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85节
作者:ALAMM      更新:2025-09-16 10:21      字数:5758
  带着剩下两袋棉衣,尤利民他们带着戴老板坐车回了招待所。
  在招待所守着车和货的癞子等人听见声音都出来了。
  尤利民赶着收钱呢,当即招呼癞子他们帮着点货。
  一千件棉衣以及其他衣裳和皮鞋加在一起,满满当当的一车货,看着这些极占空间的棉衣,尤利民心里都是庆幸。
  戴老板财大气粗,尤利民他们住的招待所,对方住的却是大酒店,对方这一趟来深市本来就是大采购的,自己也是安排人开了大货车的。
  到酒店后戴老板就让尤利民等人把货物搬到自己的货车上。
  尤利民看着车厢里没打扫干净的炭渣滓,忍不住多提了一嘴:“要不找服务员借个扫把扫一下,回头把袋子里的衣裳弄脏了可影响卖。”
  尤利民不知道的是叶宁装衣裳的这些大布袋子是她特别定制的,里面有防水层,车里这点炭渣根本就沾不到衣裳上。
  但是戴老板一想也觉得在理,当即就让身边的小弟去找扫把打扫起来了。
  二十来袋衣裳,一百零一双皮鞋全部塞到车里后,戴老板才递了个大布袋子给尤利民。
  尤利民接过袋子后有些不明所以,等他打开袋子,看到里面一沓沓捆好的钞票后,才算是明白了北方人的豪爽。
  这十几万的钞票,就这么大咧咧地用麻布袋子装着,这要是拎着走在街上,他要不说,谁会想到里面是一袋子大团结呢?
  戴老板确实是个豪爽人,看着自己满载的货车,他扭头对尤利民和顾骁道:“麻烦你们了,时间也差不多了,要不我请你吃顿饭,这酒店里的那劳什子港式早茶,晚上也有卖的,虽然味道一般,份量也少,但是本地人好像十分喜欢,好多本人一大早就来店里了,一顿早饭能一直吃到中午呢。”
  尤利民和顾骁虽然都有点好奇早茶的味道,但是他们还惦记着摊位上的事情,只能连连摆手道:“不用了,摊子上还有不少事呢。”
  戴老板闻言也想到他们摊子上那堪称火爆的生意,闻言也没多留,和两人客套了两句就转身回酒店了。
  尤利民拎着一袋子钞票,一脸无奈地朝顾骁耸了耸肩,两人都一脸无奈地爬上了货车开车离开了酒店。
  傍晚郑老七他们那边本来是想收摊了的,结果市场的管理人员打开市场里的灯,此时他们才知道,在深市这样的大城市,夜市也是很热闹的。
  这中心市场之所以敢收五十块钱一天的摊位费,也是因为租客们能从一早摆摊卖货到深夜。
  尤利民本来想着傍晚就能收摊了,听郑老七说晚上夜市生意更好后,他就舍不得收摊了。
  几人又在市场外面随便找了个小摊对付了两口,随后就又忙起生意来。
  还别说,晚上那些刚下班或者刚关掉店铺的客人以来,他们的生意比白天还好。
  这些也都是有钱的主,讨价还价无果后,都爽快地掏了钱。
  尤利民他们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市场逐渐冷清下来后,才收拾着摊位回了招待所。
  想着大家都累了一天了,尤利民也没小气,自掏腰包给大家买了宵夜,不止出摊的郑老七他们有,就是在招待所守着货车的癞子他们也同样有。
  吃饱喝足后,累了一天不用守夜的郑老七他们可以直接睡觉,尤利民和顾骁却不能睡,正好两人住的一个房间,直接坐在床上就清点起了这一天的收入。
  一张张的大团结倒在床上直接堆成了一座小山,两人光是清点钱票,就数了不少时间,一千块钱一沓,今天他们的营业额就是不算戴老板的,都有九千零四十块钱。
  因为摊子上的人多,每卖出去一件衣裳,尤利民他们就会在本子上的衣裳种类上画一笔正字,这会儿本子上显示他们今天卖掉的衣裳数量和收回来的钱正好对的上。
  收好钞票后,顾骁打从心里松了一口气:“还好,原本我想着摊子这么乱,说不定会有人偷拿我们的衣裳,没想到钱和货物还是能够对的上的。”
  尤利民笑道:“你没看郑老七他们就差把眼睛按到客人们身上了,我们人多,就算有那不长眼的小偷,也不会想到偷我们啊。”
  忙了一整天,两人都累了,尤利民刚嘀咕着身边放这么多钱不安全,自己明天一早要先去储蓄所把钱存了,随后下一秒就打起了呼噜。
  顾骁听着对方的呼噜声,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随后也闭着眼睛尝试入睡。
  对于顾骁他们来说,第二天也是忙碌的一天,不过有了第一天的经验,几人配合得更默契了,哪怕摊子前面还是来了那么多卖衣裳的客人,他们也可以有条不紊地应付了,中午大家也没用炒米粉对付了,而是轮换着让大家去外面自己选择吃食。
  顾骁吃了一碗水饺,熟悉的鸡蛋韭菜馅,让他不由得想起了在村里吃的那次大锅饭,心里也不由得想起叶宁那边的情况了。
  和顾骁这边的忙碌不同,叶宁这几天的日子过得极为惬意,顾骁走了后,修路的事情就得她时不时去牛草湾三大队一趟盯着了。
  听说她在镇上住的是招待所,周顺弟十分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住,叶宁本来也觉得在招待所住着人来人往的不方便不舒服,想着自己和顾家人的交情,也没推辞,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至此叶宁过上了早晚在顾家蹭饭,中午跟着施工队吃大锅饭的悠闲日子。
  周顺弟不想慢待家中的贵客,这几天光是鸡鸭就已经买了好几只回来吃了。
  第112章 “这些鸡肚子里的内脏……
  施工队那边眼见着到了收尾阶段, 叶宁固定尼龙网的树枝和竹竿也请村里的几个老人搜罗了不少。
  说是老人,其实也就不到六十岁的年纪,几十年的辛苦劳作已然压弯了他们的腰, 因为上了年纪不能去施工队做事,一直是他们心中的遗憾, 这会儿得了个帮叶宁砍树枝和竹竿的活,几人干得都很卖力。
  叶宁也不在乎这一块八毛的,帮她收集树枝和竹竿的她都照着施工队的标准给的一块钱一天。
  唯一不同的是这活不用拘泥于男性,叶宁问过周顺弟后, 从牛草湾三大队挑了四个家庭条件比较差的人, 也是存心想要补贴一二。
  这几天叶宁住在村里, 也算是感受到了村里人的淳朴,当然了,这份和善可能也有大家都知道她有钱,所以才额外优待她的原因。
  叶宁不是喜欢内耗自己的人,并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
  看着施工队这边的工作再有一两天就能完成了,之前收上来的鹅卵石也已经铺到半山腰了,大家的效率还是没得说的。
  叶宁想着之前万麦香她们已经把附近几个大队的鸡蛋都卖得差不多了,这两天大家吃的都是猪油炒青菜,这天下午她接着要去镇上办事的理由, 绕路上了山, 通过木门回到了现代。
  马玉书和叶卫明看到女儿回来,心里也是格外的开心。
  这一整个月因为买地和修路的事情,叶宁都没在现代待上几天,叶卫明他们对外的说辞是女儿出去玩了。
  但是村里的其他人都觉得叶家这闺女是出去找工作了。
  在老龄化的农村,像叶宁这种年轻的小姑娘不出去上班,整天待在家里, 本来就是被人诟病的存在。
  现在村里人都说叶卫明之前在外面那些年还是存了一些钱的,家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把事情解决后还有钱开水果加工厂。
  因为是自家厂里的东西,之前刚有产出的时候,叶卫明拿了一些回村送给和自家关系亲近的几家人。
  那些没收到水果罐头的,私底下可不就得蛐蛐几句嘛。
  村里的闲言碎语叶卫明他们也是听到过一些的,不过他们也不能和这些说自家女儿本事大着呢,在另一个世界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只能当做不知道。
  想着女儿就这么回来一趟,回头又要消失好几天,马玉书直接让她别出门了。
  “村里那些长舌妇,私底下说话难听得要死,你反正只是回来买点肉菜罢了,明天一早我骑着三轮车去帮你买回来就是了。”
  “不是我说,整个村里,又哪个年轻人有我女儿这么能干,你六阿婆那个老不死,前两天还来找我给你说亲了,说什么男的在县里的城管大队上班,实打实地吃公家饭,你年纪不小了,既不念书,又不上班的,合该早点成家。”
  “我和你爸看在她是长辈的份上,就随便搭了两句话,结果你猜怎么着?”
  看着马玉书一脸气愤的样子,叶宁也知道对方的条件应该不是太好,当她还是顺着老妈的话问道:“嗯,怎么了?”
  说起这个,马玉书现在都还觉得鬼火冒三丈。
  “那男的说是公职人员,其实就是临时工,一个月就三千块钱,只有高中学历不说,人都三十二岁了,个子也只有一米六,这样的对象,你六阿婆那个黑了心肝的人竟然敢介绍给你,话里话外的意思好像我们还配不上人家了,气得我当时就把她给骂出去了。”
  气愤之余,马玉书心里其实也是有些担忧的,因为家里的这个木门,女儿也只能被困在村里,就村里的这个交际圈,女儿又能去哪里认识质量不错的结婚对象呢?
  叶宁闻言哑然,也是没想到自己在村里的阿婆婶子心里,相匹配的对象竟然是这样的水平。
  见马玉书气得不行的样子,她只能赶紧安慰道:“这有什么好气的,我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不理那些人就是了,再说我现在忙着挣钱呢,根本没功夫想这些有的没的,等山上的路修好了,我还琢磨着要不要种些茶树呢。”
  听女儿说起正事,马玉书也顾不上纠结这些了,当即接过话茬道:“种茶树好啊,一两年就能长成,我们也不弄那些高端的茶叶,走中低端市场,网上那些五六十块一斤的茶叶,销量好着呢,而且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茶叶也是家家户户待客必备的东西,回头你拿到那边应该也是好卖的。”
  马玉书越说越兴奋,甚至当下就催促着叶宁在网上看茶树苗了。
  叶宁心里早就盘算过了:“不急,现在那边已经入冬了,移植不了茶树,等我把果园那边弄好后,一起下单买树苗,现在我们最紧要的,还是得多换点钱,回头那边卖树苗,建厂子,买机器,都是要花大价钱的。”
  马玉书皱着脸道:“黄金最近跌了一点,现在卖倒也可以,厂子这边前端时间做了五百箱橘子罐头,不过货没卖出去多少,网店和小超市买走的货,也就刚刚够各种原材料和工人的工资,现在厂子的仓库里还有两百来箱罐头,那些卖出去后才是这批罐头的纯利润。”
  叶宁长叹了一口气:“两百箱水果罐头能值几个钱,估摸着还是得靠卖金条,回头您抽空去镇上的金店问问吧,只要价格能有个六百四五,再卖上个三五根金条也是可以的,能有个两百来万,应该就够接下来用的了。”
  马玉书点了点头:“行,回头我抽空去镇上看看,要是不行,我就去市里,市里那么大,除了冯放,还有不少做回收黄金生意的,我多找两个人,出不了什么事情。”
  一家人凑在一起又闲聊了好一会儿后续的安排,心疼叶宁这段时间辛苦,吃过晚饭后马玉书就催着她赶紧去休息了。
  叶宁这么多天没玩手机,好不容易回到现代,自然是要先抱着手机玩上一会儿了。
  人类的交际圈其实也就那个样子,叶宁回到村里生活后,本来就和那些留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没了共同话题,这一年里她因为总是在两个世界来回穿梭,时常不能及时回复朋友们的消息。
  几次下来,她的朋友圈已经没剩多少了,这次她在那边待了这么多天,微信只收到了三条消息,一个是大学住同宿舍的好朋友要结婚了,给她发了电子请柬。
  叶宁看请柬上的日期是在三天后,只能回了句抱歉,自己有事不能到场祝福了后,又给对方转了五百块钱。
  对方收下红包后也没多说什么,只回了个高兴的表情,然后问叶宁留了个地址,说是回头给她寄喜糖过来。
  另外就是大学同班的同学毕业后做了销售,给叶宁发了两条自家公司的产品,她没回,对方也就没再继续打扰了。
  叶宁清楚的感受到了自己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弱,偏偏她现在又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维持这些人际关系。
  不过叶宁也不是什么内耗的性格,她只怅然若失了一会儿后,很快就沉浸到了这段时间新出的综艺和电视剧里了。
  一直熬到晚上十二点,叶宁才因为实在抵不过这段时间养成的生物钟睡了过去。
  马玉书想让女儿多休息,天不亮就开车出了门,早上七点多的时候她才带着一整头猪,和二十只宰杀了的三黄鸡回来了。
  叶宁看着那满车的猪肉和鸡肉,也是怔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怎么买了这么多?”
  马玉书絮絮叨叨地念叨着:“不多,你在那边买这些东西不是不方便吗,我一次多买点,反正现在天气也凉快了,这鸡肉今天不吃,抹上盐晾在通风的地方放上几天也坏不了。”
  “这点心和洋娃娃是给顾家的小姑娘准备的,你现在不是在顾家住着吗,说起也怪麻烦人家的。之前你只给尤家的孩子买了礼物,也没说给顾家的小丫头准备一份,这次正好补上,这点心都是是软和好消化的,顾家的老太太吃正好。”
  “还有这排骨,我让屠宰场的师傅斩成了小块,你留着晚上吃。”
  听着母亲事无巨细的交代,叶宁觉得窝心之余,又忍不住好奇:“这么早,超市都没开门,你这洋娃娃和点心是去哪里买的?”
  马玉书忙着把猪肉往平板车上搬,闻言头也不抬地回道:“菜市场里的小超市,说起来也是亏了,这娃娃我看着质量也不好,竟然要卖七十九块钱,还是在网上买便宜一些……”
  这么多的猪肉和鸡肉,叶宁和马玉书两人用了整整三只大竹筐才装完,等她把这竹筐运过去后,又是半个小时之后的事情了。
  本来就是给施工队准备的肉,叶宁也没费那个功夫往坑里放,而是直接扯了几枝树枝盖到竹筐上,然后就下山找人帮忙搬东西了。
  周新文他们现在施工的地方就在木门下面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因为叶宁给的工钱多,大家都是天刚亮就出门,这会儿她正好在半山腰碰到周新文等人。
  在这里看到叶宁,周新文心里也是一头雾水,然而不等他想明白,叶宁就先急匆匆地对他说道:“周队长,我托人买了些肉给大家改善生活,东西都在山上放着,你先安排六个人上山把那些肉抬到你家去吧。”
  周新文心里有些奇怪,这买了肉为什么要多花时间运到山上,对此叶宁也是早早地就想好了理由。
  “现在大家养的猪出栏的不多,镇上的屠宰场每天收到不几头生猪,镇上的人都馋肉了,我这头猪是我找了关系才买到的,不好明目张胆地走大路,所以我特意让人走山路给我送过来的。”
  “虽然施工队都算自己人,但是我买了一头猪回来的事情,尽量还是别让太多人知道了。”
  听着叶宁特意压低的声音,不知道周新文在心里脑补了些什么,反正他也没再多问了,扭头招呼自家的儿子孙子,加上村里信得过的小辈,扛着扁担跟着她上山了。
  都是村里人,除了过年村里杀猪分肉,这些人哪里见过这么多肉啊,周新文的孙子这几天没少和叶宁打招呼,因为是同龄人,他对叶宁也没家里其他人那么拘谨,见竹筐里的鸡肚子都是剖开的,他还好奇地用上扒拉了一下。
  这一看他立刻就忍不住瞪大了眼睛:“这些鸡肚子里的内脏都没有了,肯定是帮忙杀鸡的人给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