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57节
作者:
ALAMM 更新:2025-09-16 10:22 字数:6046
第206章 需不需要我旁敲侧击地……
有免费的午餐可以吃, 周大海自然不会拒绝,他搓了搓手,拎起旁边打满泉水的桶笑道:“那敢情好, 不过我们这口锅不够大,可能得分两三次煮。”
叶宁摆手:“没事, 先煎蛋,你去库房捡半篮子鸡蛋过来。”
周大海闻言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半篮子?”
要知道他们平常捡鸡蛋的篮子可不小,这半篮子怎么都得四十来个了。
自从周大海他们开始在养殖场上班后,库房里的鸡蛋除了每天往镇上送之外, 他们是连看都不会去多看一眼的。
都知道山上每天都能捡一千来个鸡蛋, 叶宁和顾骁又不会每日清点, 瓜田李下的,怕人说闲话,周大海和周老三家里自从他们做上这份工后,那家里的鸡蛋就没再往外卖过,就怕被人说是私下偷拿养鸡场的鸡蛋出去卖。
要知道鸡蛋对于农户而言可是一个很重要的进项,家里的鸡蛋不能往外卖,可是愁坏了李翠莲,最后家里母鸡下的蛋只能自家吃,夏天餐桌上日日都少不了鸡蛋的影子, 倒是把家里的大人孩子都养得胖了一些, 或许这也是件好事。
毕竟和叶宁这里每个月固定的工资,以及时不时发下来的好东西相比,这一个月三五块的鸡蛋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而且山不就我我就山,李翠莲已经想好了,既然自家卖不了鸡蛋,那就少养点鸡, 多养点鸭和鹅也是一样的。
叶宁下来的时候忘记带油盐调料了,这锅都烧开了,只能先用周大海他们的油顶着。
两人平常在山上开火,外面自己搭的土灶上面放了油盐和基本的调料,锅热后叶宁一边倒油,一边道:“事来得匆忙,也没准备别的好东西,正好我们养鸡场别的没有,鸡蛋管够,等会儿一人摊上两三个鸡蛋,再去菜园子里拔几颗小白菜,简单对付一口得了。”
周大海他们很想说他们平常对付一口吃的是白粥和咸菜,叶宁这又是挂面又是煎蛋的,可不算对付了。
不过周大海也知道叶宁的生活水平和他们不一样,这一点单从她哗哗往锅里倒油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了。
周大海和周老三对视一眼后,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心疼,那一小罐菜籽油是他们几个月的量,叶宁这一下子就倒了一大半下去。
偏偏叶宁为人大方,两人想到昨天的那两串葡萄,这脸上就不好表现得太心疼了。
但是叶宁等着油热也没事儿干,一下子就看到了两人僵硬的神色,当即笑道:“别心疼了,这煎蛋没油要糊,我有朋友是做粮油生意的,回头我给你们拎一桶过来。”
周大海和周老三闻言忙不迭摆手道:“不用了,不就是一点油嘛,你尽管用。”
叶宁知道两人是强忍着心疼说的这话,现代各种植物油层出不穷,几十块钱就能买上一大桶,大部分人都不会心疼这么一点东西,心疼的只有油放多容易发胖和三高。
这边的人吃油就要节省多了,尤其是周大海他们这样的农□□油价格昂贵,那是决计舍不得买的,家里杀年猪的板油就是一家人一整年的荤油来源,再有就是自家种点油菜榨油。
不过今年是土地下放的第一年,大家都饿怕了,很少有人会舍得用自家的地种油菜,大多都是种的粮食,小麦、土豆、黄豆、红薯之类的。
不管什么政策刚施行的时候,普罗大众都是先观望着的,这几十年各项政策变得实在是太快了,大家都怕哪天一睡醒这土地又被收回去了,所以家家户户都是铆足了劲儿多种粮食,巴不得一年就能囤够一大家子三五年吃的口粮。
现在农贸市场里的菜籽油数量少不说,价格还很是昂贵,就是好多拿固定工资的城里人,也是不怎么舍得买来吃的。
叶宁不会让周大海他们吃亏,想着回头多买上几桶菜籽油,一桶送给他们,另外几桶给送到厂食堂里面去。
叶宁虽然厨艺不佳,但是煎鸡蛋煮面这种事情还是手拿把掐的,顾骁见这边自己帮不上忙,也不用周大海他们跑了,自己就去后面的菜园子里拔了一大把青菜拿到小溪边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了。
怕养殖场的这些鸡会污染水源,所以叶宁他们之前规划养殖场范围的时候,就特意选的离小溪有段距离的山坡圈地,不过这么一移,周大海他们平常用水就要多费一点时间了。
不过现在大家都知道家禽的粪便里面可能会有寄生虫和细菌,知道其中的厉害,也不会觉得多走点路打水有什么麻烦的。
半个小时不到的时间,两锅挂面就出锅了,听见这边的招呼后,帮着除草的几人收拾好锄头走了过来。
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周大海这次找的人都是村里的叔伯,刚满四十五的年纪,超过了修水电站要的年纪,只能留在村里侍弄田地。
时下村里大部分的人家里都只是堪堪能吃饱的时候,一碗面卧三个鸡蛋的事情他们可舍不得。
听着叶宁说没有准备什么好东西,只能让大家简单吃一点的客套话,他们连忙摆手道:“这就已经很好了。”
叶宁这面条虽然只放了油和盐,但是煎蛋的油放得多,她本人吃着寡淡,其他人吃着就觉得可香了。
等大家都端着碗埋头吃起面了,叶宁又提醒道:“我看大家干活都挺卖力的,这才半天时间,就已经清了一半多的杂草了,旁边有空的房间,虽然没有席子,但是地上是铺了水泥的,下午日头大的时候,大家可以先休息一下,别晒中暑了。”
只睡一两个小时的话,睡地上的那点湿气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高强度除了一上午的草,大家也确实都累了,对于叶宁的安排,谁都没有说漂亮话,飞速地吃完午餐后,大家都被周大海领着去空屋子里休息去了。
都是大男人也没那么多讲究,拿着扫帚把屋里的灰尘大概清扫一下后,直接躺下枕着手臂就睡了,没一会儿这屋里就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江钰自告奋勇地提出要收拾碗筷,叶宁也没和她抢,只看着屋后空地上停着的货车和摩托车扭头问顾骁:“我们怎么弄,我先帮你把摩托车骑下去,然后你再送我上来?”
顾骁很想说自己多走一趟也行,不过话出口前他又想到叶宁不喜欢自己太客气,当即就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只点了点头。
原本叶宁还得麻烦顾骁帮着传话,这会儿既然已经到了村里,她索性就让顾骁陪着她一起去了夏婶子家里。
原本听顾骁“婶子婶子”地喊着,叶宁还以为这夏婶子年纪应该不小了,结果等到了地方一看,才发现对方看起来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
夏婶子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男人死了后公婆也不怎么往这边来了,一个人要顾着家里三个人的地,这中午饭都是让六岁的大女儿做的。
这个时节乡下人也没什么太好的吃食,叶宁他们到的时候,夏婶子正和两个女儿一人捧着一根玉米啃呢。
如今这十里八村的,就没有人不认识叶宁,夏婶子不知道这样顶顶金贵的人怎么会来自己这个破破烂烂的家,只能一脸慌乱地放下手里啃了一半的玉米,一脸窘迫地给他们俩搬凳子坐。
夏婶子很想问两人有没有吃午饭,但是想到自己灶上剩下的只有一锅煮了玉米的水,这客套话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就在夏婶子犹豫着要不要去隔壁借几个鸡蛋回来给两人煮茶水的时候,顾骁一眼就看出了她心里的不自在,当即解释道:“是这样的夏婶子,叶小姐想找人帮她照看茶园,我推荐了你,我们今天过来,是想问问你愿不愿做这份工。”
夏婶子闻言表情空白了一瞬,磕磕巴巴道:“照、照看茶园?我、我不行吧?”
叶宁看着夏婶子那两个黑瘦的女儿,心里说不上是个什么滋味,只能柔声解释道:“这活不难的,平常就是除除草,修枝施肥这些,都是婶子你们平常做惯了的事情,我一个月给你开三十五块钱的工资,只需要平常有活的时候你去茶园干,没活的时候你隔三岔五地上去看一下就行了。”
夏春花本来心里还有些犹豫,但是听叶宁说完每个月的工钱后,她顿时就半点顾虑都没有了:“要只是做这些事情的话,我可以!”
一个月三十五块,一天一块多,别说夏春花本来就还种了地,就算不种,一天一块钱,也足够她们娘仨日常的吃喝拉撒了。
自从男人得病去世后,夏春花第一次觉得日子又有了盼头。
细问之下,这夏婶子今年也刚二十六岁,对着只比自己大一两岁的人,叶宁可叫不出“婶子”,当即改口道:“那春花姐你再收拾两天,两天后就去茶园上工,等两天我会运一批油枯来,到时候你帮我上一遍肥就行了。”
夏春花忙不迭点头道:“好,这两天我会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的。”
话还没有说完,夏春花的声音就有些哽咽了:“谢谢你叶小姐,还有小顾,这么好的活计还能想着我。”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后,夏春花连忙扭头调整情绪,末了又不好意思地从屋檐下面拎了一篮子嫩玉米过来:“我也没什么好东西能给你们,上午刚从地里掰的晚玉米,你们带几根回去吃吧。”
看着夏春花的两个女儿眼巴巴地盯着她手里的篮子,叶宁虽然也挺喜欢吃嫩玉米的,但是这半篮子玉米或许是春花姐母女三人的晚餐,她说什么都不能要:“不用了,我家里也有呢,太多了也吃不完,我们就是过来和你说一声,等会儿还有事情呢。”
夏春花也没多想,实在给不出去,她只能把手里的篮子递给一旁的大女儿让她放好,然后亦步亦趋地跟在叶宁他们身后把两人送出了院子。
离开夏家有段距离后,叶宁才忍不住问顾骁:“春花姐家里是怎么回事?我看她家的那两个孩子,比我刚认识小灵的时候还要瘦弱。”
说起这个,顾骁也忍不住叹气:“她男人我喊二叔,家里兄弟姐妹四个,他排第二,上面有哥哥,下面还有一对龙凤胎弟妹,就他夹在中间不受重视。好不容易结了婚,也只生了两个女儿,后来肝上得了病,市里的医院说是肝硬化,家里没钱治,兄弟们又闹腾,就分了出来,熬了两年人也走了,留下孤儿寡母受苦。”
“今年好一些,前两年男人刚走的时候,夏婶子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连糊口都成问题。和我们家里一样,年年问队上借钱,不过他们家成分比我们好一点,婆家人偶尔也会接济一点粮食,这日子也能勉强过下来。”
叶宁有些唏嘘:“之前倒是没注意,那村里这样的人家多吗?”
叶宁想的是自己守着那么大个茶园和养鸡场,以后用工的时候肯定少不了,她可以把村里的贫困户记下来,以后有工作机会了率先考虑他们。
顾骁一五一十地把村里条件差的几户人家挨个给叶宁说了一遍:“其实现在的日子已经好过很多了,国家给大家都分了地,只要人勤快,糊口还是没有问题的。”
现代都直到二零年才全面脱贫,这边才八零年,要按照叶宁的标准来说,那村里就没有几家人日子算好,不过现在大家能吃饱穿暖就觉得很满足了,对生存还没有那么多的要求。
顾骁这会儿告诉叶宁的人,要不是家里孩子多,就是家里有人生病了得长期吃药,那日子确实是过得紧巴巴的。
以后大家的工资还没有着落,但是现在叶宁就给了大家一个能赚点小钱的机会,当天下午,顾家开始收爬叉皮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这价格说是也和镇上的收购价一样,以前这人人都没当回事儿的小玩意,现在大人们下地看到了,都要顺手放头发上挂着带回家。
不过周顺弟虽然答应了叶宁要帮她收爬叉皮,但是却说什么都不要她的工钱。
当时叶宁本来还想多劝两句的,结果老太太直接板着脸道:“什么都提钱那不生分了吗,你要真觉得过意不去,平常要是得了闲,就多来陪我这个老婆子聊聊天。”
别看周顺弟平常看着慈眉善目的,但是她要冷下脸来,那还是有两分吓人的,叶宁实在说服不了她,只能答应了对方以后会多来家里玩。
叶宁是骑着摩托车下来的,要回去也只能让顾骁再把她送下山。
横竖叶宁下午也没有别的安排,也就不急着回去,安心地坐在葡萄架下陪着周顺弟聊起了天,周顺弟怕她热,还把自己手里的蒲扇递给了她。
叶宁端起一旁的搪瓷茶缸喝了一口薄荷水:“这次我在深市买了一台大彩电回来,回头等镇上的房子装修好了,您也过去住几天。”
村里连用得起收音机的人都没有,电视那就更是想都别想了,现在村里人唯一能看到电影的机会,就是电影院的放映员下乡放电影的时候了。
一旦有这样的机会,那真是不管什么时间,十里八乡的村民就是打着火把都要去凑一凑这个热闹。
前几年放《地道战》,这两年放《南征北战》,都是老百姓们极其爱看的电影。
周顺弟裹了小脚,以前放映员下乡的时候,因为自家不受待见,以及行动不便等原因,她都是鲜少去凑这个热闹的,不过现在就没有人不喜欢看电影和电视,闻言她乐呵呵地点头道:“好啊,回头等我家阿骁在镇上的房子建好后,我让他也给你留一套。”
叶宁连忙摆手道:“不要,我已经买了一套了,加上我叔叔婶子也就三个人,要那么多房子做什么。”
周顺弟只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两人聊了一会儿家常,没多久顾骁就拎着满满一篮子嫩玉米回来了。
把所有的玉米都放进摩托车的后备箱放好后,顾骁拍了拍坐垫:“走吗?”
叶宁闻言当即就起身和周顺弟告别:“周奶奶,我先回去了,等会儿还得给大家发工钱呢。”
工钱要不了多少,叶宁手里还有之前修路时剩下的零钱,就那么六个人,一天的工钱还不到十块钱,回到小院后,叶宁直接去房间里的抽屉里把工钱拿了出来。
叶宁看着顾骁拿来的那一小堆玉米,语气嗔怪道:“就我一个人,哪能吃得了这么多。”
叶宁没问顾骁好好地怎么想起给自己摘玉米了,她喜欢吃玉米,之前在深市的时候就吃了不少,想来他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加上刚才夏春花送她玉米她没要,所以他才会一下子给她摘这么大一篮子。
顾骁小声解释:“没事,我特意挑的嫩的,只要不把外面的玉米壳剥掉,在阴凉处放上几天都不会坏,这也是最后一波晚玉米了,吃完这一次,下次就要等到明年了。”
叶宁闻言也没多说什么,点了点头后把手里的钱递给了顾骁:“这是大家的工钱,你等会儿下去的时候帮我带下去交给大海哥,让他帮我发一下,我就不再跑一趟了。”
原本叶宁是准备让顾骁帮自己发工钱的,只不过刚才在村里的时候听周顺弟说地里的杂草也该除了,知道他还有农活要忙,她就不给他安排额外的事情做了。
顾骁也没多想,叮嘱了她一句晚上记得把房门和院门都关紧后,才骑着摩托车下了山。
叶宁站在院子里又等了好一会儿,确定顾骁不会去而复返后,她才关上院门回了现代。
让叶宁有些意外的是,今天马玉书和叶卫明好像都没往外跑,她回去的时候两人正以不同的姿势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
马玉书他们作为长辈,自从短视频平台出来后,他们的手机瘾可不比叶宁小,尤其马玉书,酷爱各种剧情狗血的无脑短剧,属于是偶尔叶宁路过听到几句剧情,都会忍不住皱眉的那种。
叶宁走到沙发旁坐下后,忍不住问道:“今天怎么没去店里?”
马玉书眼皮都没抬一下:“前天才去查了账,飞店下单的新款也还没到货,去了也没事干,索性就不去了。”
叶宁提议道:“既然这边暂时没事了,那之前说好的牛排大餐要不明天就给安排上?”
马玉书摊手道:“也行,我想想啊,牛排在屠宰场轻易就能买到,再买点鸡腿鸡翅面包糠,顾骁他奶奶牙口不好,估计吃不了柴牛排,我们再煲一锅虾仁松露粥?”
叶宁点了点头:“可以的,中餐、西餐、快餐都齐了。”
叶宁没做过这么复杂的菜色,怕明天再腌制会不入味,当即提议道:“这会儿时间还早,我们先去镇上把鸡腿这些买回来腌上?”
马玉书想了想也没拒绝,列了个单子后让她去镇上采买食材了。