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81节
作者:ALAMM      更新:2025-09-16 10:21      字数:5327
  虽说包产到户了,但村里穷的人家,那还是在继续受穷,叶宁今天在牛草湾三大队待了大半天,已经看到好几个在深秋只穿着一件破单衣,光着屁股蛋在外面晃悠的小孩子了。
  “这路回头是要通车的,路基垫好后,回头我还要 在上面铺上一层小鹅卵石,听顾骁说河边就有很多,我还想请你找人帮我捡鹅卵石,不过这活简单,工钱就高不了,我想着暂定一背篓的鹅卵石两分钱。”
  路面上铺鹅卵石,主要是为了避免下雨地面泥泞,再一个捡鹅卵石这活简单,老人小孩都能干,也算是让村里人多个进项。
  周新文自然是能想明白叶宁的用意,两分钱虽然不多,但是就村里这些半大孩子,只要勤快,一天捡个四五背篓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毛、八分钱看着虽然不多,但要换成粮食,也够买大半斤米了。
  就是村里那些五六岁的小孩子,一次捡一小篮子,多跑一趟,也能挣到买糖吃的钱了。
  至于收鹅卵石和给孩子们记账发工钱的人,叶宁觉得周奶奶就挺适合的,回头在山脚的空的上搭个草棚子,收来的鹅卵石就堆在山脚,也不影响什么。
  现在周顺弟窝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在养猪种菜之余,再兼职收一下鹅卵石,想来也不是什么问题。
  不说别的,就冲着叶宁给她发工资这一点,周顺弟就拒绝不了了,不是真缺那份工资,而是人一旦上了年纪,就最希望自己还能有点用。
  大致安排好村里修路的事情后,叶宁让顾骁跟着自己去了镇上。
  从储蓄所取了五万块的现金后,想着后面还要收鹅卵石,叶宁又换了一千块的分票和毛票。
  叶宁将五万块一千块的现金交给顾骁后,还不忘叮嘱道:“这钱你先拿着,用完再和我说,工具和粮食我明天就去想办法,回头还是让人放到大坑里,你辛苦一下找几个嘴巴严的人运下山。”
  顾骁点了点头,一脸郑重地接过钱。
  今天时间太晚了,叶宁是来不及回现代了,只能在招待所过夜,今天她隔壁住了客人,好像是上面厂子来纺织厂出差的,屋子隔音不行,隔壁一群人进进出出聊天到很晚,连带着让她都没睡好。
  每到这种时候,叶宁就想什么都不管了,先赶紧在这边把自己落脚的房子建好。
  乐阳镇的住房确实紧张,家家户户都住得紧巴巴的,让叶宁想拿钱暂时买一处房子过渡都找不到房源。
  第二天一早,叶宁就收拾好东西上山回了现代。
  水果加工厂那边已经投入生产了,马玉书和叶卫明此时都没有在家,叶宁给两人打了电话,说了自己回来的事情后,就开着三轮车去镇上大采购了。
  也多亏叶宁在现代生活的也是个小镇,今天正好赶集,十里八乡的铁匠都会在这个时候到镇上摆摊,叶宁一家一家买过去,捡着锄头、镐子、锯子等工具,零零散散买了一百来样,回头给修路的工人分一分,暂时应该也够用了。
  这些摆摊的铁匠倒是很久没有过这么好的生意了,一下子把手里的存货都卖得七七八八了,心里也是高兴得不行。
  卖完工具后,叶宁又去批发市场买米面,三轮车太小了,她来回跑了好几趟,才暂且买够了一千斤米和一千斤面粉。
  眼下还不知道周新文准备招多少人,叶宁也没一次性买太多的粮食,先把这两千斤粮食和工具放到了坑里。
  至于工人们吃的菜,鲜肉放不住,叶宁只能买腊肉,这玩意儿价格又比鲜肉贵,一次买太多了也不划算,就先买了七八十斤。
  先前在牛草湾三大队的时候,叶宁已经和周新文说好了,让他家的四个女眷帮着煮工人们中午的那顿午饭。
  因为只做午饭,叶宁给的工钱也不高,一人一天五毛钱。
  不过周新文家里的男丁都是个顶个的壮劳力,回头肯定也在修路的名单里面,昨天晚上算完自家修路这段时间等赚到的钱后,饶是活了大半辈子的周新文,都激动得到后半夜才睡着觉。
  对于自家能有这份造化,周新文也知道这全靠顾骁帮忙说合,要不是有对方帮着说话,叶宁这样的华侨压根就不可能认识他。
  知道自家因为顾骁即将要赚到一大笔钱了之后,周媛等人对顾灵的态度也转变了不少,第二天她和堂弟妹还特意去叫顾灵一起上学了。
  别看顾灵看着挺没心没肺的样子,其实心里是很想和同龄人一起玩的,因为周媛的亲近,她连上学都积极起来了。
  叶宁让顾骁帮着自己修路,给顾家带来的改变远不止顾灵这一件,村里那些听到风声的人,现在见到他后都是满脸赔笑着,就是想着他连华侨都认识,还能帮着华侨修路了,以后肯定是有大造化的,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无视他了。
  这些顾骁以前做梦都想得到的平等对待,等真的达到后,他心里竟然没有激起半点波澜。
  没办法,现在顾骁实在太忙了,他要练车,要跟着尤利民跑砖瓦厂买砖买瓦,其他时间还得按照叶宁的要求慢慢翻果园的地。
  那可是差不多一百亩地,就靠顾骁自己,都不知道要忙到猴年马月,他知道对于这些地叶宁后面肯定是有安排的,按照对方的行事风格,大概率是要花钱请人帮忙翻地挖坑的,本着现在自己多干一点,后面就能少花点钱的想法,他也是一个劲地低头蛮干。
  叶宁自然没忘记自己的果园,买完粮食和工具后,她又去卖了两根金条,然后在网上下单了一大批尼龙防护网。
  因为叶宁要的数量多,厂家也给了她一个十分便宜的价格,饶是如此,两万五千米的尼龙防护网,也花了她近三十万块钱。
  就这还是在她削尖了固定用的铁桩,准备回头用木棍或者竹子代替的情况下。
  想到加上顾骁那五亩足有一百亩的果园,叶宁又在二手网站上买了两辆烧柴油的老式手扶旋耕机。
  至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有没有旋耕机这一点,叶宁还是特意查过资料的,在她这边,配合拖拉机使用的旋耕机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有了,国外的技术则更加先进一点。
  因为她有个归国华侨的身份,弄出两台旋耕机倒是不算出格。
  这次叶宁没急着回去,而是准备等尼龙网和旋耕机都到货后再过去。
  另一边顾骁手里有叶宁给的钱,第二天又带着周新文的两个儿子分几趟把粮食和工具运下山后,就直接去和周新文商量起了开工的事情。
  周新文当即就敲响了老槐树上挂着的铜锣,召集村民们开会。
  村里好些个人都听说了上次来找顾家小子的漂亮姑娘是个有钱人,要请人做工。
  等周新文正式宣布叶宁要修路,不但开出一天一块钱的工钱,中午还包一顿饭后,大家高兴得都快疯了,家里有符合条件壮劳力的,当即就找他报名了。
  为了对得起叶宁开的工钱,周新文招工要求的是十六到四十岁的壮劳力,超过这个年纪的,干活就没有那么有效率的。
  很多年纪小或者年纪大的,散会后都跑来找周新文求情:“我家石头虽然才十五岁,但是他力气大大家都是知道的,之前收红薯的时候,他一担能担上百斤的红薯吗,这一点队长你是知道的,你就不能通融通融,让我家石头也进这个施工队吗?”
  有人开头后,后面反对的人就多了:“就是,我今年刚四十一,正是精壮能干的时候,你怎么能不要我呢?”
  “我今年四十五,之前上工都拿满工分的,你凭啥不要我啊。”
  周新文被村里人围着,你一句我一句的,吵得他头疼,最后他只能一摆手道:“这是我说了不算,叶小姐是顾骁带过来的,你们想去上工,就去找顾骁,只要他同意,我就在名单上算上你们。”
  在货真价实的钞票前,村里人心里那点别扭都不算什么了,还真有不少人带着礼物找到了顾家去。
  村里人的人礼物,无非就是几把地里的菜,几个自家攒的鸡蛋。
  顾骁知道叶宁急着完工,也没把要求卡得太死,他之前就跟大家一起上工,这些找到他求通融里面确实有不少干活卖力的,但凡是能用的,他都松口让周新文加入了。
  至于那些平常上工就爱偷懒耍滑磨洋工的,顾骁可不管他们怎么哀求,说不要就不要。
  最终,周新文在本队挑选了七十个青壮年,顾骁数过工具的数量后,又从隔壁大队找了三十个口碑好的青壮年,凑了个足有一百人的施工队后,就浩浩荡荡地上山开始砍树、挖土、铺路了。
  第106章 能休息,还能照常拿工……
  第一天施工队的大部分人员都在山脚砍树, 顾骁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周新文带着队里另外两个干活的好手,带着炭笔和麻绳上了一趟山。
  山路不比山下的土路, 考虑到后面要通车,太陡峭的地方得挖土消减坡度, 一些山洼处要填土,顾骁他们山上查看一趟情况,才能最好的避开一些地势陡峭,或者地面都是石块, 施工起来难度大的路段。
  后续施工队才好按照他们定好的路线挖土修路。
  叶宁修这条路, 娄爱民等一干领导也是给她大开方便之门了, 从山顶到山脚,只要是修路需要,山上的树她就可以随便砍。
  敲定好路线后,周新文手持喇叭,声音洪亮地给大家做起了动员:“乡亲们,叶小姐信得过咱们,才给我们开了这么高的工钱,今天是我们动工的第一天,我先给大家说个好消息, 中午大家的伙食是韭菜鸡蛋馅的饺子, 我家那口子带着儿媳妇们亲自和馅擀的的皮,东家厚道,咱们也不能掉链子,工期紧、任务重,我们都加把劲,叶小姐说了, 要能在二十天内完工,她还给大家发奖金呢!”
  听了周新文的话,众人齐声应和,一个个巴不得把手里的锄头和铁锹轮冒烟。
  顾骁上午在村里守着,下午就要去镇上跟着何爱军学练车。
  他是个做事负责的人,只要在村里,就肯定会拿着工具上山跟着大家一起干活。
  周新文也是个做事可靠的,他虽然干不了多少力气活,但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一刻不歇地在施工队里查看情况。
  “老四这么大块石头哪能硬撬,再来几个,用錾子把石头敲开后再敲,石头留着,回头凿成小块铺路用,李山你砍树的时候可得小心点,先在背面据出个缺口,树倒的时候先吆喝一下,别砸到人了。”
  以前农闲时周新文就组织过村里人开荒,修沟渠,修路也是差不多的流程,对他来说,都是手拿把掐的事情。
  中午周新文的老妻万麦香带着儿媳妇、孙媳妇和家里的半大孩子往山脚送了两趟才把所有的饺子送到。
  顾骁提前给了她们五百块的伙食费。
  米面都是叶宁提起准备好的,不用花钱,这五百块钱就是让她们在村里买肉蛋和菜的。
  原本在顾骁看来,出门干活,能白米白面吃到饱就已经算是很好的了,但是叶宁很善良,还特意交代了他,在伙食上一定不能亏待了工人,大家吃得好了,才有力气给她修路,每天至少要让大家吃到荤腥。
  村里养的猪还没到出栏的时候,猪肉不好买,周新文家的几个女眷负责做饭,只能尽力在附近几个队上多收写鸡蛋。
  遇到不下蛋的老母鸡和大公鸡也会顺便买回家先养着,一百个工人的伙食可不是个小数目,给大家煮一次鸡肉做的饭菜,至少要二三十鸡。
  这要是换做一般人,光是买蛋买鸡就得心疼死,也就是叶宁不缺钱,她们才能放开了买。
  工人们的伙食,也就买蛋卖鸡是大头了,其他的蔬菜,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着,一两毛钱能买上一大背篓,这玩意儿在乡下不值钱,万麦香想着自家拿了叶小姐这么多分工钱,都是先紧着自家地里的菜用,如此一来,前面几天买菜的钱就能省下了。
  虽然叶宁家大业大,也不一定会在乎这么三五块钱,但是万麦香觉得自己凭着良心做事,也没什么不好的。
  中午吃了一顿油水十足的饺子后,下午上工的时候大家更是铆足了劲的干。
  这第一天开工,进展可以说是很顺利了,在周新文的安排下,工人们分工明确,砍树的、挖沟的、平整土地的,各司其职。
  仅仅一天,就已经平了六七百米的路。
  周新文是计划好的,先从山脚把路平到上山,该砍,该平的地方先平上,回头再从山上用圆滚木一点点把地给夯实了,铺上碎鹅卵石,这一条土路就算是修好了。
  前两天这路修得都挺顺当的,意外发生在开始修路的第五天,这个时候施工队刚把路修到半山腰。
  运气好从隔壁几个大队里脱颖而出的张二牛一锄头下去,竟挖破了个马蜂窝。
  “嗡”的一声,成群的马蜂扑面而来。工人们吓得四散奔逃。
  都是靠着山林生活的农民,这要是一般的蜜蜂,大家根本就不带怕的,就是被叮得满身打包,也不过就是胀痛上两天吧,忍一忍就过去了。
  但是这生活在地下的地黄蜂,那屁.股上的螫针是带毒的。
  老话都说了,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这每隔几年,就有被黄蜂蜇死的人。
  是以这群黄蜂一出来,施工队瞬间就乱了起来,张二牛离蜂窝最近,更是被兜头蜇了好几下,疼得直打滚。
  正巧顾骁从镇上回来,还没走近,就听到有人被黄蜂蜇了。
  顾不上多想,顾骁撒开腿就往家里跑,于此同时,周新文也立刻指挥大家用衣服蒙住头,赶紧往后退。
  到安全地带后,周新文赶紧检查了张二牛的伤势。
  还好张二牛动作快,被蜇了后马上就往山下滚了,周新文给他拔掉毒刺后,又观察了好一会儿,确定他没有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的症状后,才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顾骁回家取了醋和肥皂后,也赶紧上了山。
  村里人都知道,要是被黄蜂给蜇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用醋或者肥皂水擦洗伤口。
  以前大家也不懂这些,是前些年黄蜂蜇人后,镇医院的医生们下乡来交给大家的处理办法。
  今天被蜇的人不知张二牛一个,不过其他人跑得快,只被蜇了一两下,疼两天就算了。
  就这么小半天的功夫,张二牛的脸已经肿得没法看了,顾骁给他擦洗过伤口后,开口道:“我先送你去卫生所,这几天就别来了。”
  这伤虽然不致命,但是看着还是怪吓人的。
  张二牛闻言却急得直接蹦了起来:“不行!一天一块钱呢,我这点伤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