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91节
作者:
ALAMM 更新:2025-09-16 10:21 字数:6040
叶宁在工地上找到顾骁后,都不等她问,对方就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把这段时间买建材的开销给她看了。
看着顾骁光买钢筋就花了四五万,叶宁当即就问道:“我给你的钱都不够买这些钢筋的,你自己贴钱了”
顾骁不敢当着叶宁的面撒谎,毕竟本子上都已经写明了购买各种建材花掉的金额,叶宁随便扫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止她之前留的三万多块钱花完了,连他自己手里的钱都花了一大半出去了。
这建厂房是个大开销,工钱一月一结不用说,但是这木材、钢筋、水泥、河沙、砖头,每一样都不便宜,七七八八加在一起,还真不是个小数字。
叶宁从挎包里掏出一张存折递给顾骁道:“这张存折里面还有三十来万,你先用着。”
这边的存储服务并不安全,这因为技术限制,存折也没个密码,只要拿着存折就能去储蓄所取钱,所以叶宁直接把顾骁之前在深市办的存折交给了他。
“用不了这么多,再给我五万块就差不多了,钢筋我不只买了你这边的,我那边也要用呢,尤哥从市里找了个施工队,我们说好了一起合建,六层的房子要建好几栋,也需要不少的钢筋。”
楼层越高,需要用到的钢筋就越多,别看叶宁这边工程更大,其实只建一层的话,细算下来,用到的钢筋可能比顾骁那边的还要少。
叶宁点了头,给出这张存折后,她手里还有一张存着崔维诚之前买机器钱的存折呢。
“我知道,我也没说不让你用,反正这钱你先拿着吧,多一些总比不够用的好,既然你有路子,那这钢筋只要需要咱们就买,到底是要用上几十年的房子,安全第一,偷工减料可不行!”
把存折交给顾骁后,叶宁就去储蓄所了,牛草湾三大队的周胡子给她看的吉日定在三天后的辰时,既然都来镇上了,她正好去储蓄所把抛梁要用的银币给换了。
叶宁还没见过面值一两分的银币呢,这硬币拿在手里重量略轻,考虑到上梁当天,除了牛草湾三大队的人之外,可能会有附近其他队的人也来看热闹,她也没有小气,直接换了一百块钱的银币,都是一分、两分的,加起来有七八千枚,怎么都够用了。
三天后是腊月二十七,离过年也没两天了,秉着多给大家沾点喜气的想法,叶宁特意回现代买的糖。
怕来回的时候遇到周新文他们,叶宁还特意去找了周新文,让他们休息三天。
周新文想着他们要继续铺水泥的话,上梁当天墙上的水泥可能还干不了,也没就没有继续,当天一行人就下山休息了。
叶宁回到现代把这边要上梁的事情和叶卫明他们一说,两人都一脸懊恼地拍了拍脑袋:“是有这个讲究的,之前我们家这房子上梁封顶的时候,我们光是馒头都买了二十几屉呢,这个周队长人不错,心细,他说得对,你以后既然要在山上搞养殖,现在多花上几个钱也没什么。”
马玉书更是在一旁追问道:“你发不发馒头?要发的话,我们自己在家里提前一天做好拿过去?”
叶宁觉得馒头这玩意儿是可有可无的:“发不发都可以吧,要发的话直接在镇上的早点铺子提前定好就是了,自己做多麻烦。”
马玉书也怕麻烦,闻言也没多说什么,只提醒道:“也行,取货的时候你带几个干净的竹筐铺上油纸过去装馒头,我们这边的塑料袋是不好拿到那边去的。”
镇子那么多人,叶宁挑着下午过去,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早餐店预定了三千个馒头。
既然做了,那就做到尽善尽美,牛草湾三大队附近几个村长的人加起来,差不多就是这个数,这样基本就能保证一人能领到一个了。
一块钱一个的开花大馒头,因为叶宁要的多,老板还主动给她少了两百块钱:“买这么多馒头,是家里要办席哇?”
附近几个村里这两年确实有把馒头当主食的习惯,主人家办事的时候,除了米饭之外,确实也会准备上一盘子馒头给客人吃。
叶宁要的数量这么多,早餐店的老板也只能想到这个用处了。
叶宁也没多解释,只含糊地点了点头,说自己后天下午过来取货。
现在天气冷了,这馒头出锅后放上一晚上也没事,叶宁怕上梁当天早上过来拿会耽误事。
定好馒头后,叶宁又去批发市场买瓜子花生糖果,一样一百斤,回头用竹筐装了全都撒出去,这喜气和财气保证给得足足的。
因为出门的时候叶卫明特意提醒了,所以叶宁还去买了十几个大吉大利的红包,打算回头分给参与建房的工人们。
时间很快来到上梁当日,叶宁提前把馒头和混合好的几大筐瓜子花生运了过去,放到了还没屋顶的房子里。
看着叶宁忙进忙出的身影,叶卫明不由得再一次和马玉书抱怨道:“这木门怎么就不让我们过去呢,这么热闹的事情,我们却只能在这边干等着。”
马玉书拍了拍丈夫的胳膊宽慰道:“行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女儿能有这番造化就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我们就别奢求太多了。”
天还未亮,听说叶宁今天山上的新屋上梁的村里人就陆陆续续地往山上走了。
周顺弟一家人是叶宁单独请过的,附近几个队上帮着叶宁修过路的人周新文也去打过招呼。
其他人虽然没有帮着叶宁修过路,但是大部分人都帮她捡过鹅卵石。
如今正是农闲,大家又多多少少听说过这位归国华侨叶小姐是个大方的性子,但凡是家里没事的人,都往山上走了。
不算笔直的一条山路上,走得人一多,看着倒是热闹得很。
周顺弟迈着小脚本来不想凑这个热闹的,但是顾骁想着叶宁都请过他们一家人了,还是背着奶奶,带着妹妹上了山。
此时叶宁已经准备好了东西,因为她之前特意打过招呼,周新文带着家人来得最早,一到山上就带着家里人帮她布置起了场地。
屋里屋外都贴上对联和红字后,周新文见叶宁准备的东西这么多,还用木板布置了个木桌出来,这雪白的馒头扔到地上就脏了,索性就直接摆在桌子上给大家发了,多多少少也是那个意思。
为了今天,叶宁还特意穿了一件应景的红色大衣。
之后的事情叶宁就帮不上忙了,顾骁到了之后,随着吉时临近,他点燃了鞭炮,之后以周新文为首的几个大师傅吆喝着号子,站在屋顶将主梁缓缓吊了上去。
等主梁平稳安放后,抛梁环节开始,周新文和顾骁站在梁上,大声念着吉利话:“今日天晴来上梁,东主修的好华堂,华堂修在龙口上,大家齐心来上梁,上一步一品当朝,上二步双凤朝阳。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季发财。上五步五谷丰登,上六步六合同春。上七步七星高照,上八步八仙漂海。上九步九子登科,十步上得全,荣华富贵万万年……”
顾骁口才不行,只等周新文念完吉祥话后,将用油纸包着的瓜子、花生、糖果抛下、时不时地再从一旁的竹筐里抓起一把硬币往人群中抛去。
乡亲们欢呼着涌上前争抢,现场的气氛那叫一个火热,周顺弟行动不便只能站在人群外面看热闹,倒是顾灵个子小,在人堆里钻进钻出,没一会而就抢到了满怀的战利品,功成身退了。
叶宁很少遇到这么热闹的事情,作为东家,此时她只能像个吉祥物一样,尬笑着看大家争抢,时不时地出声招呼两声,就怕大家太过激动,发生踩踏事故。
第121章 “叶小姐,我替大家谢……
等站在房梁上的人把叶宁准备的瓜子花生糖果抛洒完后, 上山看热闹的人都已经捡了满怀的东西。
有几个叶宁看着眼熟,应该是牛草湾三大队的小孩,更是在她旁边乐滋滋地数起了他们刚才捡到的硬币, 已经聊到等会儿下山了要结伴去公社的供销社买糖吃了。
叶宁摇了摇头,抬手招呼几人过来后, 一人给他们发了一个馒头。
顺着梯子从房梁上下来的周新文也适时地替叶宁吆喝道;“感谢乡亲们捧场,东家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馒头,一人一个,大家排好队就到这边来领啊。”
叶宁这边的几大筐馒头大家一早就看到了, 这会儿一听周新文这么说, 不管男女老幼, 都自发地排好了队。
这可是大白面馒头,山市大米吃得多,大家平常偶尔吃面食,也是面条和饺子,这馒头和包子一般来说,只有镇上的国营饭店和早餐店才会做。
叶宁准备的这些馒头看着可比国营饭店卖的馒头还要白生,估计用的是特级面粉。
这样好多馒头,平常村里人那是绝对舍不得花钱买,或者用自家的面粉做的, 这会儿能够白拿, 大家都很开心。
有周顺弟和周新文家的女眷帮着发馒头,没用多久,到场的人就人手一个大馒头。
至此叶宁准备的馒头连一半都没有发出去,也是她之前没有想明白,只觉得附近几个村子人多,没算到还有家里有事, 没办法走大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上山来凑热闹,出门走亲戚去了的。
还剩下两千来个馒头,叶宁也懒得带回现代,索性也不一人一个了,给到场的人一人多发了两个,让他们给家里人带回去。
如此发了一通后,都还剩下七八百个馒头,叶宁给一旁的顾骁塞了一篮子馒头后,剩下的全都给周新文了,让他带回去发给村里那些家庭条件差的人家。
“叶小姐,我替大家谢谢你。”周新文看着那几筐大白馒头,想着今年村里的那几家条件不好的人家,倒是能过个好年了。
叶宁摆了摆手,不以为然道:“就是一些馒头罢了,也不值什么钱。”
大家抢到了东西,领到了大白馒头,对叶宁说了一箩筐祝福的好话后,陆陆续续地都下山了。
这要是在现代,这样的日子估计还得摆上几桌筵席,在这边倒是不用,现在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普通人就是婚丧嫁娶,也没有大操大办的,一般都是随便弄上两桌饭菜,请自家的亲戚吃上一顿就算了。
叶宁在村里没什么亲戚,撒点吃的和硬币就算了,筵席什么的,周新文他们没想过,也没问过。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之后,叶宁才找到周新文交代道:“今天就不动工了,马上也过年了,你们也休息几天,正月初六再开工吧。”
年关休息是几千年传下来的习俗,就算叶宁不说,周新文也是要找她提这件事的,毕竟过年事多,工人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必须留在家里帮忙。
等周新文和他家里人带着剩下的馒头离开后,叶宁才从房间的角落里扯开盖着的树叶,从下面拖了个背篓出来给顾家人:“这是我特意给你们留的,拿回去慢慢吃。”
背篓里装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只是一些瓜子花生和糖,原本是叶宁准备要是不够做补充的,没想到今天上山的人远没她想的多,这预留的也没用到。
这些零嘴不像馒头那样不能久放,顾家人拿回去是可以慢慢吃的。
看着那满满一背篓的吃食,不说别的,光是那一大包糖,估摸着就有十来斤,这可都是顶顶好的水果硬糖,放在供销社少说都得卖个两块钱一斤,如今叶宁一给就是一大包,饶是周顺弟已经知道叶宁这人出手有多大方了,这会儿也不由得连连摆手:“这也太多了,小叶你留着自己吃吧。”
一旁的顾灵眼睛滴溜溜一转,就开口邀请道:“叶姐姐,听说你是一个人回来的,这马上就过年了,你要不就在我家里过年吧。”
周顺弟听孙女这么一说,也是赶忙一拍大腿道:“灵丫头说得对,小叶你一个人在外面也不算个事,要不今年就来奶奶家过年,这些零嘴正好留着你慢慢吃。”
叶宁自然不会留在这边过年,但是眼见着一旁的顾骁都是一脸极为赞同自己奶奶和妹妹所言的样子,她赶紧婉拒道:“我接下来要去外地一趟,估计要耽搁上一段时间,就不在村里过年了,这些东西你们拿回去慢慢吃。”
不等顾骁开口追问,叶宁就先扭头跟他解释道:“我之前找人定的果苗有消息了,我要去提货,在我回来之前,你先休息,要是正月六号还没消息的话,你就先找人把果园的地修整出来,回头等果苗一到,我们就能移植到地里了。”
这可是大事,顾骁没急着答应,而是转而道:“你一个人去外地太不安全了,要不我跟你一起去吧,果园的这些活我提前跟他们说了,不会有什么影响。”
叶宁又不是真的要去外地,哪里可能答应让顾骁同行,当即就拒绝道:“不用!我和那人已经打了许多回交道了,人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他会开车来接我,出不了什么事情。”
提议被叶宁想都不想地就拒绝了,顾骁说不清自己心里是失落还是什么,只能点了点头:“安全就好,那你放心去吧,这边的事情我会好好盯着的。”
叶宁也像顾骁一样胡乱地点了点头,干巴巴地催促道:“嗯,时间不早了,你带着周奶奶她们先下山吧,我等会儿就直接去镇上了”
顾骁虽满心担忧,但是叶宁都这么说,他只好先带着周顺弟和顾灵下山。
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叶宁松了口气,确认四下无人后,她才拉开木门又回到了现代。
叶宁都想好了,木门依附的大树她不敢动,怕有个什么意外自己就失去这个金手指了,所以房子她都选在离木门有二三十米的地方建的。
但是这片三头现在都是她的了,回头等房子建好了,她的院子可以往这边圈,到时候外面垒上砖瓦,再从两个世界来回的时候,她就不用在担心会不小心被人给看到了。
邻近年关,现代这边也很热闹,村里那些出门务工的年轻人大多都回来了,晚上村里好几家都放起了烟花,那些从城里回来的小孩子更是举着烟花棒满村乱跑。
这是叶家人在回到村里后过得第二个年,今年家里的情况更加好了。
村里人知道叶家在镇外捡了个水果加工厂后,马玉书他们走在村里和他们打招呼的人都多了,这不刚吃完晚饭,就有人来家里叫叶卫明去家里打麻将了。
也有来找马玉书去家里聊天,叶宁的大伯娘,不是叶卫明的亲兄弟,但是是堂兄弟,人家都来家里喊了,马玉书也没法拒绝。
马玉书不想留叶宁一个人在家,索性就把她也一并给带上了:“整天在家里不出门可不行,你大伯的儿子女儿都回来了,你们都是同龄人,有得是话聊。”
叶宁很想告诉自己的亲妈,哪怕是他们这些年轻人,要是以前不熟的话,过年凑到一起也是各玩各的手机,聊不上几句的。
然而这次却是叶宁想岔了,她这个血缘关系不算近的堂妹妹可真是个社交悍匪啊,她都不想说话,对方硬是拉着她玩了一晚上的游戏。
可不是她们两个人双排,是对方找了三个朋友带着她两在峡谷里嘎嘎乱杀,中间有人有事离开了,对方直接就把上把对面玩得好的打野给拉过来了,三两句就让这个新加入的打野心甘情愿地给她一个辅助让了半晚上的蓝。
叶宁玩了好几年的游戏,还真不知道上分竟然是如此轻易的事情。
跟着堂嫂另开了一桌麻将的马玉书看着女儿这边玩得也是热火朝天的,也就放心地在麻将桌上厮杀了。
之后的几天,叶宁都被自己这位为人热情的堂妹带着,又是和村里的年轻人在河边烤了烧烤,又是上山挖笋子,去镇上看电影……这日子也是一下子就充实了起来。
正月初五,热情活泼的社畜堂妹不得不得回去上班了,走之前,对方拉着她絮絮叨叨说了很多,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羡慕叶宁家里有厂,能够安心的在老家躺平。
叶宁很想说要是只靠那个水果加工厂的话,自己一家三口只能去和西北风,不过年假刚过的社畜身上的怨气能够轻易养活三个邪剑仙,她就不多说什么了,只能拍了拍对方的肩膀就当安慰了。
村里的年轻人离开后,喧闹了一阵子的村子又安静的下来,村里其他人看着叶宁今年又没出去上班,私底下免不了要嘀咕几句。
只要没嘀咕到叶宁本人面前来,她就当不知道,今年天气暖和得早,正月一过,这气候就好了起来,叶宁晚上过去看过,她山上的房子已经修好了。
叶宁在网上问过辛老板,确定她们这边的气候已经可以移植果树苗了之后,当即就让对方安排装车发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