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38节
作者:ALAMM      更新:2025-09-16 10:21      字数:5285
  奶粉虽不重,可包装盒体积大,占地方。车斗堆满后,坑里的布袋里还剩下不少的奶粉,顾骁稍作思索,果断将装不下的奶粉塞进了背篓,稳稳地背在背上。
  顾骁心里估算着,等自己运完这批货返程时,天色必定已完全黑透了,到时他可以直接走大路回村,不用绕远路,如此一来,也能节省不少时间。
  有叶宁之前送的手电筒,顾骁也不怕走夜路。
  怕叶宁空等,临走前,顾骁还特意叮嘱道:“叶同志,你把衣裳放坑里就行,我下工后上山运货。”
  怕叶宁误会自己不愿意出力,他还紧接着解释道:“最近队上忙着插秧、种红薯土豆,不好请假,白天我实在抽不出空上山,只能晚上送货了。”
  叶宁听后,心中不安,她又不是周扒皮,哪能让顾骁白天忙农活后,晚上再一趟趟帮她运货呢:“这样你太累了,其实等你忙完这一段时间我们再卖衣裳也行。”
  “不行啊。”顾骁摇了摇头,表情严肃,“天气越来越热,衣裳越往后越不好卖,尤利民那边又催得急。我们队上下工早,我脚程快,一晚上跑一趟没问题,多花几天时间,总能把衣裳运过去。”
  翻斗车就那么大,叶宁装衣裳的袋子又大又鼓,即便顾骁力气再大,一趟也只能运三袋货物,再多的话,行走时就难以保持翻斗车平衡了。
  顾骁算过,他运货往返一趟最多三四个小时,要是每天晚只跑一趟,那他怎么着都能在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回家,还是有时间休息的。
  说起来也是无奈,身为农民,队里的农活他不可能扔下不管,而且在村里,周新文的态度代表着村里大部分的人态度。
  这些年顾骁一家人全仰仗周新文照拂才能安稳度日。顾家人对周新文的态度极为看重,顾骁哪敢在插秧这种关键时候请假不去上工,惹周新文生气呢?
  顾骁暗自庆幸:还好自己年轻熬得住,少睡一会儿也没什么,不然可就要耽误叶同志的生意了。
  见顾骁已经打定了主意,叶宁不好再劝,因为她自己也盼着这笔生意能顺利做成。
  这种时候说什么都显得虚伪,叶宁还是决定实在一点,她在心里暗自想着:等这单生意结束,不管顾骁如何推辞,都要多给他分些钱。
  送走顾骁后,叶宁趁着周围没人,迅速拉开木门,闪身回到现代。
  至于那些衣裳,叶宁没急着当天就搬过去。那个大坑并非绝对安全,既然顾骁一天运一趟,她便打算每天下午往坑里放三袋衣裳。
  倒不是不能多放,而是顾骁这个人太实在是,叶宁怕自己要是多放了,对方说不定通宵都要把东西运到杨家去。
  叶宁回到现代时,马玉书炖的鸡汤刚好出锅。瞧见女儿回来,赶忙招手喊道:“宁宁,快过来尝尝。这正宗山货就是不一样,这汤鲜得哟,我敢说你以前肯定没喝过这么好喝的鸡汤。”
  叶宁本就是个馋嘴的,一听这话,瞬间来了精神,当即就屁颠屁颠地凑了过去。
  马玉书心疼女儿,立刻给她舀了满满一碗鸡汤,还挑了个大鸡腿和两个她爱吃的鸡翅膀,放在一旁晾凉。
  可叶宁看着碗里的鸡肉,仍不满意,小声嘟囔道:“我不想吃鸡肉,鸡肉没啥味道。妈,您多给我舀点蘑菇呗,蘑菇香。”
  马玉书不太认识野生菌,这锅鸡汤里的蘑菇,是她用手机拍照识别品种后,从那一大篮子蘑菇里精心挑选的羊肚菌、竹荪和野生茶树菇。
  她本想着把好的鸡肉留给女儿和丈夫,奈何女儿不领情,只好重新给她舀了一碗菌菇多的鸡汤。
  生活在现代,叶家人难得吃上这么一顿鲜美的菌菇鸡汤。菌菇汤味道简直一绝,相比之下,马玉书中午炖的红烧牛脚都显得平平无奇了。
  饱餐一顿后,叶宁小口小口地喝着鸡汤,心里琢磨起来:这蘑菇味道这么好,回头让顾骁多买些回来晒干存着,以后不就能常喝到这么美味的蘑菇汤了?
  不过这蘑菇的事儿可以先放放,买保险箱可不能耽搁。当晚,叶宁就在网上挑选保险箱。事关家里所有家底,叶宁一改往日习惯,直接在购物软件上按价格从高到低排序。
  本着一分钱一分货的想法,叶宁花了两万多块,买了一只b1级防盗的高级保险箱。
  这保险箱质量过硬,就算家里房子着火被烧光,也能完好无损地护住里面的东西。
  买完保险箱,叶宁又想到顾骁接下来一段时间晚上都要“加班”运货,便顺手给他买了些抗饿的桃酥和奶油饼干,打算用密封盒装了拿过去给他当干粮。
  马玉书他们看到女儿又拿回九根金条时,早已没了最初的震惊,只是淡淡地摆摆手,让她自己妥善收好。
  看着还是孩子心性的女儿,马玉书长叹了一口气,语重心长道:“我和你爸现在是帮不了你什么了,这金子你自己好好收着,等两年家里的事情过去了,你再用这买房买车,有了这些家底,以后你找对象的时候,选择也能多一些。”
  第43章 今日对乐阳镇许……
  今日对乐阳镇许多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好日子, 原因无他,他们镇上那个爱在私下乱倒腾东西的尤利民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批肉。
  如今这个天气,新鲜的肉不抹上盐, 过了夜闻着就有点异味。
  尤利民等人明白这一点,从红星公社取了肉后就立刻马不停蹄地送到了城隍庙。
  最开始发现黑市有肉卖的只是两个老太太, 一个姓黄一个姓毛,两人是住在同一栋筒子楼的邻居,家庭条件也相当,儿子、儿媳妇都是正式工。
  两人本来就是城镇户口, 到了年纪把工作让给儿子女儿后, 就在家里忙活忙活家务, 含饴弄孙。
  因为儿子每个月领了工资都会给她们家用,所以老太太们手里并不缺钱用。
  这不月底家里的定额吃完了,她们没事就爱来黑市转一转,要是运气好,也能弄到点好东西回去给家里人加餐。
  往常黑市里有的大多是些野物,两个老太太来的时候也没报太大的希望,心里想的只是买两条鱼回去炖汤。
  也是两人运气好,她们到黑市的时候,尤利民他们刚把庙里的破门板抬出来摆好, 再从背篓里把肉抬出来摆在了木板上。
  看着木板上的肉, 两个老太太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都是黑市的常客,两人对尤利民也很熟悉,当即就凑了前去,啧啧赞叹道:“小尤你竟然弄到这么多肉,可真是了不得了。”
  尤利民摆了摆手,笑道:“也是运气好, 收上来了一头猪。”
  太久没有卖肉了,尤利民之前放到这边的刀都放生锈了,谷三十分有眼力见,当即就从后院的水井里打了盆水来,‘咵嚓咵嚓’地磨起了刀。
  黄老太太上前拨弄了一下案板上的肉,那是越看心里越高兴。
  因为是吃野菜和红薯、谷糠长大的,叶宁买的这头猪是肥肉多,瘦肉少。
  这样的猪肉要放在现代,那肯定是销量堪忧,但是放在七十年代,那简直是所有人的梦中情肉。
  看着案板上的肉,毛老太太一脸疑惑的问道:“杀了一头猪,怎么没看到内脏,我儿子最喜欢吃我做的红烧肥肠,要是有大肠的话,我都买了。”
  尤利民也有些奇怪,不过顾骁送货来的时候就没有大肠这些,他也只能随口敷衍道:“没有,那些东西卖不上价,我就懒得弄了。”
  其实是因为叶卫明极其喜欢吃内脏,所以叶宁把大部分的猪内脏都留了下来,只带了一篮子凝固了实在吃不完的猪血过来。
  本来叶宁还想把猪肝带过来的,但是马玉书说猪肝腌制好挂在灶上的房梁上慢慢熏制,味道香得很,她也就只能作罢了。
  猪板油难得,属于是平常加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所以也被尤利民先截留了下来,二十几斤猪板油听着是不少,但是回头他和谷三等人分一分,也就不剩什么了。
  为了讨好镇上的这些领导,猪牛羊肉尤利民都预留了一些,他把肉卖完了还急着要去送礼,这会儿可没耐心和毛老太太她们闲聊,只摆手道:
  “虽然没有大肠,但我这肉可不差,也是你们运气好,我们刚把肉搬过来你们就来了,趁着买的人少,你们想要哪块指哪块。”
  两老太太可是很谨慎的人,没被尤利民的催促给说动,选肉之前,还一脸谨慎地问了价:“那你这肉怎么卖的?”
  尤利民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道:“嗨,这些东西又不值几个钱,我还能怎么卖,一块三一斤,这边的牛肉和羊肉要贵一些,一块五一斤。”
  两人一听就皱起了眉头,黄太太更是大惊小怪地嚷嚷道:“这也太贵了!不是我说,街里街坊的,小尤你可不能黑了良心,你这价可不实在,肉铺才卖八毛,你这一下子就涨了一多半。”
  毛老太也在一旁附和道:“就是,一块三,你怎么不去抢,这么贵!谁能吃得起。”
  被说黑心,尤利民也不恼,只半笑不笑道:“老太太诶,菜场的肉是便宜,那不是买不到吗,我这肉油水大几不用多说,还不要肉票,自然是要贵一些的。”
  “至于黑心,那就更是冤枉我了,我肉买来就比从菜场买来贵,我也是要吃饭的,总不能赔本赚吆喝吧,再说这明码标价的东西,买不买都随你们,不买也没什么,可不能给我扣这么大一顶帽子。”
  两人哪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只是这肉价着实不便宜,她们想要让尤利民便宜一点卖给她们罢了。
  尤利民并不松嘴,这肉他赚的本来就不多,这要是放在以前,一天能赚几十块,也是一单不错的生意了,
  但自从认识顾骁后,尤利民做得生意是一次比一次大,尝过一趟能赚好几千块钱的甜头后,再让他回来卖肉,他属实是有点提不起劲了。
  两个老太太说服不了尤利民,时间也不早了,慢慢地也渐渐有人往黑市来了,
  加上原本就在黑市卖东西的人,难得碰到一次卖肉的,都不想错过这次机会,见挤在尤利民摊位前的人越来越多,毛老太太最先松口。
  怕被人抢了先,她也不嫌油腻,直接一巴掌按到案板上的猪肉上道:“给我称三斤五花肉,再要两斤牛肉。”
  尤利民身边有这么多小弟,自然不用凡事都亲力亲为,卖肉切肉有谷三和郑老七等人动手,他只用抱着装钱的木盒站在旁边收钱就是了。
  郑老七手上有准头,他负责分肉,基本能够按照客人的要求割下足够重量的肉,就算偶尔有点误差,也不会超过一两。
  毛老太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买的两块肉放进菜篮子里后,并没有离开,而是又指着案板上的猪脚问道:“你这猪脚怎么卖的?”
  尤利民懒懒地抬起眼皮看了一眼,老神在在地回:“和肉一个价。”
  猪脚补人,很多刚生完孩子奶水不够的产妇,都指着猪脚黄豆汤下奶,就算是在菜市场,这猪脚也是和肉一个价的,所以尤利民这么定价并不觉得亏心。
  毛老太太家里没有产妇,自然也舍不得花这么多钱买这骨头多肉少的猪蹄,在原地嘟囔了句怎么这么贵后,她又不死心地凑到另一边买了半扇羊排。
  镇上的人可不傻,尤利民这肉虽然贵,但也确实好,很多家里不缺钱,只缺油水的人,自然不可能错过这次机会,都是尽可能地往多了买。
  现在天气还不算太热,这肉要抹上盐挂在通风的地方,放个两三天总归是没有问题的。
  有些人自己买了,回去的时候还不忘绕路去通知亲戚朋友一声。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大家都注重情谊,平常有什么好事,都会捎带上亲戚和朋友。
  因为尤利民提前留了一些,真正放到黑市卖的猪牛羊肉也就不到两百斤,很多人来得晚了,别说挑挑拣拣了,是连半块碎肉都没买到。
  没买到肉的人不死心地拉着尤利民问:“尤老大,你这肉后面还有不?”
  尤利民摆了摆手,一脸无奈:“这次是运气好,刚好碰到了,下一次的事情谁能知道呢。”
  反正肉确确实实是卖完了,后面的来的人运气不好没买到也没有办法,尤利民收好装钱的盒子后,抬脚就走了。
  来城隍庙之前,尤利民就把肉和板油给谷三等人分过了,这会儿忙完了,大家都记着回家煮肉吃呢。
  今天在黑市买到肉的人多,晚上大家都关紧了房门偷偷煮肉吃,倒是让人摸不准到底是那些人家里传出来的肉香了。
  尤利民还要去给人送肉,只能让郑老七顺路把他给自家留下来的那份肉和板油捎回去。
  乐阳镇不大,尤利民需要讨好的人都住在城东的干部楼,他只用跑一趟,就能把几家人的肉都送到了。
  “哎呀,小尤你可真是太客气了,这牛肉可难买了,你留着给孩子吃呗,往我这里送什么。”
  尤利民已经是做习惯了这些事情的,知道这纺织厂运输队的主任说的是客套话,也没当真,只咧着嘴笑道:“没事,家里留得有,前段时间麻烦您了,不过是一点肉罢了,算不上什么,这牛肉越新鲜越好吃,您让嫂子今天晚上就弄了,还有这根筒子骨,我特意多留了肉在上面,熬汤喝可补人了。”
  送完一家后,尤利民脚步一转就去了另一家,最后一圈送下来后,天已经全黑了。
  等尤利民踏着夜色回家的时候,齐芳已经做好饭等着他了。
  进屋后尤利民的注意力却不在桌子上的饭菜上,而在女儿尤雅的手腕上。
  注意到丈夫的视线后,齐芳看着女儿两只手腕上分别都松松垮垮挂着的七八根手链,哭笑不得的解释道:“你这包货放在这里,我忙着做饭没看到,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打开的,等我看到的时候,她已经把盒子打开好几个了。”
  尤雅习惯了父亲对自己的有求必应,在尤利民的注视下,她不但不害怕,还一脸兴奋地晃了晃带满手链的两只手腕道:“好看!爸爸这个手链好看!我要!”
  “哎哟我的傻闺女哦,好看你戴一条就行了,哪有一下子戴七八条的,这么多手链,不压得我们的小手酸吗。”
  “不酸,喜欢,我都喜欢。”尤雅拍了拍手,带着手上的链子和配件叮当作响。
  尤雅每一条手链都喜欢,戴上了就舍不得摘,最后吃饭的时候都只能让尤利民喂。
  看着女儿这样子,尤利民有些不确定的想:或许这些手链真能卖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