都罗列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直观地判断,谁才是最大的嫌疑人。
与此同时,柔贵妃也正经受着难言的焦躁与煎熬。
她没想到,局势会急转直下,发展到这般地步。
更让她不寒而栗的,是背后之人长达十年的布局。
原来,在他们无知无觉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朝他们伸出了黑手。
十年磨一剑,对方苦等了这么久,怕是就等着这一日吧。
柔贵妃也做出了与陆知苒如出一辙的举动。
提笔,罗列,再筛选。
无论是什么魑魅魍魉,只要做过任何事,总会露出马脚来。
与此同时,萧晏临正在闽南,他还在兢兢业业地赈灾。
卞志明所呈上去的折子并非虚言,那些事,都是他做的。
他要挣功绩,要得民心,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
他能骗得了远在天边的德丰帝,却骗不了近在眼前的这些灾民们。
所以萧晏临做事很卖力,亲力亲为。
旁人都觉得他是个不起眼,也不受宠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