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89节
作者:
ALAMM 更新:2025-09-16 10:21 字数:6032
知道顾骁已经有了明确的工作安排了,叶宁也没多说什么了,见他明显被自己的装出来的样子吓到了,她心中觉得好笑,面上倒也没表现出来。
其实叶宁早就想治一治顾骁,真想不明白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拧巴的人,递到手边的钱都要往外推,她今天吓他这么一次,想来是能管上好长一段时间了,她要的正是这个效果。
叶宁面无表情道:“这些事情你看着办吧,要是买材料请工人我留的钱不够,你就先帮我垫着,我可不像你这么瞎客气。”
斜了顾骁一眼后,叶宁回房间拎着布袋离开了顾家,这铺了鹅卵石的路自行车走在上面本来就容易打滑,上山的路更是难走,她索性就把自行车留在了顾家,准备腿着上山。
这修好的大路确实好走,叶宁不赶时间,也只用了大半个时间就到了木门所在的山林,全靠修路的时候周新文他们用火烧水浇的办法炸开了不少的大石头,放缓了很多陡峭的路段,省了许多攀上爬下的时间。
随着一阵熟悉的失重感,叶宁再次回到现代。
马玉书和叶卫明看着女儿这次带了这么多金饰回来,也是乐得合不拢嘴:“乖乖,之前你爸带我去金店买首饰,一次买一两样我就很高兴了,你这一下子拎了这么多回来,倒是显得这玩意儿不值钱了一样。”
叶宁刚看到这么大一袋子金饰的,受到的冲击也不比此时的马玉书少,这要用网上的话来说,就是自己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买家伙都不敢一下子买这么多,更别说这些还都是实打实地真货了。
叶宁手里拎着一袋子金子,想着那边自己的存折里还有一大笔存款,心情也是很不错的,高兴之余,她也没忘和马玉书商量道:“趁着眼下价格不算低,回头我们分头行动,先变现一部分,家里还存着那么多金条呢,应该也够应急用的了。”
马玉书点了点头:“行,正好水果厂眼下没活,我可以多跑几个地方。”
经过一年的适应,叶卫明已经习惯了自己身体上的残缺,现在他除了干不了重活外,生活上的小事完全能够自理,马玉书也不用像之前那样整日守着她了。
叶宁也没闲着,她在网上找了两家苗木基地,对比过两家的种类后,找了一家距离较近的实地看苗。
虽然说是比较近,那也是隔壁的隔壁市了,那是个花草大省,也不知道是当地的土地比较肥沃还是气候实在太适合植物生长了,不管什么外来的植物,到了那里都能茁壮成长。
叶宁还想顺便多带些金饰过去卖,动车飞机这些肯定是不能坐。
不是说不能带着黄金坐动车,主要是叶宁要带的数量不少,她也不想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力,想了想还是准备包车去云市。
本来叶宁也可以自己租一辆车开着去,但是她作为一个拿了驾照五六年,实际开车的次数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得清的人,实在不敢开高速,宁愿多花一点钱,也要保平安。
十来个小时的路程,包车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过马玉书人脉广,在以前的小区群里给她找了一个顺风车,小夫妻两准备开车去云市工作,正好有多的位置,只需要叶宁出过路费和油费。
而且是马玉书熟人的儿子,勉强算是知根知底,比她一个小姑娘自己包车过去安全一些。
不清楚云市的情况,叶宁也没托大,只带了大约三斤重的金饰在包里,想着回头要是卖不掉的话,能用金饰抵果苗钱也可以。
赶路没什么好说的,叶宁不是能言善辩的性格,坐上车后也没太多的话说,只偶尔和同行的女孩子聊上几句,中午请夫妻两在服务区吃了一顿饭,买了一些水和零食。
到地方后,叶宁和女孩子扫码加了飞信后就各自分开了,她在市里转了转后,从包里摸了一只手镯,两根项链出来后,用包里带着的盒子装了,闪身进了街边的黄金回收店。
回收店的老板是个稍微有些上了年纪的阿姨,见到叶宁进来,对方连忙关掉手机招呼道:买点什么?”
“不买东西,我看你这里收黄金。”叶宁也没来那些虚的,直接把首饰盒放到了玻璃柜台上。
“收啊!”阿姨双眼一亮,脸上的笑容更加亲切了,起身给叶宁接了一杯水后才道:“按照今天的金价,融过之后的黄金,我能给你七百五一克。”
这个价格可以说是叶宁卖过这么多次黄金中给的价格最贵的一次了,见对方没提要看发票的事情,她也没主动提起,只把首饰盒又往老板面前推了推。
现在金价涨的这么高,舍得花钱买的人少,急着把手里的黄金变现的多,老板也没多说什么,接过首饰盒把三样首饰上称称了:“一百二十八克,重量没有问题的话,我就融了哦。”
这么多的金饰,叶宁也没办法一一称量好,估摸着人家这么大一家店,应该不会在重量上坑自己,当即就点了点头。
顾骁那边黄金的提纯技术和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刚刚经济改革,金店都想尽快打出口碑,卖出的首饰也不能掺假,融过后,那块金饼还是一百二十八克。
就这么一趟,叶宁就有九万六入账了。
水果厂建起来后,叶宁就申请了飞信的普通商户,每天有二十万的收款额度,也不用老板费力给现金了,直接把卖金饰的钱扫给她就行了。
从这家金店出来后,叶宁又走了两家金店,零零散散地又卖掉了四百六十二克的黄金。
或许做回收的都有个行价,后面的两家店有的给的七百四,有的给的七百五十五,价格相差不是特别大,叶宁又入账了三十五万,直到飞信和某宝的收款都到上限了才罢手。
卖完黄金见时间还早,叶宁直接打车去了果木基地。
这家基地有网店,叶宁是看到网店确定过这里有阳光玫瑰的果苗卖之后,才过来的。
基地的负责人接到电话后在门口等叶宁,见到人后,见她这么年轻,面上还忍不住诧异。
知道对方觉得自己年纪小,叶宁笑着解释:“现在工作不好找,毕业一年了,实在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正好老家有地,就想着干脆做农业算了,国家有补贴,前期投入不是特别的大,总归也是一条路子。”
叶宁这话一出,负责人立刻就理解了,拍着胸口说自己一定给她挑最好的树苗,就当是支持年轻人创业了。
去苗木场的路上,负责人后知后觉的想起一件事情,回头问叶宁:“对了,你要卖多少葡萄苗?”
叶宁也没隐瞒,实话实说:“加上自家的地,和从村里包的,我现在有一百亩地,也不全种葡萄,您是专业的,正好帮我参谋参谋?”
一听叶宁这话,负责人差点没有惊呼出声,一百亩大的果园,眼前这个小年轻还说是什么小打小闹?就他这个苗木基地,满打满算只就有一百来亩!
负责人十分认真地给叶宁规划了起来:“面积这么大的果园,只种葡萄确实可惜,我这里果树苗种类不少,除了葡萄之外,你还可以买些李子、枇杷、桃子、草莓、橘子苗,这些水果成熟期都不一样,能大致保证你的果园一年四季都有产出。”
叶宁跟在负责人身后看过,这里的果苗苗情确实不错,那葡萄苗每一棵都有五六十公分,买回去后,应该不用担心存活率。
叶宁也不纠结,直接拍板:“那我就按照您的建议买果苗,其他的都可以少点,这阳光玫瑰我准备种六十亩,其他葡萄也得来一些,什么水晶葡萄,夏黑葡萄,我都挺喜欢的,您这里的苗够不?”
负责人很想劝叶宁,现在种阳光玫瑰的果农很多,等她这批葡萄苗挂果,这阳光玫瑰的价格都不知道跌成什么样了。
但是叶宁态度坚持,说自己也知道,但是她就喜欢吃阳光玫瑰。
她是客户,负责人自然是按照她的要求来的,至于她担心树苗够不够,负责人只能说她是想得太多了,他这苗木基地在整个云市都是能排得上号的,不过区区六十亩地的葡萄苗,还能难得住他?
原本叶宁以为自己要种阳光玫瑰,少不了要搭大棚,然而负责人问过她果园的地址后,直接摆手道:“你们山市气候和我们这里差不了太多,光照条件是足够的,这阳光玫瑰不搭大棚露天种植也是可以的。”
叶宁在那边那边待了那么久,确定那边的气候和现代自己所在的城市差不多,能够露天种植总归是好的,能省下建大棚的钱不说,还免去了她把大棚材料运过去再想办法过明面的功夫。
负责人推荐的水果里面,真正需要搭大棚的就只有娇贵的草莓了,叶宁想着回头弄几卷塑料布,加上竹篾条,搭老式的育苗保温棚应该也是一样的。
第118章 “要是可以的话,我想……
苗木基地的负责人姓辛, 问清楚叶宁不打算搭大棚,只准备用篱架栽培后,他给出的种植建议是一亩地一百一十株。
篱架栽培是葡萄园密度最高的种植方式, 要是换成一些长势中等的葡萄品种,这一亩地还能多种二三十株。
阳光玫瑰长开后植株大, 也不能种得太密集了,一百一十株已经是上限。
辛老板基地里的葡萄苗都是扦插了大半年的大苗,考虑到移植会产生损耗,叶宁直接定了七千株葡萄苗, 留了四百株之后补种用。
考虑到冬季移植存货率低, 叶宁和辛老板商量好了, 她先交一部分定金,剩下的等明年二三月份对方发货后再补齐。
九块八一株的葡萄苗,加上剩下四十亩地的其他树苗和运费,辛老板收了叶宁十万块钱,她暂时先给了一半的定金。
好不容易过来了一趟,叶宁也不能空着手回去,索性在辛老板这里买了几十盆花苗和两大箱草莓苗,包了车运回了家。
马玉书爱花,今夏大旱, 她之前移植的花都晒死了, 为此她也是结结实实地心疼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次叶宁正好给她补上。回头沿着自家院墙种上一圈,就没有不好看的道理。
至于草莓苗,纯粹是辛老板基地的草莓苗养得太好了,说是苗,其实眼下十二中旬, 正是草莓大量挂果的时节。
这草莓苗十块钱一盆,每一盆里至少都挂着六七个半红的果子,让叶宁这种本来就喜欢吃草莓的人根本就控制不住掏钱的手。
苗木基地有专门的运货打包箱,一箱草莓三十棵装三层,两个箱子直接放在车子后排就行了。
之后叶宁抽时间去云市其他金店把剩下的一斤多的金饰全都出手了,换了一小部分现金,更多的还是让人直接汇到了银行卡里。
经过一整天的奔波后,叶宁总算是回到了家,把车上的草莓苗和花卉苗搬下车后,叶宁才掏出手机在网约车平台上给司机结清了车钱。
花苗叶宁从车上搬下来后就放在院子角落没再管了,那六十棵草莓苗,倒是被她一趟一趟地搬到二楼的阳光放着了。
从云市离开之前,叶宁特意找辛老板要了六十个中号的塑料花盆把这六十盆草莓苗移植了进去,这会儿就算放着不管,它们也会自己茁壮成长的。
果园的果树苗还不到能移植的时候,镇上的厂子还没开始动工,尤利民那边的交易暂时也排不上好,叶宁躺在床上掰着手指头算了一下,发现自己眼下竟然已经无事可干了。
果树苗是已经预定好了,服装厂的机器叶宁是一早就在网上看好了的,裁床,电动裁刀,老式的电动缝纫机这些,她都已经收藏到购物车里,价格实惠不说,数量还不少,就是服装厂需要的各色棉线和布料,她都已经提前看好了,七七八八加在一起,又是一百多万的开销。
忙活了一整年,趁着眼下清闲,叶宁索性就给自己放了长假,好几日都窝在家里玩游戏,看电视小说打发时间。完全不知道另一边的顾骁都快忙疯了。
顾骁觉得自己身负重任,那是一刻都没停歇,当天下午,他就去镇上联系施工队了。
自从各个地方的政府班子都开始卖地后,各种公家的,私人组建的施工队直接接活接到了手软。
叶宁有钱,在预算方面那是从来都没有抠搜过,这厂房又是个大工程,顾骁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信不过那些私人拉起来的草台班子,辗转问了好些个人,才找到了之前帮叶宁建果园房子的施工队。
对方本来就是本地的施工队,虽然不是乐阳镇的,但也是隔壁不远的一个县城的人,今年他们挣钱容易,都想在年前多赚一些钱,领头的队长听顾骁说明来意后,一点都不带犹豫的,立刻就接下了这单大活。
按照叶宁的想法,在这二十多亩的土地上,要建两栋大型厂房,食堂和职工宿舍也得有,后面两样可以后面慢慢施工,但是这厂房得以最快的速度建起来。
施工队出工,叶宁自己出材料,现在大家建房子都是这么来的,施工队一行三十几号人,每人的工钱在一块五到三块钱不等,对于一般人来说,这一动工,光是人工费就不是个小数目。
趁着施工队队长在规划厂房的地址和平整地基,顾骁先开着货车去各处联系水泥和砖头。
镇上一般人建房子,哪怕是两三层的小楼,因为对承重没有特别大的要求,多用的水泥灌柱子,然后在用上少量的钢筋支撑就够了。
叶宁的厂房面积大,水泥和砖瓦都好说,倒是这需要的钢筋,还真不是个小数目。
虽然眼下是个体经济了,但是这钢筋还都是国营钢铁厂才能造得出的,其他私人就算有建厂的钱,前面这一两年里,也很难找对门路弄到足够的钢材。
国营钢铁厂的钢筋出场手续复杂,顾骁一个平头老百姓,实在是没办法搞定,最后他想着之前娄爱民娄镇长说过,让叶宁有什么为难的事情都可以办公室找他。
顾骁在家里做了一晚上的心里准备后,还是决定去镇政府一趟。
听说下面的人说之前买了城东好几亩的顾骁来了,娄爱民虽然心里奇怪,但还是让人把他请进来了。
娄爱民为人还算和气,没什么官架子,见到顾骁后,他挂着笑脸问道:“小顾是吧,你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顾骁赶忙上前解释:“是有点事情,叶小姐有事去了外地,走之前特意让我帮她联系施工队建厂房!”
“我想着这也是件好事不是,这厂子越早建起来,就能越早动工,现在施工队也到位了,水泥砖瓦我都买齐了,就是这钢筋,实在不知道该去哪里买了。”
娄爱民沉思了片刻,短短几息,脑海里已经闪过好几个念头了,到底还是看重叶宁这个厂子将会带给乐阳镇的收益,遂强忍着心疼道:“钢筋啊,私人想买确实难,我们乐阳镇倒还剩下一些定量,等会儿我给你签张条子,你拿着条子去市里的钢铁厂运货就行。”
钢筋这种金贵的建材,山市的钢铁厂每年都会给下面的县城和镇子预留一些定量,平常各个厂子增建职工楼,需要的钢筋就是从这里面出的。
要是镇里没有加盖职工楼的打算,就可以把这部分的定量转卖出去大家都这么做,算是娄爱民他们这种人的一个外快,回头上上下下一分,多少也是大家一个进项了。
来之前,顾骁本以为自己要想办成这件事情,少不了要费些口舌,甚至花上一大笔钱打点。
他刚从叶宁手里分到了五万块钱,手里也算富裕,倒是没想到事情进行得如此轻松,娄爱民如此痛快就给批了条子。
娄爱民也是不知道顾骁心里在嘀咕,要是知道了,他肯定会大吼那有什么办法。
自从上面推行个体经济后,这新规是一天几条一天几条的往外发。
首先是镇上增设工商行政管理局,其实就是个体户要想开店,要先去工商局□□明,只要开门做生意,就要纳税。
以后他们这些当官的,一个镇的税收也是他们的一大功绩。
镇上现有的厂子都是国营的,每年缴纳的税款不多,叶宁是第一个私人建厂的投资人,按照现有的政策,娄爱民给她免了厂子前三年的税款,这三年是从她厂子建成,去工商登记后才开始算的。
这三年镇上是收不到叶宁税款的,但是三年之后,按照现在的规定,她是需要缴纳百分之一十八的营业所得税的。
以后这些钱都是娄爱民建设乐阳镇的底牌,有更大的好处在后面,他现在给出点钢筋定额也就算不上什么了。
顾骁不知道娄爱民心里的这些小算盘,领到条子后就去山市提钢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